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麟《倪柝声的荣辱升黜》一书读后感言

回目录 上一篇 下一篇

 

 

驳斥梁家麟「非我惟主纯属理想」之谬论

壹、前言

去年(二零零二年)一月,在网络上亲闻梁家麟先生在一讲座中,以一己错误的偏见,自作箭靶,对已故主僕倪柝声弟兄及相关人事,恶言詆譭攻击1。后又发现梁氏曾撰文诬陷倪氏不道德地抄袭别人的着作和观点2,最近又把他三篇类同的文章集合成书,名为《倪柝声的荣辱升黜》(下文简称「该书」),要尽其所能抹黑倪氏之信仰和为人。从梁氏连番恶言中,不仅显明梁氏治学之昏昧,而且在其信仰中有一基本错误的观点,就如他在该书序言所述:「『非我惟主』(按:Not I, but Christ)是一个毕生奋斗的目标,但在任何时间我都自知「我」与「主」并存,而「我」是「我」,不是「主」;除保罗以外,甚么时候有人宣告现在活着的已不是「我」而是「主」,都会为他自己乃至教会带来悲剧」3,并在前述之讲座中宣称「这个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仍然永远是我在追求主,是我在这里对付老我,我与上帝有一个不能逾越的鸿沟,永远不可以在任何一刻成为现实」4。此一否定「非我惟主」为可实现之现实,乃梁氏肆意攻击倪氏之祸根。为遏止不敬虔之言论继续蔓延,以免「非我惟主」之真义被人错解而产生悲剧,本文将对「非我惟主」之真义作简洁阐释,并列举「非我惟主纯属理想」之十弊,以警效尤,盼望信徒不被诱骗而堕入错误系统的诡诈作为里,持定「非我惟主」的真理,续效「非我惟主」者之榜样,虔敬爱主。

贰、从梁氏之「不乐」看「非我惟主纯属理想」之悲剧

在未进入正题以先,让我们先有一段插曲。梁氏在该书之序言中,坦言承认他的研究是为抹黑别人而作的,说,「我不以抹黑别人为乐,这几个研究不是快乐的」5。要抹黑一个清白的人,确实已是违背良心的苦事,何况梁氏如今所要抹黑的,是一位坚守信仰,为主和神的众儿女坐牢二十年,含怨殉道的倪柝声,这岂不更是一件丧尽天良的恶事?行这样事的人,当然不可能快乐罢!

梁氏如此明目张胆,恶言抹黑主的僕人,丝毫不惧主的不悦,归根结蒂是因他被自身之创见所惑,全然否定了「非我为主」的可能,无怪主在他身上毫无地位,他自己就是自己的主,自以为是,任意莽为,心中无神,目中无人,无视基督徒该有的道德和信仰责任,目空一切的说:「至于关乎信仰与道德等方面的质疑,就留待日后检证吧」6

尤幸那位实现「非我惟主」之保罗,因是圣经着者,得以逃过一劫(若梁氏以相同手法加在保罗身上,实不堪设想,保罗「抄袭」旧约经文从不引其出处,自供是罪人中的罪魁,为自己的使徒权柄表白,所写的书信满带梁氏以为的诺斯底主义色彩,最后连亲手带领的亚西亚众教会都离弃他,实在「证据」确凿)。而众所周知「非我惟主」之佼佼者宣信博士,因是梁氏所属宣道会之创办人,又得刀下留人,手下留情。可是,对那些本是同根生的华人信徒,梁氏实在相煎太急了。梁氏在该书认定,「我们在倪柝声(及许多华人牧者)身上,充分看到藉自我无限贬抑而达到自我无限高举的弔诡」7。由此看来,倪柝声(及许多华人牧者)的荣辱升黜,对梁氏一生追求的目标理想,影响极巨。若倪氏这些持守「非我惟主」之人,继续在信徒中被视为榜样,他们的言行被高举荣升,梁氏之哲学理想则乏人问津,而要辱黜收场。故此,我从梁氏云云抹黑言论中,我们不仅看见不少「你死我活」的「埋身搏击」(此乃梁氏之用语,其意为「全无套路的漫骂」8 ),而且也看见「非我惟主纯属理想」之榜样,就是在梁氏身上,我们一面看不见他对自我有丝毫的贬抑,另一面却清楚看见梁氏对自我有无限的高举,梁氏在华人信徒中,实为万人之上的另类人物 9。此一抹黑插曲,为梁氏所演「非我惟主纯属理想」之悲剧揭开序幕。

参、「非我惟主」之真义

「非我惟主」(Not I, but Christ)之说,是出自加拉太书二章二十节:『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并且我如今在肉身活着,是因信神的儿子而活。』「非我」是指「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惟主」是指「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并且我如今在肉身活着,是因信神的儿子而活」。故此,「非我」是接受基督十字架的钉死,否定那个没有基督在内的我,不再让他活着;「惟主」是肯定这位在復活里重生我10 并活在我里面的基督,在我里面有绝对的主权带领我生活行动,我的活着是根据祂的活着。由此看来,「非我惟主」是要把我们从无神的自我生活,藉着我在主里死,主在我里活的事实,转成以基督为中心的神人共同生活,此乃「非我惟主」之真义。

肆、「非我惟主纯属理想」之十弊

在陈明「非我惟主纯属理想」之弊以先,须再次说明,梁氏把「非我惟主」视为毕生奋斗的目标,意思绝不是他在追求「非我惟主」的经验,希望有一天能达到「非我惟主」的境界。相反的,他是要把「非我惟主」弄成一种永远不能也不该实现的理想,他毕生奋斗的目标,就是不让任何人(除保罗之外)实现「非我惟主」,要尽力推倒一切「非我惟主」者的榜样,以证「非我惟主」仅是永不能实现的理想。其实梁氏是地地道道全盘否定「非我惟主」的人,这一点读者们必须清楚了解。

一、「重生非必要」之弊

按约翰福音一章十二及十三节说,「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他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这等人不是从血气生的,不是从情欲生的,也不是是从人意生的,乃是从神生的。」这样的从神生,就是主耶穌在约翰三章所说的重生。重生是人进神国的必要条件,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进神的国,人若不是从神生,就不是神的儿女。

基督藉着死而復活,进到并活到信徒里面,使信徒得着祂作生命,这就是信徒的重生(彼前一3)。信徒重生所得之生命,不折不扣的就是神的儿子耶穌基督自己(约十四6;约壹五12)。而且,重生乃是进入神国的步骤,把人带进神国的范围,就是从无神的生活范畴,进到有神生命并由神掌权的生活范畴。故此,真实重生的经历,必然产生并带进「非我惟主」的生活。

反而观之,若「非我惟主纯属理想」,重生经历的必要性就必须重新定位了。为此梁氏藉批评宋尚节的重生观时,贬抑重生经历的必须,说,「要从圣经及历史神学的角度,评估宋氏的重生经历的教导的谬误或偏差处,是轻而易举的事,毕竟圣经从来没有强调重生作为一次过的特殊经验,也没有明明的要求信徒在宣认己罪时,必须达至彻底与精微的程度」11,又以一己之见,自认为「自三○年代开始,直至四十年后,宋氏的教导仍被不少牧者秉持与传说。不过,历八○年代而延至今天,持相同说法的牧者或信徒彷彿已较前减少了,我不知道是否有一天,重生经历会成为华人教会的绝唱呢?」12 梁氏当然期望终有一天在信徒中「绝唱」重生的经历,因为此一「绝唱」会达成他毕生奋斗的目标。没有重生的经历,「非我惟主」必纯属理想。

趁此一「绝唱」还未成真之前,让我们把握时机,欣赏宣信弟兄之某一「绝曲」的以下一节:

’Tis not hard to die with Christ (我何难与基督同死)
When His risen life we know; (因復活我已认识)
’Tis not hard to share His suff’rings (我何难与耶穌同苦)
When our hearts with joy o’erflow. (因神旨我愿顺服)
In His resurrection power (主藉着復活能力)
He has come to dwell in me, (今来全在我里面)
And my heart is gladly going (因此我欢乐着举足)
All the way to Calvary.13 (直走十字架的路)

二、「受浸成虚仪」之弊

按加拉太书二章二十节上,保罗说:「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是以他「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为出发点。而保罗在罗马书六章三节又说:「岂不知我们受浸归入基督耶穌的人,受浸归入祂的死么?」这清楚指明,受浸归入基督,等同于浸入祂的死,就是与基督同死。受浸乃是宣告,我在主里死,主在我里活;我在主里已被否定,主在我里已被肯定;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所以,受浸乃是「非我惟主」之生活的起点,所有真正信而受浸的人,都该效法保罗过「非我惟主」的生活。若自称信主受浸,实际上却没有与主同死同活,还是为自己过生活,以自己的羞辱为荣耀,专以地上的事为念,这样的人就是基督十字架的仇敌(腓3:17-19)。

梁氏如此坚守「非我惟主」纯属理想,岂不是视受浸于无物,是毫无意义的虚仪?又谓「除保罗以外,甚么时候有人宣告现在活着的已不是「我」而是「主」,都会为他自己乃至教会带来悲剧」14 ,这样难阻人效法保罗之榜样,岂不也步那些基督十字架的仇敌之后尘乎?还有,梁氏牧会多年,是否从不替人施浸?不然的话,他就自打嘴巴,一面施浸宣告「非我惟主」的现实,另一面又极力否定这现实。

三、「同死成自杀」之弊

因着梁氏否定「非我惟主」的现实,信徒还是信徒,主还是主,信徒不能在主内,主也不能在信徒内,结果就推论出「是我在这里对付老我」15 。此一推论全然否定了信徒与主同死的事实,而变成「是我在这里对付老我」,自我杀死之悲剧。

其实,与主同死,如宣信弟兄之诗歌所言,是何等的喜乐和安息:

I am crucified with Christ, (我与基督已同钉)
And the cross hath set me free; (十架已将我解释)
I have ris’n again with Christ, (我与基督已同復活)
And He lives and reigns in me. (祂生我里,管理我)
Oh! It is so sweet to die with Christ, (与基督同死,何等的安适)
To the world, and self, and sin; (脱世界、自己、罪恶)
Oh! It is so sweet to live with Christ, (与基督同活,何等的超脱)
As He lives and reigns within.16 (祂生我里,管理我)

四、「圣言变人言」之弊

梁氏云:「若我宣称已实现「非我惟主」,活着的真的不再是「我」而是「主」,那如今是谁跟你们写字说话?当然就是基督了--「我」不过是祂的化身吧。如此,「我」所说的话,亦统统变成不能质疑的绝对权威了。惟有是人的话,才可被讨论、鑑证和批评;所以,仍然是「我」在说话,「我」不是「主」。」17 又云:「除保罗以外,甚么时候有人宣告现在活着的已不是「我」而是「主」,都会为他自己乃至教会带来悲剧」18

在此我们不禁要问,圣经只是由保罗十四封书信构成么?马太、马可、路加、约翰、彼得、雅各、犹大所写的是神的话呢?还是人的话呢?还有在行传二十一章亚迦布对保罗所说的,是神的话,还是人的话?若保罗是例外,那位带领他信主的亚拿尼亚也是否例外呢?若亚拿尼亚对保罗所讲的只是人的话,保罗又怎能得救呢?再者,上述一切人物有否为自己和教会带来悲剧呢?梁氏该好好反省一下!「非我惟主」者从来不需像梁氏自称师从某某权威19 ,主自己会为祂的权威表白,这也是倪柝声从不为自己表白的原因,以至让梁氏有机可乘,大造文章。

五、「主不在我里」之弊

若如梁氏所言,「在任何时间我都自知『我』与『主』并存,而『我』是『我』,不是『主』」,基督根本上就没有进到信徒的「我」里面,以下说到基督在信徒里面的经文就是谎话。

林后13:3  你们既然寻求基督在我里面说话的凭据,……。
林后13:5  ……岂不知你们若不是可弃绝的,就有耶穌基督在你们里面么?
加2:20  ……,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
西1:27  ……就是基督在你们心面成了有荣耀的盼望;
约6:56  喫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里面,我常在他里面。
约15:4  你们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你们里面。……。
约15:5  ……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
罗8:10  但基督若在你们心里,……。
约壹4:15 凡承认耶穌是神儿子的,神就住在他里面,他也住在神里面。
约壹4:16 ……,住在爱里面的,就住在神里面,神也住在他里面。
弗3:17 使基督因你们的信,住在你们心里,……

六、「生命成咒语」之弊

要实现「非我惟主」的生活,关键的因素乃是信徒对基督生命之经历。梁氏深明此一要点,现在就请看看他如何处置「生命」,「我们永远用一个negative的形式去讲,生命不是甚么,将生命彻底的奥祕化,生命这一个term就成了一个咒语,可以随便来去拆毁一切的防御机器,你明我的意思么?我讲生命的时候,我讲一切东西都可以,你讲一切的东西都和我的生命相对立,而我不需要define清楚生命是甚么,我们很多时候是很惯常将生命奥祕化」20

对梁氏上述言论,曾有人作出以下有力的回应:

「梁谈话中宣称『生命一词乃是一个咒语』。生命是神所赐的礼物21 。信主的人皆有生命22 ,甚至主耶穌自己称自己是生命23 ,怎能说生命是咒语?难道神所赐,主所是,信徒所有者不外是一句咒语吗?主在世时只有咒鬼,咒法利赛人,没有咒信徒。梁言从未听闻生命之正面定义,可能因其缺少读书。《生命的认识》24 一书,开宗明义第一篇即『何谓生命』,共十三页,指出生命是神,是神的流出,神的内容,神的自己,是基督,是圣灵。梁氏又称要反抗这种『咒语』(即生命),向这生命设立『防御机器』,与生命权衡斗争,其明显与生命之主采取对立立场。主耶穌来是叫人得生命25 ,而梁氏来是叫人防生命,……。梁氏为何如此恨恶生命,此为令人费解……。」26 

七、「属灵为欺神,俗世可相与」之弊

对于历世纪以来信徒因实行「非我惟主」,对属灵生命所产生之经历和发表,梁氏不留情面地予以詆譭,他说他「尽量不想及不说属灵的套话,以免掩盖或迴避面对内在(我自己的)与外在世界的真相。愈神圣、愈神祕、愈神迹化的信仰,便愈是扼杀现实--而我通常最能扼杀的是自我的现实,于是乎便愈好偽装,自欺欺神。」27 属灵的套话会不会自欺欺神,这就要看是谁说的才能定断。但可以肯定的,若是这些属灵的套话出自梁氏之口,这肯定是自欺欺神了!因为他连圣经(神的话)都不放在眼内。所以,他只好「尽量不想及不说属灵的套话」,以免「自欺欺神」。

此外,因着梁氏完然否定了主在他里面的事实,他就不可能照着圣经所说实行和经验基督徒的信仰。梁氏必须另谋出路,所以他立志要「更踏实、更细碎地经验信仰,用更属世,或说更现实的方法来演绎信仰;……。愈神圣、愈神祕、愈神迹化的信仰,便愈是扼杀现实」28 。这一点充分解释了为何梁氏之信仰研究,与坊间林林总总之娱乐周刊、花边杂志,其演绎手法可谓大同小异之原因。

八、「史料为真相」之弊

从梁氏众多研究来看,无容置疑,梁氏显然是以史料(不论准确与否)为真相。他亦自言:「我相信,哪怕我存心良善,所归结的教训又冠冕堂皇,从与真相不符的历史故事汲取教训,比不读历史不参考前人经验更为糟糕」29 。只要有「真相」,即使存心不良,存心抹黑,也可所得出更好的教训。这是梁氏作他存心抹黑之研究的基本概念,以下是一个实例,「因此,笔者除了听到许多个人证言外,手头并无太多的可用的文字史料。直到最近,由于能够参用《王明道日记》全套手稿,笔者可以籍此确定倪柝声的道德犯罪;再加上最近一位弟兄交来一篇资料颇为详尽的文章,为笔者所听到的传言提供可兹依凭的实物支持,故决定连同其他资料综合条理,写出这篇论文。这是本文的缘起。」30

在此想向梁氏提供以下有实物支持的资料,请他综合一下:

「耶穌站在巡抚面前,巡抚问他,你是犹太人的王么。耶穌说,你说的是。」(太廿七11)
「从此彼拉多想要释放耶穌,无奈犹太人喊着说,你若释放这个人,就不是该撒的忠臣,凡自己为王的,就是背叛该撒了。」(约十九12)
「彼拉多又用牌子写了一个名号,安在十字架上,写的是犹太人的王,拿撒勒人耶穌。」(约十九19)

请问梁氏耶穌究竟是因政治犯罪而被钉,还是为人赎罪而死呢?耶穌自认是犹太人的王,犹太人又指他背叛该撒,彼拉多又清楚定罪,梁氏会否像上世纪之云云历史批判者一样,以耶穌为犹太復国主义者,因起义而被杀?抑或需要以他所认为「神圣」、「神祕」、「神迹化」的方式,来演绎耶穌为所有罪人(包括那时不在的梁氏在内)的罪而死呢?

九、「哲学为信仰」之弊

梁氏之信仰有别于一般信徒,他的信仰需要自我演绎出来的,而不是已经写成白纸黑字的圣经。他不是以圣经来演绎他的信仰,而是以哲学来演绎自己的信仰,甚至演绎别人的信仰,把自己的哲学观念加诸于别人的信仰上,并加以批评论断。梁氏此举可谓自编、自导、自演、自评,实在使人「拍案叫绝」,令人「目不暇给」。

梁氏把圣经的三元人观看为柏拉图主义、诺斯底主义31 ;把盖恩夫人的属灵经历看为寂静主义32 ;把信徒与撒但的交战看为反智主义33 ;把倪柝声的属灵经历看为神祕主义和道德主义34 ;又谓倪氏不可能是任何意义的人文主义者35 ,而是亚米纽主义和亚伯拉德主义的跟随者36 ;又说倪氏取修道主义的进路37 ;把属灵的争战看为将世界重新巫术化38 ;又以佛教的正视、正觉附会于倪氏的解说中39 ;又谓三元人论者大多拥有属灵菁英主义的心态40 ,倪氏更将属灵菁英主义之潜在倾向外显至极致41 。由此可见,梁氏所戴之满带哲学色彩的「眼镜」,其「度数」之深实在令人咋舌。

最后,梁氏因着外界的一些人、事、物,使梁氏的「哲学眼镜」好像出了一些状况,使他在他的人生哲学的路上迷途了,说,「为免陷堕犬儒主义(cynicism)的地步,我一方面努力抽离令人不适的环境,另方面忘我的投入具体的教会事奉,在小弟兄姊妹身上寻回简单淳朴的信仰」42 。他是否在他的信仰上已经破产,而要到那些小弟兄姊妹身上所寻回简单淳朴的信仰?若有需要的话,梁氏也可到小弟这里寻找一下,并且我会和他一起唱宣信弟兄所写的以下一节诗:

Tell me not of earthly pleasures,    (勿对我谈属地享乐)
Tempt me not with sordid gain;    (勿用鄙利引诱我)
Mock me not with earth’s illusions,  (勿愚我以地上幻影)
Vex me not with honors vain.     (勿用虚荣烦扰我)
I am weaned from sinful idols;    (我已弃绝化装偶像)
I am henceforth not my own;     (今后不再属自己)
I have given my heart to Jesus,    (我已将心献给基督)
I belong to Him alone.       (我愿属祂无所遗)
I am not my own,         (我不属自己)
I am not my own,         (我不属自己)
I belong to Jesus,         (我今属于基督)
And I am not my own.43      (不再属于自己)44

十、「鸿沟隔神人」之弊

既然梁氏之哲学信仰如此脆弱,他必须找出一个有效的「防御机器」(defense mechanism),来护卫他的哲学系统免受冲击。为此他特意为自我(人)与神设下一道不能逾越的鸿沟45 ,划清楚河汉界,不许神进到人里面来,也不许人进到神那里去。这条鸿沟比传说中分隔牛郎织女的银河厉害多了!牛郎织女还可以一年相聚一天,可是神与人却要永远分隔,实在使人遗憾。

伍、结语

经过以上种种讨论,「非我惟主纯属理想」之陋弊已是有目共睹,不用多说。在此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我想宣道会建道神学院必须严肃地正视,就是梁家麟先生在建道神学院内任教,又连番以建道神学院之名义出版他的劣作,实在令人疑惑建道神学院是否已经变质,转向自高自大的无神哲学,以否定历代合乎圣经之属灵传统为己任,以属世的手法重新演绎基督徒的信仰,成为一间世俗的神学院么?在此恳请建道神学院内诸位长辈先进,了解事态严重,不再坐视不理,认真处理已流传开去的谬妄言论,以释众圣之疑虑。

最后再以宣信弟兄的两节诗歌共勉:

Say of every promised blessing, “It is done.” (对神应许应当说道:“已成了”)
Rest upon His word, confessing, “It is done.” (对神话语应当认道:“已成了”)
This the secret of receiving, “It is done.”  (按祂所说来相信祂:“已成了”)
Take Him at His word believing, “It is done.”46 (这个就是接受祕法:“已成了”)47

注解:

1 笔者虽曾致函提醒勉励,惟梁氏仍执迷不悟,反暗示不要干犯他的学术自由。讲座听抄内容及回应文章,可参考http://home.kimo.com.tw/chinesedcp/index.htm
2 梁家麟:〈《属灵人》与倪柝声的三元人论〉,《建道学刊》第十三期,1999年12月,建道神学院。笔者曾对此文加以驳斥,见http://www.cftfc.com/com_chinese/apologetics/reading.asp
3 梁家麟:《倪柝声的荣辱升黜》(建道神学院,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2003),页xi
4 2002年1月18日,建道神学院举办有关东方闪电场讲座会。可参考http://home.kimo.com.tw/chinesedcp/index.htm
5 梁家麟:《倪柝声的荣辱升黜》(建道神学院,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2003),页xi
6 梁家麟:《倪柝声的荣辱升黜》(建道神学院,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2003),页x
7 梁家麟:《倪柝声的荣辱升黜》(建道神学院,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2003),页xi
8 梁家麟:《倪柝声的荣辱升黜》(建道神学院,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2003),页ix,
注3。
9 参考〈对梁家麟之comment之comment〉,http://home.kimo.com.tw/chinesedcp/index.htm
10 彼前一3
11 梁家麟:《徘徊于耶儒之间》,宇宙光出版社,页324-325。
12 梁家麟:《徘徊于耶儒之间》,宇宙光出版社,页328。
13 Hymns (1-1080), (Anaheim: Living Stream Ministry) , Hymn #481.
14 梁家麟:《倪柝声的荣辱升黜》(建道神学院,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2003),页xi
15 2002年1月18日,建道神学院举办有关东方闪电场讲座会。可参考http://home.kimo.com.tw/chinesedcp/index.htm
16 Hymns (1-1080), (Anaheim: Living Stream Ministry) , Hymn #482.
17 梁家麟:《倪柝声的荣辱升黜》(建道神学院,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2003),页xi-xii
18 梁家麟:《倪柝声的荣辱升黜》(建道神学院,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2003),页xi
19 梁家麟:《倪柝声的荣辱升黜》(建道神学院,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2003),页ix
20 2002年1月18日,建道神学院举办有关东方闪电场讲座会记录。参考http://home.kimo.com.tw/chinesedcp/index.htm
21 约六65,约四10。
22 约三16,约壹五12。
23 约十一25,约十四6。
24 李常受:《生命的认识》,台湾福音书房。
25 约十10。
26 〈对梁家麟之comment之comment〉,http://home.kimo.com.tw/chinesedcp/index.htm
27 梁家麟:《倪柝声的荣辱升黜》(建道神学院,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2003),页xi
28 梁家麟:《倪柝声的荣辱升黜》(建道神学院,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2003),页xi
29 梁家麟:《倪柝声的荣辱升黜》(建道神学院,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2003),页viii。
30 梁家麟:《倪柝声的荣辱升黜》(建道神学院,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2003),页5。
31 建道学刊第13期,页196。
32 建道学刊第13期,页212。
33 建道学刊第13期,页212。
34 建道学刊第13期,页219。
35 建道学刊第13期,页221。
36 建道学刊第13期,页221-222。
37 建道学刊第13期,页222。
38 建道学刊第13期,页226。
39 建道学刊第13期,页192。
40 建道学刊第13期,页185。
41 建道学刊第13期,页224。
42 梁家麟:《倪柝声的荣辱升黜》(建道神学院,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2003),页xii
43 Hymns (1-1080), (Anaheim: Living Stream Ministry) ,Hymn#452.
44 《诗歌》,第341首,台湾福音书房。
45 2002年1月18日,建道神学院举办有关东方闪电场讲座会。可参考http://home.kimo.com.tw/chinesedcp/index.htm
46 Hymns (1-1080), (Anaheim: Living Stream Ministry) ,Hymn #690.
47 《诗歌》,第503首,台湾福音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