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 由科学事实来看圣经
圣经合乎科学吗?要解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什么叫科学。科学不过是人对神完美创造的法则,零碎地知道了一点,而以此一点定为定理并加以记录。宇宙的创造者为神,圣经的著者也是神,神的话语与神在宇宙中的作为,如何能不符合呢?
一 有关天文学方面
(1)关于地球是圆的。五百年前,世界各国都认为地球是一平面,后由摩耳尼克在一四七五年证明地球是圆的,当时世人无不为之震惊。但是,圣经远在二千五百年前,已经指出地球是圆的了。请看约伯记二十六章七节,“神…将大地悬在虚空。”“大地悬在虚空,”从任何方面没有任何东西支持,也没有什么提吊,但在它的本位上却非常稳定,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这是神的作为,是神把它安置在那里的。请再看以赛亚书四十章二十二节,“神坐在地球大圈之上。”“大圈”在希伯来文是“库格”,这字原文的意思不是指平面上所画的圈子,而是指球形或圆弧形的物体说的。神远在二千五百年以前,早借申言者以赛亚的口,把地球是圆球的真面目向我们宣示出来了。
(2)关于地球是在一个轴上转动的。约伯记三十八章十二至十四节,主耶和华责问约伯,“你自生以来,曾命定晨光,使清晨的日光知道本位,…因这光地面改变如泥上印印。”“改变”原文为旋转的意思,就是说,地面旋转,如泥上印印。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是指美索不达米亚古代印字的泥筒说的,泥筒在未经烘干以前,用一个细轴穿过作为轴心;然后再在轴的两端,将泥筒旋转在字模的上面,于是又将模上的字印在泥筒上面。圣经以此背景说:地球是圆的;是在一个轴上转动的。可惜当时人们不解,以为地是平面的,而且是不动的。
(3)关于北极星。约伯记二十六章七节上说,“神将北极铺在空中。”“空中”原文意空处,古代天文专家都认为此系无稽之谈。直到近代发明了望远镜,可在二十英哩之外阅读小字印刷品,用此镜观测北极才证明圣经所言无误。
(4)关于星的数目。十七世纪望远镜还未发明之前,人以为星星的数目已经确定了,天文学家开普勒(Kepler)说,星有一千零五颗。自望远镜发明后,这数目一再地增加,就目前所知道的,仅在我们的银河系里,就有一百兆以上的星,而象我们这样的银河系,大约还有若干亿之多。今日的天文学家一致同意,要计算星的数目,是不可能的事,圣经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已一再地说明过了,如耶利米书三十三章二十二节明言,“天上的万象不能数算。”
二 有关物理学方面
(1)关于电讯。人类可以使用电力,这真是古人梦想不到的事。但在约伯记三十八章三十五节,神问约伯,“你能打发闪电,叫闪电行去,并且对你说,我们在这里么?”在约伯时代,谁曾想到人能使用电力作为信差呢?今天使用各种电讯设备,亲友即使在天涯海角也可谈心。古时闪电曾为人类的大敌,伤人击物,无法制止,但圣经远在四千年前,已预料今天的电子世界。
(2)关于空气的重量。再看约伯记二十八章二十四至二十五节,“祂(神)鉴察直到地极,遍观普天之下。要为风定轻重,又度量诸水”。人人都承认水是论轻重的,但是怎样衡量风呢?空气向来被人认为是非物质的,无大小轻重可言。直至四百年前,大科学家伽利略才断定空气是有重量的,是一可量的物质。但圣经远在四千年前,即已预告风是有重量,是可以定轻重的物质。
(3)关于地球上的水量。再请看以赛亚书四十章十二节上,“谁曾用手心量诸水…?”这就是说,神曾用手量过诸水,使其不多不少刚刚适当,然后放在地球之上。现代科学也发现,地球上的水量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不多也不少。海水如果比现在加深九尺,则地上的碳气、氮气,都会被海水吸收,人畜植物就无法生存。如果海水比现在为少,就不够周转,洋面与陆面的比例,如果不是三山六水一分地的话,蒸发面积太小,雨量不够,田地必干枯。神所量的分量刚够周转不多不少,万一嫌少即有天阴多降甘霖,如果嫌多则会晴天蒸发水量,使大地能以滋生五谷,喂养寄居其上的人畜。
(4)关于天空的高度。在以赛亚书四十章十二节下,神又说,“谁曾…用手虎口量苍天…?”换句话说,这穹苍的天空,神也曾用手量过。实在不错,天空的高度已经制定,这是科学上的事实。因为,天空的高度如果过高或过低,我们呼吸都会感到困难。如果地距离太阳过近,那么万物都会被烧死,如果是太远,万物又都会被冻死,目前距离正合需要。所以,地与天的距离,神似一位大工程师量过才定规的。
(5)关于光、色、声。再请看约伯记三十八章四至七节,“我(神自称)立大地根基的时候,…晨星一同歌唱。”批评圣经者常称此种描写是诗人的想象,但物理学家证明,晨星歌唱确是一科学上的事实。光、色、声在根本上同为一种波动,因波速与波长的不同,反应于我们的感官也不同,或映入眼帘而成色,或闪烁发亮而为光,或震动耳鼓而为声。又有一种无色光线,又快又短,人目亦不能见,我们称它为紫外线。以上两种光线,只可用照片及光学仪器间接看见。宇宙中有眼不能见的色,亦有耳不能闻的声。近代试验结果使物理学家深信,光色的波动必定产生声音。当日光、月光急驶天空之际,其音调也随同行动,可惜人耳无法接收,不能欣赏天空中的音乐罢了!约伯提及晨星一同歌唱,在科学上极有根据。
三 有关气象学方面
早在三千年前,所罗门王在圣经传道书一章七节说,“江河都往海里流,海却不满,江河从何处流,仍归还何处。”江河的水直奔大海,昼夜不息,海却不满,这是人所共知的,但却不知江河从哪里流来,仍回哪里去的缘故,恐怕古代没有人能够承认,江河会流归原处。谁敢说江河流入海中,又流回原处呢?又如何回原处呢?江河的发源处几乎都在丛山峻岭之中,江河之水怎能逆道而上,归还原处呢?那么,这两句话究竟有何意义呢?请看圣经诗篇第一百三十五篇七节说,“祂使云雾从地极上腾,造电随雨而闪,从府库中带出风来。”海洋之中,每时每刻都有定量的水分蒸发出来,如抽水机抽水一般上升空中,在空中遇冷凝成水珠结为云雾。如果云雾只滞留海面之上,即使成雨也会仍落入海中。原来,神预备了风,用风力把云雾吹至各地,不只吹散云雾,这边一朵云里有一种电,那边一朵云里另有一种电,二云相碰雷闪交加,云中水点失去电荷,便结为水滴降下雨来,有时降在高山,顺势奔腾直下入江河,就仍复归回大海。正如圣经所记,“江河从何处流,仍归还何处。”还有空中的气流,都有一定的行径,这些都是现代才发现的事实。传道书一章六节已经写到,“风往南刮,又向北转,不住的旋转,而且返回转行原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