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以斯帖记的灵意  

回目录 上一篇 下一篇

 

 

第二篇  以斯帖记的时代信息

读经:

以斯帖记四章十四节:“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这样的时候么?”(原文另译)

第二章第六节:“从前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将犹大王耶哥尼亚和百姓从耶路撒冷掳去,末底改也在其内”。

历史背景—神的恢复

圣经中说到“神的恢复”,一共有五卷书。这五卷书就是以斯拉记、尼希米记、哈该书、撒迦利亚书、和以斯帖记。现在我们要问,以斯帖记在这些恢复的书中,佔什么地位呢?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必须简单的复习一下旧约中以色列人的历史,然后再翻成新约的语言,看它对神的教会,产生什么属灵和教训。

神的同在和祂的见证

我们知道圣城和圣殿是和以色列的历史分不开的,特别是到了以色列的黄金时代—所罗门的时候,圣殿终告落成,圣城也建造整齐。原来神是以祂的百姓作居所,住在他们中间,神作他们的神,他们作神的 子民。当神同在的实际达到高峰的时候,神就用一座看得见的圣殿来象征。因着神的同在充满在祂子民的中间,外面自然就产生了见证,四周列国的人,就在这一班神子民的身上看见了神的荣耀。当见证的光,也就是神的荣耀得到完全彰显的时候,神就用一座看得见荣美的 圣城,来说明它的所以。圣殿是指神的同在,圣城代表神的见证。外面荣耀的见证,是导之于里面神甘甜的同在。根据神的旨意,以色列人在地上的使命,就是在列国中为祂作见证:见证神是独一的真神,并且宣告祂无比的圣洁与至尊的荣耀。

我们知道神属地百姓的历史,很自然的说出了神属天子民的故事。神的教会也是和神的同在和祂的见证分不开的。教会在地上的使命,也是为神作见证,彰显神的荣耀。然而教会像月亮一样,本身 是没有光的,但是因为她的脸朝向公义的太阳,瞻仰祂的荣美,就自然的反射了太阳的光辉。当世人在教会的身上,看见基督荣美的时候,教会就尽了她肩负见证的责任。当教会充满了主的同在,外面自然就产生了荣耀的见证,而这荣耀不是她自己的,乃是主的荣耀,就好像月 光其实是日光一样。神的子民虽有天上和地上的分别,他们所处的时代,虽有新约和旧约的分别,然而神对祂子民的永远旨意只有一个,就是神将同在赏给他们,为着使人在他们身上,看见神的荣耀,因而产生了神的见证。我们读以色列历史的时候,我们看见神的见证,的确,在所罗门的时候达到高峰。但是可惜,好景不常,以色列人逐渐的失去了对神的贞洁,他们容让偶像来污染他们自己,神的荣耀和圣洁受到了空前的亏损。到了耶利米先知的时候,以色列人的属灵光景实在是达到了最低潮,神就宣告说,这些背道的民,染上了不治的绝症。耶利米亲眼看见了一个垂死的病人,在死亡线上挣扎,到了日期满足的时候,神终于把以色列人交在凶悍无比的巴比伦人的手中,使以色列国,像一棵大树一样,连根 拔起,使他们不得住在他们所生长的家乡,而被掳到遥远的巴比伦。

神的隐退

因着神的同在在祂的子民中遭受了严重的亏损,已经落到有名无实的地步,里面同在的实际,已经荡然无存,神就使外面看得见,象征这个同在的圣殿全然被拆毁,落得一块石头不留在 一块石头上。根据以西结书的记载,神的荣耀,因着祂百姓所作那些可憎的罪恶,就逐渐的从至圣所离开。经过圣殿的门槛,神的荣耀逐渐上升。在圣殿上空盘旋许久以后,就从橄榄山升到天上去了。这样当神的子民被掳的时候,祂的同在从地上收回,神的荣耀也离开了地上,回到天上去。所以形容这一段惨淡的时期,在恢复的书卷中圣灵就不再称呼神作“天地的主”,像在创世记十四章十九节中所形容的, 而称为“天上的神”。因为神的荣耀回到天上去了,现在地上看不见祂的见证。以斯帖记故事发生的时候,就是在这样一个非常的时期中。现在我们就能清楚,为什么在以斯帖记中找不到神的名字!因为神的子民背叛的缘故,人在地上看不见神明显的同在。以斯帖记的开始,告诉我们亚哈随鲁作王,因为现在神的子民被掳,所以在地上的人就登上了宝座,似乎宣布 神退位似的,而神也真的退位到天上去了。现在亚哈随鲁的光芒,似乎是盖过了神的光芒!亚哈随鲁名字的响亮,似乎更胜于耶稣的名字。被掳的意思是说,神对祂的子民明明的放手,然而感谢神,祂在暗中并没有放手,祂仍旧是神,不过祂是在天上作神,在以斯帖记的背后作神。

今天所处的时代

如果我们把这一幅图画放在新约的光下,我们就很容易的将他应用在神的教会身上。五旬节可以说是教会的黄金时代,也是圣灵掌权的时代。圣灵的同在和能力是那样的显著。教会传福音,一次三千人得救,另一次五千人得救,神的道大大的兴旺。因着圣灵活泼有力的同在,在外面就产生了极其荣耀的见证,见证的光是如此的明亮。在罗马帝国威力所到的地方,产生了威力无比的冲激,震憾了无数罪人的良心。为着要抑止这良心的声音,他们终于喊说:“除掉他们,钉他们十字架。”他们受不住这些基督徒身上生命丰富的流露,他们不惜手染这些圣徒的血,于是就展开了长达三个世纪的迫害。然而神的见证被摧毁在罗马帝国的权力之下么?事实上恰好相反,罗马帝国征服了世界,神的教会征服了罗马帝国。经过了三百年长期的大迫害之后,人们发现 在罗马帝国版图里的罗马公民,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个基督徒,这是何等荣耀的见证!但是很可惜,后来基督教受到了世界的欢迎,渐渐的就失去了她原来的贞洁。最后被掳到“巴比伦去!”,我们读教会历史的时候,教会经过了黑暗时期,也说是教会被掳的时期。神的同在和能力,在教会 中渐渐失落。教会在第一世纪的时候是金子银子都没有,到了这个时期,教会是进步了,金子银子都有了,然则奉主名叫瘸子起来行走的能力却没有了。神从地上收回了祂的同在,神的荣耀回到天上去了。到了十九世纪,人文主义抬头,人要神退位,自己登上宝座。我们能说这不是像处在以斯帖记同样的时代么?许多人的名字,似乎比主耶稣的名字更响亮!无神论猖狂,常常使人产生错觉,不仅神不在地上,甚至神也不在天上。以斯帖记实在是确切的提醒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而教会的失败是导致这一切混乱的原因,我们不能逃避责任,今天人如果在地上找不到神,看不见祂的荣耀,这当然是我们的责任。因着我们不忠心、懒惰、自私的缘故,只顾我们自己生活,而叫神得不着满足。我们可以属灵,可以追求,也许作个属灵的伟人,但是人看见一个属灵的伟人,人能看见神吗?神的同在在那里呢?感谢神!圣灵要藉着这一本书来提醒我们,给我们看见说,今天因着神的荣耀从祂的儿女中间收回去的缘故,我们就看见一个光景,好像你碰不着神,你在这里聚会,你在那里聚会,你盼望能找到一个家,盼望找到神的同在,但是好像找不到。我们是处在就像以斯帖记所在的那个时候,所以以斯帖记为什么对我们是这样的紧要。仇敌恨恶这本书,叫我们不容易领会。今天有许 许多多关于这本书的讲解,但是仇敌不要我们知道这本书的中心意思是什么!因为这本书若果真的解开了,也真的让我们在主面前遵行了、跟随了,那一个结果是要震动整个的阴府。

主要恢复祂的见证

以色列人被掳到巴比伦以后,他们就从那里被分散到世界各地,但是感谢主,就在这种情形之下,主要恢复祂自己的见证。祂的心意永远是耶路撒冷。你不能因着神的儿女不忠心,圣殿所代表的同在,一块石头不留在一块石头上,从此以后,在地上就永远找不到见证了!这是不可能的。人会失败,神不会失败。所以神就告诉祂的百姓说,要他们等七十年,然后领他们回来。意思说这样的恢复工作不是人能作的,要等人到了他天然生命的尽头 。因为根据摩西祈祷七十是人天然年龄的年数,所以等到我们真的到了天然生命的尽头,我们觉得不行的时候,神开始呼召祂的百姓回到耶路撒冷。

那个时候,虽然他们在巴比伦生根立基了,在那里过着安逸的生活,他们也能够敬拜神,会堂也就是那个时候开始创立的,但有一班爱神的人,真正体贴神心意的人,他们心里不满足。虽然他们拥有田园,他们的儿女 也已成群,他们已经有了许多建树,但是他们每次追想锡安就哭了。他们只好把琴掛在柳枝头,想念他们的家乡。他们虽然能够在会堂里敬拜,也读同样的一本圣经,但是他们里面不满足,因为神的心没有满足。他们可以在巴比伦继续过他们繁荣的生活,但是神的见证在那里呢?然而另一面,如果要回耶路撒冷,应当记得在那个时候不过是一个荒凉的地方,那个城 就像一座空城一样。谁愿意回去,从废墟中把圣殿重建起来呢?只有那些爱神的人答应神的呼召。感谢神,祂在不到五万人的一班少数人身上作工,使他们在万般困难中,在所罗巴伯的号召下,回到了耶路撒冷。他们代表回来的第一代。回来的人中间有许多老人,是见过原来的圣殿的。所以等到圣殿立好根基的时候,他们许多人都哭了,因为他们看不见从前的那种荣耀。老年人是很容易回忆过去的,回想以往神是如何的恩待我们,那种祝福令人感觉在地犹如在天一样。但是现在回来,回不到以前的兴奋里。因为所罗巴伯重建 的圣殿,委实无法与所罗门时代的圣殿相比较。那时建殿财力雄厚,而现在一无所有。这就是为什么先知撒迦利亚和哈该起来鼓励他们的原因。这一班忠心的人,盼望能恢复到以前那样的光景,但是神没有这样做。因为恢复,不是恢复我们以前的感觉,那是再也回不来了。其实神是带领他们学习断奶的功课,好为第二代铺下美好的道路。

恢复与见证的第二代

他们经过不少艰难,二十年后终于把圣殿重建起来。然而神的见证要不断向前,长江后浪推前浪,过了大约八十年,神就兴起了见证的第二代,回到耶路撒冷。其中有以斯拉和尼希米。在教会历史中,我们也看到了同样的一幅图画。当神的教会被掳到“巴比伦”,也就是被掳到混乱的光景的时候,神像躲迷藏一样,从地上躲到天上去了。然而祂顾念祂自己在地上的见证,就兴起像马丁路德、喀尔文和卫斯理约翰等等的人。当这些人天然的生命,因着十字架的对付而 被带到尽头的时候,神就把恢复的工作托在他们的手中。这些人都不是为自己活,乃是为着主在地上恢复的见证而活,也是为着迎接弥赛亚的再来而活。当教会历史的巨浪向前推进的时候,我们不只看见了恢复的第一代,也看见了恢复的第二代。主还没有回来,见证是要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有的人兴起 像所罗巴伯一样,有的人兴起像以斯拉和尼希米一样。当我们在新约的光下,来看以色列子民恢复的历史的时候,我们就能看见神今天在祂的教会中,怎样作恢复的工作。因为神带领属地和属天的子民,是根据一个不变的原则;神在旧约以色列民中怎样作,祂今天在教会中也照样作。当我们把以色列恢复历史的一点一滴,用新约的话翻译出来,然后应用在我们身上的时候,我们就得到非常荣耀的时代教训。让我们记得以斯帖记中的故事,发生的时候恰好是在这回来的两代之间,这是非常有意义的!现在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见,原来以斯帖记所记载的,关系到神见证恢复的第二代。这样我们就能立刻领会,神为什么给我们以斯帖记,同时也确定了以斯帖记在恢复书卷中的地位。

撒但不能容忍见证的第二代

当神作恢复工作的时候,神的仇敌是不甘心的。它一定要出来作打岔的工作。当以斯拉还没有回来以前,它就要千方百计的要摧毁恢复的第二代。它就藉着末底改不跪拜哈曼这件事作藉口,兴风作浪。圣经说,哈曼以为下手害末底改一人是小事,(三章六节)撒但是要作大事,它知道神的见证起来,就催促了它末日的来到。同时它深知道神将来要成功的救赎计划,当弥赛亚来的时候,祂在十字架上要给撒但最大的致命伤。它就先发制人,藉末底改的事发难。大约在以斯拉回来前十六年,哈曼就发动了那一次摧毁整个以色列人的事变。它这样作,心中有两个目标;往远处看,是指着基督来说的。以色列民族消失了,弥赛亚就没有诞生的可能。从近处看,它的箭头是指向以斯拉、尼希米这一班人。撒但似乎能容忍神有荣耀见证的第一代,但是它要千方百计拦阻见证的第二代诞生。因着这一个缘故,我们知道以斯帖记,在神的恢复中占有什么地位。现在我们就能明白,神为什么把这一卷美丽的书给我们。

神的器皿以斯拉

如果哈曼那一次事变成功了,在历史上,有以色列第一代的人回到耶路撒冷,但没有第二代的故事了。以斯拉回来为什么关系是如此重要呢?今天我们手里有这一部旧约圣经,是谁收集在一起的呢?就是以斯拉。以斯拉可以说是以色列人中最大的文士,没有一人能超过他。他是神在暗中在巴比伦所预备的器皿。圣经告诉我们,以斯拉对神的话实在是忠心,神就把最大的责任交托在他身上,就是把神的话收集在一起。我们看见如果以斯拉在主的面前没有受过对付,那是多么危险!他若把不该放的书放进去,把该放的没有放进去,那么我们怎么办?所以我们看见,以斯拉确是神兴起的一个贵重器皿,从他的身上不只恢复了神的话,而且在旧约里,我们得着了完整的神的话。因着这个缘故,仇敌不能容忍以斯拉回来。其实那个时候,神的仇敌成功它的诡计不是不可能的,因为波斯王当时的势力是全世界最大的,而所有的以色列人都分散在他的国度里,从古实到印度一共一百二十七省,如果有一个时候能毁灭这一班人,并且做得 澈底,那必定是这个时候。因此我们看见仇敌是千方百计促使这事发生。除此之外,我们还能找到为什么以斯拉这批人是这样的重要,成为神仇敌的眼中钉?我们知道所罗巴伯代表的第一代回来的时候,经过二十年圣殿重建了。但这还不是神对祂子民最终的目的。等到以斯拉回来的时候,圣经告诉我们;以斯拉做了两件要紧的事,第一,他恢复了神的话。因为那个时代神要拯救他们脱离外面的感觉。在所罗门的时代,人是容易充满感觉的,特别看见 了圣殿的富丽和辉煌的时候,就像我们今天与成千成万的圣徒同聚一堂的时候,那种兴奋的感觉一样。当今天我们走在恢复道路上的时候,是不是往日那些荣耀的感觉会恢复起来呢?很希奇,如果我们读圣经,圣灵并没有作这件事,相反的,神却恢复了祂的话。因为感觉是像波浪一样起伏不定的,是靠不住的,然而神的话却安定在天。因此神就把祂的话和祂的丰富带进来,也把神话的权威带进来,恢复了神的话在祂子民心中优越的地位。

荣耀的教会迎接主的再来

第二,圣经还告诉我们以斯拉作了美化圣殿的工作。圣殿不只是要重建,更是需要美化的。如果翻译成新约的话,教会不只要回到神旨意的中心,更是要成熟才对。教会慢慢美化的结果,就是教会成为一个荣耀的教会,也就是教会达到成熟的地步。为什么以斯拉要美化圣殿呢?有一个非常紧要的原因,就是当弥赛亚第一次来的时候,想据预言,圣经说弥赛亚要忽然进到圣殿里,所以在地上必须有一个器皿—圣殿是准备好了的,不光是重建的,而且是美化的。当弥赛亚一来,就可以进到圣殿里面去。我们读圣经都知道,弥赛亚如何第一次来,祂也如何要第二次来。现在我们的主如何再来呢?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地上必须 有一个器皿准备好,那就是神必须要得着荣耀的教会。怎样才能得着荣耀的教会呢?那是藉着第二代带进来的。不光是第一代,乃是第二代叫教会更成熟,最后的光景是让主在地上能得着一个荣耀的教会,迎接祂的再来。(以弗所书第五章二七节)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以斯拉回到耶路撒冷,不是为着他们自己,而是为了迎接引进主的第一次来,是为着神的旨意 。同样地,今天主在地上要得着一个团体的器皿,目的是为着祂的再来。新妇必须妆饰整齐,等候新郎回来。仇敌难容忍有见证的第一代,但不能有见证的第二代。所以我们翻开教会历史,许多时候神兴起了见证的第一代,但是很可惜我们似乎看不见见证的第二代。像前一个世纪,神在英国兴起了一个属灵的运动,有人说它甚至超过马丁路德的改教运动。其中最有名的人有达秘和慕勒。达秘是最会读圣经的人,慕勒是最会祷告的人。神的确在他们中间作了非常荣耀的工作,他们的确将神的儿女带回神的旨意的中心去。基督徒学者皮尔逊作见证说:他一生只看见两个像使徒时代那样的教会,其中一个就是慕勒所在的教会。很可惜这样荣耀的光景只维持了二十年,达秘和慕勒竟然分手了。我们常会天真的想,如果 有两个人在一起合一的话,就没有再比慕勒和达秘更好的了:一个是最懂得主的话,最认识圣经的。一个是最会祷告的,当然应该是最能合一的。如果这两个人不能合一,我们要问说,神儿女中间的合一有没有可能?我们能否就据此枉下结论说,我们的主临终为我们的代祷,要我们合而为一是枉然的。“合一”的的确确是神 的心意。能不能因着神儿女的失败,叫我们就因此废去神的旨意呢?如果我们以以斯帖记的光来看教会历史,我们就能找着这个问题的答案。那就是神的仇敌可以容忍神见证恢复的第一代,但不是见证之第二代。它可以让你经过二十年好时光,但是因着我们的失败,第二代就不见了!不错我们能看见某一个属灵运动的第二代,第三代,但这不是我们的意思,我们是问,有没有神见证的第二代?有某个运动的第二代,不一定有 主见证的第二代。所以以斯帖记的教训是非常严肃的。

见证第二代的诞生系于末底改的高升

为什么第二代产生不出来呢?那是因为哈曼成功。什么时候第二代诞生,那是因为末底改坐在宝座上。所以这不是真理的问题。因为以斯帖记是一本实行的书,历世历代神要藉着祂的儿女在那里一直的实行,什么时候这本书里面的教训让我们顺服了,你看见见证的第二代就自自然然被保全。如果主怜悯我们像所罗巴伯一样,回到神旨意的中心,我们要为此感谢主,但是让我们记得,今天仇敌不容忍这种光景下去,仇敌要拆散我们,摧毁我们,并且要吞灭我们。因此在我们身上有一个功课要学,如果我们没有好好的受对付。学功课,反而容让哈曼高升,那我们有一个结果,是叫见证的第二代没有产生的可能,这是以斯帖记给我们看见的。

双份的原则

讲到这里,我们不能不联想到以斯帖记里一个非常有趣的事实。那就是书中许多事情的记载常常是两次两次的。这个特点贯穿了整本以斯帖记。比方说亚哈随鲁王摆设了两次国宴,一次为各省贵胄,一次为书珊人民。之后王一共发了两道命令,向以斯帖伸出金杖两次。以斯帖请哈曼赴筵也是两次。你如果读下去会发觉犹太人起来争战是两 天。后来他们守普珥节是十四、十五两天。末底改写信给犹太人也是两封。你看这些事情的发生都是两次两次的。如果我们把这有趣的特点,从以斯帖记所得的光下透视,我们不禁会问:这莫非是与见证的第二代有关么?我们也自然的连想到以利亚和以利沙的故事。以利亚代表先知的第一代,以利沙代表先知的第二代。以利沙在与以利亚分手以前,曾向他求双倍的圣灵。你看这又是双倍和两次的原则。以利沙为什么要这样要求呢?因为见证传递到第二代的时候是比前更黑暗,风云是比前更险恶,逼迫会愈过愈利害,要忠心维持主的见证是愈过愈艰难。第二代持守见证火把的人,的确需要双倍的圣灵,来忍受双份的苦难。以利沙靠着双倍的圣灵行了十六个神迹,比以利亚所行的八个神迹恰好是加一倍。在加倍恶劣的环境中,神藉以利沙显出圣灵加倍的能力,使他终于完成神的 讬付。这岂不是恰好是以斯帖记给我们的时代信息吗?要保全见证的第二代,我们实在需要让末底改所代表的圣灵坐在宝座上,让祂加倍的管理我们,来对付肉体,就是哈曼所代表的诡计。因为哈曼是哈米大他的儿子,哈米大他就是加倍的意思,肉体一来都是双料的,都是来势汹汹的。只有双倍的圣灵能够对付双料的肉体!这样主的见证就能代代传递下去,直等到祂回来。这就是双倍的原则与见证第二代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