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肯定与否定三卷.一期 基督(上)

回目录 上一篇 下一篇

 

 

主就是那灵

主就是那灵哥林多后书三章十七节

在本期前面文章里,我们向各位介绍了关于基督身位的常见争议之点,从基督是否为神、基督是否为人的论点上,我们要积极的肯定祂的确是完整的神,祂也是完全而无罪的人;另外,在形容讲说基督的神性与人性的辞汇上,我们看见“调和”(mingling)是一个非常恰当合式的用法。我们也看见基督不但是那创造万有的造物者,祂也是“受造之物的首生者”。可惜因着亚流异端否认基督的神性,致使大多数圣经学者与信徒忽略了此一真理,或将此真理曲解,而不顾基督在其人性里作为受造之物的一面。本文乃就基督的身位另一面的真理,就是“基督在复活里成了那灵”之真理来加以讨论,盼使基督身位的真理得到全面并适当的阐明。

圣经里的明言

林前十五章四十五节

保罗与哥林多信徒讲论复活一事时,以朽坏、羞辱、软弱、属土来形容尚未复活之前的情况,与复活之后的不朽坏、荣耀、能力、属天之情景作一强烈对比。他引用创世记二章七节,说到:“首先的人亚当成了活的魂”(新约圣经恢复本,林前十五45, The first man Adam became a living soul. King James Version)。接着他带进对比,说:“末后的亚当成了赐生命的灵”(The last Adam became a life-giving spirit.)。此处国语和合本圣经译为:“首先的人亚当,成了有灵的活人。末后的亚当,成了叫人活的灵。”读者可比照英文之繙译,看出此一繙译并不符合原文之意。根据此处圣经的上下文,众人都同意“末后的亚当”就是指着基督说的,而且是在讲“复活”这件事说的。但是基督是神子,该与三一神中的另两位(父与灵)有别才对,怎能说子在复活里成了赐生命的灵?这不就与传统神学中“三位一体”的公式有冲突了吗?我们再看林后三章十七至十八节。

林后三章十七至十八 节

保罗讲到他的新约职事,是那有荣光、称义的职事,与旧约属死、定罪的职事相对。可惜的是,以色列的子孙每逢诵读摩西书的时候,有一个帕子遮蔽在他们的心头,叫他们受律法字句的辖制,但是他们的心几时转向主,他们的帕子就除去了,因为:“主就是那灵;主的灵在那里,那里就有自由。但我们众人既然以没有帕子遮蔽的脸,好像镜子观看并返照主的荣光,就渐渐变化成为与祂同样的形像,从荣耀到荣耀,乃是从主灵变化成的。”在此处保罗更清楚的明言:“主就是那灵”(The Lord is the Spirit.)。所有人都同意,“主”就是指着主耶稣基督说的,而这位三一神中的第二位,居然就是那灵,这是怎么回事?这里保罗没有说“主就是圣灵”,而是说“主就是那灵”,“圣灵”与“那灵”有甚么区别?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来看约翰七章三十七至三十九节。

Back

约翰七章三十七至三十九节

“节期的末日,就是最大之日,耶稣站着高声说,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信入我的人,就如经上所说,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耶稣这话是指着信入祂的人将要受的那灵说的;那时还没有那灵,因为耶稣尚未得着荣耀。”这一句话里的“那时还没有那灵”难倒了许多圣经学者,不晓得该如何繙译才好。国语和合本圣经加了一些字,将其译为:“那时还没有赐下圣灵来”(请注意国语和合本繙译在字旁的虚点,就是指原文里所没有,在虚点边上的字是在繙译时由译者加上去的)。在这里的希腊原文没有形容词“圣”,而“灵”之前有一个定冠词,就是等于英文里的 the;所以按照文法,既然这个定冠词加在“灵”之前,就应当译为“那灵”,而不应当如和合本译者所自加的形容词而译为“圣灵”。为甚么约翰在这里说“那时还没有那灵”?难道神圣三一中神的灵,也就是圣灵,在主耶稣说这话时还没有?我们知道,耶稣是由圣灵在童女马利亚腹中所怀孕生的(太一18,20, 路一35),圣灵可以说就是祂的素质成分之一。那么,为甚么约翰在写福音书时,要强调在耶稣说叫人来喝祂的那一个时刻,还没有那灵?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看他所写的下一句,“因为耶稣尚未得着荣耀。”当耶稣还在肉身里,还没有得荣耀,那灵就还没有。只有等到祂得着了荣耀,那灵才有了,那灵也就成了。在新约圣经中有一个特殊的名称“那灵”,是用来指明在耶稣得荣耀之后才有的。

“耶稣的得荣耀”是指甚么时候?一般人认为“耶稣的得荣耀”是在祂被接升天时,但是当我们查考圣经,根据以下三处的经节,我们会发现主耶稣是藉著『复活”得着荣耀的。请看:第一,在复活的当天(耶稣还未公开升天时),主耶稣向两位往以马忤斯去的门徒说:“基督受这些害,又进入祂的荣耀,岂不是应当的么”(路二四26)?所以,主的复活就是祂的得荣耀。第二,彼得在医好了一个瘸子之后,对百姓说:“我们列祖的神,已经荣耀了祂的仆人耶稣。…你们杀了那生命的创始者,神却叫祂从死人中复活了”(徒三13~15)。“神荣耀了耶稣”就是叫祂从死人中复活。第三,保罗在对哥林多信徒讲说复活的事时,就更清楚了,“在羞辱中所种的,在荣耀中复活”(林前十五43上)。所以,耶稣从死人中复活,祂就得了荣耀,那灵也就有了。圣经里约翰和保罗都特别采用“那灵”这个称呼,来指称那位已经道成肉身,被钉十架,从死人中复活的耶稣。而那灵是与圣灵有别,也就是与三一神中神的灵有所区别。神的灵是永远的一位,没有时间的因素;但是那灵却有时间上的区别,在耶稣还没有死而复活之前是没有的,那灵只在耶稣的死而复活之后,得荣耀之时才成就的。

所以,当保罗在林前十五章讲复活时说:“末后的亚当成了赐生命的灵”,也就是指着耶稣在复活时,成了赐生命的灵,为将神的神圣生命赐给所有相信祂的人,并赐他们权柄,成为神的儿女(约一12)。这赐生命的灵也就是约翰七章所说的“那灵”,并且就是林后三章十七节“主就是那灵”的“那灵”。我们还可以看约翰十四章十六至二十节。

Back

约翰十四章十六至二十节

主在被钉十字架的那晚,对那心中受搅扰的门徒说,祂要离开他们,去为他们在父的家里豫备住处,豫备好了,就再来接他们到祂那里,在这时候祂特意对他们说:“我要求父,祂必赐给你们另一位保惠师,叫祂永远与你们同在,就是实际的灵,乃世人不能接受的,因为不见祂,也不认识祂;你们却认识祂,因祂与你们同住,且要在你们里面。我不撇下你们为孤儿,我正往你们这里来。还有不多的时候,世人不再看见我,你们却看见我,因为我活着,你们也要活着。到那日,你们就知道我在我父里面,你们在我里面,我也在你们里面。”“保惠师”一辞原文意为辩护者,就是那陪伴在旁,为他人照料事物,或在法庭处理案件的人。(按:在约翰一书二章一节说,当我们犯罪了,我们有一位与父同在的辩护者,这“辩护者”就是与“保惠师”同一个希腊字。)门徒跟从了耶稣三年半之久,耶稣就是他们的保惠师。现在祂对他们说祂要离开他们了,主耶稣就向父求另一位保惠师,这另一位保惠师就是实际的灵,祂会永远与信徒同在,在他们身旁,照料事物,或当他们犯罪了,就为他们辩护。这是在神的救恩中,为使信徒能经历神同在的一个极佳供备,那无所不在实际的灵,会永远与信徒同在,还要在他们里面。

但是耶稣接着说,祂“不撇下你们为孤儿,我正往你们这里来”(约十四18)。请我们注意比较一下十六至十九节。在十七节主说,“祂(那灵)…要在你们里面。”在十八和二十节,主说,“我正往你们这里来。…到那日,你们就知道…你们在我里面,我也在你们里面。”这几节的主词从“祂”转变成“我”,却都在讲同一件事,就是“那灵”要在信徒里面,“主”也要在他们里面。李常受指出:“那灵”就是基督的实化1,使信徒能实际的经历主的同在与内住。一般信徒都认为在复活之后,耶稣升天了,现在坐在父的右边,等候仇敌作祂的脚凳。没有错,但这只是圣经里的一面。圣经中的真理经常有两面,那另一面是奥秘的,却也是能给我们经历的。主耶稣在复活之后成了“那灵”,又到门徒这里来,祂在父里面,门徒在祂里面,而主也在他们里面。倘若耶稣不是成了那灵,能像空气一般无所不在,不但能在信徒里,也能让信徒在祂里面,那么主所说的话就只是一个尚未实现的应许而已。但是感谢主,祂实化成“那灵”,实化了主说的应许,让所有的信徒都能实际的享受到主的同在。

Back

基督在天上也同时在信徒里面

圣经里还有许多经节证明,耶稣不但是以一个人子的身分升了天,坐在父的右边;祂也是“那灵”,那“实际的灵”,永远与信徒同在,还要在他们里面。因为篇幅所限,我们只略举下列几处:

罗马八章三十四节明言,基督耶稣已经死了,而且已经复活了,现今在神的右边,为我们代求;同一章十六节,保罗说到“那灵”自己与我们的灵一同见证我们是神的儿女,今天我们与基督同作后嗣,一同受苦,将来要与祂一同得荣耀。在二十三节说,我们这有“那灵”作初熟果子的,也在叹息,热切等待那得荣的一刻。二十六至二十七节又说,“那灵”也同样帮同担负我们的软弱,虽然我们不晓得当如何祷告,“那灵”亲自用说不出来的叹息,为我们代求。那鉴察人心的,晓得“那灵”的意思,因为祂是照着神为圣徒代求。在这里,保罗一再指明是“那灵”在信徒里面同证、担负软弱、并代求,来完成神全备的救恩,将神的儿女都带进祂的荣耀里去。(请注意,和合本在这几处的繙译都加上了原文所没有的“圣”之形容词,因为在大约一百年前,此一真理尚未被人所认识)。“祂在两端为我们代求,一端是那灵在我们里面,可能是为我们发起代求;一端是主基督在神的右边,可能是为我们完成代求;主要的必是为着将我们模成祂的形像,并带进祂的荣耀。2”看来似乎是两位不同者在不同之处,一位在天上,一位在我们里面代求,但实际上不是两位,而是同一位,就是主灵(参林后三18)。

另外,当保罗要哥林多信徒试验自己是否在信仰中,最好的验证就是要知道有没有耶稣基督在他们里面(林后十三5)。在以弗所三章,保罗祷告父神,藉着祂的灵,使基督能藉着信安家在信徒心里(17)。若基督只在天上,如何能在信徒里面?另外,保罗在离世之前的最后一封信,是写给他的信心之子提摩太,保罗再三叮咛,在信的末了,保罗愿“主与你的灵同在”(提后四22)。若基督只在天上,不是成了那灵,如何能与信徒的灵同在?

所以,从这些经节,我们可以看到:耶稣基督在两千年前复活了。当祂复活时,一面祂还带着一个在复活里的人性体壳,叫门徒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祂带着这个可见的人性体壳升天了,坐在神的右边。另一方面,祂成了,或化身为赐生命的灵,也就是“那灵”,好与门徒同在,为他们代求,安家在他们里面,当他们软弱时,加强供应他们,好将他们带进神全备的救恩里。基督在复活里成了赐生命的灵,将神的神圣生命赐给所有相信的人,使他们成为神的儿女;而这赐生命的灵也就是那圣灵成了肉体,经过死与复活,成为“那灵”,也就是“主灵”,作他们的保惠师,也叫信徒从律法及许多事物的捆绑里得释放,变化他们,将他们带进荣耀里。

圣经中对于真理的启示与讲法是非常有意义的,绝不含糊,既然在以上的经节里,我们看见神用“那灵”来指复活后的主耶稣,现在就让我们来讨论一下我们一般所常用的“圣灵”一辞,以及“圣灵”与“那灵”的关系。

旧约中的圣灵与新约中的那灵

在整本旧约圣经里,从来没有出现“圣灵”(Holy Spirit)此一专有名词,所有在国语和合本圣经中被译为“圣灵”的,都只是用“圣别、圣洁”来形容神的灵。例如,诗篇五十一篇十一节所题的“你的圣灵”,在原文里应当是“你圣别的灵”(即Spirit of Your holiness)。以赛亚六十三章十至十一节所说的“祂的圣灵”,应当是“祂圣别的灵”(即Spirit of His holiness)。“圣灵”这个名称乃是到了新约时代,说到耶稣成孕于童女马利亚,才开始在圣经里被使用。因此,“圣灵”这个名称是和耶稣的降生有关,也就是当神性与人性要有一个完满调和时,才特别用到3。在旧约时代,虽然神的灵曾多次临到先知身上,但是神的灵只像一件外衣降在人的身上。神还是神,人还是人,人不过是神的灵说话或作工的工具。可是在耶稣道成肉身时,却发生了一件宇宙的新事,神性与人性不只同时共存在耶稣这神人里,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性情更和谐的联合在一起,像纯净的橄榄油调和在细面粉里,那么的均匀柔美。当耶稣活在世上,经历了一个正常却没有罪的人生,被钉死,三天后复活,这复活就是祂的得荣耀,那叫耶稣成孕的圣灵,经过了人生、钉死、复活,就成了“那灵”。我们可以说“旧约中的神的灵只有一种元素,就是神性,因为祂仅仅是神的灵。但是今天在新约里的‘那灵’有许多元素,祂包括了神性、人性、基督死的功效、以及祂复活的大能。”4

Back

旧约中的表号-复合的膏油

这么一个包括了神性、人性、基督死的功效、以及祂复活大能的“那灵”,可以在旧约出埃及三十章二十二至三十一节看见一个很合式的表号。当以色列人按着神对摩西的晓谕,建造了帐幕与其中的器具之后,神指示他们必须要用一个以橄榄油调和四种香料而成的圣膏油来涂抹,好叫帐幕与其中的器具能成圣。在十九世纪公开弟兄会所出版的《Newberry Bible》,在此处有一注解,说涂抹的油是指圣灵说的。可是在这里不光有油,还有与油调和的四种香料,在调和之后,不仅是油,也不仅是香料,而是油与香料完全均匀的相混、调和在一起,成为这一个特别的圣膏油。

这圣膏油的制作是用一欣的橄榄油(表征圣灵)5,加上五百舍客勒的流质没药(表征基督甜美的死)6、二百五十舍客勒的香肉桂(基督之死的甜美功效)7、二百五十舍客勒的菖蒲(基督复活的能力)8、五百舍客勒的桂皮(基督复活能力的香味)9 所产生的。一欣的单位代表神的“独一”,四项香料里,有三个五百舍客勒的单位,而中间的一个五百舍客勒被分成两个部分,各自有二百五十舍客勒。李常受解释这些香料的单位:“在神圣三一的三者当中,由第二个五百舍客勒所豫表的子,乃是在十字架上被‘裂开了’,被钉死了。三个单位的五百舍客勒豫表三一神,并且三一神在祂神圣三一的第二者里,就是在子里,上了十字架。10”这样的解释,就以旧约中圣膏油的图画清楚的说明了新约中的“那灵”,让我们能明白“那灵”的奥秘。

Back

慕安得烈的启示

在已过十多个世纪里,基督在复活里成了那灵的这项真理,一直被埋没,直到十八世纪中叶首先由劳威廉(William Law)瞥见端倪,而在一个世纪之后,由慕安得烈(Andrew Murray)将之说明:“神的灵,当祂在五旬节被浇灌下来,也实在是一个新的东西。在全本旧约里,祂总是被称作‘神的灵’,或‘耶和华的灵’;还没有用‘圣灵’这名称,作祂自己本身的名称。乃是在祂与那为基督豫备道路,并为着基督豫备身体的工作,有关系的时候,才开始用‘圣灵’作祂本身的名称(路一15,35)。当祂在五旬节被浇灌下来,祂是来作那得着荣耀之耶稣的灵,作那成为肉身,被钉十字架,且被高举之基督的灵;不是将神原样的生命,乃是将那在基督耶稣的身位里,和人的性情组织在一起的生命,带来并交通给我们。乃是特别在这个职分上,祂用‘圣灵’这名称…。主当日说到祂的时候,那是清清楚楚,确确实实,祂还‘没有’。那得着荣耀的耶稣-那成为神子的人子-的灵,在耶稣没有得着荣耀的时候,是不能有的。11”在该书接下去的几个段落里,慕安得烈继续说到:“祂(基督)的灵从祂那因着复活和升天,得着荣耀的性情,出来作祂-得着荣耀,与神的生命联合为一的-人的生命之灵,使我们有分于祂亲身所作成并得到的,有分于祂自己和祂那得着荣耀的生命。…并且因着祂在祂自己里面,替我们成全了一个新的、圣洁的、人的性情,祂现在就能将从前所没有的,一个同时属人又属神的生命,交通给人。…祂在我们的地位上,且代替我们,以人和人元首的身分,得以进入神性的丰满荣耀里,祂的人性就成了神圣之灵的接受器皿和分布者。圣灵也就能降下来,作神而人的灵-确是神的灵,而又真是人的灵。12”因此,鉴于“基督在复活里成了那灵”这一关于基督身位的真理历来都被众人所忽略,本刊在此必须特别加以阐明,同时也肯定此一真理。至于圣经中关乎神的灵、圣灵、以及那灵的真理,本刊将在以后,以专题方式作更详细的讨论。

Back

基督教界对此真理之疏忽

在一般坊间可看见的神学书籍中,不论是英文或中文,几乎没有人题到“基督在复活里成了那灵”这项真理,只有章力生的《基督论》在讲到基督复活时有此一句:“还有一点须注意的,主耶稣复活以后,祂已变‘成了叫人活的灵’(林前十五45)”13。但他并未将此真理继续解说。而许多欧美知名神学家若非对此真理三缄其口,就是将经节作不合理之解释。例如二十世纪中期的著名英国神学家李察逊(Alan Richardson),将林后三章十七节的“主就是那灵”分成两件事:“主”是指耶稣或圣灵,然后他将“那灵”解释为与“捆绑之灵”(spirit of bondage)相对的“自由之灵”(spirit of freedom)14。他的意思是说,“那灵”不是一个有位格的神的灵,而是一种“精神、心境”之类的东西,如英文中一个人心情好时,就有一个快乐的心境(spirit of happiness),或到了逢年过节时,就有一个spirit of holiday。这样的解释首先就违背了解经的原则,因为此处经节之上下文明白说出,十七节的“那灵”即为三节所题“活神的灵”,亦即六节与八节中的“那灵”,《新英文圣经 》(New English Bible)注明林后三章十七节的上下文就是在讲“主就是那灵”。李察逊在此的解释根本就是断章取义,牛头不对马嘴,简直不合神学大师该有之水准。我们发现,之所以会有如此解经,完全与基督教之传统教义有关。虽然圣经里有“主就是那灵”、“末后的亚当成了赐生命的灵”等之明言,然而传统的教义里没有说到这件事;而且,若是接受了圣经的明言,却又与好不容易才定案的“三位一体”公式相抵触。因此,连神学大师都不得不在此项真理上向传统妥协,而屈枉真理。但是,我们认为既然圣经中有以上之明言,而且多次多方说到主耶稣在复活之后成了“那灵”,祂今日就是“那灵”,我们就不能为了迁就传统,而忽略圣经的启示。

Back

基督论教义的发展

要讨论基督与灵的关系,我们必须先题到初期教会中,基督论的教义发展及其影响。我们知道,因为许多的因素,初期信徒对基督的认识是在一种摸索的情形下进行;而仅仅在“基督究竟是不是神”的论题上,就打转了三百多年之久。相对之下,对圣灵之身位、属性与工作,就没有太多的讨论。当时有不少人抱持一种与旧约时代以色列人对神的灵的看法,即神的灵只是一个能力,而不是神的自己。但是新约圣经里已明言神的灵是三一神中的一位,是有位格的,只是因在早期教会,新约圣经尚未被编制成正典,(按:新约圣经二十七卷书乃是到主后三九七年才被正式承认接受,而尼西亚会议是在三二五年召开的,当时尚有七卷新约书信未被承认。) 而且,也不是每处教会都拥有全部的二十七卷书,所以对圣灵的探讨就不够多。在初期教会中所流行的使徒信经,只有简短的四个字“我信圣灵”而已。

在尼西亚会议时(三二五年),虽然定义了基督是与父有同一本质的神,而且尼西亚信经对基督的身位也有比使徒信经较多的定义,但是对灵却还是只有“我信圣灵”四个字。乃是到了三六 年前后,康士坦丁堡主教麦瑟当尼(Macedonius)教导说,圣灵是比圣子次一等的受造物,被加帕多家三教父 起围攻,使得此一“抗灵论”异端被定罪,而教父们就在三八一年召开的康士坦丁堡会议修改了尼西亚信经,在“我信圣灵”之后,加上了:“主,并赐生命者;从父而出;与父和子同受敬拜,同受尊荣;祂曾藉先知说话。”在宣言中有“赐生命者”一辞,但却少有人将此连于林前十五章四十五节之“末后的亚当”,而再加以探讨阐明。

后世将此一时期对基督与父同质之争议,定义为“三一神论”之争。其实,这段时期的争论,只能说是对基督与父之间关系之争。对三一神中之神的灵,而且对于灵与另二者之间的关系都没有太多的讨论。即使在第三世纪初期兴起的撒伯流主义所倡导之异端“形态论”,也是着重于父与子之间的“圣父受苦论”,而未太多涉及神的灵。

Back

迦克墩信经的影响

到了四五一年的迦克墩大会,对基督身位里神性与人性如何共存所产生的争论,总算暂告一段落。它采用了希腊教父所擅长的否定说法(Apophatic Method),定义基督的神性与人性是“不混淆、不改变、不分裂、不分开”,排除了当时异端所教导的邪说。但是此一宣言实际上,只是当时教会对基督身位异端的一种驳斥。在正面,此一宣言总结了一百多年来对基督论的争议,对基督的神性与人性作了一个总结,陈明基督耶稣是神,也是人,也再次肯定“三位格在同一本质里”的公式(即传统简称之“三位一体”,参阅“肯定与否定”第二卷第一期《辞不达意》一文)。然其对圣经所启示包罗万有的基督之真理却没有完全涵盖到,尤其是圣灵在三一神里的关系都未题及。但因此一宣告被正统人士视为对基督论的一种解决,具有相当的影响,使得许多有心探讨人士,不敢轻易跨越雷池。

尤其是“三位一体”的公式,强调三者是一,也强调三者之间有区别,特别是打击形态论,申明“父不等于子,也不等于灵;子不等于父,也不等于灵;灵不等于父,也不等于子。”这一连串的“不等于”虽然制定了三一神中的区别,但是却排除了圣经里尚包含的关系,如:子被称为“永在的父”(赛九6),耶稣自称祂“与父原是一”(约十30),子在复活时成了“那灵”,而主今日就是“那灵”的经节。因着迦克墩信经的权威性,后世若有人题出以赛亚九章六节、约翰十章三十节、林前十五章四十五节、林后三章十七至十八节的真理,均得冒被所谓的卫道之士群起围攻之险,而被扣上“形态论”的帽子。殊不知,过去教父所作之宣言与决定,乃是针对彼一时代之需要,并不包括圣经里的全面真理。我们接受教父所成就的,也更愿接受所有的真理,而不故步自封。我们相信所有圣经里的话,都是神的呼出,都是圣灵的启示(提后三16)。三一神的奥秘、基督的包罗万有绝非一些人为的公式就能加以完全定义盖全的。我们是固守传统,亦或愿意接受圣经所启示的全面真理?

圣经学者开始看见这项真理

感谢神,真理是不能被埋没的,就如十六世纪时的宗教改革,将因信称义的真理阐明出来。对于“基督是灵”的真理,也有一些圣经学者开始加以支持与认同。关于林前十五章四十五节的解释,伯克富(H. Berkhof)曾说:“当我们发现基督与那灵是一(the identity between Christ and the Spirit)之后,对圣经神学的发展带来了一个更新。…基督作为赐生命之灵(Christ as life-giving spirit),就是要将人带进与祂的交通里,好叫他们能有分于、并被变化成祂为我们所成就的新人类。15”当代英国神学家James Dunn更是强调基督与那赐生命之灵的一,他说:“被高举的主似乎是与那灵完全是一,那灵就是新生命的源头,可让信徒经历的”(The exalted Lord seems to be wholly identified with the Spirit, the source of the new life experienced by believers.)16。他在另一处又说:“对保罗来说,信徒经历被高举的主与那灵是没有任何的不同。…而且对保罗来说,基督只能在那灵里,并藉着那灵被我们经历,祂必须是那灵才能如此。”17
关于林后三章十七至十八节,文生(M. R. Vincent)则有一个精辟的注解:“十六节的主基督就是充满新约,并给予新约活力的那灵;我们是这新约的执事,其职事是带着荣光的。18”二十世纪初著名解经学者 H. Alford 说得更清楚了:“十六节的主是六节那赐人生命的灵,意即这里所说的‘主’,‘基督’、‘就是那灵’,是与圣灵相同的;…这里的基督就是基督的灵。”如前所述之伯克富更是斩钉截铁的说:“基督,作为复活升天的主,就是那灵。”19

Back

结 论

提前二章四节说:“祂(神)愿意万人得救,并且完全认识真理。”今日的基督徒比早期的信徒更有福,承受了丰厚的产业,我们不但有早期教父所力争辩明的真理,更有人手一本圣经的机会,使圣经不再是圣品阶级人士的专利;而且,藉着古卷的发现,并语文学家对希腊文的研究,叫我们能有机会阅读更接近希腊原文、更准确的繙译,然而吾人对真理之认知,是否仍停留在早期教父所规定的框框里?还是我们愿意让神的圣言光照我们的心眼,好叫我们能完全认识真理?也认识全面的真理?

基督的身位除了是真神、真人(完全与我们一样,只是没有罪)、受造之物的首生者之外,祂在复活时,更是成了赐生命的灵,成了“那灵”,就像那调和了香料的圣膏油,不但带着神性,更带着人性,有耶稣死的功效,使信徒可以经历“与基督同钉十字架”(加二20),也带着祂从死里复活的大能,叫信徒在祂里面一同复活(弗二6)。祂一面带着那进入荣耀的人性身体升天,坐在神的右边,为信徒代求(罗八34);另一面,祂化身为那灵,带着祂丰富的神性与人性,并祂所经历过的为人生活、死和死的功效、复活并复活的大能,作与信徒同在的保惠师,并内住于他们里面,供应他们、更新变化他们,好将他们都模成神儿子的形像(29)。基督不光是神,受我们的敬拜;祂也不光是人,能了解体会我们的软弱,为我们的罪死;祂更是那已经胜过死亡的一位。祂复活了,一面在天上登宝座,另一面成为与我们同在的另一位保惠师,好把信徒带进祂的荣耀里。圣经中的全面真理启示出,在复活之后,基督有这两面的奥秘,我们感谢神为我们有这么周全的安排,也让我们经历这全备的救恩。

使徒约翰在他年老的时候(约主后九十年左右),写了他的福音书,为要叫我们“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并且叫你(我)们信了,就可以在祂的名里得生命”(二十31)。虽然有许多主耶稣的事迹鲜明的刻画在老约翰的回忆里,但他却特别记载了一些重要的事,就是要叫我们能相信主,并且得永远的神圣生命。他所写的福音书,主要的是记载两件划时代的大事。第一件大事就是那是神的道,从永恒、无限里跨进了时间、有限里,成了一个有血肉身体的人,将神的丰满与恩典向世人彰显陈明;并藉着约翰精心选择的一些事迹和表号,显出祂是那照在黑暗里的光,更是那能应付人各种不同需要的生命。然后,第二件大事就是讲到这位成了人的神,为世人作了神的羔羊,死在十字架上,但是祂的人性体壳却像麦粒埋在地里死了而裂开,叫祂那被隐藏在人性体壳里的神圣生命能释放出来,在复活里成了另一位保惠师,也就是成了那灵,将神的生命赐给所有信入祂的人,将他们重生为神的儿女,叫他们能住在祂里面,也叫祂能住在他们里面。

主耶稣的道成肉体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个奥秘。不论是跟从祂的门徒,亦或逼迫祂的犹太人,都搞不清楚祂究竟是谁,究竟是来自拿撒勒的木匠的儿子,还是那称神为祂的父的一位,并且是那比亚伯拉罕更年长的“我是”?而主耶稣在复活之后的身位更是一个奥秘,就连跟从祂、与祂一同生活了三年半的门徒,见到了祂,都认不出祂来,还需要主把祂的手和肋旁指给他们看,他们才相信,才喜乐了。在这一本福音书里,约翰写了一些很特别的句子,也使用了一些神特意启示的真理名词,“那灵还没有”即为一例。约翰写这些事,让我们能一窥这是神而人者的一位,在祂道成肉体、死与复活的经历里,有如此周全的安排。如果我们对于主耶稣道成肉体的真理有所认识,我们就会珍赏祂将神带到人里,彰显神,并满足人一切的需要。但这只是主为我们所成就的前一半救恩而已,更重要、更宝贵的是,祂不但为我们的罪死了,叫我们得神的称义,祂也复活了,成为赐生命的灵(林前十五45),也就是那灵(林后三17),供应祂所是的一切,并祂所成就的一切,这也是保罗在腓立比书所说的:“藉着…耶稣基督之灵全备的供应,终必叫我得救”(一19)。今日主在复活里,因着祂是那包罗万有、赐生命、能内住在我们里面的那灵,才叫我们能全享这全备的救恩。若是缺少对于“主是那灵”的认识,那么,所享有的救恩就要大打折扣了,这是何等可惜!  «王生台»

Back


**本文新约经节全引自新约圣经恢复本
1. 李常受, 那灵, 台湾福音书房, 1980, 第一版, 页141-142
2. 李常受, 新约圣经恢复本, 台湾福音书房, 1998, 第九版,罗八34注3, 页606
3. 李常受, 基督包罗万有的灵, 台湾福音书房, 页13-14
4. 同注3, 页14
5. 同注1, 页22-23
6. 同注5
7. 同注5
8. 同注5
9. 同注5
10. 同注1, 页24
11. A. Murray, 基督的灵, 台湾福音书房, 1994, 第五版,页38
12. 同注11, 页39-40
13. 章力生, 系统神学卷肆基督论, 宣道出版社, 1990, 页139
14. A. Richardson, New Testament Theology, 1958, pp.105, 120
15. H. Berkhof, The Doctrine of the Holy Spirit, John Knox Press, 1976, pp.26-27
16. J. Dunn, “1 Corinthians 15:45-last Adam, life-giving Spi-rit,” Christ and the Spirit in the New Testamen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3, p.127
17. J. Dunn, Christology in the Making, SCM Press, 1980, p.146
18. M. R. Vincent, Word Studies in the New Testament, Vol. III,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80, p.308
19. 同注15, p.26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