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麟《倪柝声的荣辱升黜》一书读后感言

回目录 上一篇 下一篇

 

 

回应梁家麟教授之『揭开东方闪电的面纱』讲座

年初(一月十八日),香港建道神学院举办一场讲座,由该院梁家麟教授等人主讲,主题原为探讨中国大陆邪教组织「东方闪电」。不料,梁家麟教授却于发言时刻意离题,以极为轻率之口吻与欠缺专业之态度,对倪柝声与李常受二人之神学,作了许多扭曲并不当的贬抑陈述,闻此实觉诧异不已。梁家麟教授之言论,可能源自梁教授个人对倪、李教训缺乏了解;姑且不论其动机如何,不幸的是,梁教授以一己之见,导致在场听众与信徒之莫名困扰。笔者发现,梁家麟教授之言论,肇因于未深入圣经及倪柝声、李常受二人教训,实有辩明澄清之要,以正信仰视听。

首先,梁家麟教授声称:「人神之间有一永远无法跨越之鸿沟」。此说的确是欠缺圣经整体眼光的片面见解。圣经论及人神关系,应就两面探讨。其一,神的确住在人所不能靠近之光中,(提前六16,)是人所不能见者。(出三三20。)但不可否认,另一面,圣经更着重人神合一之事实,如:父神在众人之内;(弗四6;)主基督住在我们心里,(弗三17,罗八10,)与我们联合,(林前六17,)与我们的灵同在;(提后四22;)那灵住在我们心里,(罗八11,)作保惠师永远与我们同在。(约十四16。)甚至主也亲自明言,信徒乃在三一神里,并与三一神成为一。(约十七23。)试问面对神圣的言语,何能单凭一己之好否定真理?神既在人以上,也在人之内;祂不可见、不能近,(出三三20~22,提前一17,六16,约一18,)却又能见、而可摸;(创十八1~33,三二22~32,出二四9~11,士十三22~23;)祂的确是既尊荣威严,却也亲切同在。这才是根据圣经探讨神人关系的正确领会。梁教授执教神学院,应当明瞭神言之启示,并尊重传扬之,更遑论预设立场,刻意攻击了。 

有人以为这两面彼此矛盾,相互不容。其实此乃三一神之奥秘,非吾人有限知识所能尽窥。初期教会以来,教父们即得知此一奥秘之存在,故有教父将神之所是,分为素质与经纶两面。近代权威系统神学学者,亦将神之属性分为可近与不可近之两面。不可近之面即为神独一、不可分享之神格;可近之面则为可传输分赐之神圣生命及性情。信徒虽不得有分于神格,成为受敬拜之对象;却能有分神之生命与性情,(约三16,徒十一18,彼前一4,)在生命与性情上与神是一,何来『鸿沟』之有?此为基要信仰,人人皆知,人人皆信;亦为基本神学概念,实不需赘言。如此一来,『人神之间有鸿沟』之说不攻自破。若作为衡定人神关系之惟一原则,其结果自不堪设想。梁家麟教授出身强调『神人合一』之宣道会,却持『神人之间有鸿沟』之论调,恐因受加尔文神学(Calvinism)之影响。梁家麟教授将一己肯定之片面神学观点,置于所有基督徒共同肯定之圣经真理以上,难免有相信神学过于相信圣经、以神学学说界定圣经真理之嫌。梁家麟教授于讲座中随性发表,说法含糊笼统、语意不明,远不及建道神学院一般讲座之神学水准。单凭此一急于为圣经中人神关系骤下全面定义之作法,徒然暴露个人神学素养的真象,使所属该院院誉受损。缺乏完整圣经教导、不諳神学复杂论说之单纯听众,受梁家麟教授牵引,认定其神学研究之地位,以为所言属实,其实皆已遭受偏差言论之戕害。但愿梁家麟教授该次顾此失彼之言论,仅为一时不查尔。 

梁家麟教授又谓,倪柝声将『非我惟主』讲得太过,就没有『我』,只有基督,如此将造成神人彻底对立;因为既没有『我』,是谁来追求主呢?人看到的是『我』还是『主』?熟悉倪氏着作者一闻即知,梁家麟教授此一推论,是因未曾深入了解倪氏『非我惟主』原意而造成主观武断之误解。 

首先,『非我惟主』乃圣经真理,梁家麟教授亦不否认。保罗曾言:『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并且我如今在肉身活着,是因信神的儿子而活。』(加二20)此节经文人人尽知。倪氏着作之忠心读者,均能感受倪氏于着作中论及『非我惟主』真理时情辞之迫切与诚恳,指责倪氏有将吾人导向『神人对立』之企图一说,实闻所未闻;反而一再强调『随从圣灵』并『与基督同活』,使读者越读越感『神人是一』。不知梁家麟教授与众不同之见地,怎与倪氏之原意正好相左,谅系为不曾深入全文之文意所造成,笔者不愿作另有用心之推论。 

倪氏根据圣经,强调肉体天然之人无法凭着自己完成神的心意,必须与神同活,随灵而行。(罗六,七,八4,加五16~25。)倪氏论点,毫无否定人之存在与价值,乃以『非旧我之新我,活内住之基督』。正如《得胜的生命》一书所言:『我们的得胜,是一个『表示』的生活,不是一个『压制』的生活。『表示』的生活,是把已经得着的作出来。这就是腓立比二章二十节所说,『作出你们得救的工夫。』…因为基督是活在我的里头,我要在人的面前把基督发表出来。』(二○○一年新三版,54页)既说『我要…发表』、『作出』、『表示』,就证明『我』仍存在。只不过,此我非『旧我』,乃有得胜基督内住之『新我』。倪氏同工李常受亦曾说到,『我们接受基督作我们的生命和人位,并且与祂同活,深处就会感觉我们与基督是一。…我们继续存在,但我们的存在不能没有基督;反之,我们乃是作为有基督内住的人而存在。』(新约总论第七册,312页)无论倪氏或李氏,虽强调旧我之无用,但肯定人的存在,强调人在神前积极的功能。略悉二人着作者,皆能轻易分辨,倪氏与李氏并未如梁教授所言,抹杀人在神面前的价值与地位。梁家麟教授的确所言无据。倒是『人与神之间有永远不能跨越之鸿沟』一说,颇有造成神人彻底对立之嫌疑,吾人自当审慎待之。 

梁家麟教授又宣称,『非我惟主』乃纯粹来世理想,绝非今世实际;无人能将『非我惟主』变为现实。此说就更为无稽。首先,按加拉太书二章上下文,『不再是我,乃是基督』为保罗自身见证,(加二20,)并非来世盼望或他对信徒之劝勉。该节『现在』一辞足以为证。将加拉太二章二十节说成将来盼望,于解经上确有可议,难以令人信服。当然,就经历一面说,凡基督徒皆能同意,来世将是『非我惟主』之终极完成;但这仍并不足以否定今世信徒活出基督之可能。信徒由神而生,(约三3,)即得神永远生命。(约三16。)凭此生命而活,自然『非我唯主』。其理昭然,何需再论?保罗能说出此言,使徒们受圣灵引导与主同工,历代圣贤坚守信仰为主殉道,皆为『非我惟主』之确切见证。如今得胜信徒与神是一,活在灵中,结出那灵果子,亦是『非我惟主』之实际经历,怎能说仅是未来理想?梁家麟教授此言,因错解圣经,而否定基督徒今日实行完全之可能,岂非逆向引导基督徒生活实行之可能性?面对此言,不可不慎。 

神学批判,原为神学人士彼此切磋教义时不可或缺之过程,理当鼓励。而健康之神学批判,总是基于深入研究与充分证据;研究结论与结果发表,更应一本学者客观之态度,以臻相当之治学水准,呈现学者素质与学养。然梁家麟教授于该次讲座中之言论,无论就讲演内容或用语,常失其公正客观性,更遑论其神学价值。尤不幸者,梁教授之言论,不但未达『传道、授业、解惑』之功,反而製造信徒间之误会与对立。深盼今后梁家麟教授能一本该院原有之宣道精神,发挥学者应有之学养素质,针对神学课题进行客观学术评析,以避免对信徒信仰之无谓伤害,进而精进信徒之神圣信仰,促进信徒彼此之间的和谐为上。(翟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