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牧养的成全
牧养的成全—(2)如何实际地过神人的生活
亲爱的某某弟兄,
一直以来我有一个负担,想写一点话给你,与你交通一下,如何实际的过神人的生活,特别是一个象你那般忙碌的人身上,怎样才能在生活上活出基督,就是活出一个神人在地上所过的生活。主耶稣在约翰六章五十七节说,“活的父怎样差我来,我又因父活着,照样那吃我的人,也要因我活着”,这里说出主在地上的生活,也说出跟随他的信徒该有的生活。我们的生活应当与主的生活一模一样。主所过的不光是一个道德的生活,圣洁的生活;更是因父活着的生活。他的旨意是我们每一个信徒都该象他一样,因主活着。这是信徒的标准,是神为他每一个儿女所定的生活。
生活是见证主,是活的、是真实的
说到生活,许多弟兄姊妹对这件事的感觉不深,他们觉得圣经宝贝,圣经的真理也是至理名言,他们也知道做基督徒要履行一些要求,如读经、祷告、聚会等,他们也忠心尽力地答应这些要求,做一个体面的基督徒,只是他们并不觉得他们的生活是基督徒经历的全部,一个人没有基督徒应有的生活,就没有真正基督徒的经历。基督徒的经历不在信条信经里,也不在宗教仪式里,乃是在他们日常生活里。整本新约所描写的乃是一种生活。首先他描写一个单个人的生活,然后描写一班人的生活。他们的福音,其实就是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生活对他们周围的人来说就是一种福音。如保罗在帖撒罗尼迦,将福音传给那里的人,不仅在于言语,乃是在你们的中间,为你们的缘故是怎样为人。他的为人就成了他的福音。我们的生活对我们周围的人来说,是一个福音呢,还是一个绊脚石?中国人也有言教与身教之分,究竟我们的福音是一种言传呢,还是一种身传?我们说我们是主的见证人,所有的见证人都借着他们的生活见证一些东西来。叫人认识主是活的、是真实的。我们的见证不光是嘴里所说的话,更是我们活出的一种生活。这种生活是见证主,是活的、是真实的生活。若有人过这种生活,主就借这些人被显为大,被显为真实的。
保罗在腓立比的监狱中所过的生活,是一种显大基督的生活,就是一种叫人在他身上看见基督的生活。我们若将基督的生活从新约挪去,那新约就是空的。一个没有生活的信仰,是一个理论的信仰。神看重这件事到一个地步,他差他的儿子来,特意过一种生活。基督可以不必过为人的生活,他可以一来就上十字架,来完成救赎。但他没有这样作,他以整整三十三年半的时间,以充足的机会,在人的生活中显明神是如何生活的。他在十字架上只有六小时的光景,在坟墓里也只有三天的时间,但他做人,却经过三十三年半的生活。事实上他就是要叫人看见,这一种的生活是应当如何过的。
一套生活
这里我要先问一个问题:我们究竟有两种生活,或是一种生活?我们是否在聚会中有一种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有另一种生活?或者在祷告中我们有一种生活,祷告完以后,我们转过头来,又过另一种的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否就是我们聚会生活的延伸?我们在祷告之外的生活,是否与我们的祷告生活是一致的?神人的生活,不光彰显在我们聚会祷告的时候,也应当彰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该有两套的生活,只有一种生活,神人的生活,包括祷告聚会的生活,那肯定不限于祷告聚会的时间。神人的生活乃是我们整个人一切生活的全部。有的基督徒过的是两栖的生活,两栖的生活就是在两种不同的环境中过的生活。一下子在水中,一下子在陆上;有时栖息在一个环境里,有时又栖息在另一个环境里。在水的环境里就是与鱼虾蟹类作伴,在陆地的环境里,就是与动物走兽作伴。与这班作伴时,就把那班挡在门外;与那班作伴时,就请这班不来打扰。有时从水里爬到陆地上来,有时又从陆地跳回水里。有些基督徒很清楚地将自己的生活分作两个范围,一个属天的,一个属地的;一是属神的,一是属自己的。两个范围有两个环境,两班交往的人,两种谈话,两种空气。在祷告聚会的时候处在一班人中,在一个空气里,完了后就跑到另一班人中,改换口气,改换对话,甚至改换打扮。一是在主里,一是在世界里,有的人甚至夸口,如何随时切换身份,灵活自如,对两班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应付自如。可以做神,也可以做人,可以属灵,也可以属地,可栖于主里,也可栖于世人中。他们不领会圣经中所说的神人生活是一种的生活,不是一分为二的生活,而是合二为一的生活,正如基督的神人二性,不是一分为二,而是神性、人性合为一性。照样他的生活不是分为神、人二种生活,乃是作神时同时作人,作人时也同时作神。基督没有一下与罪人、税吏做朋友,转换一个环境与复活的天使交通,他在与罪人和税吏的聚筵时,是以属天的生命来交往的。他在旷野里独自与父交通时,乃是十足的以人的身份去交通的,他是在神里来作人,也在人里来作神。他的一种生活乃是神人的生活,这是第一个神人的榜样,也是所有的神人需要活出的生活。一个过神人生活的人,乃是在一切事上为神的旨意而活的人。
敬虔的祷告是为着过一个敬虔的生活
他的出生如约翰福音一章十三节所说的,这等人不是从血生的,不是从肉体的意思生的,也不是从人的意思生的,乃是从神生的。照样他生下来,以后一生的生活,也不是从血、肉体、人的意思,他凡事顾到神的旨意,在一切事上与神有交通,视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为事奉神的一部分。他生活的每一个小细节都在主的名里,并且是为着神的荣耀而作的。对他来说,以弗所书四章十五节,在一切事上长到元首基督里面,意思是不只在属灵的事上长到他里面,在祷告聚会的事上长到基督里面,乃是在日常生活的一切事上,让基督在每一件事上作元首,借此长到他里面。我们都承认,在祷告聚会时需要绝对为神而活,并且承认只有这种祷告才是合乎神心意的祷告,是神所要的祷告。只是我们有没有想过,这种要求不光在我们祷告时是需要,在我们祷告之外,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也都是需要的。我们知道不合乎神心意的祷告神是不会听的,我们也知道若要祷告得答应,就要绝对为神而活、向神而活,既然在祷告的事上神有这样的要求,在一切事上神是否也有这样的要求?既然不合神旨意的祷告,不绝对为神而活的态度,是不能蒙悦纳的祷告,那难道不合神旨意的生活能蒙他悦纳吗?能被他称许吗?既然我们祷告的标准是那么高,我们的生活能比这个低吗?既然我们的祷告是那么的紧,那我们的生活能这么的松吗?既然我们在祷告中需要绝对无依无靠地倚靠他、相信他,我们在生活中也应当无依无靠地倚靠他。任何不是这样发出的祷告,是无意义的、是荒唐的、是得罪主的。
照样我们的生活细节,包括如何处理金钱、打发时间、运用资源、发表才干,若不是在这种依赖他、相信他的状态中实行的,也一样是无意义的、荒唐的、得罪主的。有什么理由叫我们相信,我们对祷告的要求是一种,对我们的生活要求又是另一种的。主对我们祷告的要求如何,他对我们生活的要求也照样如何。事实上,我们的祷告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标准,目的是叫我们的生活也能达到同样的标准。若生活上达不到祷告上所达到的标准,那我们的祷告岂不是白白的祷告吗?敬虔的祷告是为着过一个敬虔的生活。没有一个人想在祷告中发脾气,那为什么在生活中就可以发脾气呢?没有一个人想在祷告中骂下属,那么为什么在生活中就可以骂下属呢?约翰十五章七节中,主将祈求得成就联于我们住在主里面,假如我们祈求,但在生活中不住在主里面,这种祈求主怎能答应呢?祈求的成就不光在祷告的项目上得答应,更成就在我们生活中的住在主里面,主的话也住在我们里面,这应当是祈求产生的结果。一个住在主里面的祷告要产生一个住在主里面的生活,缺少这个生活,这个祷告就不够标准。我们祷告的灵应当是我们生活的灵,若我们生活的灵不是我们祷告的灵,我们的祷告就是作废的。如果我时常祷告被灵充满,但是我根本就不羡慕被主充满;这如同我求主赐我翅膀,但是自己根本没有意愿去飞,难道神会听这样的祷告吗?这就是圣经所说的妄求,这样的要求怎么会得答应?什么是妄求?妄求就是求你所不要的,求你根本不盼望发生的,这就是妄求。一个人求被灵充满,但是在生活中去不羡慕被灵充满,这岂不是妄求吗?
两套的生活
因为许多基督徒没有这个认知,所以他们有两套的生活,一个是在神面前,一个是在人面前;一个是在教会中,一个是在世界里;他们活在这个矛盾中。旧约利未记说,不可用两种不同的种子种田,或者用两样不同的材料做衣服穿在身上,但这些基督徒认为,他们可以将两种不同的生活混在一起,不但他们自己感到矛盾和困难,别人也在他们身上看见冲突和虚假。一面他们在聚会和祷告里表现的相当敬畏神,一面他们在花钱、用辞、思虑、担忧、消遣上,表现得和世人一样;在教会里他们表现谨守,但是一走出教会的门,就换上世人的嘴脸,对事情斤斤计较,对社会、政治、经济高谈阔论,这让周围的世人嘲笑,他们认为信耶稣不过就是那么肤浅;生活一套,属灵一套,到了祷告的时候就敬虔祈求,一到生活里就与世人一模一样,一样谈笑作乐,天南地北,这些信徒成了他们周围人的笑柄。不是因为他们不属灵,而是因为他们只在某种场合属灵。只有在他们要属灵的时候属灵,只在他们所选择要属灵的时间、地点里属灵,在其他的时间和地点则与世人一样,甚至连他们也不如。
神定罪两套生活
有一位张弟兄,教会的聚会从来不缺席,若是不在聚会里见到他的面,要不生了病,就是出了差,可谓是聚会必到,风雨不改的好信徒。但是这样一位弟兄却在生活里与人乱开玩笑,与无聊的人去做无聊的事,到处去传流言,对他来说,娱乐和消遣是重要的,社交和应酬是需要的,交的是世界的朋友,说的是时事论坛,你若问他如何过召会生活,他给你的答案跟世俗人的答案一样,为适应别人而已。他不落在明显罪恶的行为里,却不少时候走在边缘上。你要知道圣经里定罪这种生活,一如定罪一种完全腐败、淫乱的生活一样。他与一个十恶不赦的罪人同样活在一种无神的文化里,过的是一种无神的生活。他不能因为经常参加聚会,就以为他的生活可以与别人一样;他不能认为他有一点事奉,就可以在日常交友上随便一点。你若问他为何特别喜欢这些人,特别厌恶有些人,他给你的答案与其他未信之人的答案是一样的。但是一提到属灵的事,这位弟兄却是甚有资格的。假如你提议聚会可以不可以去,或信仰可有可无,他能给你据理力争,他能坚持基督徒必须聚会、必须祷告,也能头头是道地向你证明基督教的信仰是合理的。他甚至不会惧怕向人传一点福音,做一点的见证,只是他要自己心情好的时候,才会说这话,并且说完就算数了,不仅关心别人的灵魂,也认真地为他们祷告,假若别人劝他多花时间顾到自己的事业、金钱、娱乐、消遣,或多将注意力量放在家庭儿女身上,他不会认为这有什么值得提防的,也不会认为这会对他的属灵生活有什么危险、威胁。他从未想过这些为今生的思虑打算,正是主耶稣福音书里警告门徒要提防的。他不能认同定罪这些为思虑打算的人和言论,以为这是走极端、太偏激,但是试想一个聚会祷告中满口属灵的人过的是一种与世人一样,充满忧虑和烦恼的生活,岂不是很矛盾吗?这两者岂不是极不相配吗?假如他的聚会和祷告影响不到他的生活,影响不到他的职责和理财,影响不到他的治家和养子,他的属灵活动可以说对他没有任何影响。
新约的道理,不是与信徒的生活分开的,
它乃是信徒生活的一部分
假如一个循规蹈矩、自认是跟随主的人,却在生活上一点没有彰显主,没有凭他而活,岂不更是可惜?光有敬虔的行为、圣洁的生活固然不能讨神喜悦;光在嘴上称他为主,在祷告上尊他为圣,也同样不能得主的称许。在祷告上失职固然得罪神,在生活上失职一样是顶撞主。在祷告里,不易提起的事,在生活中也不应该提起。一个只在祷告中谨守而在生活上、理财上、子女教育上、言语上、舍己上、起居上随便的基督徒,乃是一个没有见证、软弱无能的基督徒。他的属灵只能影响自己,不会影响别人,也不会在别人身上产生任何的冲击力。我们再看看,新约提到我们聚会的方式,祷告方式的经文,远不如提到我们生活的方式来的多。主耶稣在四福音书中的教训,几乎全部是摸到我们的生活。连他在约翰福音里说到:神人相调,神住在人里面,人住在神里面,都不是道理,乃是一种生活。他做人生命的粮、生命的光,乃是叫人凭他生活,活出一个与旧造的人不一样的生活,一个可以以神为源头的生活。保罗在罗马书所说的成圣,也不是一种的道理,而是一个生活,是与我们一举一动有关的,是与我们身体的行为有关的,换句话说是与我们的生活有关的。主耶稣在马太五至七章中,国度宪法中的话,也不是一些教训而已,乃是我们生活的彰显。不为生命忧虑,这是与我们的生活有关。要做神和睦的人,这与我们的生活有关。选择窄门走上狭路,这也与我们的生活有关。注意我们批评人的生活、留心我们的眼睛、爱仇敌等等教训全都与我们的生活有关。你将生活从新约除去,就没有剩下多少的道理。新约的道理,不是与信徒的生活分开的,它乃是信徒生活的一部分。
但是很奇怪,今天许多基督徒读不出这个亮光来。相反的,他们读出许多与生活脱节、与生活无关的道理和教训,他们喜欢听这些属灵的道,而且越高、越深越好,却从来没有想过,这些道理和教训乃是要应用到他们的生活里来的。歌罗西三章二至三节说:“你们要思念在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在地上的事。因为你们已经死了,你们的生命与基督一同藏在神里面。”这里的应用岂不是在我们的生活上?要求我们不以我们的日用所需(包括我们如何支配时间、金钱)这些事为念、为重吗?路加福音九章二十三节里说:“耶稣又对众人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否认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并跟从我。”这种否认己,岂不是要应用到我们生活上,每天的每一个选择,每一个抉择上吗?腓立比书四章五节说:“当叫众人知道你们的谦让宜人。主是近的。”这种谦让宜人的美德,岂不是要彰显在我们生活对人、对事、对物的每一个态度上吗?马太福音五章三节说:“但是很奇怪,今天许多基督徒读不出这亮光来。相反的,他们读出许多与生活脱节,与生活无关的道理和教训。他们喜欢听这些“属灵”的道,并且越高深越好,却从来没有想过这些道理和教训乃是要应用在他们的生活里。
歌罗西书三章二至三节说:“你们要思念在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在地上的事。因为你们已经死了,你们的生命与基督一同藏在神里面。”这节的应用,岂不是在我们生活上,要求我们不以我们日用所需,包括我们如何支配时间金钱,以这些事为重吗?路加九章二十三节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否认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并跟从我。”这种否认己,岂不是应用在我们生活上每天的每一个拣选、每一个决择上吗?腓立比书四章五节说:“当叫众人知道你们的谦让宜人。
主是近的。”这种谦让宜人的美德岂不是要彰显在我们生活对人、对事、对物的每一个态度上吗?马太五章三节说:“灵里贫穷的人有福了,因为诸天的国是他们的。”这种灵里贫穷的态度,岂不是人应在我们工作、家庭中看见的,而不应仅在聚会中摸着的吗?彼得前书一章十七节说:“你们既称那不偏待人,按各人行为审判的为父,就当在你们寄居的时日中,凭着敬畏行事为人。”这种凭着敬畏而有的行事为人,岂不是在我们言语举止上叫我们与世人有分别的吗?不然世人怎能认出我们的父与他们的父有什么不同,又如何能认出我们的父乃是“按个人行为审判的”?假若我们对自己的行为不在乎,又如何叫人相信我们相信一位审判行为的神呢?林后五章十七节说:“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旧事已过,看哪,都变成新的了。”这新造若不显在我们的生活上,那要显在哪里呢?若我们对人的爱恶,对事物的判断没有显出复活的新样,那我们在哪里显出这复活的新样呢?主说作他门徒的应当跟从他,我们若不能叫人看见我们不象一个不跟随自己的人,那我们岂不与世人一样吗?假如在这种情形下我们说我们跟从主,那些醉生梦死的世人也一样可以说他们是跟从主了。
一个神人的生活,肯定是一个与主同活的生活,而以弗所书二章一节、五节说,一个与基督同活的人,乃是与一个死在过犯中,随着这世界的风俗活着的人是相对的,换句话说,一个人随着世界的风俗活着,肯定就不是一个与基督同活的人。相反的,一个与基督同活的人,肯定不会随着世界的风俗而生活。在世人眼中,“入乡随俗”是很平常的事,人家作什么,你就跟着作,我所说的事,不是那些犯罪的事,只是那些世人风俗习惯的事,过年过节,逢场作兴的事。但是一个神人的生活,乃是在这些事上被考验出来也是在这些事上被暴露出来。圣经所说的得救,不光是在生命上得救,也是在生活上得救,不光一次得救脱离审判,也是天天得救脱离“从情欲来的败坏”(彼后一4),也就是得拯救脱离世俗,脱离“放荡的洪流”(彼后四4),脱离世人认为合理、合潮流、合大众口味的生活。生命的得救是内里的,生活的得救是显在外的,是人看得见的。生命的得救在我们灵中,生活的得救彰显在我们生活里。受浸的意义正是叫我们在生活上有一个新起头,从一种生活进入另一种生活,脱去旧人的生活,穿上新人的生活,叫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命的样式(罗六4)。我们借着心里相信口里承认就在生命上得救了,但还需要受浸,叫我们在世人面前作见证,在生活上蒙拯救,得以借水脱离这“弯曲悖谬的世代”(腓二15,彼前三20~21)。假若我们的生活没有彰显出一个与世人不同的生活,我们所受的浸岂不是失去它该有的意义吗?一个基督徒的见证不应光是停留在他的灵里,或限制在会所中,更必须是彰显在他的生活中,不然的话,他的见证是不扎实的,不恒久的,不公开的,而一个不扎实不恒久不公开的见证,事实上就根本不算是一个见证。
刚才提到的张弟兄,在弟兄姊妹眼中,已经算是一位很好的弟兄了。他聚会正常,也有参与一点事奉,也有一点财物上的奉献。在他亲友眼中,他也是比较热心的基督徒。只是在教会之外,他与未信的人一样,充满世界的味道:世界的忧虑、世俗的惧怕与世俗的倾向。他喜爱面子,喜爱人的虚荣和时髦的衣着,喜爱宴乐,交了许多世俗的朋友,也立了许多世俗的仇敌。他的时间不少是浪费在消遣、闲谈和社交上。表面上他很忙碌,他能抓紧时间,只是他许多的时间是花在无谓的事上的。他以为他没有整天呆在那里,空打发时间。他以为他每天的每一段时段都排得满满的。但是问题是他排上去的是什么事?这些叫他整天忙碌的事是否合乎神旨意的事?或只是满足他自己意愿的事?他的忙碌若是忙碌在主之外的事,那么这些忙碌与公园里的失业闲汉整天闲站打发时间一样,在主的眼中一样是浪费时间。不同的是一个是以空白填满他的时间表,一个是以垃圾填满他的时间表。
在财物之支度上,他的情形与他时间的支度一样,他没有象一些败家之子,把千财万贯花光了,把自己弄得一贫如洗。他精打细算,努力经营,务求将手中所有的,生盈增息。只是这些经营,这些打算,完全是在主的旨意之外作的,是为着自己的致富打算的,是一点联不上神的经纶的。在人看来,这样的兢兢业业,打算经营的生活比随意挥霍、散尽千金的生活好得多了。但是在神眼中,为自己挥霍钱财与为自己积敛钱财,一样是浪费钱财。因为任何不是为神的旨意而有的经营,都是在神的眼中浪费的经营。人的挥霍叫神的国度一无所得,人的盈利积蓄叫神的国也一无所得。两种生活都同样是“没有盼望,没有神”的生活。
我想暂时说那么多就够了。我希望在下封信再继续与你交通这个问题。求主借着他的灵透过这些话光照我们,叫我们看见我们究竟有没有真正在过一个神人的生活。我希望这些话不会对你成为太重的负担。但是我们若不看见自己真实的光景,如何能从我们的光景中得拯救呢?
愿主祝福你
余洁麟弟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