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使婚姻宴的水变甜
八十年代台湾的琼瑶小说流行大陆,或许因这缘故,正值芳龄的我,竟然也演出小说里一见锺情的故事。当我一见到他,真有“梦里寻他千百度”的感觉,而他首次遇到我时,也有“情人眼里出西施”的倾慕。我俩之间的爱情就在这一瞬间开始了,如同一杯浓郁的茅台酒,这一分香醇的感情,使我们彼此深深的相爱著。我们几乎踏遍了各处的大小公园,也走尽了所有的羊肠小径;有一天夜里实在没地方去了,我们竟然在南京大街上跳起“华尔滋”舞。
交往了一年半以后,我们都觉得应该从爱情进展到地毯的另一端。虽然在交往中知道他有时并不好相处,但人非圣贤,谁能无过,毕竟我要找的是爱人而不是完人,所以就闭著眼睛结婚了。婚后不到半年,我们便原形毕露,原本好像一个人的我们,逐渐出现许多的不同,争执自然接踵而至。虽然事后我们都非常懊悔,彼此道歉,也自我反省,下不为例,但事情并非照我们所期盼的,到时依然无法避免冲突。
我们想到冲突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国内的环境不好,出国或许是一条可行的路。经过一番努力,我们来到了美国,但因著外在压力的增加,我们不满的声音提高了,彼此间的差异反而更大了。虽然我们还是彼此相爱,也还称得上是恩爱夫妻,但这个爱已不像当初那样的单纯,这个爱里面隐含著许多的不解、无奈和痛苦。如果说原来的爱情像一杯香醇的酒,如今这杯酒却发酵了,变得又苦又涩,我意识到我们的婚姻已亮起了红灯。
有一天,我在百般无奈的情况下,含著泪收拾好行李,想就此一走了之。当我怀著无比沉重的心情推开侧门时,突然感觉相当不舍,因我深知世上最爱我的人就是他,而他也是我惟一的最爱。我扶著门,伫立良久。理智告诉我,分开并不能解决问题,如果像我们这样有感情基础的婚姻都会有问题,那我无论嫁给谁也都会有问题。想到这里,我只有知趣的把行李放回原处,但内心依然不停的在呐喊:到底问题出在那里?
在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中,我们藉著呼求主名而得救,心中充满了莫名的平安和喜乐。我们忽然领悟到,多年所要寻找的答案就在这里,我们好像是一对寻宝的人,经过多年的检索,终于发现了宝藏,那个喜乐真是难以言喻。得救之后,我们很喜欢参加聚会,因为每一次聚完会后,我们都很喜乐,所有的不愉快自然烟消云散,所有的问题也都迎刃而解。我们深切体会“召会生活是婚姻生活的方舟”,只有上了这条船,我们的婚姻生活才有保障。
可是不久,我们又面临了另一个问题,就是一周只有几次的聚会,没有聚会的日子我们该怎么过?感谢主!藉著前面弟兄带领我们“化祷”主的话,将主吃饱,并建立和同伴晨兴的生活,带给我们许多的活力。于是我们从聚会中享受主,提升到藉著晨兴每天享受主,甚至当弟兄出差时,我和他的晨兴依然不间断。虽然他远在中国或东南亚,我仍天天和他电话晨兴(对我而言是午兴),且每次至少半个小时,真是小别胜新婚,情意胜当初。从此,和弟兄的争执逐日递减,彼此间的差异也渐次缩小。
每次晨兴后,灵里十分畅快、饱足,但好景不常,往往不到中午灵力便慢慢减退,甚至复归原状。正常的聚会和晨兴使我有不少改变,但总觉得生命不彀长进,仍不免过两套的生活。
有一天,一对夫妻来到我们的召会生活,他们在主里颇有学习,弟兄常遮盖姊妹,姊妹也很顺服弟兄,他们甜美和谐的光景十分吸引我。有一次我问这位弟兄:“如何能有正确的婚姻生活?”他说,“婚姻生活的秘诀就是向‘己’死。”这句话很摸著我。我突然领悟到,我不仅需要享受基督作我每日的供应,还需要将基督的死应用在我的日常生活中。于是我学习在生活中向己死-向我的意见死,向我的理由和怨言死,向骄傲和嫉妒死,向脾气和爱好死…。我发现这就是我多年所要寻找的答案。
就这样藉著一次次的操练,奇妙的事发生了,在聚会和晨兴中所享受的,在生活中也能同样的尝到。逐渐的,我和弟兄之间的关系开始改变了,在主的光中我们都觉得亏欠对方。以致在往后的生活里,我们的“对不起”加多了,“谢谢”也常常可听见,彼此间的关心和欣赏也与日俱增。在我们中间显出另一种“一见锺情”的亲密关系,这一种真实生命的联结,使原本很不相同的我们逐渐变成了“一个”-因为赞美的内容相同了,许多的观念一致了,关心的对象相同了,连我们今生的盼望和目标也变成同一个。最特别的是,我们都觉得对方变可爱了,我们之间甜美的关系不仅得著恢复,这杯酒也显得更加香醇浓郁了。
我们的故事就像约翰二章,主耶稣来到迦拿娶亲的筵席,当婚筵正浓的时候,酒却用尽了,就在这时,将满缸的死水变成上好的酒,将人的死亡变为永远的生命。如今我们在主爱的泉源里,正享受这一永不散去的筵席。◆
见证人:吴锦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