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古召会历史—卷二

回目录 上一篇 下一篇

 

 

第十七章 Philo 记载埃及的苦修者

1  有此一说[41],革老丢统治期间, Philo 与彼得在罗马有亲密的会话,其时彼得正向当地居民传扬福音。这并非全无可能,因为我们正提到的文档,和Philo以后的着作,都明显地包含了甚至今日在众教会中,仍然遵守的规矩。

2  同时,他极详尽地描述苦修者的生活,并表明他不仅知道他们,更赞同他们,赞美、尊敬与他同时使徒时代的人,这些人或许是希伯来人的后裔,因此依然继续照着犹太的方式遵行古式的习俗。

3  他写了一本书, On a Contemplative Life 或 Those Who Lead a Life of Prayer,他坚持不添加任何与真理相背的事,或于他即将着手的历史纪录,有任何自己的发明,在书中他称这些男人作Therapeutae, 女人作Therapeutrides 。为了上述的名称,他说明了理由:他们治疗了添加他们之人的心思,如医生般移去了邪恶的疾病(情绪),或因着他们事奉、敬拜神,单纯并诚恳的态度。

4  姑且不论,Philo 是照着自己的意思,替他们取了这不失为名符其实的别号;或这些发起人自始就如此自称,就如基督徒的名称当时还不是那么广为流传。这些我们都不在意。

5  然而他见证他们如何放弃财富,说:『他们一但开始了修持的生活,就脱开一切财物,全数给他们的亲戚,也放下了所有生活的挂虑,撇开尘世,选择偏僻的田野、园子为家,非常清楚与不同性格的人群交往,不仅无益更是伤害。』当时,凡受感并受这炽热信仰影响的人,都尽其一切,教导人模仿古时先知的生活模式。

6  为此,使徒行传这本经过证实的书,记录了所有与使徒在一起的人,变卖了他们的产业之后,照着个人的需要分给所有的人,所以他们中间没有人缺乏。『他们中间没有一个缺乏的,因为凡有田产房屋的都卖了,把所卖的价银拿来,放在使徒脚前,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徒四34~35。)

7  Philo 个人的见证与之十分雷同,在同一段说明中说:『这样的人到处都是,遍及全地,希腊人和野蛮人都分享如此长久的福分。他们特别充斥于埃及的各区,尤其是亚历山卓城。』

8  『但他们中间四分之一,主要的负责人,移民到Maria 湖边一块稍微隆起的高地,一面十分安全,一面气温宜人,宛如Therapeutae 人的家乡。』

9  描述过他们居住的范围,他就如此说到教会:『每间屋子有一处神圣的房间,他们称作 Seumnaeum 或修道所(Monasterium)与世人隔离。他们实行着敬虔生活的奥秘。在那儿,他们甚么也不带,没有饮料、食物或为着身体需要的必需品;在身边,只有圣经(律法)、先知受感的宣示和诗歌,并任何有助于增长、成全知识、或敬虔的事物。』关于其他方面,他又加上一段:

10  『从早晨到傍晚整段时间的活动都是持续的操练,因为他们完全为圣经占有,或在其上议论、评论,寓意地解释他们家乡的哲学,因为他们认为言词的解释是种符号,表达朦胧的暗示中所传递秘密的感受。

11  他们也有宗派创始者的注释书,这些先人遗留下许多纪念册,寓意地传达其教训,他们以此为模范,效法原初教导的方式。』

12  陈述此事实者,至少他曾留心凡是解释圣经的人,但他所说古代的注释书,极有可能就是四福音和使徒的着作,及一些对古时先知的解说,就如希伯来书和使徒保罗其他的书信。

13  之后,论到他们写的新诗,他说:『他们不仅花时间沉思,也作诗给神,写作格律极为严谨,显于拍子和曲调的变化上。』

14  同一本书中,他写了更多与禁欲主义者有关的事,以上我只选择了一部份,详述其「教会」生活规矩的特点。

15  然而,若有人认为前述的事实,不属于福音的一部份,因为不只上述的人适用于这情形,那么至少Philo以下的宣告(设想他是完全无私),应当说服他。Philo在同一件事上以此见证作为结论:

16  『他们在心里先以禁酒为基础,再于其上创建诸多美德。他们既断定当在阳光下实行哲理的练习,身体的需要留到夜里,故此没有人于日落前带着饮料或食物。他们白天的时间操练,晚上的一小部分为着身体的需要。

17  对知识罕见的渴望,左右了某些人,他们甚至三天没有进食。其中有人乐此不疲,甚至禁食两倍的时间,因智慧丰富而没有保留地供给,信条成了奢华的宴席,六天后好不容易才受劝吃点必须的食物。』

18  Philo的宣告与我们的团体之间的关联,是明确且不容争辩。但若有人仍执意反驳,至少应放下他的疑心,听从这些更强有力的实例,不是从其他团体,都是见于照着福音的基督徒信仰生活。

19  Philo说到:『也有一些女性接触了这些人,其中大都是上了年纪的妇人。她们持守纯洁,但不像希腊人的女祭司是为着日常需要而如此。反而她们是因着对智慧的渴想,自愿的定意,自始贯彻实行,不顾身体的享乐。因她们所期盼的,不是属肉体必死的后裔,而是不朽坏的,这惟有属天的思想能以生成。』

20  稍后,他以更强的方式,添加下列的陈述,『藉着蒙胧、寓意、象征的表达,他们解释神圣的着作。对这些人来说,整个律法像一只动物,文字的表达不过是其形体,蕴含于发表中,隐匿的感受才是生命。他们是头一个卓越的团体,研究这感受,他们如镜子般敏锐,映射出思想中令人赞赏的美丽。

21  我们为何对这些会众添加以上的描述呢?说到他们的集会、集会中男女分坐的房间,及那些他们实行过,直到如今仍是时尚的操练,特别是救主的受难日,我们仍按惯例禁食、守望,研读神圣的话。

22  因为,以上所有作者在书中精确描绘、陈述的,今日只在我们中间有相同的实行,特别是大节期的守望祷告,礼拜及现今我们中间普遍背诵的诗歌。他说明说,当有人优雅地唱着某首诗歌,其他人就安静聆听,并在诗的末句唱和。那时,他们躺在铺着麦梗的地上,照Philo自己的话说,『他们禁戒一切的酒与肉,水是他们唯一的饮料,面包的调味品,不过是盐和牛膝草。』

23  此外,他描述受托管理教会事奉的人,从执事到最高位的主教,品格尊严高贵。凡想要对这些事更精确的瞭解,可由引述的历史得到。

24  我们必须清楚,当Philo 写作时,他必定牢记第一批福音传扬者和使徒们交付下来的原初实行。

[41]Eusebius的说法,指明这很可能只是口传的故事。据Philo自己的说法,他是在Caligula年间到达罗马,就算在Caius年间仍在罗马,可能也已极为老迈,几不可能于Claudius年间还在。而Peter应是在Nero年间到罗马,并非在Claudius年间,因此两人会面可能性并不高。Eusebius接受此一口述常规的原因,可能是因他相信传说Peter在Claudius年间已到罗马,因此猜测两人(头号基督使徒会头号犹太哲学家)已经会面。因此,这两人的会面,与Philo推崇基督徒信仰一事,确系『有此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