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一、培育孩子
史哈拿
孩子是我们塑造出来的。从前在斯巴达,当孩子犯了罪,他的父亲要受处罚。而今天,
如果按照严格的审判,会有成千的父母应该与少年感化院或监狱中的孩子调换位置。或者,
可能很多次应当是母亲或褓姆罚站在墙角,而不是孩子。我曾经仔细观察一些孩子的生活,
而且我不断地发觉他们那么不听话,显然是被照顾他们的成年人直接或间接引发和培养的。
他们的反抗是由严酷、不平、不够体谅或嘲笑所引起的,然後他们又因为我们所造成的顽劣
而受到处罚。
成年人似盼望孩子以耐心且温柔的态度来忍受其实他们自己一刻也无法彼此容忍的待法
。他们似乎认为孩子没有感觉,也没有任何他们必须尊重的权利。我想要是他们能跟孩子交
换一下地位他们会有何等不同的看法!
因此,我想最基本的养育原则就是同情。我的意思是母亲必须对孩子具有真实的同情。
她必须把自己放在他的地位上,并且必须透过他们的眼光来看事情。若不是这样,她就无法
公正地或智慧地训练孩子。我们有时似乎忘了孩子也是人,他们并不是长大才变为人的,乃
是生来就是,而且也生来就有人类一切的特性。因此,我们可以从我们自己的感觉来了解孩
子处在某种待法之中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太少人了解这一点,很多人似乎认为他们在对待孩
子时一般礼节可以撇在一边,不管孩子们多少有点无助、无法自卫。成人的权力很大,很多
时候父母和其他的人就利用这种无限的权力,以无礼、粗鲁、不仁慈、不公正和不公平来对
待孩子,如果他们以这样的态度来对待成人将会受到大众的指责。
“你要别人怎样待你,你也要怎样待人”,这是一项稳妥的原则。成人不喜欢在别人面
前被挑毛病,不喜欢他们的脸、身材个性的特徵成为话题,不喜欢别人不停地唠叨著,不喜
欢严厉、粗鲁、无礼、嘲笑、不公、不平。因此成人若利用自己权威的地位以无情和粗鲁的
态度来对待孩子,这实在是严重地违背了神的原则。
但这是多么平常的事啊!就拿嘲笑来说,成人对这点是非常的敏感。这会令人多 尴尬
、气恼和反感啊!他们宁愿被人得罪而几乎不愿被人嘲笑。然而孩子却时常成为被嘲笑的对
象。也许在很多人面前或是在餐桌上,孩子发表意见或讲一句成语,成人听来觉得可笑就立
刻爆出一阵笑声。可怜的孩子就会不好意思而难过起来,然後很可能又因为闷闷不乐而挨骂
。但是在这些人中若有成人讲错话大家都会故意不去注意,我们都会去顾到成年朋友的感受
,但显然认为孩子根本没有什么感觉需要被顾到。
我听说过一位老师,她的学校因为秩序良好而出名,而且她似乎总是对从别的学校转来
的坏学生很有办法。一位女士请教她成功的秘诀,她回答说:“如果我有任何秘诀的话,我
相信只是因为我对学生有礼貌,我对待他们就像朋友一样,所以他们总是对我很有礼貌。”
这位女士希望能了解学生自己的看法,所以她利用下课时间跟一群孩子谈话,然後问一个聪
明的小男孩,看他觉得这个学校如何。小家伙很快的回答说:“这是镇上最有礼貌的学校,
还有我们的老师最有礼貌。”大伙中好几位都点头同意他的话。另一个男孩又说:“我们的
老师不像别的老师那样随便指挥我们,她总是说‘请’和‘谢谢你’;当老师这样有礼貌时
,学生总会愿意听话的。”凭著正确的本能;那个孩子发现了一项人类本性的基本原则,也
揭露了那位老师成功的秘诀──一个能在许多家庭中造成奇迹的秘诀。啊!现在的父母和褓
姆常常粗鲁无礼,因此孩子当然就会反抗起来。如果我们在客厅中所表现的礼节和体恤也能
一直运用在家庭和教室中,那 情形将会改变,这样做比多年的教导和责备更能教人学会圣
经的法则“你们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
有一个对孩子长大以後很要紧的功课应当在幼年就学会的,但由於孩子常常受到不公平
的待法而无法学会,我是指东西的所有权。孩子就跟大人一样,他们所拥有的东西必须绝对
属於他们自己,但事实却常常不是这样。有时成人需要用到某种属於孩子的东西,或者想要
把它送给别人时,就会哄骗、责备或侮辱孩子,直到他被迫放弃那个东西。有时候连说也不
说就把东西拿走。成人不会受到这样的待法,孩子也不应该受到这样的待法,任何顾到孩子
感受的褓姆也不会这样对待孩子。我们如何小心地去尊重成人的所有权,对孩子也应当一样
小心。这样做以後,孩子自己会很快学会尊重彼此的权利,如此他们之间的争吵就会减低到
最少。但另一方面如果孩子本身的权利被所谓绝对不会错的老师无情地轻看时,自然他就学
会去轻看别人的权利。另一项令孩子苦恼的就是关於发问,神放在他们里面的本能促使他们
不停地寻求知识。有见识的父母会了解这是人类与生俱来最重要的本能之一,并且会在他们
平静的时刻说:“当你想知道什么,就发问好了。”但他们如果有别的事情、紧张或生气时
就会以烦燥和不耐烦的态度来对付所发的问题。这当然不是孩子能了解的,他们不知父母情
绪的变化。你有没有见过在发问之後一个原来活泼的小脸被下面一些急燥的回答吓到而变得
忧伤?“你怎么那么多嘴?”或“孩子多烦人哪!”“不要老是这样地打扰我。”或类似这
些不耐烦的话。这些严厉的拒绝会使敏感的孩子退缩,不晓得什么时候可以,什么时候不可
以提出他们小脑袋中所充满的问题。
在对待孩子时,我们应记得他们的看法和成人的不一样,因此不必因他们的标准不同而
惊讶。他们常常完全不了解成人的标准,甚至很多次连看顾他们的人所讲的话也完全被误解
。一位很有名的女作家告诉我,在她小时候常因著拒绝跟父母念“也不要按我们的过犯待我
们”(Neither reward us after our iniquities)而受罚。对成人来说她的拒绝似乎纯粹就
是倔强,但对她这个可怜的孩子来说,那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她以为那个祷告是求神在她作
一次错事以後不要再给她任何赏赐。
另外一个小女孩因著必须唱一首诗歌被良心责备而受了说不出来的痛苦,那首诗是“更
近我神”(Nearer, My God, to Thee) ,但她以为那是“尼禄,我神,更近你”(Nero,My
God, to Thee) ,对她来说要向尼禄这么坏的人唱诗又称他为神,那是极其可怕的事!
也许有人问为什么孩子不说出他们的错误,使成人有机会解释一下,但是诚心了解孩子
的人会明白孩子很会将自己的想法隐藏起来。也许是因为害羞、惧怕或是智力的不成熟,但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大部份孩子的思想与感情的领域是不容许别人进入的,特别是成人。若是
不了解这一点,就无法适当地或有智慧地对待孩子,并尊重他们的小秘密和看来愚昧的行为。
最大的错误就是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孩子的行为。那就好像是以蝴蝶来衡量毛虫!但既
然他们不能不是孩子而我们也不能是成人,因此两者之间必定会有摩擦,除非一方或另一方
能站到对方的立场。显然孩子是无法站在我们的立场,那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只好站在他
们的立场。我们总得设法站在孩子的地位上,从他们的观点来看事情。养育学会教导我们这
件事,这样一来我们将会顾到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情所带给他们的影响,而不是顾到带给我
们的影响。
举个实例,让我们拿幼童不断地动来动去这件事来说。这种不停的活动是大自然用来帮
助孩子身体健全发展的方法,但是对周围已经不需要再长大的成人来说,这种不停的活动常
是很大的搅扰。因此很容易就有试探要大吼一声:“不要动。”叫一个无法停息的孩子“完
全不动”,这是很残忍的,因为它阻塞了过剩精力的天然出口,也因而刺激了全身的神经系
统,引起脾气暴燥、忧郁和全身不舒服。如果强健的精力能被适当地疏导,而非压抑,那么
孩子通常都会快乐。善解孩子的母亲会了解这些,也会因而产生正确疏导的智慧,她会不再
说:“不可以这样!”而说:“去作……”,她会安排无害的活动来填满孩子的时间;让孩
子总有“一些事可做”,用好的事情来使孩子的注意力从坏的事情上挪开。当男孩子想用力
敲打墙壁或把钉子钉到家俱时,就给他木板来敲打、木块来钉钉子。我认识一个小女孩,她
最大的试探就是在妈妈的窗帘或她自己的衣服上剪洞,後来被智慧的褓姆完全改正过来,没
有处罚她也没有责备她,只是给她很多鲜艳的色纸去剪,并建议她做“假”钱,最後再有点
解释为什剪纸比剪窗帘或衣服更好。
我建议称赞尽可能的代替责备,通常人会发现这是更有效的方法。我认识一个小男孩,
他有大声关门的习惯。这叫他的母亲和奶妈很头痛。虽然一再地责备和处罚,都没有用。最
後,他母亲请教一位稍微懂得养育学的朋友。朋友建议她,孩子大声关门的时候不要去注意
,可是偶尔声音小的时候要称赞孩子,说他好乖,好让妈妈高兴。但要小心,绝不要提到他
大声的事,甚至好像不晓得他“会”把门关得很大声。这位母亲照著去做,不久令她很快乐
,也有点惊讶的是,她发现孩子的坏习惯已经完全改过来了。
孩子总喜欢做那些被称赞的事,甚至成人有时候也是这样。如果他们因著待人和气和体
贴别人而被称赞,他们就会努力朝这方向走。我非常相信明智地称赞在训练孩子时是非常有
用的,比我们所想像的更有用。
好像很多成人都有试探,想对孩子所要求的说“不”。其实如果考虑一下,常常就会发
觉说“好”才是最智慧、最温和的方法。成人似乎认为孩子所要求的每一件事必定是错的。
孩子很快就会发觉到成人的这种心理,因此自然会被成人急燥的“不”所激怒,於是就粗暴
、反叛起来了。最好先等一等,考虑之後再作决定。尽量养成说“好”的习惯,而少说“不
”。亲切地说一声“好”会让孩子觉得我们了解并同情他们。在训练孩子时,最好让他们成
为我们的盟友,而不是奴隶或是敌人。这样一来,他们将会加倍的长进。
母亲要引起孩子自己对善的渴望,这应该是母亲不断努力的目标。要让孩子的心灵充满
快乐和可爱的善。每一种过错都只是因著缺乏某种美德而导致的。如果这种美德能培养并发
展起来,那么与此美德相反的过错就会因著没有受到栽培而消逝。因此母亲应该尽量帮助孩
喜爱良善并赢得他们走向良善。
我年纪愈大就愈相信,我们和孩子之间的争论常是可以避免的。忍耐和机智通常可以收
到同样的效果,而不一定要互相敌对。我觉得最明智、最成功的父母都晓得这一点,他们尽
量避免正面的冲突。他们的作法是弄弯树枝而不折断它。改变河流的方向而不堵塞它。我们
也能从所有的家畜身上看出这一点来。五、六个人围在一匹不肯向前走的马旁边,无论怎么
打、拖、咒骂都没有用。这时通常会有内行人走过来,怀著对马体贴的心,使用温和的机智
,就改变了动物愚昧的想法,高高兴兴地走开,完全忘掉刚才顽固的决定。明智的母亲也是
这样,只要运用一点小聪明,改变一下话题,时常就能将不愉快的气氛一下都赶跑了。这不
是放纵,乃是常识和机智。
也许有人会问,是否训练孩子时都不需要处罚了(译注)。我相信如果照我所说的方法来
对待孩子,就很少需要处罚。当需要处罚时,应该有一定的原则,应该根据他们的行为来处
罚。神对处罚的看法是:“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加六7)
(译注:圣经对此问题的看法,请参考箴言第十三章二十四节:“不忍用杖打儿子的,是恨恶
他。疼爱儿子的,随时管教。”并箴言第十九章十八节;二十二章六、十五节;二十三章十
三、十四节;二十九章十五、十七节。)
哈里逊小姐在她所写有关训练孩子的书中说:“受报应的处罚法是非常要紧的。它的训
练价值远超过最常使用的任意处罚法。受报应的处罚法能符合孩子公义的本性。只要帮助他
明白所有的不方便、不舒服、疼痛和羞耻都是由他的行为所造成的自然後果。那么他多半就
会毫无反抗或仇恨地接受这个法则。大自然就是这样来教导我们学习她的法则。譬如孩子的
手放在火炉上,大自然不会派旋风来骂他不懂事。只是他会被烫到而已。他被自己行为所造
成的自然後果所处罚。
要是他再次违反了这个法则,他又会被烫到,很安静地,没有从大自然来的劝告、威胁
或警告,他会很快地学到功课,远离火而毫无怨恨。大自然的方法总是这样,每一个行为会
带来後果,而不是没有原则的,做母亲的难道不能从大自然学习这个伟大而必须学的功课吗
?难道她不能静下来安祥地教导孩子学习人生的这个重大功课吗?就是一切的罪和过错都会
带来相关的报应,母亲愈让孩子受到行为的报应,孩子愈容易学会这个必须学的功课。
我很相信和孩子交谈并讲理由也是一种训练的方法,最好尽可能对孩子灌输原则比叫孩
子害怕更好,有时候我们会说孩子都不讲理,但是根据我的观察,我相信如果我们能够恰当
而善解人意地和他们谈他们所能了解的事,那么我们会发现他们实在是有理性的人,而且善
解人意的知道如何在孩子的理解范围内去解释事情,并且使他们爱她所爱的,恨她所恨的,
在她手中握著大有功效的武器,就是利用孩子丰富的想像力,不晓得什么原因,大多数孩子
都活在一个“假的”世界里,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从早到晚,正常、普通的孩子总是兴致
勃勃地不断扮演著他们曾经听过的人物,不论是天使、神仙、圣经人物、国王、王后、公主
、小马、家畜、花朵、蔬菜、玩具甚至桌椅,这些他们所巧妙并耐心地扮演著的人物,对他
们来说显然是比周围真实的人物更加真实,那么了解孩子的母亲会知道如何利用孩子的这种
特性将想要教导的高尚理想和智慧观念带给孩子,她会用某个“假的人物”让它在假的艰难
环境中奋斗成功。这样能激发孩子渴望效法那些伟大、高尚的行为。
举例来说,假如一个孩子特别自私或残酷,母亲也许会教训、指责、胁威、责骂和处罚
,但都没有效果,如果她利用孩子的想像力描述某个具有美德的英雄或女杰(译注),好让
他看出顽皮的可恶和善良的美好,这样就能激起孩子里面喜爱善良的心,并渴望将想像中的
理想观念“扮演”出来,换句话说,她能藉此於罪恶还没有在孩子心里建立权势之前,先让
善良占有他的心。几天以前,一个四岁的小女孩必须做一件相当难的工作,当她去做时,她
很高兴地说到母亲跟她提过的一个幻想的女孩,“当然伊蒂斯也会愿意做这件事”,因为幻
想的伊蒂斯,这个小女孩以这个工作为她的喜乐。
我认识两个小女孩,她们的母亲把她们容易遇到的试探扮成各样可怕的巨人,让她们去
与巨人争战,就帮助她们得胜了这些试探,她们知道这些巨人和战争都是“假的”,但却帮
助她们在许多次容易顽皮的时候,得胜了试探。
(译注:魔鬼就是利用孩子的这种特性,藉著电视上的节目来使孩子的行为和价值观念趋向不
善,并灌输世界的标准在孩子的心里。)
当我想教导孙女某种美德时,我会给她讲一个小女孩做了某件事的故事,那件事正是我
所希望她做的,通常过了几分钟,她会说:“奶奶,你知道我现在要做什么吗?”然後她会
开始重复我所告诉她的事情,但很明显地,她以为这一切都是她自己所想出来的,经由孩子
天生迅速的同化过程,她已经把我的想法变成她自己的了。
母亲是孩子最伟大、最坚强的老师,其他人的影响力是短暂的,但她的影响力却是持续的。
因此我要向作母亲的说:“把你最好的给孩子,把你的时间和精神给他们,和他们说话
,时常我们好像觉得把休闲的时间给孩子就够了。富有的母亲常常将照顾自己孩子的特权让
给了奶妈和褓姆,而且她们似乎认为只要孩子穿得漂漂亮亮的,在她们面前有好的行为,就
已经尽到了作母亲的全部责任,啊!这是多么可悲的现象!
我听说过一位母亲,她在她第一个孩子出生时,作了一项决定:每天至少有一个小时完
全不间断地陪孩子,在这个小时内,她整个精神和注意力都用来参与他们的计划,了解他们
的个性,并影响他们走向对的方向,所有的生意,邀请和客人,任何会打扰那个小时的事都
被撇在一边,她总是用这句话来回绝:“我已经有约会。”後来她的儿女都长大成熟,而母
亲是他们最亲密的朋友,他们会将所有的计划、快乐和烦恼的事情都带到她面前,而且他们
总是相信她会完全的了解和同情,他们尊重她的意见胜过其他人的意见,看重她的赞同胜过
其他人的赞同,她一直都是他们的知心、朋友和顾问,而他们是她无穷的安慰,有谁敢认为
以前每天的那一小时是白费的?或她因为与孩子黏在一起牺牲了一些乐趣而後悔呢?
“接受这个孩子并为我养育他”,这是对每位母亲发出的神圣命令,每位母亲当然有责
任去学习一些好方法来达成这个神圣的使命,因此让我们学习养育学使自己成为最好和最真
实的母亲。
最後我想对看过本书的中年母亲说几句话,她们已经把孩子抚养大了,但或许回头看会
发现自己以前大错特错以致现在从孩子身上收取悲惨的後果,我们无法弥补我们的过去,但
是神在我们的後面,甚至能将我的从前对孩子的错误变为我们和他们的益处,只要我们肯完
全地交托给他。
最後我要提到的,就是“交托”,无论如何,要把你的孩子交托给神。
古代每一座城堡里都有一个坚固的地方,叫做“保障”,在危险的时刻,所有软弱、无
助的人和贵重的东西都藏在那里。神是我们的保障。我们必须带著孩子藏在他可靠的照顾下
,且如果我们自己已经隐藏在这个神圣的保障里,那么当然我们不会让孩留在外面。我们必
须让孩子知道我们已把他们交托给神,我们一定要告诉他们,而且我们所行出来的也应该表
现出这种依靠的态度。要当心不让你的儿女长大以後对你的印象是焦急、忧虑、暴燥的样子
,乃是要在他们面前活出充满信心的生活,以致每次他们想到你时,总是有那么一副安祥和
信靠的影像。
记得我有一次听过一个牧师作见证时说,虽然他有个好母亲,但年轻他被引诱,误入歧
途,有一段时期变得很坏。但他说即使在他最坏的时候,他母亲宁静、信靠的脸孔一直浮现
在他脑海里,使他对自己的罪难以忍受,到最後他不能再忍受下去。至终他母亲的影像,赢
得他归向神,从那时候起,我时常问我自己这个严肃的问题;“到底我们在孩子脑海中是什
们样子呢?”
我认识一个可怜的母亲,她有一个男孩子被关在监狱里,而她就一直长期为他忧虑、悲
伤。她觉得在这种情形之下应该忧虑,但是有一天圣灵很清楚地提醒她这条命令“应当一无
挂虑”,特别是“一无”这两个字。她以前从未注意过这句话,但现在它那样强而有力地临
到她,以致她觉得不敢再忧虑了,甚至不敢为他的儿子忧虑。那“一无”的字包括所有的事
情,当然也包括监狱。她立刻把他完全交托给主,说:“主,我的儿子是你的,我把他交
给你。我自己无法照顾他,只有他才能照顾他,我把他留在他手中,我再不忧虑了。”她遵
守了诺言,从那时起,再不让任何的忧虑进到她里面。而主总是这样保守我们所交托给 的
,他救了她的儿子,就是在那看来十分可怕的监狱里,她的儿子重生了,最後从监狱里出来
,成为一个有用的基督徒。
愿主教导我们每一个人如何将孩子交托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