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概览我们救主耶稣基督的先存性(Pre-existence)与神性(Divinity)
1
基督在其存在的性质上是双重的—一是作为身体的头,指明祂的神性;另一方面可以比作身体的脚,为着我们救恩的缘故,取了与我们相同的软弱天性[7]。所以惟有我们着手题到祂历史中最主要和最重要的这两方面,以下的内容才可能是完整又完美的。藉此,基督徒这名称的悠久与尊贵,才会达于那些以为基督徒是晚近才有、出于异邦产物的人,并达于那些认为基督徒是前所未闻之新兴宗教的人[8]。
2
有一种语言足以表达基督的来源、尊贵,何况是祂的真实与本性。甚至圣灵也曾豫言说,『谁知道祂的世代?』[9]
3
除了父以外,有谁完全了解创世以前就已存在的光。祂是知识和本质的智慧,是那在创世以前,在一切可见、不可见之物受造以先,就与父同在的活道,是神首先且惟一的后裔,是天上属灵不朽物的元首,是大能者的使者,是运行父隐密旨意的代表,是与父一同创造万物的那一位,是全宇宙中仅次于父的第二因[10],是父神真实、独生的子,是一切受造之物的主、神和王。祂自有能力、管治权和神性,又从父领受能力与尊荣。这是显而易见的,多处深奥的经文都如此说到祂的神性:『太初有话,话与神同在,话就是神。…万物是藉着祂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祂造的。』[11]
4
众先知中最早的那位摩西也曾教导我们,他在圣灵的感动下记述了万物的创造及安排;也告知我们,这个宇宙的创造者,在创造一切次等生命时,惟独应允基督和祂神圣首生的道。并在祂造人之时,与基督是一。因此摩西说,『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12]
5
这种说法也为先知中的另一位证实,他在诗中讲论到神,并宣告说:『因为他说有就有,命立就立。』[13]他也说到父是万有的统治者,用祂主宰的权柄发令。但他还说,次于祂的是那神圣的道。这道正是传与我们的那位,祂正运行父的命令。
6
自从人被造以来,所有被称为具有优越公义及虔诚信仰者,如摩西这位着名的神仆,如亚伯拉罕及其后裔,如后来出现的义人先知,都用他们单纯的心眼深深思虑,认识子神并给予神子当得的敬拜。
7
子并无轻忽对父的敬拜,祂乃是被指派来教导我们,使我们认识父。当时主神向亚伯拉罕显现为一寻常人,而亚伯拉罕正坐在幔利橡树下。虽然亚伯拉罕所见是人,却立即俯伏在地,敬拜这人如敬拜神一般,恳求他如同恳求主一样。子也在祂话中承认,祂并非不知中圣言关于祂所是的记载:『审判全地的主,岂不行公义吗?』[14]
8
若有人以为,非受造、本质不改变之全能神变成人形,是不合理的;或有人认为,神以任何受造之物的形像迷惑目睹者,是不合理的;照样,推测圣经错误的发明这些事,也同样是不合理的。『审判全地的主,岂不行公义么?』主神既显于人形[15],还有何人比祂这先存之道,更配被称为宇宙的创始者?诗篇中也论到祂说,『他发命医治他们,救他们脱离死亡。』[16]
9
摩西以祂次于父,并论到他说:『当时耶和华将硫磺与火,从天上耶和华那里,降与所多玛和蛾摩拉。』[17]他也以人的形状向雅各显现,圣经称祂为神。祂对雅各说:『你的名不要再叫雅各,要叫以色列。因为你与神与人较力,都得了胜。』[18]雅各给那地方起名为『神之面』,又说:『我面对面见了神,我的性命仍得保全。』[19]
10
有人以为这些神圣的显现,是次等天使的形状或神的仆人,这种说法令人难以接受。因为每次天使向人显现,圣经从未避讳不告知其名,并明明称其为天使,而非称其为神或主。千百例证都能证明这事。
11
摩西的继承人约书亚,虽然只看到显现为人形的祂,却也称祂为圣天使的统帅及天使长,有超自然的能力,被委以主宰的次位,得权统治一切,作『耶和华军队的元帅』[20]。
12
因为经上记着:『约书亚靠近耶利哥的时候举目观看。不料,有一个人手里有拔出来的刀,对面站立。约书亚到他那里,问他说,你是帮助我们呢?或是帮助我们的敌人呢?他回答说,不是的,我来是要作耶和华军队的元帅。约书亚就俯伏在地下拜,说,我主有什么话吩咐仆人?耶和华军队的元帅对约书亚说,把你脚上的鞋脱下来,因为你所站的地方是圣的。』[21]
13
从这些话你就得知,那与摩西说话的,也并非另有其人。因为圣经用同样的话论及这人说:『耶和华神见他过去要看,就从荆棘里呼叫说,摩西,摩西,他说,我在这里。神说,不要进前来,当把你脚上的鞋脱下来,因为你所站之地是圣地。又说,我是你父亲的神,是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22]
14
亦有一位太初就有、永活的自存者,被称为道并神之智慧,在造作万物时向父尽职。除了前述证据以外,神的智慧藉着所罗门,用最清楚的方式说到祂自己,并引导我们进入祂的奥秘:『我智慧以灵明为居所,又寻得知识和谋略。帝王藉我作国位,君王藉我定公平。王子和首领,世上一切的审判官,都是藉我掌权。』[23]
15
为此祂还补充说:『在耶和华造化的起头,在太初创造万物之先,就有了我。从亘古、从太初、未有世界以前,我已被立。没有深渊,没有大水的泉源,我已生出。大山未曾奠定,小山未有之先,我已生出。耶和华还没有创造大地和田野、并世上的土质,我已生出。祂立高天,我在那里;他在渊面的周围,画出圆圈。上使穹苍坚硬,下使渊源稳固。为沧海定出界限,使水不越过他的命令,立定大地的根基。那时,我在祂那里为工师,日日为祂所喜爱,常常在祂面前踊跃。』[24]
16
因此,这神圣之道是先存的,并曾向人显现过。若非已启示予万有,至少也曾向少部分人短暂显现过。
17
然而,为何福音在当时各国各民中,没有像如今一样被广传呢?其主要原因是:在古时,人的情形尚不足以接受基督全般智慧和美德的教训。
18
起初在伊甸园的愉悦光景中,首先的人因忽视神的圣谕,就立刻堕落到如今必死和受苦的情形里;原先对这地的神圣享受,也被转为咒诅。人的后裔渐渐增多,遍满全地,愈过愈恶,除了零星几人,人们都开始过一种暴戾和失序的生活。
19
甚至在他们思维里,没有城邦,没有艺术科学。他们不知道律法和公义、美德和哲理,甚至连这些名辞也没有。他们就像野性残暴的畜类,在旷野里不法的游荡,因可憎的恶毒并容让罪行,丧失人类智慧的功能,彻底毁坏人类心智的文化和推理。因此,他们有时藉犯罪败坏彼此,有时相互谋杀,有时纵容肉体。甚至胆大到企图对抗神,并与那些伟人进行人人歌颂的争战。他们也试图聚土筑垒,联合抗天,并图以颠狂之弯曲心思,攻击至高之神[25]。
20
对这些邪恶之事的始祖,全能的神覆以洪水和烈火焚烧的审判,多如布满全地的森林。祂持续以饥荒和瘟疫、不断的战争和闪电拦阻他们,正如祂用更严厉的审判,压制人类魂中骇人难治的疾病。
21
当这极度的邪恶充满全地,就像酒疯发作般的覆罩并蒙蔽人心之时,在万物以先之神的首生智慧—自有先存的道,藉祂超越的爱,以天使的形像向祂的众仆显现。祂这神的大能,在古时显为人形,为许多敬虔人所见,因祂不以任何其他形态显现。
22
这些敬虔人的后裔,已经散居全地。那源于希伯来先祖的国度,继续投身于敬拜神。因其中大多数人,为从前的陋习所影响,祂便藉着摩西颁布山上的样式和安息日的表号、割礼和其他属灵原则的教导,但祂没有赋予人直接亲近祂的特权。
23
他们的律法广受好评,如同香气举世远播。各处的立法者和哲人,都藉着律法,在大多数的外邦人中教化人性,使他们从狂野和残暴,变成喜爱和平、友谊并彼此交流[26]。至终全地上各民各族,都已豫备好能合适接受对父的认识,祂这位满了美德的主、在全般美善之父的执事、神圣属天的道,便再次显现。在罗马帝国甫创建时,祂显于人身,在本质上与我们并无不同。照着豫言,这事得了成就。也就是说,人和神这位奇妙工作的创始者,如今竟居住地上,并向万国显为父所称许的敬虔导师。这些豫言也豫告祂与常人迥别的出生、祂的教训、奇妙的工作、死的方式、从死人中复活,以及至终祂神圣的升天。
24
先知但以理在圣灵的引导下,豫先看见祂末后的国度。他得着启示,尽其所能的记述所见之异象:『我观看,见有宝座设立,上头坐着亘古常在者,祂的衣服洁白如雪,头发如纯净的羊毛,宝座乃火焰,其轮乃烈火。从祂面前有火像河发出,事奉祂的有千千,在祂面前侍立的有万万。祂坐着要行审判,案卷都展开了。』[27]
25
之后他说:『我观看,见有一位像人子的,驾着天云而来,被领到亘古常在者面前,得了权柄、荣耀、国度,使各方各国各族的人都事奉祂。祂的权柄是永远的,不能废去,祂的国必不败坏。』[28]。
26
这些话明显不是说到别人,乃是说到我们的救主,这位在太初与神同在之神的道;在肉体中显现,被称为神儿子的那一位[29]。
27
在大量书籍中搜罗许多关于我们救主的豫言,并以一种更具体的方式陈列其中所启示的以后,我们就足已将这个主题陈明出来。
[7]基督具有永远的神性与真实的人性。祂的神性说明祂是完整的神(罗九5,来一8,徒二十28),祂所取了的人性,与我们这些受造的人一样(来四15,西一15,罗一4,另参本章23节),却是无罪又完全(林后五21,约壹三5)。这是对基督最平衡、最合乎圣经的认识。
[8]这是当时攻击基督徒最主要的理由之一。那时一般人皆以为,高超的信仰必定来自远古且具有悠久的历史,因此自护教士(apologists)Justin Martyr、Tatian、Athenagoras、Theophilus、Tertullian等人以来,基督徒的着作中常见引用旧约圣经中的豫言与启示,藉以陈明基督徒信仰并非新兴宗教,乃是自古以来就有之神圣常规。
[9]赛五三8
[10]即the second cause,可见优西比乌是以父为宇宙第一因 (the first cause),子基督只是第二因 。
[11]约一1,3
[12]创一26
[13]诗三三9
[14]创十八25
[15]优西比乌认为旧约中神的显现就是基督的显现,此乃初期教会教父们当中普遍的看法。虽然西方神学鼻组奥古斯丁曾在The Trinity一文中持其他看法,不过近代神学家Hodge及Lange都认为前者较为众人所认同。
[16]诗一○七20
[17]创十九24
[18]创三二28
[19]创三二30
[20]书五14
[21]书五13~15
[22]出三4~6。优西比乌与Justin Martyr、Origen、Cyprian等人一样,根据书五13~15及出三4~6两处经文的相同处『把你脚上的鞋脱下来,因为你所站之地是圣地』,将两处经文中的说话者,视为同一人,就是基督。
[23]箴八12,15~16
[24]箴八22~30
[25]创十一1~9
[26]优西比乌和大多数的教父一样,都认为后来的哲学家、律法家和诗人等,都是自敬神的希伯先祖得着智慧。在护教士的时代,Tatian、Justin和Athenagoras等人常常以此证明基督徒信仰的悠久历史。
[27]但七9~10
[28]但七13~14
[29]优西比乌在本章引经据典,强调基督绝对的神性,以及子基督与父是一的事实,这些真理的确无庸置疑。不过,本章在说到基督时,采用『第二因』(3节)、『次于祂』(5节)、『次于父』(9节)、『被委以主宰的次位』(11节)等用辞,却清楚指明优西比乌鲜明的『次位论』(Subordinationism)观点,就是将子与灵的存在、等次和角色置于三一神格中次于父的地位。这是不合圣经神圣启示的观点。在初期教会三一神论发展过程当中,『次位论』是一个相当常见的偏差看法,连知名教父如Justin Martyr、Clement of Alexandria、Origen、Tertullian等人都不例外。在教会历史上,极端的『次位论』导致许多异端,如亚流主义(Arianism)、撒伯流主义(Sabellianism)、神格唯一论(Monarchianism)等。次位论者最常引用的约翰十四章二十八节,不过此节应是与父同等之子的虚己表示,并非子在本质上次于父的证明。反而约一1、五17~23、十15、30、罗九5、林后三17、腓二6等多处经文,皆指明父、子、灵是从永远到永远同等、共存,没有时间先后、位阶高低之分。优西比乌的看法,见证了初期教会三一神论发展过程的轨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