圣经疑问的解答—1  

回目录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圣经中的阴间

对于阴间之看法,在大卫时代已经比以前有更多的暸解。在摩西时代,阴间一词首次代表地狱 (民十六30) 。地狱是真有其地的,因人的灵也占有空间,只有无所不在的神才被描述为充满空间, 人的灵离开身体到某处「地方」,圣经常形容地狱为地的最下部份 (申三十二22 ;比较诗六十三9,八十六13) 。此外,神虽也掌管「极深的阴间」 (申三十二22) ,这恶人最后居留的可怕所在却是没有神的同在。正如摩西说: 「地就开了囗,把一切属可拉的人丁、财物,都吞下去。这样他们都活活的坠落阴间: 地囗在他们上头仍旧合闭」(民十六32、33) 不过从经文的上下文来看,当阴间一词作为地方时,且用于义人,则应为 「坟墓」之意。

在大卫时代有关死后生命的教义,是旧约神学中最特出的。以前已知真理仍然发生,如大卫认为在他死后会与其夭折的孩子重聚 (撒下十二23) 。而且在这时期,对阴间有两个重要观念。

神首次启示阴间是一切恶人的归宿,那里他们要受刑罚。可拉后裔论及不义的人说:他们如同羊群派定下阴间,死亡必作他们的牧者;到了旱晨,正直人必辖管他们(诗四十九14)。大卫的谋士希幔进一步解释: 当恶人离世时,神对他们的看顾便切断了。神不再记念他们 (诗八十八5) ,也不向他们行奇事 (10节) 。

阴间绝不会属于义人 ; 相反的,他们死后乃要进入荣耀的天堂。诗篇四十九l9已暗示,义人要「见光」,而且在描述了恶人要下阴间后,诗人接着指出义人命运的不同 :只是神必救赎我的灵魂,脱离阴间的权柄,因祂必收纳我。(诗四十九15)。同样,大卫亦把失丧者之归宿与他有来生之期望对比,说:至于我,我必在义人中见你的面,我醒了的时候,得见你的形像,就心满意足了。(诗十七15)这「醒了」当然不能单指每朝睡醒的时候,因与之对比的是恶人的景况,他们只在今生有福分 (诗十七14节) 。 这样象征永生,与刚才引述可拉后裔的诗有共通之处 : 到了早晨,正直人必管辖他们, (四十九14) ,这是灵魂不朽永生的早晨。死后义人与恶人是完全分开的。 在这时期的启示,大卫似乎已能稍略明暸在弥赛亚的身上得看神国的生命。换句话说,由于弥赛亚的灵魂不会被撇在死亡 (阴间) ,祂本身也不会腐朽 (诗十六10) ,故此在大卫之约中与祂有分的人,亦自然分享祂的胜利。而对于天堂进一步细节的启示,这时期的人上不明白,但他们知道与主同在就是永生!

其次,希伯来人在旧约中使用阴间这个字,是联结上被神忘记的恐惧:阴间,或黑暗之地,是神所遗弃的(伯十21及下,二十六5;诗六5,三十9;箴一12,二十七20;赛五14)。不过这些思想与列祖的坟墓是不相同的,因为他们真正惧怕的不是死亡(圣经有时称之为「睡了」),而是被神遗弃、又是在祂救赎之外的阴间,耶和华的工作是在历史内,而阴间则是在历史之外的(诗八十八5、11),因此以色列一切宗教活动均与阴间无关(申十八11)。从另一方面而言,阴间都不单纯是在阳间之外;今生的生命处处均受它的影响,像疾病、软弱、被囚、仇敌,以至死亡,莫不是阴间势力彰显的范围。因此,圣经作者患病时会说地是下到阴间,病好了则说是耶和华把他从阴间中拯救过来,或者是把阴间等同于旷野(耶二6、31),因为在这等孤寂被弃的景况,耶和华既是不可寻不可找,那就与死亡或阴间无异了(伯十二24及下)这当然不是说耶和华的势力不能伸展到阴间的范围,事实上旧约从不认识到有那一个「地方」是在耶和华之外的,耶和华的主权在阴间是同样彰显的:「他们虽然挖透阴间,我的手必取出他们」(摩九2;诗一三九8)。这种承认阴间也在耶和华主权下的思想,正是为日后发展出来的復活观念铺了路。

而在新约圣经中却很清楚区分阴间(居间境界)和地狱(永刑之处)。Hades (阴间)是希腊文,相当于旧约圣经的Sheol。旧约圣经以阴间为下面的地方(诗八六l3; 箴十五24 ; 结廿六20 ),是幽暗的境界( 伯十22 ),是寂静之处( 诗八八12; 九四17;一一五17 )。死人在阴间也分享聚居(结卅二17一32),在阴间迎接新来的死人(赛十四9,10)。阴间不太像是死人的境界。阴间不是「无存在、,但阴间也不是生命,因为只有在神面前才可以享受生命( 诗十六10、11 )。阴间是旧约圣经申明死亡未终结之人的存在的方式。

耶穌几乎未论及阴间。阴间这个词出现数次 ( 太十一23,路十15;太十六18 ),都是人所共知的概念。耶穌在一个比喻里,采用当代有关阴间的观念,来陈述人若不听从神的话就要面对的危难。财主和拉撒路的比喻( 路十六19一31 )常被学者引用作教导死人的境界。可是,这种说法很难成立,因为,如果这个比喻是教导这方面的事,那么,这个比喻就在教导一些与耶穌其余教训相悖的事,例如,财富的报应是阴间,而贫穷本身可得乐园的赏赐。这比喻并不在评论当代社会的生活,也不在教导有关来世的事情。这个比喻其实不是有关财主和拉撒路的此喻,而是有关那五个弟兄的比喻。耶穌采用当代乡土材料来陈述一个真理,如果人不肯听从神的话语,就算有像復活那样的神迹也不能说服他们。耶穌有一句话论及义人的终极将来。耶穌应许那位和祂同钉十字架、临死前表示相信耶穌的犯人,说:「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 路廿三43 )。这句话是明白地肯定这位临终犯人的魂或灵将要与耶穌一同到神的面前。

「乐园」 是指公园或花园,用在七十士译本翻译「伊甸园」( 结廿八13 ; 三一8 ) ,有时也用来翻译有关弥赛亚时代要恢復的伊甸园光景 ( 结卅六35 ; 赛五一3 ) 。间约时代的文献也用该词来指有福的弥赛亚时代(十二族长遗训中的利未遗训十八10及下文; 但的遗训五12 ; 以斯拉肆书七36 ; 八52 ; 巴录启示录五一11 ) 。间约时代的文献也发展出一个观念 : 有福的死人在神的乐园里安息 ( 以诺书六十7 ,23 ; 六一12 ) 。而乐园这词在新约圣经只出现三次路廿三43; 林后十二3 ; 并启二7此处乐园单指神的居所。

因此,阴间一词很显然反映出耶穌当时代人的三层次的世界观,亦即天上的、居中的地面以及死人灵魂群居的地底的世界。虽然这种世界观不为现代人所接受,但我们仍然必须面对一严肃的问题,亦即人死后是否仍继续存在于不同的方式中(mode of existence)。倘若我们相信人死后其灵魂仍继续存在的话,则无论他们生存于何处(或许不是在地底下吧!我们仍无妨可称该处为阴府),我们必须接受某种空间存在的事实,否则,难道有存在者可不需要其「生存空间」的道理?

所以,我们无疑地指出基督在祂死后和復活之期间曾停留在死人之地(阴间),且肯定基督为我们启开了人所「未知之门」,使我们坦然进入,因基督自己体验了人所当经历的,所以能把我们从黑暗和死亡中带入復活的境界里,与祂同在。

看来您对『阴间』这个题目相当有研究,也花了不少时间与精力,相当佩服。

我先题出一点来讨论,就是关于『地狱』与『天堂』这两个词的用法。您在文中说,『在摩西时代,阴间一词首次代表地狱 (民十六30) 。地狱是真有其地的,』,还有,『阴间绝不会属于义人 ; 相反的,他们死后乃要进入荣耀的天堂。』

在民数记16:30与所有旧约中所用的关于『阴间』的字,在希伯来文都是sheol,和合本与恢復本都繙成『阴间』,并不繙成『地狱』。地狱一词,乃是从异教或佛教而来的错误观念。英文则是Hades或the world of the dead,死人之域。

倒是在新约和合本中,有13次将这个希腊字Gehenna繙成了『地狱』,但是,在原文的意思乃是指耶路撒冷南边的一个欣嫩谷。请看马太福音5:22的注9:

希腊文,Gehenna,几欣拿,等于希伯来文的GeHinnom,欣嫩谷,又称为陀斐特;(王下二三10,赛三十33,耶十九13;)是耶路撒冷附近的一个深谷,是该城的垃圾场,各种污物和罪犯的尸体,都扔在那里焚烧。由于那地的火不熄,就成了永刑之处,火湖(启二十15)的象征。这字也用于29~30,十28,十八9,二三15、33,可九43、45、47,路十二5,雅三6。

而阴间这个字,在路加16:23用了,指财主死了在阴间受苦,这个『阴间』在希腊文是Hades,指死人所去的暂时之处,等待最后的审判。要在世代末了时,信徒经过基督的审判台得奖赏与惩罚之后,才定案是否与基督同作王一千年,或要在千年国中受成全。而不信的,活的外邦人要经过马太25章的山羊与绵羊的审判,死的外邦人要经过白色大宝座的审判(启示录20:11~12)。所以,在新约中,阴间乃是指死者的暂时拘留所。

还有,您所题的路廿三43中的『乐园』,说,『这句话是明白地肯定这位临终犯人的魂或灵将要与耶穌一同到神的面前。』似乎没有什么根据,耶穌死后乃是下到阴间,去向那些悖逆者宣扬(彼前3:18~20)。所以,这犯人与耶穌所去的乐园并不是到了神的面前,乃是与拉撒路和财主死后所去的阴间同样地方。只是,相信的人死后去了『亚伯拉罕的胸怀』(16:23),那是阴间为着信主之人而有的快乐部分,称为『乐园』。但财主与不信者是在阴间的另一痛苦区域,两者之间有一不可跨越的鸿沟,但可彼此相望。这也是保罗曾经被提所去的『乐园』(林后12:4)。恢復本在此处也有一个精闢的注解:

『乐园』指阴间里快乐的部分,死后的亚伯拉罕和所有义人的灵都在那里,等候復活。(路十六22~23,25~26。)主耶穌死后曾去那里,直留到祂復活。(路二三43,徒二24,27,31,弗四9,太十二40。)这乐园与启二7的乐园不同,那是千年国里的新耶路撒冷。在本段,使徒说到他所得之启示的超越。宇宙主要的有三部分:诸天、地和地下的阴间。(弗四9。)使徒是活在地上的人,知道地上的事。但人不晓得诸天之上的事,也不晓得阴间的事。使徒却被带到这两个人所不知的地方,得了这些隐密区域的异象和启示。为这缘故,他说到宇宙中这两个至极的部分。

圣经中没有『天堂』这件事。和合本圣经繙译者受了异教的影响,产生出『天堂』的观念,将希伯来书9:24与彼得前书3:22误繙成了『天堂』。原文本身就只有『天』,那个『堂』乃是繙译者错加上去的。所以,正确的繙译应该是:

来9:24 因为基督并不是进入人手所造的圣所,…乃是进入了天的本身,如今为我们显在神面前;

彼前3:22 耶穌基督既已进入了天,就坐在神的右边,…。

论到天堂,启示录二一章与二二章的新耶路撒冷并不是天堂,乃是神与神所拣选并变化得荣的人所互相居住之处,神住在人里,人住在神里(21:3, 22; 22:3~4)。新耶路撒冷也是『羔羊的新妇』,请看:

启21:9 拿着七个金碗,盛满末后七灾的七位天使中,有一位来对我说,你来,我要将新妇,就是羔羊的妻,指给你看。

启21:10 我在灵里,天使带我到一座高大的山,将那由神那里从天而降的圣城耶路撒冷指给我看。

由这两节来看,从天而降的新耶路撒冷乃是羔羊的妻,不是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