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简单」的生物应当是越古老。而「简单」的定义是他们决定的。一般来说越「简单」的生物应当在最低的地层,但不一定会这样。所以一个地层如果被发现含有某种「简单」的生物之化石(例如三叶虫Trilobite),那就算它是很高的地层,它的年代就被鉴定为比它以下的地层更古老。以三叶虫为例,进化论定它为五亿年老。
每个年代的地层都有它代表的「标准化石」。无论「同位素半衰期计算法」得到什么结果,一个地层的「标准化石」可以肯定那地层的年代。
我们提出的贸疑沉淀物冲积的速度不一定是千古不变的,海啸、风暴、火山爆发给我们看见冲积速度之变幻无常。因此在世界各地常有发现化石的树木,或者鲸鱼之类的巨型生物矗立在数十呎地层里。用进化论地质学解释,即是这树木或生物一柱擎天的站着几千年,下面慢慢化石,而上面仍然保持着不腐化!实在十分不合理。着名的黄石公园(YellowStoneNationalPark),就有一些这样连根站住的化石树,高达廿一.沉淀物冲积的速度不一定是千古不变的。在水灾、多呎呢。有否可能这些沉淀物是在很短的时候冲积下来?
古生物学家研究「三叶虫」,发现它的眼睛比人类的眼睛还复杂。是进化了,还是退化了?还是各有千秋,各从其类?进化论武断的结论引起不少难题。瑞士的名山「号角山」(MatterHorn)就是一例。此石头山按进化论地质学是二亿年老,却座在六千万年老的地层上。叫它吊在半空一亿六千万年自然是不合理,所以地质学家说它是从三十至六十哩外移过来的,但是周围却没有丝毫的痕迹,岂非「愚公移山」!
进化地质学层迭美丽的「地质柱」(GeologicalColumn)到底何处寻?一般人本能性地指出美国的大峡谷(GrandCanyon)。地层被流水冲蚀之深实在莫过如大峡谷了,特别在夕阳或者拂晓站在北崖哨望,蔚为壮观。峭壁上层层迭迭的地层清澈可见。但是却不一定按着「地质柱」的设计。一个明显的问题是「密西西比纪」(Mississippian按进化论是二亿五千万年老)地层竟在「寒武纪」(Cambrian),按进化论是五亿年老地层之下!是的,全世界并没有可找到这「地质柱」的证据,只有在书本里和博物馆里才有。
自圆其说的证据
用较平易的解释,「标准化石」之计算是这样:这里有块恐龙化石,你想它多老,古生物学家会告诉我们:「一亿五千万年老,因为是「侏罗纪」(JurassicAge)的生物。」问:「你怎知?」答:「因为是从『侏罗纪』地层挖出来的。」问:「你怎知『侏罗纪』是一亿五千万年老?」答:「请问地质学家。」地质学家答:「我们有『同位素半衰期绝对计算法』。」问:「我们已指出这计算法之不绝对,可以有相当距离的答案.你怎知要选一亿五千万年老呢?」答:「根据『标准化石计算法』凡地层里有这一类恐龙化石者,鉴定必是『侏罗纪』!」
这明显是自圆其说,自相对证的「圆型理论」。用个通俗的例子来说:「我是个皇帝,怎知道?因为我太太是皇后。」「怎知我太太是皇后?因为他的丈夫是皇帝!」
化石是否真正支持进化论?我们已经指出「达尔文」,他自己的名句,指出化石中缺乏「过渡生物」。这些生物是否经过数亿年冲积下来,还是可以在一些空前绝后世界性的浩劫里,在短时间里形成呢?!圣经告诉我们这世界曾经发生过这种巨大的变动,包括「挪亚」世代的洪水和「巴别塔」世代的陆地分裂。这些变动不一定需要很长的时间,可能只几千年而已。
下回我们讨论一下进化论计算年代的第三个方法。就是「碳十四」的计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