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很好,也经常有人问。我们要从圣经上来看,这不只是繙译的问题,也有真理讲究的问题,更有历史的问题在内。
新约圣经中关于『召会』这件事的第一次启示乃是在马太福音16:18,当主对彼得说,我要把我的召会建造在磐石上。『召会』这个字的希腊文乃是:ek-klesia,这是由两个字:ek
『从…出来』与klesis『呼召』合起来的一个字。希腊人使用这个字是指:在平常老百姓当中,有一些市民为了某件特殊的目的被呼召出来,并聚集在一起。在旧约圣经里,由七十译士所繙成的希腊文也使用这个字来指:在许多以色列人当中,有一些人蒙了呼召,从群众当中出来,聚集在一起,担任某种特殊的职分。因此,根据希腊原文,与新旧约圣经的使用,这个字的意思应当就是『蒙召的会众』,简称为『召会』才是正确的。我们使用『召会』这个字,是说明完全与『宗教』无关,因为这个字与宗教无关。
我们如果将圣经中的『召会』这个字的使用摆在一起,我们会看见,这个字并不是指建筑物的教堂,因为教堂乃是到第四世纪之后才有的;也不是一个宗教组织。召会乃是『基督的身体』(弗1:23)。若有人得罪了弟兄姊妹,被一再地交通还不愿意认错,就需要告诉『召会』(太18:17)。保罗在信主之前极力逼迫基督徒,那是残害『召会』(徒8:3)。因为逼迫,门徒四散,也将福音带到各处,在许多地方都有人得救受浸了,消息传到在耶路撒冷的『召会』(徒10:22)。彼得被抓在监牢里,『召会』就为他迫切祷告(徒12:5)。所以,在圣经里,召会都是指蒙主呼召,从世人当中出来,并聚集在一起的信徒所言。
那么『召会』怎么会演变成基督教,而带进『教会』呢?这是在历史上,从第一世纪,召会就受到外邦君王的迫害,在前三个世纪的罗马帝国时期,召会一共受到十次的大逼迫,这就是启示录第二章中所说的在士每拿的召会所预表的。但是基督復活的生命胜过逼迫,也胜过死亡。仇敌越是逼迫,復活的生命越发显明,信主的人也越来越多。到了第四世纪,撒但改变了战略,干脆欢迎召会,藉康士坦丁接纳召会为国教来败坏召会。藉着康士坦丁的倡导和政治的影响,许多不信的人受浸,加入了『召会』,使『召会』变得畸形、庞大而变质,成了一个宗教组织,就产生出基督教,也将原先与宗教毫无关系的『召会』变成了『教会』。后来,当基督教传到中国来,因为已经是一个宗教了,繙译圣经的人也就将这个字繙成教会,将错就错,一直沿用至今。
但是,主恢復乃是要离开这些人为的错误,撇清宗教的瓜葛,恢復圣经中的真理,所以,在繙译恢復本圣经时,就撇弃『教会』这个与宗教有关的、错误的繙译,更正为『召会』。我们不是在搞一个故意与众不同的繙译,乃是要恢復神所给我们宝贝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