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建立属灵家庭

回目录 上一篇 下一篇

 

第三章 

三、如何培养敬虔的下一代

(一)

前言:敬虔的下一代是教会的产业。如何得著蒙神悦纳的儿女,本文见证的弟兄述说他的一 点经验。弟兄的整个家族三代都敬虔事主,他父亲在忧患中数十年仍信守主道,弟兄的四个 儿子媳妇都学有专长,人人敬畏主,其中也有蒙主呼召,放下一切,全职服事主,照顾群羊 。以下是这位年长弟兄的见证。

这题目非常严肃。在教育下一代方面,我们实在没有做什么。若是孩子们敬畏主,是因 著主的大怜悯,为此我只有感谢和赞美。一个家跟一个家不一样,一个孩子跟一个孩子也不 一样。我亲眼看见有些父母不敬畏主,但孩子却非常好,我只能说这是主亲自做的奇妙事; 也看到有些父母非常敬畏主,把一生都摆上,但孩子总不听话,甚至有不好的见证。我们不 能责怪弟兄或姊妹,只能心里伤痛,为这个家祷告。一个家若是蒙恩,这是神做的,千万不 要把荣耀归给人。我要感谢主,我生在一个敬畏主的家庭里,从小就得著很大的益处,不知 不觉的得到成全。敬畏神是非常重要的。小孩子从生下来到稍懂人事,这段时间是最重要的 ,也是最危险的。

先人敬畏主

一般父母总觉得,孩子小的时候可以自由发展,岂不知小孩就像幼树苗,需要关心和照 料。树苗的成长,首要是不让杂草把它吞了,再高一点,风一吹就容易折断,最好的办法就 是把小木条插在旁边,用细绳绑一绑,还要常常去看看绳子有没有松脱,小狗有没有在旁边 便溺,小孩子有没有把小棍拔走。什么事都会发生的,当你发现不妥,要赶紧再插上一根, 再绑一绑,直到树苗自己能站得稳,棍子就不需要了。

在此看到一个原则,就是越是幼小的生命,越显得稀罕和宝贵,在它待长的时候,越需 要照顾。小小的树苗,照顾两个月就够了;一株花苗,只要半个月;一根小草,可能一天也 不用;可是小猫小狗,一直要照顾到能吃能跑,而人呢?还要照顾到里面的生命(属灵)长大。 为所怀的胎祷告

人以为婴孩不懂说话,只会哭,不对,小婴孩其实很懂事。记得妻子怀头胎的时候,为 著所怀的胎祷告,她说:“主阿!如果这个孩子是你赐给的,求你保守他到生出来,我愿为 他尽我当尽的一份。”等到胎动时,她就更加感谢赞美主,她说已经觉得生命成形在里头, 她就把心愿告诉主,并且喜欢搜集小孩子的画片,挂在墙上。

大孩子生在香港,是难产,差点儿出事情。我看著整个生产的过程,就迫切祷告,主怜 悯了。及至生出来,我整个人像飞了起来,上班的时候,心里老想著孩子。亲戚朋友看见都 欢喜,第一天第二天我尽往留产所跑,第三天医生说可以出院了,真是开心!

我们兴高采烈地带著孩子回家,进了房间,妻子就抱著孩子坐在床上,我在旁边看,突 然怎么地上有水了,我就奇怪,一看,原来妻子在哭,“怎么搞的,哭什么?”她说,我们 怎么养这个孩子呢?这一下我也回到现实来了,心想对呀,不但有了孩子,还要养啊。

头一课──由主来负责

那时的香港薪水很低,付了房租勉强够生活。而一个孩子是一个半大人的生活费,怪不 得妻子要掉眼泪,我也难过得哭了起来,“那怎么办?”“那就祷告吧!”“阿们。”

她把孩子放在床上,我们俩转过身来,跪在床前,对著孩子,向主祷告,将感觉告诉主 :“主阿,你这们爱我们,赐给我们一个孩子,现在我们遇到问题了,赚的薪水不够,怎么 养活这个孩子呢?”妻子祷告,我也祷告,祷告到末了,当我们说主啊!我们怎么养活这个 孩子的时候,主就提醒我们:“这不是你们的孩子,这是我的孩子。”

我不知道怎么会是他的孩子,但我有个感觉:“主啊,是你的孩子,对了,现在才对了。 ”我跟妻子说:“感谢主,这是主的孩子。”的确是主的孩子,我们是主的工人,是替主来 养这孩子。我俩就祷告,将这孩子的责任卸给主,你说傻不傻呢?

但这是最大的拯救,我们学到了,我俩立即赞美主,说:“主啊!赞美你,这是你的孩 子,你不过是托付我们的。主啊!谢谢你,根本就不用担心,你的孩子你养嘛,我们用不著 担心。”我们就站起来,抱著小宝宝跳起来。感谢主,是主的孩子给我们养,是主养他! 不求人,只求神!

这是心理作用吗?是自己骗自己吗?我当时没有分析,我俩只是欢喜的说:“感谢主, 既是主的孩子,主会养,我不管了。”

但到了月底,现实摆在眼前,我说:“主啊,是你的孩子,你要养。”我们没有和任何 人提到有难处,或是写信给我父亲说,你现在有个大孙子了,我的力量够不上啦。你第一次 作祖父啦,你看怎么办……,我们没有作这些,也没有向任何人提起,只信主既说是他的孩 子,你也就要负责。

到发薪水时,还是那么少,很好,先付了再算吧,给孩子买这个买那个。继续在主面前 祷告说,“主啊,你的孩子,你知道怎么办。”

过了大约半个月,突然工厂的董事长叫我去,对我说:“听说你有了个孩子,你的工作 我们很满意,工厂方面预备给点帮助。”於是我感谢主,向他说谢谢。他说:“以後你的薪 水就加上这个数目。”我高兴得不得了。回家对妻子说:“你看,我们没有要什们,工厂给 我加了薪水,主负责养他的孩子了。”这是我们学到的第一个功课。

先祷告後喂奶

孩子开始长大,我注意到内子一件事很是宝贵,就是当孩子哭著要吃奶的时候,她不是 立刻给他吃,她先祷告说:“主啊!这是你的孩子,现在要吃奶,你祝福这些奶,叫孩子得 到益,祝福他的胃口,阿们!”跟著才喂奶。

我心里想,你跟主说他的孩子怎样怎样,这个他不懂吗?以後不论是睡觉啦,洗澡啦, 盖被子啦,她都说:“好了,你吃饱该睡觉了,祷告吧。”跟著带著他祷告。你说,刚生下 来几天,跟他讲,带他祷告?我越来越觉得虽不是迷信,总是太过份了。但妙得很,满月後 ,小孩子哗哗大哭的时候,妻子都对他说:“你哭什们,要先祷告。”她就祷告说:“主啊 ,谢谢你, 傍他胃口这么好,刚刚吃了一会儿又饿了。”

祷告的时候,奇怪,孩子不哭了,安安静静地等待,那么奇怪!他懂!若祷告完了,发 现忘记熄火,或者忘了拿围涎,再去拿的时候,他又哭起来了。每次总是跟他祷告完了才喂 奶,他也能安静等候,知道是祷告的时间不可以哭。弟兄姊妹,你不信的话可以试试。

给孩子一颗敬畏的心

孩子再长大一点,两三个月了,更不得了,他会假哭,还未到吃奶时候他哭什么?妈妈 在,他就哭,妈妈走开,他的头就转向一边,等听到有声音靠近又假哭起来。

别看小孩子不懂事,他们很精灵,怎么办呢?我们要给他一颗敬畏的心。这么小的孩子 ,你要向他守信用,绝不可骗他,你最好照著他习惯的时间,为他准备,否则就会抗议。刚 生下来他们耳朵有判断力;长大一点,眼睛会判断,再大一点,就用脑子判断了。要把握时 机,教孩子们学习敬畏神。敬畏就是在你生活中每一细节里,教他能以神为大。

比方说:小孩在两岁左右特别会吵闹,当他看见我们夫妻俩在读圣经,立刻就安静下来 ,不作声了。要给他知道父母读圣经不是小事情,若是哗哗大叫,一定要受对付。我将圣经 摆在床上,他爬著玩,碰到了圣经,我会轻轻地打他的手,别的可以玩,圣经绝不可乱搞, 以後他就不敢碰了。所以我的大孩子从来没有撕过圣经一角,他很知道自己的分寸。

要让孩子认识神,父母首先要有敬畏的心。孩子大约一、两个月,就抱著他去聚会,对 他说不要哭不要哭,他就不哭了。有位作护士长的姊妹,她就奇怪,说完全不知道你抱著孩 子在这里,这么多人在聚会中唱诗,他怎么一点声音也没有。我第二个孩子也是这样,以後 我就看到他们从小就学会什么是他们的范围。教他,让他知道。或者轻轻打一下,他就会明 白,当然有些时候要重重的对付一下。

不可骄傲

有时神也藉孩子对付我们的骄傲。

有一次我们说自己的孩子好,“你看今天某某的孩子,在聚会中不听话,他妈妈骂他, 他就坐在地上又哭又搓脚,越骂他越哭得大声,感谢主。我们的孩子还没有一个坐在地上哭 的。”说话不到两天,我第二个孩子受了一点点责备,就立刻坐在地上,又搓脚又哭。我说 :“主啊,我的报应来得这们快!”一想起这个,我就没有资格批评人,都是主你的怜悯。

其次也要教孩子知道自己是有界限的,这个界限就是父母在家中的权柄。要带孩子无论 在家里,或到聚会的地方,都知道要谨慎小心,绝不大声吵闹,不乱跑乱跳。有事情相告, 在聚会中不敢直接跑进来,要悄悄地从旁边走进来,靠近妈妈或者爸爸细声的说。如果作父 母的自己进到聚会地方就是哗啦哗啦,随随便便的,孩子一定跟你一模一样。

记得我们在北方的时候,聚会的地方是不可以谈天的,谈天都是在外头。一进门大家都 是规规矩矩、安安静静的。有人责备这是宗教,其实不,这乃是敬畏主的表现。要小孩子从 小就养成敬畏的心,不是给他看一个像,也不是看一个十字架,而是要他知道这里是敬拜主 的地方,要有敬畏的心,这样对他一生都有益处。作父母的在家里就是榜样,小孩子很容易 模仿大人的一举一动,你一不小心,他就学会了。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记得多年以前我们全家回来香港,在一个聚会里,我的大孩子站起来交通,我也坐在那 里。很多人只认识我,不认识我的孩子,但一看见我的孩子,就说这是马弟兄的孩子嘛,他 的说话,他的手势跟父亲一模一样。聚会完大家就来找我说,我一看那个孩子就知道你在这 里。

你看,也没开训练班,他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看著我便学会了。还有一次聚会的时候,我 隐隐听到弟兄姊妹在那里朝著我笑,原来我这么站,大孩子也这么站;我这样祷告,他也这 样祷告;等一会我的脚往前伸开,他的脚也伸开了,弟兄姊妹都注意到,笑得不可开交。聚 会完了以後,他们说真是可爱,你祷告抓抓头,他也抓抓头,我祷告时怎样,他也怎样;所 以你要小心,你若有挖鼻孔的习惯,孩子也会跟你啦!

若是你有一个孩子,就有两只眼睛看住你,要是有两个孩子,就有四只眼睛,这不是开 玩笑。我承认有些时候实在亏欠,有时妻子作的菜太咸了,或者味道不合适,我就不高兴, 说这么好的材料作成这样,就推开一边,妻子难过得不得了,说你就勉强吃了吧,我说这怎 么勉强得来!

有一次我们去旅行,我叫了个菜,等端上来,大孩子向妈妈说:“妈妈,这个菜不能吃 。”你说什么?他说这个菜不能吃。这么小的年纪怎么学会找麻烦,什么好吃不好吃的。我 心里难过起来,为什么学得一模一样。我说:“主啊,真可怕。”以後在餐厅里,有些菜的 味道不好,我绝不说不好吃,立刻拿起筷子吃。如果我说味道不对,孩子都把筷子放下不动 ,那我怎么办呢?我就吃,我用另一种说法,说这个菜真好吃,真好吃,就吃下去,你们不 要随便多吃呀,是妈妈特别给我做的,他们就赶快的抢著吃。

但孩子们不傻,第二次我再来这一套,他们只是看看我,用筷子夹一点来尝尝,不吃了 。他们知道我作假宣传。所以你不要说孩子傻,他们很明白,就是你肚子里的诡计也知道。 你跟朋友说话,随便说一句话,他们都听进去。

说话要小心

有一次孩子在读书,他妈妈在旁边轻轻地说:我忘了,不知是怎么回事……。孩子连忙 插嘴说,我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把我们都给吓坏了,你看他们的耳朵专听闲话,他读书的时 候把耳朵拉到你嘴边,什么他都听见,所以父母在家中不可以随便。有时随便打了一个眼色 ,他们就猜出你的意思,你随便说一句话,他们就学会了,知道爸爸这句话的意思,下一次 就如法泡制。你也不能打他,如果你打他,他会说:你昨天不是这样说的吗?你说我什么时 候说过,他会说,是那一天你跟某某讲的!

神替你养,父母要亲自来教

所以你在主面前的责任重大,你不要向主说,“主啊!我没有责任,我的孩子你没有替 我管好,孩子是你的嘛,你没有管好是你的错呀。”不错,孩子是神替你养,但教育孩子是 你的事,最後主要向你讨账,你要跟神结账。你种的你就会收,你不能说我随随便便做一件 事便做了。不是的,当你种的时候,必须想到,将来有一天它会结果子,所以你要看准,在 你孩子身上,从小种的是什么。

怎么种呢?除了神的话是种子,你的榜样也是最好的种子。种的是闲话,收的就是死亡 ,将来还有许多麻烦和难处。

先有榜样,後有主的话

不错,“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孩子的智慧,不少是从耶和华来的,但也因著你 是个好榜样。因为你在家里就代表天父,这个代表天父的榜样作得好,你再将主的话读给他 听,他就有敬畏的心来听。因为他只认识你,你是他的父亲,当他对你满了信心、尊敬,这 个时候,你再将天父的话告诉他,说“我们的父,就是天父,也是你的父。”他就懂了,就 听进去了。

若你是一个酗酒的父亲,回家後,小孩跑到你面前,你说滚开,小孩子说爸爸买颗糖给 我吃,你一个巴掌打过去。等一会儿,你吃饱喝足了,叫孩子过来说:“孩子,你要听我的 话,也要听天父的话。”孩子会想:干嘛要听天父?天父是不是跟你一样?小孩子不认识甚 么叫天父,他所认识的父,就是他生身的父,生身的父在他小小的心灵里是代表父和父的权 柄,你这榜样显得尊贵,你再对孩子说天父比我还大,他就生出敬畏的心。好比马太福音第 七章十一节:“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你们在天上的父……。”这 是说你这个父亲,对著你的儿女,跟天父在地位上是一样的。

另外在以赛亚书第四十九章十五节:“妇人焉能忘记他吃奶的婴孩……,即或有忘记的 ,我却不忘记你。”说明天父的心也像奶孩子的母亲。所以在家里,你这个作父亲的、作母 亲的,都是活生生代表了我们的天父。你的一举一动向著父神,给你儿女应有一个对的、积 极的印象。

如果你代表错了,给孩子不良的印象,你再读天父的话给他听,他连你的话也不愿听了 ;一个父亲已经吃不消了,再来一个天父,比你还大,比你还厉害,还凶,那还受得了! 不可欺哄孩子

现代科技和资讯的新发明,使得孩子比什么都聪明,他们的理解力不得了,所以欺哄不得。

有一天,我小孙子做错了事情,他妈妈打他,问他,你做错了没有,他说,错了。伸出 手来打了三下,他就哭个不停。他妈妈说,哭什么?他哭著说,你打得不公道嘛。妈妈觉得 怪了说,你做错了事,打你怎么不公道呀?孩子说因为我这个手做错,你打了另一个手呀。

我听了这个,几乎吓坏了,他若作律师不得了呀,我说:“主啊,我真是恐惧战兢,我 对著这个孙子要好小心,若被他捉到毛病,就不得了。”

再一点,要培养孩子敬畏的心,当然是藉著认识神的话。但也不是死板的坐下来教,要 懂得在生活中一切小节上随时施教。请留意申命记说的话:“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 在心上;也要殷 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也 要系在手上为记号,戴在额上为经文。又要写在你房屋的门框上,并你的城门上。”(申六6-9)

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无法时常安静下来教孩子。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 ,都是教养他们的机会,这个忙乱的世界那有机会给你时常坐下谈论呢?所以你坐在家里时 谈,走路时谈,你躺下、起来时谈,吃饭时谈,玩耍时谈,要把握机会,随时将主的话种在 他心里,并且也把神的信实、神的爱告诉他,在他面前作榜样,这样他的一生必受用不尽。

千万要守信用

守信也是父母在儿女面前最基本的操守,否则就失去了孩子。你对他说的话要千万记住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你说出口一定要作得到的,否则就不要说,更不要说过份的话,若 你说过份的话,就是不敬畏神;你不敬畏神,他也不尊重你。神要兴起环境来考验你,叫你 在孩子面前羞愧。

有时候我们自知错了,宁愿向孩子们认错,也不要说我作爸妈的怎么可以向你认错!爸 妈若肯向孩子认错,你们在他们的心中就更受尊重,因为他知道认错是最不容易的事情。

记得在巴西南方住的时候,有一天,我的大孩子、二孩子和我侄儿一起玩,做了不好的 事情,用石头打碎了邻居的玻璃,揪了邻居的狗的耳朵,人家就来告状。我当然查问是谁干 的,他们回答没有做。不可能嘛,石头不会自己跳到玻璃上去,狗不会无故哗哗叫呀,一定 是他们做的。

全体跪下,流泪认罪

但没有一个承认,我就和大儿子说:“你是哥哥带著他们一起玩,现在我找不到是谁干 的,那责任在你,现在,你说错了没?”答说:“错了”,问:“那么你要挨罚,打多少下 ?”他说打五十下。

这下我给吓坏了,因为通常打两三下已经不得了,这次他自己说打五十下。我很为难, 但他的话说出来,我就要执行,他说五十下我不能只打五下,那怎么办呢?我相信这件事多 半不是大儿子做的,我心里很难过,说:“好吧,伸出手来。”我就认真的打了五下,再换 另一只手,打到第十二下,他抱著手,呜咽著说:“我以後不敢了!……”我难过得差点儿 掉下泪来。突然那两个孩子,一个是我二儿子,一个是我侄儿,跑上来抱著我的腿,一个叫 爸爸,一个叫大伯,他们哭著说:“哎呀,不要打了,不是他呀,是我们做的,对不起,你 打我们啦,不要打哥哥呀!”我看著他们,心里又难过,又欢喜。感谢主,我赶快对大儿子 说:“对你不起了,你为他们挨了打。”我又向那两个小孩说:“看哪,你们多狠心。”这 时大家就掉下泪来,两个小孩说,“打我啦,打我啦,不要再打他了。”

藉孩子看见自己的错处

好,我说你们既然认错了,还要向神认罪。我就带著他们一块儿进入房间祷告。结果呢 ,大的认罪,老二认罪,侄儿也认罪,我也认罪,大家一起认罪流泪,感谢主!

我们现在不一定用体罚,好多时候祷告更有用。从那次以後,我就不用体罚,我第三个 、第四个孩子差不多都没有挨过打。但我感觉最宝贵的、最可以实行的,就是当孩子错的时 候,我在主面前先认自己的罪,或者和他一块跪下,然後在主面前说:“今天有这样的事情 发生,主阿,这个是错的,我知道孩子有错,但是主要藉著孩子给我看见我的罪和我的错, 主阿,赦免我!”我常流著泪在主面前认罪。流著泪认罪的时候,稍一停顿,孩子就会跟上 去祷告:“主阿,是我得罪了 ,是我犯了罪,主阿,赦免我!我再不敢这样了。”你看多 美,比打更好。

(二)

前言:家庭中的祷告,是产生敬虔下一代的主要原因。本文见证的年长弟兄因为一家有凡事 祷告的习惯,危难有赖。在几次危急之中看见神的真实,全家动了敬畏之心。

“敬畏耶和华的,大有倚靠;他的儿女,也有避难所。敬畏耶和华,就是生命的泉源, 可以使人离开死亡的网罗。”(箴十四26-27)

许多时候,我们要为孩子付祷告的代价,在这一点上,我和妻子非常同心。无论对孩子 的看法怎样不一致,但是一回到家,妻子告诉我怎么一回事,我就立刻执行作父亲的责任。 完了以後,我俩就跪下一同祷告,总是把孩子从小摆在祷告中。等到孩子结了婚,为人父母 的是不是就不用再为他们祷告了呢?恰巧相反,要祷告得更多!还要加上媳妇呢!等他们生 了孩子,你还要为孙子祷告,所以祷告愈来愈长。你一旦把这个责任接到身上,一生都拿不 掉,一直到你见主,或是主再来的时候都拿不掉。

代祷的责任是一生之久

这些祷告都不会白费的,你为他们付上膝盖和眼泪,在主面前都算得数,主都把这些祝 福浇灌在你子孙身上。

家庭里要有祷告的生活。盼望弟兄姊妹们看祷告比一切教养的方法还重要。作父母的细 节你可以忘记,在管教的事上没智慧、没有经验都不怕,但祷告的生活要天天实行,时时实 行。早上起来见孩子一醒就跟他说:“好啦,小宝宝醒了,我们祷告祷告啦!”不一定要闭 上眼睛或跪下,你就跟他说:“赞美主,昨晚你睡得好,没有哭,这么乖呀。赞美主,你看 太阳出来了,这么好的空气啊!”就这样祷告。睡觉时、吃饭时都跟他祷告,从小就学,他 不会忘记的。到了两岁开始说话了,就可以开口祷告。你就教他生病时要祷告,病好了要谢 谢主;有难处要告诉主,有好吃的要先谢谢主;在学校得奖赏和受罚都要告诉主,总之大大 小小事情都需要祷告。

为孩子付上膝头的代价

容我作几个关於祷告的见证。我的大孩子还是几个月大的时候,一次我们带他去太平山 玩,临出门我们作了个祷告,延迟了片刻。走的时候,楼下邻居的小孩想跟我们一起去,他 妈妈怕孩子增添我们的麻烦,就不准。可是我们祷告了,觉得可以带他去。   到了山上,我妻子推著婴儿车,我们一面走一面交通,很有意思。突然妻子看见我肩头 上有条大毛虫,她赶紧说,“不要动,不要动!”就拿了孩子的尿布,想把毛虫打下去,正 打的时候,那婴儿车直向下坡冲去,速度很快。妻子喊著,“我的孩子,我的孩子!”说著 飞快地跑过去。我看见这情景,也不知所措。

太平山沿山的斜坡,为了让雨水可以往下流,在筑路时就作成向旁边倾斜。这时婴儿车 不但向下滑行,而且向旁边,就是往山沿直驶。我也急得开始跑,正在千钧一发间,见邻居 的小孩已跑在我们前头,他赶上那车子,紧紧地抓住,大叫:“我捉住了,我捉住了。”我 吓得一身汗,只差一秒钟,车子就要翻到下面去了,而那些地方都插著尖尖的树枝!回头来 想,弟兄姊妹,因著那个出门前的祷告,主实在怜悯了。若不是带了这个小朋友去,我的大 孩子一定死了。这是我们一次厉害的经历,以後更不敢随便,一定凡事先告诉神。

求雨忘了赞美

还有一次我在巴西的农场,好一段时间没有雨水,孩子又吵吵闹闹的,我就告诉他们: “不要吵闹了,农场现在没有雨,前途很危险,你们要好好为这事祷告啊,不单爸爸妈妈祷 告,你们也需要告诉神。”他们有祷告的习惯,就到房间里去祈求,感谢主!不到一个礼拜 就下雨了。大家很欢喜,但我们忘了感谢主,也忘了告诉孩子,主已听了全家人的呼求。

过了些日子,见孩子在那里祷告,我就问他们现在祷告甚么?他们说,我们祷告求主下 雨啊。其实那时雨早已连续下太多了,我们正在纳闷为甚么雨总是不停。听孩子这么一说, 我想真是傻气,就说:“早就下过雨了,应该求说不要下了。”小孩又乖乖地说好,就求不 要下雨。那时他们只有十岁、八岁,我觉得是我们的亏欠。要是我们带著孩子感谢主,他们 就知道主已听了我们的祷告,就不会再求雨了。这也给我们学了家庭祷告的功课。

爷爷快出来

另有一件事是为著我父母从中国大陆出来与我们团聚,天天祷告。祷告了几年,孩子也 祷告,早晚祷告,吃饭也祷告,求主怜悯,使爷爷奶奶快出来与我们团聚。

有一天我们刚祷告完,儿子从房间里拿了一张相片出来,说:“爸爸妈妈,我们祷告了 这么久,怎么爷爷奶奶还不从这里出来呢?”他以为我们说的出来是从相片里出来!所以每 逢祷告完了,就去看一看相片,总是不出来。祷告了这么长久了,为何不管用!

我们大人也应该问一问,为甚么主不听我们的祷告呢?为甚么还没有出来呢?你看孩子 都深深地感觉到了,祷告这么久了,应该从相片出来啊。别说孩子傻,他们的信心真大!这 证明如果真是教他们祷告,孩子是非常单纯和认真的。

学习直接求问主

还有就是孩子大了,有一次说,“爸爸,有出电影是教育片,我们想去看好不好?”那 时两个大的儿子已经十岁、十二岁,快要受浸了。我说:“这个不需要问我,你们有主嘛, 你们问主吧!”我没说甚么,因为最重要的不是该不该看电影,该不该作这作那,而是要藉 凡事帮助孩子到神面前去学习祈求,不是甚么事都由父母代他们判断。

半个钟头後,他们说祷告完了,都觉不平安,就没有去。我实在感谢主,我也不是不耐 烦地说叫他们祷告,我是非常和善地说:“主会告诉你们怎样决定。”按我的感觉,他们一 定会去的,因为年纪轻祷告应该不会有多少感觉,但至少让他们学会了问一问主。孩子第一 次问主可能没有感觉,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迟早会有感觉的。那一次他们的定规使我 非常得安慰,因为他们又直接从主学了一课。

等他们初中快毕业,应该升高中,到别的城市读书。我告诉他们,在那最後的一年,我 要看看他们如果没有父母在一起,能不能独立靠主生活,是否在主面前有见证。还要看甚么 事情主带领了他们,最好是不用爸爸妈妈告诉他们怎样做。感谢主,在最後一年学习以後, 他们实在做到这一点,有里面的感觉,知道主怎样带领他们经过事情,也在我们面前作了见 证,我就说你们可以出外读书了。主也保守了他们,读完了高中、大学,在大都市里不但没 有失落,并且主藉他们和另外两位青年人,在读大学那个城里带人得救,兴起了教会。直到 今天,教会还蒙主祝福,主也祝福他们在教会里的事奉,因为他们都是从小学会了怎样求问 神,怎样过祷告的生活。

危难有赖

多年前,内子一直盼望第二个孩子受浸,那时教会在圣保罗,离我们住的地方大约一千 二百公里。那次我没有去,妻子带著两个孩子,拖著一个,抱著一个出生不久的,还有另一 位弟兄的孩子,四个人坐公车去。出门之前我祷告,将他们交托给主,求主保守,这是我们 的习惯。

汽车开出一个钟头,就出了事。内子後来告诉我说,她在翻车前,感到有点不对劲;那 时本来是第二个孩子抱著小弟弟,但当妻子醒来发现车子四轮朝天时,她站在车的天花板上 ,手里抱著孩子,但孩子本来不是她抱的。这时她记起来了,当车子开始翻转时,她觉得不 对就一手把孩子抢过来,紧紧地抱著。车身翻了几个筋斗,她只有点皮外伤,两个孩子都没 有受伤,同行那个孩子也没受伤。车里三十多个乘客,除了七、八个人没受伤外,其他的人 都受了伤,有些伤势还很严重呢!但是内子怎可能翻了几翻而不受伤呢?就算是个皮球,也 要受点损呀,是主保守了。之後公司又派了辆车,说谁还有胆量去圣保罗?妻子又去了,主 保守他们平安到达。

当孩子们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家,他们也学会带著他们的家来祷告。几年之前,我的大 孩子刚从美国回巴西,他将工作辞去,全时间事奉主。事奉的担子很重,有一次邻城有特别 聚会,离他住的地方有三百公里,所以一定要早一点赶到,真忙得不得了。(去特别聚会带著 全家,得把孩子预备好,也把车子预备好,时间非常仓促。)

车祸中看见神的保守

那天晚上有交通聚会,他得全速开车赶三百公里的山路。行前带著全家好好地祷告:“主 啊!时间很短,我们在路上求 保守……。”巴西的公路有许多地方不够水准,在一个转弯 的地方,按他在美国的驾驶经验可以用某个速度,但是在那里原来不可以,於是整辆车飞了 出去,下面大约有二十至三十公尺深,车子一直向下滚,全车人都昏了过去。

等醒过来,车子好好地坐在地上,再看看,没人受伤,孩子在车往下掉的时候,一直呼 求:“主啊,主啊!”我儿子是近视眼,到处找他的眼镜,眼镜当然飞脱了。糟糕,这下怎么 翻译?怎么看圣经?而最迫切的是怎么从车子里出来!车门卡住了,完全不能开,他们就在 黑暗里摸啊摸的,摸到前面挡风玻璃那里,发现甚么都没有了!没有玻璃,也没有玻璃碎片 ,大家很容易就爬了出去。过了些时候,大家再回到出事地点,带著手电筒去找眼镜,发现 那块挡风玻璃好像被人卸下来似地躺在车旁,一点也没有碎!你看奇妙不奇妙,玻璃没有碎 ,人也没有受伤,只是眼镜不见了,奇妙不奇妙!

看看主的手就动了敬畏之心

包妙的事在後头。那天晚上的聚会因下大雨而取消了。第二天早上聚会,儿子把他的圣 经包拿起来,里面有诗歌、圣经,还有他的眼镜。咦!怎么眼镜竟然在圣经包里,谁把眼镜 放在这包包里的?而且是两个眼镜脚好好地折起来,就像刚从鼻梁上拿下来放进去似的。原 来巴西开车的是在左边,他妻子坐在右边,圣经包在姊妹的脚边,必定是车子翻转的时候, 眼镜掉进圣经袋里去了。

他们就在聚会中见证主的怜悯,这眼镜就是见证!是主的手放进去的。真是奇妙,眼睛 没有伤,车窗没有破,眼镜没有碎,而且还好好地放在包包里,若不是在包包里就早已踩碎 了。直到今天对我们来说这仍是个谜!

上面几个见证告诉弟兄姊妹,你祷告了,主就在凡事上负责。你想想孩子若从小就亲眼 看见主的作为,知道祷告主一定有果效,知道凡事告诉主主就会负责,主是听祷告的主,这 样他长大以後,一定会祷告,也会带他的家祷告。自然他们就过祷告的生活,这样子的生活 下一代难得不敬畏神啊!

弟兄姊妹,不是说这样的家庭就完全了,其实一样有亏欠、有软弱,孩子的家庭也有软 弱亏欠,但是主总是带领我们,靠著 的怜悯过敬虔的生活。起步时是神同著我们过生活, 在学校里祷告,在事业上祷告,在教会圣徒生活里祷告,日久成为习惯。不是用尽气力来养 育敬虔的後代,不是你我的力量,是主让他们长出来的。在我家里神这么作,在我孩子的家 里神这么作,在你的家里神也会这么作。我敢保证,只要你向著主真心,把你的心愿在祷告 中天天告诉主,主就为你成全,你负责你的心愿,成事却在乎主。阿们!

(三)

一位年长弟兄分享多年带领孩子到神面前的经验。

假若你有几个孩子,切记先教好头一个。我在大儿子身上下了更多功夫,感谢主,他从 小敬畏主。教好第一个,第二个和第三个就跟著学会了。就像羊一样,你先把头羊牧好了, 其他的便跟著来。若头羊乱蹦乱跳,那就麻烦了。

互相尊重,平等相待

多年来我和孩子在神面前是平等的。因为为人父母的在神面前也需要接受评核。谁来评 核呢?神可能藉孩子来指出你的错来。不要对孩子说:“你说什么?你是谁?”绝对不要这 样作,否则他嘴里不说,但心里知道,还不如给他自由,让他来告诉你,当他敢指出你的错 时,他就没有一样事不能告诉你了。

孩子因著看到父母敬畏神,就会亲爱长辈,也感到父母是他们的荣耀。你接受他给你的 劝告,他反而更尊重你,因为知道父母比他更有勇气。因著你的榜样,他也就敢在尊贵、卑 贱的人面前认错,这样的人,无论在神的家、在自己的家,在学校、在社会都有益处。

切忌溺爱

家庭是爱的生活。爱子之心,天下父母都一样,但却不是溺爱。溺爱就是他想怎么都由 他去作、去得著。要趁小孩年幼时校正他的人生观,就如小树苗一样。传道书里有一句很宝 贵的话:“贫穷而有智慧的少年人,胜过年老不肯纳谏的愚昧王。”

王是富足的,但却不肯接受劝告,就怎么也赶不上这少年人。王的智慧是什么呢?便是 肯接受别人话语的评核。若自以为是,以为我是王,这世界、财富、地位、生死都在我手中 ,但却有一个弱点──不听人的话,一切便完了。许多古代的王子,自幼受过度溺爱,长大 了就任意而行,老年便成昏君。

眼目不要放在物质上

教养孩子不要只把眼睛放在物质上,不要夫妻两悄悄地说:“你知道吗?我今天听见某 某人发大财了,儿女穿得好、吃得好,有几辆车,房子怎么怎么。我们也要再拼一拼,再赚 一些。”你若是这样说,便把孩子带偏了。若是丈夫说:“赚钱是他的事,但主给我们的, 是丰丰富富的。有衣有食就当知足。”孩子听见,心想,不错呀,爸爸说得很好,如此他便 学会了。要把孩子带到正路上,宁可贫穷点,但要使他有智慧。

在儿女身上学功课

主应许我们寻找的就寻见。该如何培养敬虔的後代,也是必须先求神。

要天天交托在主手中,仰望他的怜悯、恩典。神在我们身上有他的旨意,叫我们天天走 十字架的道路。这样的功课在哪里学呢?最好的地方就是在家里。神常藉儿女来使父母学功 课,所以不要说孩子不听话,错都在他们身上,很多时候刚好相反。

有位姊妹曾作见证说,姊妹们常向她抱怨,说孩子毛病多多,不听话,不诚实,脾气暴 躁……,我祷告这么久,主仍不听。姊妹就说,孩子不听话、不诚实,其实很可能是你不听 话、不诚实。你要先在主面前认罪,孩子就是你的镜子。一位姊妹听了就照著去行,主就光 照,说孩子偷钱是因为作母亲的不老实,克扣丈夫的奉献款,留下一部分买东西自己用。她 偷神的钱,孩子偷她的钱……,她就向丈夫认罪,向神补回亏欠,不久孩子也不再偷了!

可见很多时候父母因著没有敬虔的生活,反而要在孩子身上学功课。

以弗所书第六章四节说“你们作父母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著主的教训和警戒养 育他们。”注意在这里的“不要惹儿女的气”,一般总是作儿女的惹父母的气,这里却是叫 父母别惹儿女的气,尤其父亲,什么时候行使父亲的权柄,什么时候就易惹气。至於作妈妈 的,通常是有求必应,要是孩子缠著她,她会说“可惜你爸爸不给你,我是愿意给你的……”, 於是替孩子求情,爸爸拒绝了,孩子就生气了。

父母必须一致

案母看法必须一致,不能有两个原则、两个定规,否则孩子会利用这个矛盾。比方说爸 爸责备了孩子,孩子跑到妈妈跟前诉苦,妈妈很不满意地说,哎呀,小孩子不懂事,你责骂 他干吗?是不是你自己在外面受了气,回来把气出到孩子身上?再一面哄著孩子说,可怜的 小宝宝呀……,久而久之,孩子发现妈妈原来不同意爸爸的作法,下次等爸爸一开口,孩子 马上就跑到妈妈身边躲起来,母亲成了孩子的保护伞了。

孩子再大一点跟爸爸要钱,爸爸不肯,他就跟妈妈借,屡借不还,他会欺骗说爸爸太忙 ,我没有见到他,你借给我吧。妈妈总是心软,好了,拿去吧,你上次借的还未还呢?最後 孩子有钱花,爸爸还不知是怎么一回事。

若是夫妻俩有原则的话,妈妈会说,对不起,家里管账的是爸爸,我都要跟他要呢!这 样孩子就不会两边要钱,你也不会一管孩子就惹孩子的气。

尊重孩子的小天地

夫妻之间要彼此尊重,孩子与父母之间也要彼此尊重。有一天我到小孙女的房间,拿了 玩具玩了玩,顺手把它放回去。孙女放学回来,就问谁动过她的玩具了,最後就找我兴师问 罪,她说,“爷爷不是说过,东西要放在一定的地方,为什么爷爷拿了,就不放回原来的地 方呢?”

那次给她捉到,把我羞死了。这本来是我教她的,她现在来对付我了,真是糟糕!孩子 也讲理,她生气了,会不痛快。

所以你不可以随便到孩子房间里去,拉开他的抽屉,翻他的日记、信件。绝对不要,不 要干犯他的小天地,也不要凭己意替他布置布置,这样你爱他反而伤害了他,他会永记在心 上。

若是父母作错了,一定要向儿女认错,说:“对不起,你放心,我再也不动你的东西了 ,不小心做了这件事,对不起……。”这对他是很大的帮助,以後他也会学你的榜样,做错 了事就不会硬著心错到底。

到老不偏离

传道书十一章说,“少年人哪,你在幼年时当快乐。”年轻人很喜欢读这里。阿们,主 的话真宝贵,真太好了,“看你眼所爱看的”。哎呀,我可以随便做这做那啦!但是你再念 下去,“却要知道,为这一切的事,神必审问你。你趁著年幼,衰败的日子尚未来到,就是 你所说,我毫无喜乐的那些年日未曾临近之先,当记念造你的主。”这样教你不必打他骂他 ,孩子就有敬畏的心。

“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箴二十二6)内子和我都 能见证这句话,孩子年纪小时你教他怎么走,他很容易接受。到长大以後,他的同学会讥笑 他,“哎呀,这么大了,还听妈妈的话,一点也不成熟,你看我们,男子汉大丈夫,说做就 做,还要问爸爸妈妈!要不要奶瓶呀?”孩子气了,就要和同学们一起去胡闹了,但你不要 以为他上了当,他会因为主的话藏在心里而对罪恶的事有不平安,越走越不平安,最终还是 会对朋友说,“你说我不成熟就不成熟,算了吧,我还是不跟你去胡闹了。”

不可无法无天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自小学习的。有很多教育家给孩子太多的自由,让孩子随便发展, 不想限制他智能的发育。其实倘若智育发达了,却无法无天,对社会、对家庭、对教会、对 父母有益处吗?

当然父母也要教导孩子做人。孩子到人家里去,不可以随便到人房间钻来钻去,试想你 家里来了个朋友,带著孩子,大人在谈话,孩子就在你家穿梭般地跑来跑去,你跟朋友讲话 时,你的心就随著孩子飞,你的耳朵就张开听,扑通一声,就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了。他妈妈 还说放心吧,他在家里已经习惯了!你问小宝宝要不要吃糖?一会儿,沙发上,桌子上,凳 子上都是巧克力浆,你看著心里痛,眼泪往肚里吞,还要装笑,说吃呀,吃呀,多多地吃呀 。他妈妈也说没关系,在家他能把一包都吃了。你愿意你的孩子也这样吗?

教孩子认识权利与义务

教孩子凡事有个范围,不应该侵犯别人的自由。有权利也有义务,不尽义务就没资格享 受权利。这样他就会尊重人了,不会掏你的袋子,撕你的圣经,因知道是爸爸的东西,妈妈 的袋子,不可以随便动的;知道这是汽车的钥匙,这是锁大门的,这是……不可以玩。要不 然他把家里的钥匙全堆在一起当玩具,又送给邻居的孩子当记念,弄得天翻地覆!

管教不一定是打,要先尽案母的义务去教导他,如此你才有权柄责备他。孩子错了,不 要一开始便打骂,要先劝他,每一天每一点来教,一旦教导以後,就记住你已经教给他了, 他再犯,你就有权来责备他,说:你知不知道主话说不要这样呢?你记不记得爸说的话呢?

接著第三次他又犯了,你说,“孩子啊!你犯得太多了,你想想你怎样伤爸爸的心,你 知道爸爸不愿意打你,但现在你犯了第三次了,我上次不是告诉你,第三次我要罚你吗?” “没有,没有,”孩子战兢地说。你再跟著说,“对了,我忘了说,好,这次饶了你,现在 告诉你,下次再犯同样的错,不要等爸爸找你,你自己拿棍子来找我。”

这很有效,过了不多几天又犯错了,他真的拿著棍子来,很羞愧地说又犯错了,“那你 为什么再犯呀!”“我忘了,”“那你觉得错了吗?”“我觉得错了,我玩了才想起来。” “好,你说你悔改,我不罚你,拿回去吧,”我还亲亲他,再给他一块糖吃,说“好了,下 次绝对不要犯了,再犯就要受罚。”

教子女的轻重很难量,只好每次求主给我们智慧。

带著爱的感觉

祷告的时候也不要说,主啊,你怎么给我个不听话的孩子。主不喜欢这样的祷告,主会 说,“你就是那个不听话的孩子。”最好是和孩子一同向主说,“主啊,是因为我不听话, 孩子才不听话,我们都作错了事,求你责罚。”孩子听了这个祷告,他心里一定有所感动, 你再叫他祷告,他的祷告一定从心里发出来,不会装假。一祷告神就开启他的心,很硬的孩 子也会掉下泪来,“主啊,我真是对不起爸爸,对不起你,我再也不这样作了。”你听他祷 告就知道他真悔改了。

孩子在受教过程中,若只感到受罚,不感到有爱,效果就低,也不会服。“爱”是为你 将来使用权柄铺路的,你付出多少爱,就能使用多少权柄。

试想爸爸整天喝酒,妈妈整天打牌,孩子的鞋袜都穿了孔,到孩子做错的时候骂他,哪 里管用,因他知道爸妈没有爱。所以我们在主面前要非常谨慎,爱是家庭的基础。

轻重主次要分清

父母一定要有原则性,这个原则更必须让孩子知道。

孩子犯了错,不能光从表面来责备。比如打破了古董花瓶,就骂他,“简直太可恶,古 董值一万五千美金呢,我要打死你!”不要这样,可能是你自己把花瓶放在不当的地方,小 孩子跑来跑去碰倒了,责任可能在我们这边。又比如你发现他偷走小东西,你就不以为意, 不值钱的东西也算不上是偷,那就错了。不在於东西的大小,乃在於他的行为,随便拿人东 西比打碎古董严重得多。这就是原则!你要告诉他什么是偷,一针一线,只要是没经过对方 同意就拿了的,就是偷!要分清楚哪些是大原则,那些是小枝节。

若孩子为了小错不肯认罪,他所受的罚就要比做大错而肯悔改所受的更重。不是小错可 以随便得到赦免,大错就难得赦免,他若能悔改,一样都能得到赦免。他知道你的原则後, 今後做人不会犯原则性的错误。

恩义两全

总结来说,判断事情更要求主给智慧,知道如何平衡公义和恩典。如果神整天只以公义 待我们,我们还能活得了吗?平时神对我们那一面更多呢?是公义呢,是恩典呢?你可以数 一数。教导孩子也是一理,尽量有恩典,也要有公义,如果孩子不知道有公义,他就放肆了 。许多时候要解决大问题,你就要祷告,“主啊!我没有这个经历,我不知道怎么办。”等 清楚主的带领,然後再向孩子说话,你再罚他,再带他祷告,结果必定比用棍子打来得更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