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建立属灵家庭

回目录 上一篇 下一篇

 

第二章 

一、基督是一家之主的实行


神的拯救是包括全家,这是有圣经根据的,挪亚便是一个例子。他建造方舟为要拯救他 的一家(创七1;来十一7)。腓立比的禁卒是另一个例子,他和他的一家都得救(徒十六31)。 逾越节是纪念旧约中最大的一次拯救,神晓谕以色列人“取羊羔,一家一只”(出十二3),而 我们就是以色列人,故此信徒得救是包括全家的人。

身为父母的人应慎重思想这些圣经范例,而为神得到全家。圣奥古斯丁把他的改变归功 於慈母蒙尼卡的恒切代祷。最後,他刚硬的心溶化,终於被基督得著,继而成为教会蒙福的 源头,直至今日。惟有神知道,多少孩子被神重用是由於他们有信仰坚定不移的父母!

这是基督徒家庭生活的起点。家中每一个人需要在他自己能了解和应用的范围内,来经 历神透过基督向我们显示的饶恕、爱心和接纳及任务。每一个人务必要确知耶稣是自己一家 人的救主。圣经很清楚的让我们知道,小孩子也能进入这种经历。耶稣提到小孩子的时候说 “这信我的一个小子”(太十八6)。在马可福音的相关经文中,我们看到耶稣抱起这个孩子, 可见这孩子还很小(可九36)。使徒保罗在写信给以弗所和歌罗西的“圣徒”(弗一1,西一2) 时,很清楚的在称呼中包括小孩子在内,因为他後来在信中针对他们说话,告诫他们要在主 里听从父母(弗六1-3)。要“在主里”做什么事一定是对信徒而言。

(一)在祷告中遇见主

信徒的小孩若已信主,父母的责任便是让孩子已经具备的信心成为通往经历的门户,以 具体和实际的方式,帮助孩子在每日的生活中认识耶稣的爱。没有经历的信心是冷的、死的 、形式的、讲究律法的。我们不仅教导孩子相信神,也得进一步按照圣经的要求,帮助他们 去经历“赏赐那寻求他的人”(来十一6)。一个孩子的信仰若全部都从教导而来,到他进入高 中大学遭遇别的思想教条时,原有的信仰就可能动摇。但若他在小时候就曾一再遇见那又真 又活的神,我们就不用为他能否持守信仰而担心,因为他的信仰已在信心中深深的扎了根, 难以动摇。

父母应带领全家在生活上信靠仰望神,学习如何正确的祷告,真正与神相遇。如果小孩 能从父母身上看到,信心的得以成长和成熟就是因为有失望与失败的冶炼,他们就能运用这 种信心,并接受失望与失败。神必不叫他们受试炼超过他们的能力范围(林前十13)。惟有藉 不断的操练,信心才能成长,惟有在这种操练中,他们才能认识耶稣是又真又活的神。信心 并不建立在理论上,乃建立在与神的相遇上。信心的开始也许仅是相信别人作的见证,但必 须从那里进展到个人与神的相遇,就好像那些撒玛利亚人,他们听了也相信那妇人作的见证 ,然後他们自己遇见了耶稣(参阅约四39-42)。你们的孩子也会如此说:“我相信耶稣爱我并 不只因为我的父母如此对我说,更因为我自己经历了神的爱,确知他是我的救主。”

(二)基督是一家之主

耶稣居住家中就是我们教育儿女的目标。我们得殷勤教训,因为耶稣住在家中是一件重 要的事,其重要性远超过任何其他事情。现今这个世界光怪陆离,五花八门的事层出不穷的 吸引孩子的耳目心思。我们如只教他们一套伦理规范或几句陈腔滥调的祷告词,是绝对不够 的。我们的家中必须充满耶稣的同在,使儿女到处都能遇见他、认识他,也能出乎真情地爱 他,就像爱自己的父母一样。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他们才能忠贞爱主,想像主的荣美。今 日的世界充斥黑暗的权势与败坏,而耶稣的同在是唯一的解救之道。从前的父母给儿女一些 轻松愉快的宗教外表,那时代已过去。我们的儿女要不心中充满耶稣而感觉有平安喜乐,就 是心中充满罪恶并被罪恶所胜。除非把耶稣带给儿女,否则我们为儿女所做一切均属徒劳。

家庭既有耶稣是救主的经历,这家庭必尊他为一家之主。耶稣在这样的家庭中并不安身 在客房,而是全屋归他居住使用。家中的一切谈论、活动、决定,与家人有关,也都与耶稣 有关:他是全家人的主。

就在这个耶稣居首位的节骨眼上,很多人退缩而与耶稣的关系疏远了。人要扼杀信心的 真实感必先不顺服。反过来,要真切的体验神的同在,也没有比尊主为大、凡事顺服更为重 要。家庭若要与主同在,必须在生活的每一方面顺服主的权柄。

家庭生活中有两大要素,是耶稣在我们的生活和活动中行使管理权的关键所在,这两要 素便是时间和金钱。

(1)家庭聚会

时间就是每天有固定的时间作家庭崇拜。在这里我们只简单的指出,特别为这个目的拨 出时间有其必要。如耶稣又真又活,如他真是我们家庭中的主宰,那我们若不能每天专为他 拨出一点时间,实在难以想像。

每天特别拨出时间举行家庭聚会是很简单的事,但这样简单的事竟然能在家中的每件事 上产生变化的作用,实令人惊奇不止。其实原因很简单。你只要在某一件事上摆上时间,你 就会在你与那件事之间建立起一种反应情况来。例如你花时间打电话给一位朋友,约他共进 午餐,你的约会便会影响你当天的生活;而且除你自己以外,也会有限度的影响一切有关的 人,包括你的朋友、停车场的管理员、餐厅的服务生和厨师等在内。因此,如家庭把时间奉 献给耶稣专为 所用,家庭中每一个人都在他与天地之主的耶稣之间建立起一种反应情况来 ,家庭的门便为耶稣打开,得以领受他乐意赐给人的一切福气和力量。

(2)金钱的奉献

家庭生活中的第二个基本要素是金钱。有人曾这样说,金钱是由血汗凝聚而成的,是我 们付出时间与工作的结果,藉以解决一些物质上的需要。人自从在伊甸园受到咒诅以来,就 一直在恐惧和贪心的两种情绪之间为物质的需要劳苦不息。人一直为物质的需要焦虑不止, 惟恐用血汗换来的金钱仍不敷所需。若一个家庭按神指引,把收入中的一部分给主,这家庭 在物质上的需要便与神连结起来。圣经中清楚地提到十分之一捐是一种责任,“你们要将当 纳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仓库,使我家有粮。以此试试我,是否为你敞开天上窗户,倾福与你 们,甚至无处可容。”(玛三10)在全部圣经中,神要求一个家庭把当纳的交出给神,是要这 家庭除去恐惧和贪心。神有应许,他必在物质上祝福这样行的家庭。事实上,无数在这件事 上信靠神的家庭真能经历到神在工作上祝福他们,也在平时保守他们,使他们不必作无谓的 开支,因此在物质上感到毫无缺乏。神要家庭知道,凭这一点来获得安全的保障,而安全的 保障应奠基於他。安全的保障不在工作、房屋、股票、存款,因为这些东西可能在一夜之间 变为乌有,因此他要我们把收入的一部份交给他,而以他的宝贵应许作为安全的保障。在这 一点上学习信靠神的家庭定会发现,他们所获得的保障胜过任何稳当的财产不知多少倍。

在时间和金钱这两个基本要素上忠心付出给神,就是打好了家庭中耶稣是主的根基,这 根基把我们与耶稣紧紧连结一起,使我们与神共有共享的最高理想终能实现,并使我们生活 上最基本的需要,就是日用的饮食,也获得解决。

(三)家庭有主同在

“你们是有君尊的祭司……”(彼前二9),父母是家中的祭司,也具有这两种基本的立 场。首先,父母有责任把神介绍给他们的子女。他们可以藉著自身的榜样、教导和不同的方 式的家庭聚会达到这个目的。其次,父母有责任把儿女带到神的面前。要达到这个目的,基 本上他们该摆上恒切的祷告。

申命记第六章四至九节对身为祭司的父母很有帮助,他们可从中领会一些如何面对儿女 的原则。“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神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 你的神。”圣经中这一段我们很熟的经文,实际上是神指示父母的开始。父母要子女认识神 ,自己必须先和神建立关系。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便是要有祷告的生活。道德教育、家庭规 矩、宗教智识和教会活动不管多严格、多频繁,如父母不祷告,都无济於事。从理论进入实 际以致获得个人经历,主要是靠祷告。

从祷告的生活中会流出一种虔诚爱神的生命,有了这种内在的生命,你才会自然的向子 女讲述有关神的事。既不尴尬为难,也不用矫揉造作,你就能把神带进家庭生活中的很多层 面。神的同在对父母既然是实在的事,对子女也必定成为实在。孩子有如此虔诚爱神的父母 一定快乐幸福!

(1)藉著神的话语把神带给儿女

“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 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申六6)

神命令我们给儿女的信仰教育不可敷衍了事,我们务必殷勤教训儿女。这里殷勤的意思 是全面性的,不是小学校长严厉的填鸭式教育,而是一种安详自然的方式,把神的话语编织 在家的日常生活中。你在家中休息,外出散步,上床睡觉,黎明起来,藉著交通应用神的话 ,随时都可把神的道与家庭生活揉合成为一片。透过神的话语,耶稣就在你家自自然然的住 下来,犹如把窗帘拉在一边,阳光就透过窗户,照进你的家中。

(2)藉著祝福把孩子带到神面前

除了私下为儿女祷告外,大人也可藉著直接加在儿女身上的祝福把孩子带到神面前。家 庭和我们共享一个习惯,就是在孩子上床时为他们祝福。父亲按手在每个孩子的头上,作一 个祝福的短祷:“求全能慈爱的圣父、圣子、圣灵赐福与你,保守你。”我们在孩子还很小 的时候,甚至在他们会说话之前就开始这样做了。耶稣自己对小孩岂不是也这样行吗?“於 是抱著小孩子,给他们按手,为他们祝福。”(可十16)

家庭灵修时间中有时也可以祝福,譬如说学期开始时、出发旅游、每天上学、上班前等 等。在这些时刻,父亲可以特别求神赐福给家人。

孩子生病时,父母的祷告能把孩子带进耶稣医治的能力里。如果病情严重,父母可以请 求教会的弟兄姊妹同心祈求。但很多轻微的小病都因父母诚心的祷告而告消失,因为神已赋 与父母属灵的权柄,可以用在子女身上。这并非表示父母不需要医药的帮助,神透过很多途 径施行医治──有属灵的途径,也有医药的途径。因为一般而言,父母都能负起责任照顾子 女的健康,满足他们物质上的需要,较易疏忽的乃是在信仰的领域中神赋与他们的责任、权 柄和能力。当父母能照神的心意认识自己具有祭司的地位时,他们来自神而加於子女的福份 可触及子女生活中的每一角落。

为人父的!为人母的!神已呼召你当子女的祭司。透过这种祭司的事奉,耶稣要进入你 家的生活和经历中。你和你的孩子将预尝在地如天的生活究竟有何等甘甜。

(3)家庭聚会

我们在前面曾提到家庭与耶稣间如果要有良好的关系,必须拨出时间作家庭聚会。在家 庭生活中有很多方面,我们可谈论有关耶稣的事;在家庭聚会中,我们与他自己谈话。当全 家都聚集在他面前敬拜时,耶稣在家中的同住就成为最显著的焦点,因为敬拜是神与人团契 的最好方式。在敬拜中,我们在他的慈颜前聚集,在他的主权下生活,向他领受恩典,聆听 他的真道,顺服他的旨意。人的麻烦在不以神为中心,而以自己、家庭、兴趣、利害为中心 。藉著家庭聚会,我们得以每天调整自己,使基督成为我们生活的真正中心。

家庭聚会的关键是要有圣灵的感动和引导。与耶稣同在的生活不能以一成不变的方式来 表达。没有什么固定的方式可以适用一切的家庭,甚至对同一个家庭也不可始终采用固定不 变的方式。聚会的方式常需随孩子的年龄、教育和文化背景、与所属教会的关系等种种因素 而变更。但万变不离其宗,最主要的一点总是家中每一个人要与神有活生生的接触。我要在 下面作一些建议,请读者以这些建议为基础,倚靠圣灵的帮助,自行设计一种符合自己家中 需要的最佳方式。

唱诗

家中每一个人应有一本自己的诗歌本。买诗歌本所费不多,受惠无穷。在我们家中,每 周一开始我们就选好一首新歌,然後在每天敬拜开始时唱这一首歌,短诗很容易背诵,长者 可选一、二节,或副歌,如此在每天生活、工作、个人、全家随时都可以吟唱。每周一歌 的选择由家中各人轮流负责。孩子们喜欢选“心爱的”老歌,父母应不时挑一首没有唱过的 新歌。在这样的方式下,每一个人的心中都会储蓄很多诗歌,成为信仰的产业。

家中如果有人具有什么音乐才艺例如钢琴、吉他等等,不妨在唱诗时配合弹奏。如果没 有,也可使用唱片或音乐带伴奏。有没有伴奏是无所谓的,笔者不过提出一种变化的方式而 已。

旧约中的诗篇是敬拜的经卷,其中有很多篇都劝勉我们应当向我们的主歌唱,并当向他 唱新歌。唱诗具有一种独特的功能,能释放我们的情感及心灵,使我们从各种限制中脱身而 出,让我们有完全自由的心灵进入敬拜。

背诵金句

很多经文都强调背诵默想神的话的重要性。“我将你的话藏在心里,免得我得罪你。” (诗一一九11)“唯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尽都顺利。”(诗一2-3)

家庭聚会的场合对背经非常理想。背诵是记忆的不二法门,大多数孩子具有惊人的强记 能力,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记得无数电视中听来的广告歌曲,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一家 人不妨每周背几节经文,几年後聚沙成塔,每个人心中都拥有神话语的宝库。

开始背经时,拟订单的计划也许有帮助。例如由诗篇中比较重要者开始如:诗篇一、二 、八、十六、二十五、十九、一五○等。新约有马太福音第五至七章,罗马书一、三、八、 十二章等,还有以弗所书、腓立比书、希伯来书、约翰壹书等均有重要章数。

家庭养成背经的习惯,往往会由浅入深,自易而难,接受愈来愈难的挑战,甚至背整章 的圣经,为了避免使背经变为单调乏味,有时候可以让孩子用自己的话说出经文的容。但是 只要背经在家庭崇拜中仅占不多的时间,不致於使人感觉呆板枯燥。

阅读属灵书刊

透过阅读属灵书刊,我们可以把古今中外的圣者请入我们的家庭。不论是新约中的使徒 、旧约中的先知或近代的属灵伟人,都可和我们同坐一堂,让我们分享他们的信仰历程。

在我们最初十年的婚姻生活中,家庭聚会遭遇彻底的失败。我们想尽了各种办法,可是 没有一种方式可以一直推行下去,有的只有几天,有的不出数周便须改弦更张,就是无法起 飞,走上轨道。我们缺少那种信徒间透过神的话语彼此分享的活泼感受。我们是在实行,而 非享受每日举行的家庭聚会。

有一天我们比较轻松,少年圣经故事书(若有图画版更能吸引年幼儿童)中找了一篇念给 孩子们听。第二天他们就提出热烈的要求说:“再念一篇给我们听嘛!”於是一天一篇,欲 罢不能,我们的圣经故事节目就这样连续下去。故事的作者成为我们家的常客,向我们讲述 神的爱和神的道。圣经故事真是管用!当书快念完时,我们也邀请本仁约翰来我们家讲他那 著名的“天路历程”;李斯博士“中国的耶稣家庭”;还有一些属灵人小传或传记,例如在 中国传福音的戴德生等。

孩子长得更大时,我们就直接读圣经了。马太、约翰、路加和旧约中编写历史的作者一 个一个进入我们家中,与我们分享他们的信仰。我们避免和他们匆匆忙忙地会晤,而是从从 容容地细心咀嚼他们留下来的话,一天只读几节经文而己。这些来宾有时只消说两三句话, 其中却蕴藏著丰富的意义,我们必须反覆的思想才能全部领会。全家每一个人轮流一节经文 ,每读毕一节,接下去的第二人就要用自己的话来讲述这节经文。这样,即使最年幼的孩子 也跟得上所读的经文。大卫韦克逊牧师(David Wilkerson)曾参与我们的家庭聚会有一个月 之久,他在他写的“十字架与弹簧刀”那本书中告诉我们吸毒成瘾的青少年如何蒙恩得救。 对孩子们而言,这是一剂烈药,但是他们在这个充满罪恶的世界中生活,不得不防。然而更 重要的是,从家庭聚会的立场来看,韦牧师让我们分享他那活泼的信心,证明耶稣的能力断 金削铁,任何顽强的锁链碰上了都必粉碎。

我们发现在读经的中间不时穿插阅读一些古今圣徒的属灵著作,会使读经充满生气。尤 其是近代著名基督徒科学家、医生、教师、社会工作者的见证。这些圣徒既说明也应用了圣 经真理,使我们更清楚的看见圣经真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

表演

假如我们研究一下旧约中神对敬拜所作的指示,接著再看启示录中围著宝座敬拜神的各 种方式,便会发现敬拜是一种极富於仪式的活动。敬拜中不仅有建造灵性的讲道,也藉著仪 式使整个人随著身体、行动和心智进入敬拜。简单的仪式和表演提高了敬拜中与神相遇的感 受。

圣经故事本身能使人作即兴的表演。念完故事後,全家人不妨集体表演其中的情节。在 故事中寻找产生冲突的因性,演出的重点应围绕这些因素,因为戏剧的力量都由冲突而来。 迅速而简单地布置好场景,便即兴进入剧中。演出的目的不在表演有多精彩,而在参与。

神命令以色列人藉著遵守仪式来重演他们从埃及被拯救出来的大事(出十三5-10)不是没 有意义。往事的重演使真理和神话语的真实性倍增力量。在家庭敬拜中,一个小女孩扮演复 活节清晨到耶稣坟墓去的抹大拉的马利亚後,多少会领略到遇见复活的主,会在心中造成何 等剧烈的冲击。同样的,一个小男孩在扮演过圣殿美门口的瘸腿乞丐後(徒三1-10),也会进 入实在有神迹奇事的信心里。

家庭可以发展属於自己的、具有意义的仪式,藉此来强化耶稣与全家同在的感受。最简 单而有意义的仪式便是围著桌子手拉手作感恩祷告。在主的面前,这样的仪式象徵家庭的团 结,连最幼小的孩子也能参加。另一个方式是在作完感恩祷告後,全家手拉手彼此对说一句 适当的话,例如:“这是蒙福的一餐”,“主与我们同在”,或“信靠神是何等的美、何等 的善!”等等都可以。

(4)祷告

把孩子带到神面前的最佳途径便是透过祷告。关於这一点,我们要略加引申。但在教导 孩子祷告的过程中,祷告就成为我们带领孩子到神面前的媒介。藉著祷告,他们得以认识真 神,知道他听祷告、对他们说话、并且独行奇事。

我们如何教导孩子真实的祷告?有什么秘密的诀窍能帮助孩子进入祷告的实际,使祷告 不致流於无聊的行式?有,就是父母暗中的祷告生活;换句话说,父母要用祷告来托住家庭 聚会中的祷告。惟有靠父母自己暗中的祷告,才能使家庭祷告获得生命和实际,此外别无他 法。

主耶稣教导门徒祷告可作为祷告的模式及内容:

“我们在天上的父……过犯。”(太六9-15)这种祷告如加以变化会妙趣横生。作父亲的 先带头背一节经文,然後大家针对这一节经文为具体的事情祈求。例如父亲祷告说:“愿你 的国降临”,接著就有人求神把平安赐给我们的家庭或社会或国家、世界各国,及有灾难的 国家。“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全家若想到日常生活的需要、灵性的需要或别 人的需要都可以提出来祷告,因为“我们”这两个字是包括住在地上所有的人们而言。“免 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後,小孩子也许会承认自己讨厌同学、不肯原谅别人的罪 ,求主赦免,而宽恕同学。

每天为不同主题祷告

如果家庭祷告有较多时间,每个礼拜每一天应有专心为一个不同主题祷告。例如:

周一,为神的国度祷告。保罗说:“我劝你们第一要为万人恳求、祷告……可蒙悦纳。 ”(提前二1-3)为全世界各地福音工作及教会及传道人祷告,特别该为宣教工作及宣教士祷 告。每人为一位宣教地区宣教士代祷,这种祷告会使我们不断关切基督的福音有否传到地极 。也该为世上各国君王,及一切执政掌权者祷告。

周二,为本地教会及信徒祷告。每人找一件有关教会聚会事项祷告,特别是为教会传道 人、服事的人,也该为你们所认识本地或外地教会及传道人祷告。

周三,为本国及社区祷告。每个国家及社区都有重要事情,我们都该列入祷告,包括为 国家及社会,各个机构的负责人祷告。

周四,为亲友祷告。包括家人及朋友祷告。每人选择一位不拘住在近处或远方的亲戚及 朋友,为他可能有一些需要代祷。

周五,为自己灵性,及认罪祷告,每人公开承认一件破坏学校、家庭和睦的罪。这种认 罪对小孩子还容易,对大人却困难得多。小孩子因做错事,对接受纠正和惩罚已习以为常, 大人却经常扮演审判者和施刑人的角色。然而大人同样需要赦免,在面对天父的环境中,大 人可以对付生气和发怒的罪,恳求慈爱的天父赦免。

有一个星期五,一个孩子想不出什么罪好认,就说:“好,请各位指出我的过失吧!” 他的兄弟姐妹就凭爱心说其诚实话了。大人可以提出建议,也常有接受建议的雅量,才能引 出真实的罪和伤害。当然,大人应密切注意发展的过程,务使侮辱性的言词和含有怨气的非 难不得其门而入。只要是凭著爱心而说的诚实话,一定会带来真诚、深切的悔改。

周六,信心的祷告。或作特别祷告,家中每一个人自行决定一件祷告事项,并仰望主在 本周或近期赐下答应。或者全家人一同为全家人及所关心的特别事情(包括神的同在、教会、 亲友)祷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