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从新约的使徒行传来看,因为这是一卷记载圣灵如何作工的书,乃是后来许多人的考虑和传统进来,改变了受浸的时间和作法。
行传第二章说到在五旬节时,彼得与十二使徒传了福音,37~41节记载这些人觉得扎心,就问彼得说,他们应当如何行?彼得告诉他们要悔改并受浸。这里彼得的话很清楚,人受浸在消极方面,乃是叫他们的罪得赦免,积极方面乃是领受所赐的圣灵。于是当天就有三千人受浸。他们并没有等候,使徒们也没有观看他们是否哪些人比较有『信德』了,才可以受浸。这乃是相信圣灵的工作,我们只是配合。
行传第八章26~39,圣灵指示腓利去对一个读以赛亚书的太监传福音,35节说,他就传耶穌为福音,两人到了有水的地方,太监问说,这里有水,我受浸有何妨碍?请注意腓利怎么说?『你若是全心相信就可以。』他并没有说要等候观看,或上一段初信的课。太监的回答说,他信耶穌基督是神的儿子。两人就下了水去,太监就欢欢喜喜的回去了。圣灵感动人,立刻就可以受浸,我们不应该加上任何条件。
行传十六章,保罗、西拉和路加到了腓立比,他们先碰见了卖布的吕底亚,她和她的家就受了浸(14~15)。后来,保罗因为赶出一个鬼,被人陷害下在监牢中,但他与西拉祷告唱诗赞美神,地大震动,禁卒以为犯人逃跑,想要自杀,保罗劝住他,禁卒问说,我当如何行,才能得救?保罗和西拉说,当信靠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保罗和西拉就向禁卒一家传讲主的话,于是禁卒一家当夜全家受浸,都欢腾喜乐。这又是什么时候相信,什么时候就能受浸的例子。
保罗自己原先是逼迫门徒的,但是在往大马色的路上,遇见了主,他就迫切祷告,三天不吃也不喝。主差派亚拿尼亚去见保罗,亚拿尼亚对保罗说,『你为什么耽延?起来,呼求着主名受浸。』(22:16)保罗遇见主才三天,就已经是『耽延』了,我们那能再『慢』呢?
人受浸得救乃是圣灵在人心中的工作,我们只是撒种、浇灌的,叫他们成长的乃是『神』,不是我们。在行传中,门徒们尊重圣灵,圣灵能自由运行,就连使徒们也没有什么金、银、办法,他们所有的乃是主的名,而圣灵就是主的实际,他们就是相信圣灵,所以,得救的人都是归于主的,不是归于哪一个替他受浸的人。
在出埃及记时,神要绕着弯路领以色列人,一面乃是不让以色列人马上就遭遇到跟非利士人的战争,跑回埃及;但另一面,就是为着带领他们过红海,这是新约信徒受浸的表号。神的子民相信耶穌,接受祂作救主之后,就需要受浸。而且以色列人乃是可能在当晚或第二晚上就过红海,并没有等候到认为他们准备好了,时间表乃是在神的手中,不在人的考虑里。所以,我们需要以圣灵的带领为准则,而不是以我们人的考虑和观点。
那么为什么今天许多基督徒都需要等呢?需要上些课程呢?这是在第二世纪时,当召会逐渐失去圣灵的同在,而人的考虑渗透进来了,就发展出迟延的事来,叫作『学友制』。我们从以上行传的记载知道,学友制是不合圣经的教导。什么时候我们以人的传统或观点为依归,或依靠人的作法时,那就是我们失去圣灵同在的时候。过去我们中间也有这样的实行,认为这是小心谨慎。但是在八零年代,新路实行时,就发现我们应该回到圣经的教导,依靠圣灵的作工:什么时候圣灵感动人,带领人得救,就是那人受浸的时刻。因为除了这些行传的记载之外,圣经中并没有告诉我们任何迟延受浸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