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的流传与繙译
圣经的流传
圣经头一卷书创世记,写在西元前一千五百多年前;旧约末一卷书玛拉基书,完成在主前四百年。等到主耶稣来了,祂外出讲道时,常常引用旧约圣经的话。这证明在主耶稣的时候,旧约圣经已经完成。
主耶稣在地上时,还没有印刷术,圣经是用手抄写在羊皮上的。当初犹太人抄写圣经非常的敬虔。历史告诉我们,犹太人抄写圣经,用上好的羊皮,极其谨慎,不仅数算每行几个字,并且点算字母;若是抄错一个字,就全篇作废。据说他们在抄写前,先大声诵读,然后再誊写;特别是每写到“神”字时,必先将笔擦拭干净;写到“耶和华”之前,都要先沐浴洗身。这无非说明,他们对圣经的尊重。等到主耶稣被提升天,使徒们开始受圣灵感动,写下新约中各卷记载及书信。到主后不过一百年,整本新约就完成了。第二世纪那些敬畏神的人,在著书或写信时,常会引用新约的话,足证在主后一百年之内,新约圣经已经完成。
旧约圣经除了四处经节,其余都是用希伯来文写的(希伯来文是当时犹太人使用的文字)。这四处非希伯来文写的旧约经节,头一处是耶利米十章十一节,第二处是但以理二章四节至七章二十八节,第三处是以斯拉四章八节至六章十八节,第四处是以斯拉七章十二至二十六节;这四处记载的事都和亚兰人,也就是巴比伦人有关,所以圣经写到这里用的是亚兰文,而不用希伯来文。
到了主耶稣的时候,还有好些犹太人,仍用亚兰文说话。那时罗马帝国已经占领了以色列地;及至罗马帝国征服了整个地中海四围,把希腊文化流通到各地,希腊文就成了当时罗马天下所通用的文字。所以,使徒们写新约圣经各卷,是用希腊文。
然而,现在通用的圣经并不是根据那些原稿繙译的,因为那些原稿已经不存在了。据研究古卷的人说,现在所发现最老的古卷,是三、四世纪的。时至今日,现存三本最古老的抄本,多是康士坦丁作皇帝时,下诏抄写的五十本圣经中的三本。时为主后三百三十年。
这三本抄本中,最旧、最完全的古卷,藏在梵谛冈图书馆里,称梵谛冈抄本,约在主后三百五十年抄成,发现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第二本是西乃抄本,写得非常好看,是一八四四年,德国著名的文学家提青铎夫(Tischendorf)博士,在西乃山下的一个修道院发现的。以后就收藏在俄国皇家书室里,一直到一九三四年,方以十万英镑卖给英国伦敦博物馆。第三本是亚历山大抄本,是君士坦丁堡总主教洛克,在主后一六二八年送给英皇查理一世的。该古卷也藏在英国伦敦博物馆。至今,这三本康士坦丁古卷,两本藏在伦敦,一本藏在梵谛冈。
值得一题的是,死海古卷圣经的神奇发现。一九四七年春,一位牧童在死海山上追踪一只迷羊时,赫然发现一个山洞,在其内寻得一些高瓶,内装古卷圣经。后由耶路撒冷东正教马可修院大主教撒母耳(Athanasius Yeshue Samuel)买去。在当地附近,以后陆续又有十个洞穴被发现。
撒母耳大主教所收购之死海山洞中之古本,一直拖到一九四八年二月,方才送至美国东方研究学院,以及耶鲁大学,由近东语言研究院院长Burrows博士审慎查核。他们从希伯来古文字体之对照,鉴定认出确是主前一、二百年时的抄本;至此显明了二千年前之抄本圣经,与我们现在所用之旧约圣经,内容完全相同。该书抄在羊皮卷上,宽一尺,长二十四尺,原藏于瓦质瓶内,用麻布包裹,盖以沥青。现为以色列国在耶路撒冷,专建一博物馆,加以保存展览。
圣经的繙译
主前四百年左右,所有的旧约经卷即已完成。到了主前三世纪,居住在埃及亚力山卓的犹太人,开始将希伯来文圣经繙译成希腊文。首先是摩西五经译本,约完成于主前二百七十年左右;以后有其他经文的繙译,历时约一百五十年始告完成。这是最早的圣经译本。又有一本亚里斯提书信(Letter of Aristeas)传言,此译本乃由七十二位精通希伯来文和希腊文的学者所译成,是以称之为七十士译本(Septuagint),是圣经最早的译本。
罗马帝国统一地中海列国,遂有圣经译为拉丁文之举,但语既粗俗,又多荒谬。到了主后三百八十四年,教父耶柔米(Jerome)将拉丁文新约修订并重译,于主后三百八十八年完成;复据希伯来原文旧约圣经繙译为拉丁文,于主后四百零四年完成。此即后世统称之武加大(Vulgate)译本,“武加大”原文乃通俗意,所以又称为拉丁通俗译本,直至今日仍为天主教所采用。
到路德马丁改教之初,其首要的工作,即将圣经繙译为德文;斯为圣经广译各国文字之始。至于英文圣经,在英国首先有威克里夫(John Wycliffe)将武加大译本的新约译成英文,之后有廷德勒(William Tyndale)等人从事繙译。但因译本纷歧,英王詹姆士一世(James Ⅰ)遂于主后一六○四年,成立译经委员会,集合五十位学者从事繙译工作,于主后一六一一年出版钦订英文译本(King James Version)。该译本英文语意流畅,复忠于原文,逐渐成为基督徒接受的标准英文圣经译本。
后因在原文及古卷之研究上的进步,至主后一八七○年,又有近百位英美学者成立委员会,将其重新修订,于一八八一年完成新约,一八八五年完成旧约,此即为坊间通行之英文修订本(Revised Version)。委员会于完成后,将全部经文从英国以电报传至美国,再经一些字汇的修订,于主后一九○一年,在美国出版为英译美国标准本(American Standard Verison)。该译本相当忠于原文,故后来中文各种译本之内容,约有百分之九十五均与其相符合。
中文译经
中文译经的工作,最早有天主教的利玛窦(Matteo Ricci)等,在中国繙译诗篇和四福音书。尔后,有马礼逊(Robert Morrison)于主后一八○七年,到中国布道,藉中国人梁亚发,将圣经译为中文,于主后一八二三年出版。复有多种中文译本逐渐问世,都是文言文版本。
一八八五年,在东北一带布道的宣教士杨格非(John Griffith),首先用半白话体裁繙译圣经;一八八九年,正式首次出版白话文圣经。一年后,基督教在中国各宣教机构,联合在上海召开宣教士大会,热烈讨论中文圣经繙译之事,由七位学者组成繙译委员会负责。历经二十八载,于主后一九一九年,完成全部官话和合译本之繙译,语体优美远胜其他译本,广为使用直至今日。主后一九三九年修订后,改名为国语和合本,简称为和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