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解剖毒瘤

回目录 上一篇 下一篇

 

 

附件八:基督的身位

前言

基督的身位,在圣经中是极大的奥秘。基督是神又是人,神人二性在祂身上都是完全的。祂虽有神人二性,却仍是一位。这也是我们的头脑所不能领会得透的。在人的观念里,神就是神,人就是人,不可能同时是神又是人。我们愿意单纯的,照着圣经的启示,接受这个事实。基督实在是奇妙的一位。以赛亚九章六节说,祂的名称为奇妙的策士。祂的所是包罗万有,用我们有限的头脑实在无法领会,难以测透。

我们对基督身位的信仰

基督是圣经及我们信仰的中心。祂的身位虽然是一个极大的奥秘,但圣经对此事却说得很清楚。圣经所启示的这件事是奥秘的,但所用的话是清楚的。我们根据圣经,并站在所有历世历代照着使徒的教训、正直分解神的话之圣徒们的肩头上,对基督身位的信仰有以下的宣告。我们相信:

基督是神,是神子,是完整的神。基督是创造者,祂是在万有之上,永远受颂赞的神。

基督是人,是人子,是完全的人,是受造者,是一切受造之物的首生者。

基督是神人,是神而人者。祂的神性调和人性,兼有神人二性,并无第三性的产生。祂神人二性的调和,如同细面调油的素祭所预表。

基督是神

一般人对「神」与「神子」之定义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里,因缺乏对创造万有之神的认识,将「天」比作神,称统治国家的皇帝为「天子」。又将死去的好人与义人封为「神明」,如关公和岳飞。在中国人的观念里,他们在活着的时候,既受人尊敬,死后理应有最佳的去处。升天成「神」就成为最令人满意的结局。这是对中国传统之弃恶扬善的社会价值观的衍生结果。知名的通俗小说如封神榜和水浒传,皆是代表作。

在中国之外,本世纪擅长研究基督论的著名英国神学家James Dunn于其《基督论之形成》(Christology in the Making)一书中指出,于主耶稣在世之前后时期,一般人对「神」与「神子」的定义可分成以下几大类1:

第一,在希腊神话中,如宙斯(Zeus)和阿波罗(Apollos)等,皆被称为「神」;另外一些英雄如 Dionysus 和 Heracles 则被称为 「神子」。知名哲学家如柏拉图(Plato)和 Pythagoras 亦被称为「神子」。保罗于雅典,对希腊人传福音时,尝试着解释他们所拜的偶像,都不是真神,只有那创造宇宙和其中万物的一位才是真神(徒十七16-31)。

第二,东方的君王,特别是埃及人,在主前第四世纪时,就开始采用「神子」的称呼。(按:此点与中国人类同)

第三,罗马帝国,与耶稣同一时代的该撒亚古士督(Caesar Augustus)就被称为「神子」。于主耶稣之时,罗马帝国将希腊文中尊称神为「主」 的称呼,用来称呼罗马的该撒皇帝,将他们视为神。

第四,在信奉单一神的犹太教里,「神」是指那独一的真神—耶和华,而神子(Son of God) 一词,在旧约圣经中乃为广泛地指「属于神的」。「神子」不但指以色列人 (出四22),也指大卫王和他的继承人,来作以色列民之王者(撒下七14,诗八九27)。另外「神子」亦指天使(伯一6,二1,三八7, 诗二九1,八九6)2。 在两约之间的一些犹太人的文件(即伪经),亦将正直虔诚之人称为「神子」(智慧书二13、16、18,五5)。

因着当时有这么一些对「神」与「神子」的不同定义与认识,所以,James Dunn就说,当四福音书称耶稣为「神子」时,在当时的地理环境与时代背景里,不论是对外邦人,或是对犹太人来说,这并不能作为「耶稣基督就是神」的明证3。那么,如何才能证明「耶稣基督就是神」?在此我们定义「耶稣基督是神」的「神」,与以上这些所谓的「神」有所不同。我们在此所讨论的「神」乃是那独一的创造万物者,从已过的永远到将来的永远都存在的一位(按:「耶和华」之义,乃是「自有永有」者),祂是「首先和末后」(启一17),是「初和终」(二二13),无所不知,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是不变的,不死的(提前六16),不朽坏的(一17)。祂有权柄管理宇宙万有、斥责风浪、驱逐污鬼;而且是惟一有权柄赦罪的一位。这样一位神,与古代君王、天使、正直虔诚之人完全不在同一个水平上,更与那由人所封的中国神明或是凭臆测出来的希腊神话中的神截然不同4。

圣经直接启示基督是神

圣经是我们独一无二的标准。让我们首先从真理的准则—圣经的记载,来看关于耶稣基督是神的真理。只有神自己的话才能正确地阐述祂自己。圣经无论在旧约、在新约,都多次多方地,清楚明言基督是神5:

在旧约

撒母耳下七章十四节:「我要作祂的父,祂要作我的子。」希伯来一章五节说,这话是神指着基督说的。神是祂的父,祂是神的子。这种称谓,照圣经的意思,是与神平等的(约五17~18)。旧约从创世记起,就有好多地方说到基督。不过乃是到了撒母耳下七章这里,才说出神是祂的父,祂是神的子,有神的性格,与神平等。祂是以神子的身份,带着神的性格,来作神的基督,完成神的旨意。

诗篇二篇七节:「耶和华曾对我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这话是指着神叫主耶稣从死里复活(徒十三33),显明祂是神的儿子,有神的性格(罗一3)。祂虽成为人子,穿上人性和人体,但神叫祂复活,显明祂是神的儿子,有神性、神格,是远超过天使的(来一4~5)。

诗篇四十五篇六节:「神啊,你的宝座是永永远远的;你的国权是正直的。」这篇诗是赞美基督的。所以此节所说的「神啊」,乃是对基督说的,以明言称呼祂「神」,而赞美之。祂不只是世人中之最美者(2),祂也是有永远宝座和国权的神。祂这最美之人,就是神!就是那在永远里坐宝座掌王权的神!

诗篇一百零二篇二十四至二十七节:「我的神啊,……你的年数,世世无穷。你起初立了地的根基;天也是你手所造的。天地都要灭没,你却要长存;天地都要如外衣渐渐旧了;你要将天地如里衣更换,天地就都改变了;惟有你永不改变;你的年数,没有穷尽。」这话是对神的赞美,说到神是天地的创造者和掌管者,永存不变。照希伯来一章八至十二节看,这话乃是说到基督。所以这里也是以明言说基督是神,称赞祂是创造并掌管天地的主,永不改变,年数无穷。

诗篇一百一十篇一节:「耶和华对我主说,你坐在我的右边。」这是大卫的话。主在马太二十二章四十二至四十五节指出,大卫在这里是称祂为主。这是证明祂是神,否则按肉体说,祂是大卫的子孙,大卫怎能称祂为主呢?祂虽成为肉身,作了大卫的子孙,但以祂是神说,祂又是大卫的主,是那坐在天上与神同等的。

以赛亚四章二节:「到那日,必有耶和华的苗,为着华美和荣耀。」(达秘译本)这苗乃是基督,祂是耶和华的苗,是出于耶和华神的,当然有神的性格。祂这出于神,有神性格的苗,是为着彰显神的华美和荣耀。我们也的确在祂身上看见了神的华美和荣耀。

以赛亚六章一至三节:「我见主坐在高高的宝座上(达秘译本脚注说,『高高的』在希伯来文可指主说的);……祂的荣光充满全地。」这话是以赛亚说的。约翰十二章三十八至四十一节说,以赛亚在这里是看见了主耶稣的荣耀。这是给我们看见,主耶稣就是那坐在天上宝座上,受天上撒拉弗颂赞、高高的神,祂的荣光充满全地。阿利路亚!我们的主就是那坐在宝座上,荣耀充满宇宙,至高的神!祂不但配受天上使者的颂赞,更配受我们的赞美和敬拜!

以赛亚七章十四节:「必有童女怀孕生子,给祂起名叫以马内利(意即神与我们同在)」。马太一章二十至二十三节说,这话应验在主身上。主虽是由童女怀孕而生的一个人,但人称祂为「神与我们同在」,因为祂在肉身里,就是神与人同在。祂是神来成为人,与人同住,所以祂就是与人同在的神。

以赛亚九章六节:「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有一子赐给我们;……祂名称为……全能的神,永远的父。」(原文)这话不能再清楚且不能再确切地说明,我们的主不但是神,也是父。祂虽是生为肉身的一个婴孩,但祂就是那「全能的神」;祂虽是来到时间里的子,但祂就是那在永远里的父。那成为肉身的耶稣,就是神!那来到时间里的子,就是父!祂就是我们的神,也就是我们的父。

以赛亚十一章十节:「到那日,耶西的根立作万民的大旗。」这里所说「耶西的根」,乃指基督(参看启示录二十二章十六节所说,祂是「大卫的根」)。在本章一节说,祂是耶西的 所发出的枝条。那是指祂成为人,作耶西的后裔,祂是出于耶西的。这节说,这是耶西的根,乃指祂是神,作了耶西的根,耶西是出于祂的。

以赛亚四十章三至十一节:「有人声喊着说,在旷野预备耶和华的路,……耶和华的荣耀必然显现,……看哪,你们的神。主耶和华必象大能者临到,……祂必象牧人牧养自己的羊群……。」凭马太三章三节,引这里「有人声喊着说」的话看,这里的话乃是指着基督的。祂是耶和华显出的荣耀,正如希伯来一章三节所说,「祂是神荣耀所发的光辉。」祂是神子民的神,祂来,就是耶和华临到祂的子民,像大能者,也像牧人。这些话当然更要应验于祂的再临。但祂第一次来,也是神的荣耀显现,也是神来临。因祂就是神,就是耶和华神自己。

耶利米二十三章五、六节:「我要给大卫兴起一个公义的苗(原文),……祂的名必称为耶和华我们的义。」(三十三章十五、十六节,也有同样的话)这是说,基督一面是从大卫发出的苗,就是大卫的后裔,一面又是耶和华作了我们的义。祂一面是人,一面又是神。

弥迦五章二节:「伯利恒……啊,……将来必有一位从你那里出来,在以色列中为我作掌权的;祂的根源从亘古,从永远就有。」(原文)马太二章四至六节,清楚指出这里是说到基督。祂虽是生在伯利恒,从那里出来的,但祂的根源从亘古、从永远就有。只有神是从亘古、从永远就有的。所以这证明祂就是神,就是那从亘古、从永远就有的神。

还有出埃及记三章二至十二节,士师记六章十一至二十四节,十三章十五至二十四节,撒迦利亚一章十一、十二节和二章八至十一节等处,所说耶和华的使者乃指基督。这些地方清楚说出,这耶和华的使者,就是耶和华神自己(撒迦利亚十二章八节说,「如神」,就是「如……耶和华的使者,」证实此点)。这是给我们看见受神差遣,作神使者,来成全神旨的基督,就是那差遣祂的神,就是耶和华神自己。

旧约在以上这许多地方,清楚启示基督乃是神,有神的性格,有神的身份,有神的地位,也有神的权能,一点不差的就是神自己。

在新约

马太一章二十至二十三节:「她所怀的孕,是从圣灵来的。她将要生一个儿子;你要给祂起名叫耶稣;因祂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这一切的事成就,是要应验主借先知所说的话,说,『必有童女,怀孕生子,人要称祂的名为以马内利。』(以马内利翻出来,就是神与我们同在。)」这段话里有三个重点,强而有力地证明,我们的主乃是神自己:

1、祂是由圣灵成孕而生。圣灵就是神自己。所以祂由圣灵成孕而生,就是神自己成为肉身。这和约翰一章十四节所说,祂是那是神的道成为肉身,完全相合。

2、神定规祂的名字叫耶稣。「耶稣」是希腊文,等于希伯来文的「乔舒亚」(民十三16,来四8),意即「耶和华救主」。这是说出,祂这位耶稣就是耶和华神来作了我们的救主。所以祂就是神自己。

3、不只神定规祂的名字叫耶稣,并且人也称祂的名为以马内利,意即神与我们同在。这也说出,祂是神。祂这成为肉身者,住在人中间,就是神与人同在。在神所定规祂的名字「耶稣」里面,有「耶和华」;在人所称呼祂的名字「以马内利」里面,有「神」。因为祂就是耶和华,祂就是神。所以祂是「耶稣」─「耶和华救主」,祂也是「以马内利」─「神与我们同在」。

路加一章三十二、三十五节:「祂要为大,称为至高者的儿子;……所要生的圣者,必称为神的儿子。」这是在主耶稣要成孕的时候,天使加百列奉神差遣所说的话。

马太三章十七节:「从天上有声音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这是在主耶稣受完浸的时候,神从天上说的话。

约翰一章三十四节:「我看见了,就证明这是神的儿子。」这是施浸约翰在看见圣灵降在主身上的时候说的话。

约翰一章四十九节:「拿但业说,拉比,你是神的儿子。」这是在主初期呼召人跟随祂的时候,拿但业说的话。

马太十四章三十三节:「在船上的人都拜祂说,你真是神的儿子了。」这是主在海面行走,并叫彼得也照样作,且平静了风的时候,门徒所说的话。

马太十六章十六节:「西门彼得回答说,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这是在彼得受到神启示的时候说的话。

马太十七章五节:「有声音从云彩里出来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这是主在山上变化形像的时候,神从云彩里说的话。

马太二十七章五十四节:「百夫长和一同看守耶稣的人,……说,这真是神的儿子了。」这是在主死的时候,那看守祂的百夫长,和他的同人说的话。

新约圣经给我们看见,在以上所说的这些场合里,特别是在主降生,并祂受浸,以及祂受死,这三种场合中,神都直接或借着天使与人,清楚地启示说,主是神的儿子。这就是说,主有神性神格,与神平等(约五17~18)。

马太二十二章四十三节:「耶稣说,这样,大卫在灵里,怎么还称祂为主?」(原文)当法利赛人说,基督是大卫的子孙(42),主就引诗篇一百一十篇一节的话(44),证明大卫曾在灵里称祂为主。祂在这里自认祂是大卫的主。祂虽然成为肉身,作了大卫的子孙,但祂原是大卫的主,因祂就是神。

马太二十八章十九节:「给他们施浸,归入父子圣灵的名。」(原文)主在这话里,把祂自己和父与圣灵列为一。这证明祂是和父与圣灵,同样的有神性神格。

马可二章五至七节:「耶稣……对瘫子说,小子,你的罪赦了。有几个文士……心里议论说,这个人为什么这样说呢;祂说僭妄的话了;除了神一位以外,谁能赦罪呢?」(原文)这话不只证明主耶稣是那能赦罪的神,并且也表明主自己承认祂是神,是那独一能赦罪的神。并且在下文,祂也给那些非议祂的人看见,祂像那鉴察人心的神一样,知道他们心中的非议,而站在祂是神的地位上,用神的权柄赦免人的罪(8~12)。

马可十章十七、十八节:「耶稣出来……有一个人……问祂说,良善的夫子,……耶稣对他说,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没有良善的。」主耶稣这话,也表明祂承认自己就是那位独一良善的神。祂这样说,就是要这个承认祂是良善者的人,也承认祂是那独一良善的神。

约翰一章一、二节:「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这道太初与神同在。」这里所说的道,凭下文十四节看,就是那成为肉身的主耶稣。祂不只从太初就与神同在,并且就是神自己。

约翰一章十八节:「从来没有人看见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祂表明出来。」这是说出主是神的独生子,乃是父的显出。从来没有人看见神,但祂将神表明出来。父是看不见的神,是隐藏的神,祂是显出的神。

约翰五章二十三节:「叫人都尊敬子如同尊敬父一样。不尊敬子的,就是不尊敬差子来的父。」主这话给我们看见,祂和父是一样尊贵的,因祂就是父,也就是神。

约翰九章三十五至三十八节:「耶稣……遇见他,就说,你信神的儿子么。他回答说,主啊,谁是神的儿子,叫我信祂呢。耶稣说,你已经看见祂,现在和你说话的就是祂。他说,主啊,我信。」主在这里,亲自告诉祂所医治的那个瞎子,祂是神的儿子。这是主自己说出祂是神的儿子,有神的性格,与神平等。

约翰十章三十节:「我与父原为一。」还有约翰十七章十一、二十二节,也有同样意思的话。主在这些地方清楚说出,祂和父乃是一。父如何是神,祂也如何是神。

约翰十三章三节:「耶稣……知道自己是从神出来的,又要归到神去。」(原文)这话证明主和神乃是一。祂是「从神出来的」,又要「归到神去」(不是归到神「那里」去),因为祂就是神。

约翰十四章七至十节:「你们若认识我,也就认识我的父;……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这是主对门徒们说的。人看见了祂,就是看见了父;认识了祂,也就是认识了父;祂在父里面,父在祂里面,因为祂与父乃是一,祂也就是父,就是神。
约翰十六章十五节:「凡父所有的,都是我的。」这话的意思是说,凡父所是的一切,都在于主,正如歌罗西二章九节说:「神本性一切的丰盛,都有形有体地居住在基督里面。」因为祂就是父,就是神。

约翰十七章五节:「父啊,现在求你使我同你享荣耀,就是未有世界以先,我同你所有的荣耀。」这是主在地上末了一个晚上,向父祷告的话。祂在这话里说出,祂是在未有世界以前,就与父同享荣耀。这证明祂从太初就与神一样,因祂乃是从永远就有的神。

约翰二十章二十八节:「多马说,我的主,我的神。」这是在主复活之后,门徒多马对祂说的话。在下一节,主承认多马这话是对的,因为祂的确是主,又是神。

约翰二十章三十一节:「但记这些事,要叫你们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约翰写整本的福音书,就是证明主是神的儿子,与神一样,有神性神格。

使徒行传也是说主是主(二36,九5,十36),是神的儿子(九20,十三33),证明主是有神性神格,与神一样者。

书信除了许许多多次,不断地说主是主,是神的儿子,加强证明祂是有神性神格的,还有下列数处的话,都清楚、确切地给我们看见,我们的主就是神,一点不差地就是那独一的神:

罗马九章五节:「基督……是在万有之上,永远可称颂的神」这话说得再清楚不过,基督就是那永远可称颂的神。

哥林多后书十三章十四节:「愿主耶稣基督的恩,神的爱,圣灵的交通,与你们众人同在。」(原文)这里把主和神与圣灵并列。这是证明,主和神与圣灵是一样的有神性神格。

腓立比二章六节:「祂本有神的形像。」还有歌罗西一章十五节:「爱子是那不能看见之神的像。」主不只有神的形像,并且就是神的像,因为祂就是神。

歌罗西二章二节:「神的奥秘,就是基督」和二章九节:「神本性一切的丰盛,都有形有体地居住在基督里面。」神的讲究,就是基督;神本性的一切都在于基督,因为祂就是神的本身。
提摩太前书三章十六节:「大哉,敬虔的奥秘,无人不以为然;就是神在肉身显现。」在肉身里的基督,就是神在肉身显现。实在是肉身,但神在其中显现!这实在是一个大的奥秘!那成为人的基督,就是神在肉身显现,就是神自己!

希伯来一章三节:「祂是神荣耀所发的光辉,是神本质的真表现。」(原文)在前面,我们已经看见,基督乃是显出来的神,所以这里就说,祂是神荣耀所发的光辉,是神本质的真表现。祂是神的表现,是神的显出。

希伯来一章八节:「论到子却说,『神啊……。』」这是引诗篇四十五篇六节的话,证明子(基督)乃是神。下文十至十二节,又引诗篇一百零二篇二十五至二十七节的话,证明祂是那永不改变,年数无穷的神。

约翰一书五章二十节:「神的儿子已经来到,且将智慧赐给我们,使我们认识那位真实的,我们也在那位真实的里面,就是在祂儿子耶稣基督里面。这是真神,也是永远的生命。」(原文)这里说,神的儿子乃是那位真实的。祂来,是使我们认识,并得以在祂这位真实的里面。祂这位真实者,就是真神,也是永远的生命。「永远的生命」,凭本书一章二节看,乃指主自己。所以这里也是告诉我们,主就是真神。

启示录一章四、五节:「但愿从那今是,昔是,并将要来的,和祂宝座前的七灵;并那诚实的见证人,从死里的首生者,和世上君王的元首,耶稣基督。」(原文)这里也是把主和神与圣灵并列,证明祂是和神与圣灵一样的有神性神格。

启示录一章十七节:「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二章八节和二十二章十三节,也都有同样的话。宇宙中首先的,末后的,当然是那从永远到永远的神(诗九十2)。所以这话,也证明主是那永远的神。

启示录二章十八节:「神之子」。主在这里自称「神之子」,也证明祂自己承认祂是有神性神格的。

启示录五章五节:「大卫的根」,和二十二章十六节:「我是大卫的根,又是祂的后裔。」大卫的后裔如何说出主是人,是出于大卫的;大卫的根,也如何说出祂是神,大卫是出于祂的。
启示录五章十三节:「但愿颂赞,尊贵,荣耀,权势,都归给坐宝座的和羔羊,直到永永远远。」羔羊在这里是指主。这里说祂和神一同并同样地受宇宙间一切受造之物的赞美。这证明祂和神乃是一,与神同尊同荣。

启示录二十一章二十二节:「主神全能者,和羔羊,为城的殿。」这里给我们看见,主和神乃是一个殿(「殿」字原文是单数的)。所以这也证明主与神乃是一。

启示录二十一章二十三节:「有神的荣耀光照;又有羔羊为城的灯。」光如何是在灯里面,与灯是一体的,神也如何是在基督里面,与基督是一体的。神是基督的内容,基督是神的表现。基督与神,乃是一。

启示录二十一章一节:「神和羔羊的宝座」。「宝座」原文也是单数的。神和羔羊二者一个宝座,这也是把主和神列为一。照前面所说,神是光,主是灯,神乃是在主的里面看,神必是在主里面坐在宝座上,否则二者怎能同坐一个宝座?无论如何,这些地方的经文,都证明主与神乃是一。

启示录二十二章十三节:「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在第一章八节,乃是「神说,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而在这里乃是主这样说。这十足证明,主就是神,就是那「今是、昔是并将要来的全能者。」所以在下面,祂又说,「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我是初,我是终。」我们的主,就是那自有永有,无始无终,却是始是终的神。

二十世纪其它圣经学者举证圣经

除此之外,二十世纪两位知名圣经学者,J.Jeremias和James Dunn亦指出,「耶稣是神」还可从两方面来证明6。

1、耶稣,称父神为「阿爸」
2、耶稣自死人中的复活

耶稣,称父神为「阿爸」

马可福音十四章三十六节说:「祂说:阿爸!父啊!在你凡事都能;求你将这杯撤去。然而,不要从我的意思,只要从你的意思。」这是耶稣自愿交出自己之前,在客西马尼园的祷告。祂祷告时,称父神为「阿爸」。在这里,耶稣很明确地称耶和华神为父。J.Jeremias说,称父神为「阿爸」,是一父子之间很亲密的称呼,耶稣对父如此昵称,这是祂与父神之间一个特殊的关系,与常人不同。这种父子之间的亲密关系,在初世纪时是很特殊的,即使是非常虔诚的犹太人也没有称呼神为「阿爸」。而保罗在罗马八章十五节和加拉太四章四节说,当信徒得了「儿子的灵」之后,也能亲密地称父神为 「阿爸」。因着信入主耶稣,信徒就有权柄成为神的儿女,叫父与子之间的亲密关系,能成为信徒所共享。

耶稣自死人中的复活

根据保罗在罗马一章三至四节,「论到祂儿子我主耶稣基督,……因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是神的儿子,」和行传十三章三十三节保罗引用诗篇第二篇七节,「耶和华曾对我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James Dunn 认为耶稣自死人中的复活,乃是决定祂的神性最关键的点7。但是如果只说耶稣在复活时才有神性,就容易陷入嗣子论的异端。而 James Dunn 在讨论「神子」一词时,特别说到虽然「神子」一词有一些在当时的用法,但是耶稣并非因加上了「神子」的头衔,才成为一个不同的人物;反而是因祂本人的特殊,才使「神子」这个通用的头衔,因着用在祂身上,而有了独特的意义,显出祂和神之间有一独特的关系8。

对于那些用简单的信心,珍爱神话语的信徒来说,「耶稣基督是神」的真理在圣经中几乎到处都是。例如,当耶稣面对那被抬到祂面前来的瘫子说你的罪赦了时,经学家和法利赛人就议论说,除了神一位之外,谁能赦罪?若他们能简单地接受并相信,那能说这话在眼前的耶稣就是神,该多有福?耶稣还特别问他们,是说罪赦免了容易,还是叫瘫子起来行走容易?但要叫他们知道祂有赦罪的权柄,证明祂是神,祂就吩咐瘫子起来行走,那瘫子就照着耶稣所吩咐的作了,众人看见这个神迹就荣耀神(路五18~26)。但那些看见这些神迹的法利赛人与经学家,还是硬着心不信。这里是耶稣行神迹医好人,众人归荣耀给神,所以耶稣与神就是一。又有一处圣经,在格拉森,耶稣碰见了一个被群鬼所附的人,当祂赶出了那群鬼之后,对那人说,你回家去,述说(神)为你作了何等大的事。那人就去满城的传扬(耶稣)为他所作的事(路八26~39)。在这一段记载里,耶稣赶了鬼,要那人述说(神)为他所作的事;那人却到处传扬(耶稣)为他所作的事,所以耶稣就是神。其它类似此等记载比比皆是,需要我们用信心,就能享受到耶稣基督,这位宝贝的救主,的的确确就是神9。

李常受在《新约总论》里,根据圣经列举关于「基督是神」的真理。兹简列于下作为本段的总结:

第一,在神格里:祂是完整的神、是神的儿子、道与生命的话。祂与父是一,与父互相内在、同时共存。祂是主。

第二,在神圣的经纶里:祂是在万有中居首位者,是万有的头与中心,是那在万有中充满万有者,是那首先的,也是末后的;祂是初与终;也是阿拉法与俄梅嘎。祂是那独一的创造者,用祂大能的话维持、载着并推动万有,万有在祂里面得以维系,祂承受万有,祂是神显现于肉体,人称呼祂为「以马内利」。在祂的为人生活里,祂是那圣别公义者。在祂被钉在十字架上时,那被钉死的是神,也是人(徒二十28提到神的血)。在祂的复活里,祂是那从死人中复活的首生者。在祂的升天里、在祂的再来时与国度里、一直到在永世里,祂都是神10。

基督是创造者

神是万物的创造主(创一1,二1~3)。基督既然是神,当然祂也是一切的创造者。 这在圣经里有非常清楚的启示11:

诗篇一百零二篇二十四、二十五节说,「我的神啊,……你起初立了地的根基;天也是你手所造的。」我们已经看见,这话是指着基督说的。基督就是那创造天地的神。

约翰一章三节说,「万物是借着祂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借着祂造的。」

林前八章六节说,「万物都是借着祂有的,我们也是借着祂有的」。

歌罗西一章十六节说,「万有都是靠祂造的,无论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见的,不能看见的,或是有位的,主治的,执政的,掌权的,一概都是借着祂造的。」

希伯来一章二节说,「(神)曾借着祂创造诸世界。」

以上这些地方,都是明确地告诉我们,基督乃是万有的创造者,万有都是由祂创造而有的。

基督是人

虽然神创造了宇宙来彰显祂自己,也用圣经的启示来描述祂自己,但这还不够,祂需要亲自来成为人。当祂成为肉体,来到人类中间时,就把祂自己那个人位揭晓了。祂不仅借着所造的宇宙彰显祂的权能,显明祂的特征;也不仅借着圣经启示祂一切的所是和所为,更亲自来成为人,就是主耶稣,活在地上,显在人间12。

圣经直接启示基督是人

这位是神的基督,如何又是一个人,一个真正的人,满了人性?我们相信还是惟有回到圣经,照着圣经,相信圣经,才能有正确的启示。圣经无论在旧约、在新约,都多次多方地,清楚启示基督是人13:

在旧约

创世记三章十五节:「女人的后裔要伤你(蛇)的头,你要伤祂的脚跟。」这是旧约第一处对基督的预言,说祂是女人的后裔,要伤那古蛇魔鬼的头。后来祂果真「为女子所生」(加四4),成为女人的后裔,就是成为一个人,借着死,败坏了魔鬼(来二14)。这是圣经第一次论到基督是人。

创世记二十二章十八节:「地上万国都必因你的后裔得福。」神在这里向亚伯拉罕所应许的后裔,乃是指着基督(加三16)。基督是叫地上万国得福的。但祂必须成为亚伯拉罕的后裔,就是成为人。基督必须是一个人,才能叫地上的人因祂得福。为此,祂果真作了亚伯拉罕的后裔(太一1),成为一个人。

以后在创世记二十六章四节,和二十八章十四节,神也给以撒、雅各同样的应许,说到基督要作他们的后裔,使地上万国的人,都因祂得福。这些都是预言基督要成为一个人。

创世记四十九章十节:「圭必不离犹大,……直等细罗来到。」这里所说的「细罗」,意即赐平安者,乃指基督。这是预言基督要作犹大的后裔,也就是作一个人,成为赐人平安者。

申命记十八章十五节:「神要从你们弟兄中间,给你兴起一位先知像我。」这是摩西对以色列人的预言。他所预言的这位先知,乃是基督(徒三22~23)。他在这里的话,给我们看见,基督必须成为以色列人的一个弟兄,就是必须成为一个人,才能作这位先知。

以赛亚十一章一节:「从耶西的 必发一条,从他根生的枝子必结果实。」凭下文二至五节看,这话是指基督说的。祂是从耶西发出的枝条,是耶西的后裔。这也是说,主必须成为一个人。以赛亚三十二章二节:「必有一人像避风所,和避暴雨的隐密处,又像河流在干旱之地,像大磐石的影子在疲乏之地。」凭这话所说的,就能看出,这里所说的「一人」,乃是基督。那作我们避难所的基督,乃是一个人。

以赛亚四十二章一至四节:「看哪,我的仆人,……压伤的芦苇,祂不折断;将残的灯火,祂不吹灭……。」马太十二章十八至二十一节说,这里是说到主耶稣。祂作神的仆人,乃是一个人。祂是以人的身份,作神的仆人,服事神。

以赛亚五十二章十三至十四节:「我的仆人,……祂的面貌比人憔悴,祂的形容比世人枯槁。」照这里的描写看,主作神的仆人,必须是一个人。祂是一个人,面貌才能比人憔悴,形容才能比世人枯槁。

以赛亚五十三章二、三、八、十二节:「祂在耶和华面前生长如嫩芽,像根出于干地;祂无佳形美容,我们看见祂的时候,也无美貌使我们羡慕祂。祂被藐视,被人厌弃,多受痛苦,常经忧患。祂被藐视,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样;……祂同世的人,谁想祂……从活人之地被剪除,……人还使祂与恶人同埋;谁知死的时候与财主同葬。……祂也被列在罪犯之中。」此章是完全预言基督的,这几节的话,又完全是描写一个人的境遇和遭遇。所以基督必须是一个人。祂实在也是成了一个人。

耶利米二十三章五、六节:「耶和华说,……我要给大卫兴起一个公义的苗(原文),……祂的名必称为耶和华我们的义。」三十三章十五、十六节,也有同样的话。这话是指着基督说的。祂是大卫的苗,就是大卫的后裔(太一1,启二二16)。祂是「耶和华我们的义」,祂也是大卫的苗。祂是神,祂也是人。以赛亚四章二节说,祂是「耶和华的苗」,是出乎神的,有神性;这里说,祂是大卫的苗,是出于人的,有人性。

但以理七章十三、十四节:「见有一位像人子的,驾着天云而来,被领到亘古常在者面前,得了权柄,荣耀,国度,使各方各国各族的人都事奉祂。」这是先知但以理在异象中,看见基督从神领得国度,好回到地上来掌权(参看路十九15:「祂既得国回来」)。在这异象中,基督出现象一位人子。这是说祂将来得国,回到地上来作王掌权,乃是一个人(太二六64)。祂是以人的身份,从神得国,而回来管治地上的列国。

弥迦五章二节:「伯利恒以法他啊,你在犹大诸城中为小;将来必有一位从你那里出来,在以色列中为我作掌权的。」这是预言基督要生在伯利恒(约七42),成为一个人,来为神掌权。这也证明,基督必须是一个人。

撒迦利亚三章八节:「我必使我仆人那苗发出。」(原文)又六章十二、十三节:「看哪,一人称为苗的,祂要在祂本处长起,并要建造耶和华的殿。祂要建造耶和华的殿,并担负尊荣,坐在祂的宝座上,掌王权;又必在祂的宝座上作祭司。」(原文)这些话都是指基督说的。祂是神的仆人,祂是一个「人」,祂是那称为苗的(在前面我们已经看见过)。祂要建造耶和华的殿,祂要坐宝座,掌王权,作祭司。祂能作这一切,因为祂是一个人。祂是以人的身份,来作这一切。这是强有力的证明,基督必须是一个人,必须是一个真人,必须是一个完全的人。
撒迦利亚十三章七节:「耶和华说,……攻击我的牧人,就是攻击那作我同伴的人;击打牧人,羊就分散。」(原文)主在马太二十六章三十一节指出,这话是指着祂说的。祂是神的牧人,祂是那与神作同伴的人。祂虽是神的同伴,却仍是一个人。这也证明,我们的主必须是一个人。

在新约

圣经在旧约给我们看见,基督必须是一个人;为着来作一个人,祂必须成为女人的后裔,和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犹大、耶西、大卫的后裔。到了新约,一开头在马太第一章,就给我们看见,基督果真成为「亚伯拉罕的后裔」,和「大卫的子孙」(1),也成了以撒、雅各、犹大、耶西的后裔(2、5、6),且由童女马利亚而生(16),确实成为「女人的后裔」,来作一个真实的人,像常人一样,有祖宗,有家谱。

以后在马太一章下半,和路加一章三十、三十一节,二章五至十二节,圣经告诉我们,基督怎样从圣灵成孕,而照常人之道,从母腹生出,成为「一个婴孩」。这样,以赛亚九章六节,「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的话,就得以应验了。

路加二章二十一至二十四节,也给我们看见,这由母腹生出的婴孩,照以色列人的律法,在第八天受了割礼并被取名耶稣,且在祂母亲满了洁净的日子,被带到圣殿献与神,一切都照常人办理,证明祂确实成了一个人。

再后,马太二章给我们看见,基督怎样是由母亲照护的一个「小孩子」(11),被约瑟带着逃往埃及(14),又回到以色列地(21),去住在拿撒勒,因此后来即称为拿撒勒人(23)。

在路加二章四十至五十二节,又给我们看见,这个「孩童耶稣」,怎样「渐渐长大,强健起来」,每年照以色列人的常规,上耶路撒冷过节,「智慧和身量,并神和人喜爱祂的心,都一齐增长。」完全是一个正常孩童,长大成人所该有的情形。

马太十三章五十五节说,祂是「木匠的儿子」,马可六章三节说,祂是「木匠」。这叫我们知道,祂长大了,曾跟着约瑟作过木匠。这清楚地证明,祂是一个十足的人。

在马太四章三至四节,当魔鬼在祂受浸之后,出来作工之前,来引诱祂,要祂显明自己是神的儿子,祂回答说,「人活着……。」祂这样回答,乃是表明祂承认自己是一个人,而坚定地守住这人的身份和地位。

以后,在许多的场合,祂都一直地自称「人子」,承认自己是一个人(太八20,九6,十23,十一19,十二8、32、40,十三41,十六13、27,十七9、22,二十18、28,二四30、33,二五31,二六24)。

就是在约翰福音这本见证祂是神,是神儿子的书里,祂不只常自称「神的儿子」,承认祂有神性神格,与神一样(五17~23、25~27,八36,九35~37,十33、36,十四13,十七1),并且也常自称「人子」,承认祂是人,具有人性,与人一样(约一51,三13,五27,六27,八28,十二23,十三31)。

末了,在马太二十六章六十三、六十四节,当那审问祂的大祭司,在祂受害之前,叫祂自认是否神的儿子,祂一面承认「是」,一面仍自称「人子」,坚定地守住祂这人的身份。

此外祂在地上的身世,和祂在地上的生活行动,也都证明祂是一个人:

在约翰一章四十五节,拿但业看祂是「约瑟的儿子拿撒勒人」,是一个实在的人。

在马太十三章五十四至五十六节,祂来到「自己的家乡」,祂的乡人称祂作「这人」并知道祂是一个「木匠的儿子」,有「母亲」,「弟兄」,和「姊妹」。这些都是强有力的事实,证明祂是一个人。

在马太九章十、十一节,路加七章三十六节,和约翰十二章二节,祂都像常人一样,和人「一同坐席」,「一同吃饭」。

在约翰十九章二十三、二十四节,当祂被钉十字架,兵丁分了祂的衣服,证明祂也像常人一样的穿衣。

在约翰四章六、七节,祂「因走路困乏」,并且渴了,而向一个妇人要水喝。

在约翰十一章三十三、三十五节,祂「哭了」,完全和那些当时在场的人一样。

在约翰十三章四、五节,祂「脱了衣服,拿一条手巾束腰。……把水倒在盆里,……洗门徒的脚,并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干。」这一切的行动,也十足地表明祂是一个人。

不只主未死以前,活在地上的时候是人,就是祂复活之后,升到天上,将来再来,甚至在永世里,直到永远,祂都仍旧是人:

在路加二十四章三十九至四十三节,祂复活以后,向门徒显现,对他们说,「你们看我的手,我的脚,……摸我看看;魂无骨无肉,你们看我是有的。说了这话,就把手和脚给他们看。……他们便给祂一片烧鱼。祂接过来,在他们面前吃了。」这是证明祂复活之后,仍是人,仍有骨有肉,仍吃东西像人一样。

在马太二十六章六十四节,祂说,「后来你们要看见人子,坐在那权能者的右边。」这是说,祂升到天上,仍是人。

在马太十六章二十七节,祂说,「人子要在祂父的荣耀里,同着众使者降临。」又在马太二十六章六十四节说,「你们要看见人子,……驾着天上的云降临。」这是说,祂将来再来,仍是人。
在约翰一章五十一节,祂说,「你们将要看见天开了,神的使者上去下来在人子身上。」这是说到祂在将来和永世的光景。直到永世,祂还是人子,还是人。

在四福音之后,新约在以下的地方所说的,也都证明主是一个人:
行传二章二十二节称祂作「拿撒勒人耶稣」。
在行传七章五十五、五十六节,司提反看见祂在天上是「人子站在神的右边」。
罗马一章三节说,「我主耶稣基督;按肉体说,是从大卫后裔生的」,清楚证明祂是一个有血统肉身的人。
罗马五章十五节的话,给我们看见,祂乃是「一个人」(原文)。
林前十五章四十五、四十七节,说祂是「末后的亚当」,也是「第二个人」。
林后五章十四节的话,也给我们看见,祂是「一人」。
加拉太三章十六节说,祂是亚伯拉罕的「那一个子孙」,是「一个人」。
罗马九章五节说,「按肉体说,基督也是从他们出来的」,证明祂乃是从以色列人出来一个有肉身的人。
加拉太四章四节说,祂「为女子所生」,当然也证明祂是一个人。
腓立比二章七、八节说,「祂成为人的样式;……有人的样子」,十足证明祂成了一个人。
提前二章五节说,「那人基督耶稣」(原文)。
希伯来二章六至九节说,祂成了比天使微小的「人」。
希伯来二章十四节说,祂「成了血肉之体」,就是成了有血肉之体的人。
约翰一书四章二节说,祂是「成了肉身来的」,就是来成为人。
启示录一章十三节说,祂「好像人子」。
启示录五章五节说,祂是「犹大支派的狮子」(原文),就是犹大的后裔,也证明祂是人。
启示录二十二章十六节说,祂是「大卫的后裔」,自然也证明祂是一个人。
希伯来书四章十五节说:「因我们的大祭司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祂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祂没有犯罪」。又如哥林多后书五章二十一节所说:「神使那无罪(无罪:原文是不知罪)的,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祂里面成为神的义。」基督所成为的人,是一个在人性里的人,满有人性。祂这个人和我们一样,在各方面受过试诱。但是祂没有犯过罪,甚至是不知罪的。

按着圣经在旧约、在新约所启示的,我们清楚地确认,基督是人。当我们在此述说基督是人之时,我们绝不否认祂是神。诚如罗马五章九节所说:「列祖就是他们的祖宗,按肉体说,基督也是从他们出来的,祂是在万有之上,永远可称颂的神。阿们!」基督是神。又如提前二章五节所说:「因为只有一位神,在神和人中间,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为人的基督耶稣」;基督是人。

是神的基督,为何要成为一个人?

旧约和新约圣经中的确有许多基督成为人的预言,对这些预言应验的事实,甚至明言祂就是人。但是这位是神的基督之所以要「道成肉身」,要成为一个在人性里的人,祂的目的何在?却不是简单的事。基督是一个在人性里的人,这是圣经中很深的真理,它满有神的心意在其中。

一般基督徒普遍认为,神必须成肉体,才能亲临人间,为人朋友,宣扬福音。此番领会虽不能算错,却不够深入新约圣经的精义。若是在新约时代神成为肉体,仅为了眷临人,和人作朋友,那么新约和旧约就无甚差别了。若我们按着圣经中直述的事实,在旧约时代,耶和华神多面多方地眷临人,祂与人为友,赐人祝福,为人争战,医人疾病。在新约时,这位神进入童女腹中十月,生长于贫寒之家,亲自成了一个在人性里的人,也是多面多方地眷临人,与人为友,赐人祝福,为人争战,医病赶鬼。祂还倍受时间空间之限制,最后还被犹大出卖,受人冤枉,最后钉死十架。倘若「道成肉身,神成为人」,所为不过如此,则以其作为而言,基督在地上尽职不多过三年半,其足迹也不超过巴勒斯坦地,在其地上职事的末了,不过得着少数门徒和一些妇女跟随祂,实在「不及」在旧约时代祂在列祖及以色列人间大能的作为与显赫的荣耀。因此,仅以基督地上职事的外在表显来定义「道成肉身,神成为人」这事件,不但有可能轻看「道成肉身,神成为人」的价值,更可能误会「道成肉身,神成为人」的真义,而错失圣经的主题,误解神的心意。

照着圣经的启示,道成肉身,神成为人,是为了要完成神自己那神圣永远的经纶。在使徒行传二章二十三节,彼得说到基督被交与人钉死十架,是「按着神的定旨先见」。这说出「道成肉身,神成为人」这件宇宙大事,绝非偶然发生,而是完全照着神的计划,也就是照着祂永远的经纶,并且也是为了完成神永远的经纶14。三一神在已过的永远里,定意子基督要在时间里生于女人,成为一个在人性里的人,为人生活三十三年半,甚至至终被交给人钉死十架。因此,在神永远的经纶里,若是没有成为人的基督,祂的旨意就无法得成就。

在全宇宙中,神永远的定旨有两面: 神渴望借着一班人彰显祂自己; 神渴望征服并胜过祂的仇敌。这就是为什么圣经一开头就告诉我们,神照着祂自己的形像造人,并将祂的管治权,管理万有的权柄赐给人(创一26)。神照着祂自己的形像造人,目的是要人彰显祂;而神将万有的管治权赐给人,是要使人征服地,并克服祂的仇敌。然后我们到了圣经的结束,看见有一座城,那城有神的样子(启二一11,参四3)。那城看起来与神一样。那是构成神团体彰显的活人的城,新耶路撒冷。新耶路撒冷是一切蒙救赎的人,建造在一起作团体的身体,以彰显神的一个构成,有神的样子。借着那城,地要完全被征服,并且神一切的仇敌都要被征服。神的仇敌要被扔在火湖里(启二十10)。因此,圣经总结于神借着祂得重生、被变化并得荣耀的人,得着完全的彰显,祂的仇敌也彻底被征服并克服。

为着祂永远的定旨,神有了祂的计划,祂神圣的经纶。祂要把祂永远的生命,就是祂自己,分赐到祂所拣选的人里面,好使他们在祂的生命并性情上与祂一样,只是没有祂的神格。为此,神在基督里,亲自成为一个人,不但为我们死,救赎了我们;更成为赐生命的灵,进到我们里面。使我们这些借着祂得重生、被变化的一班人,因着与神在生命上的联结、性情上的调和并人位上的合并,彼此建造在一起。至终得以完全将神彰显出来,彻底征服祂的仇敌。神的经纶以基督为中心,借着人来完成。不但我们这些被造的人,是神的基督也亲自成为一个人,为着成就祂自己的经纶。在祂的经纶里,神造人,撒但破坏,神应许救赎,神成为人,救赎人,与人联结、调和并合并,击败仇敌,神的荣耀得着彰显。因此,让我们再重复:在神永远的经纶里,若是没有成为人的基督,祂的旨意就无法得成就。

借着圣经的启示,我们相信,神成了肉身,成了一个在人性里的人,不只是为了延续在旧约中神与人的关系并神在人中间的工作,赐人祝福,医人疾病,领人归神,抵挡仇敌。更重要的是,因着神成了肉身,在这位神而人者的耶稣基督里,神与人一次而永远地调和为一。并且,这位末后的亚当要借着祂的死与复活,成为包罗万有赐生命的灵,作耶稣基督的实际,分赐到所有相信并接受祂的人里面,使他们都成为这位神人耶稣基督的扩大并扩展,作三一神在整个宇宙中的丰满和彰显,直到永远。这是神创造的目的。这是神成为肉身,经过过程的原因。神成为肉身不是神来「下凡」;神成了肉身乃是产生一位神人,以完成神永远的定旨。因此,基督在祂的人性里是一个人,这是为了让神完成祂的经纶。若没有这一个,整个宇宙都没有意义。使徒保罗说到,万有的受造不只是借着祂,更是为着祂、归于祂(西一16)。换言之,神铺张诸天,建立地基,创造人类万物,只有一个独特目的,就是为了产生神人的合并,以完成祂的经纶。神之所以要成为人,基督之所以有人性,正是为着达到此一目的。

基于旧约和新约圣经的启示,我们能确定地说,基督是人,祂的人性无庸置疑,只是祂没有罪。祂在人性里是女人的后裔,击伤蛇的头;是亚伯拉罕的后裔,使万国得福;是大卫的后裔,建造神殿,永掌王权;是一忧患之人,作我们的赎罪祭;是耶西的枝子,身负君王和祭司之职;是神成肉身,将神带到人里面,使神与人永远调和成一;是人子,为着完成神永远的经纶。祂在人性里所是、所作的每一方面,都与我们发生极为密切的关系,也与神永远的计划息息相关。

基督是受造者,是受造之物的首生者

人是受造者(创一27,徒十七26)。基督既然是人,当然祂也就是受造者。这是以下两处圣经所启示的15:

歌罗西一章十五节说,「爱子……是一切受造之物的首生者。」(原文)这是以清楚的明文告诉我们,基督是受造的,是受造之物的首生者,受造之物的第一个。

在启示录三章十四节,基督称自己作「神受造之物的元首」。这也告诉我们,祂是受造的,是受造之物的元首,受造之物的第一个。

以上两节经文,有的译本不切合原文的意思(中文译本就是一例)。也有人不按正意,领会这两处的经言,所以就不承认基督也是受造的。

特别是歌罗西书一章十五节,一方面因为有些译本不切合圣经原文的意思,另一方面更因为曾被第四世纪其间的亚流异端引用,来强调基督乃是受造者,而非创造者。使得许多后世研读圣经的人,不敢随意跨越雷池,生怕被冠上异端的帽子,于是也就避重就轻。反正只要强调基督超特的地位,在一切造物之先,不但无人反对,而且也相当安全。这绝非探求启示的人对待真理应有的态度。本文愿从圣经的原文,从一个比较完整的眼光,并且参考其它权威译本,来看歌罗西书一章十五节的意义与启示。我们认定亚流学说为异端,因此绝不在此为其翻案。但是愿意将其错谬的真象阐明。

关于受造之物首生者的翻译

首生者(πρωτοτοκος)这个字在新约里一共出现了八次,大多数都是指着基督说的。特别在歌罗西书的第一章,这个字出现了两次:一次是在十五节,一次是在十八节。这两次的出现,都有同样的句型,先有「首生者」这个名词,然后有一个形容词词组紧跟于其后。按照希腊文的文法,后面的词组是直接用来形容「首生者」的,所以翻译时,必须把形容词组和「首生者」一同译出,才能符合原意。十五节下半节的希腊文是:「πρωτοτοκος πασης κτισεως」。πασης κτισεως是形容词组,用来形容「首生者」的。πασης是「一切」(all),是用来形容后面所接的名词κτισεως「受造者」(creation or creature)。所以如果从希腊文的字义来直译,十五节下半节就应当译为「一切受造之物的首生者」。

而十八节的希腊文是这样:「αυτος εστιν η κεφαλ η τον σωματος , της εκκλησιας ος εστιν αρχψ , πρωτοτοκος εκ των νεκρων」。前面一段是讲到基督是身体的头,这身体是教会,而基督作为元始(初),乃是这身体的头。接下来保罗又用了「首生者」这个字,并用εκ των νεκρων来形容「首生者」。εκ就是「出于」(out of,from),των是后面名词的定冠词(the),νεκρων译为「死者,死人」(the dead)。所以πρωτοτοκος εκ των νεκρων这句话的直译就是「出自死人中的首生者」,为要表明基督复活的事实,也就是说,祂是从死人中复活的首生者。让我们根据这个段落希腊文的字义,来看中文及英文几种通行的译本,比较它们彼此之间的差异。

中文的译文

国语和合本圣经,在歌罗西一章十五节的翻译是:「爱子是那不能看见之神的像,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十八节译作:「…… 祂是元始,是从死里首先复生的 ……。」吕振中的中文译本翻译如下:「…… 是首先者,超越一切被创造者 …… 祂是元始,是从死人中首先活起来的 ……。」天主教出版的思高中文圣经译本将之译为:「祂是不可见的天主的肖像,是一切受造之物的首生者。…… 祂又是身体教会的头:祂是元始,是死者中的首生者……。」新约圣经恢复本译:「爱子是那不能看见之神的像,是一切受造之物的首生者 …… 祂是元始,是从死人中复活的首生者……。」在这四种中文的译本里,和合本与吕振中译本的翻译是同样的句型,在十五节把「首生者」与它相联的形容词词组分开来翻,就没有把十五节经文的「受造之物首生者」的意义准确地译出来,但是十八节的「从死人中复活的首生者」就翻对了。思高译本与新约恢复本,则翻得相当准确。

其它语言的译文与字典的解释

钦定英文译本(King James Version)以及许多其它英文译本,就如Darby's New Translation, Amplified Bible Version,American Standard Version 等等,都将十五节译为:「受造之物的首生者」(Firstborn of all creation)。关于此节圣经,司可福的圣经《Scofield Study Bible》注解中说:「πρωτοτοκος这个词主要是指着祂超特的地位,远胜过祂的根源说的。」在 Ger-hardKittel 所编着的新约神学字典(Theological Dictionary of the New Testament),以及Vine的新约字义研究(Expository Dictionary of New Testament Words)对于「受造之物的首生者」一词在十五节的用法,都只是强调基督超越一切造物的地位,并未提及祂是「受造之物中的首生者」的意义。基本上他们都一致着重了基督为「首」的地位,但是字意中的基督是「受造之物的首生者」,却都略过不谈。基本上这些著作都不讨论基督是「受造之物首生者」的意义16。 在 Matthew Henry 的圣经评论(Commentary on the Whole Bible)中,关于十五节的讨论,基本上也是维持和前面著作相同的论调。但是在对十八节的评述,他却特别强调基督乃是从死人中复活的首生者,说基督乃是首先并且是独一从死人中复活的。信徒复活的原则也是和这位首生者本身一样17。 Vincent 的新约字义研究(Word Studies in the New Testament)里面,对「受造之物的首生者」与「从死人中复活的首生者」这两个词的解释也都是和前面相同。他对十八节所说从死人中复活的首生者,如此定义:「此乃说明基督如何借着祂的复活,成为属灵新生命的开始」18。 所以可见多数的圣经学者,对于基督是「受造之物的首生者」,多持保留的态度;但是对于基督乃是「从死人中复活的首生者」之看法,多是肯定的19。

保罗在写给歌罗西的圣徒的信中,会如此强调基督首生者的地位,自有其来。因为当日歌罗西的信徒之中,有敬拜天使的异端(西二18),而且各种充满哲学色彩的教训,已经不知不觉地渗进了教会中,成为混淆与欺骗(二4、8)。所以保罗借此书信,将基督独特超越的身位启示出来。他要让歌罗西的信徒很清楚地明白,基督在宇宙中,万有中有着最超特的地位:基督不但是创造宇宙的那一位,在此基督更是受造者,是在受造的万有中居首位,是受造之物的首生者、是从死人中复活的首生者。

亚流的异端与信经的反应

亚流的错谬

亚流之所以被定为异端,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否定基督是神。为了证明他的理论,亚流引用了许多经文来支持他的论点。他特别引用歌罗西一章十五节来强调基督乃是受造者,而非创造者。亚流强调基督并非子神,祂成为子神乃是给祂的尊荣20。

亚流的理论基本的前提,就是肯定神是绝对独一的,惟有祂是超越的,因此祂是绝对无法共有的。既然神的存在和本质(ονσια)是独特、超越的,如果其它的存在也有分于神的本质,就会造成神的双重性。在他的心目当中,只有父神才是神。所以要解除这个矛盾,亚流就推断说「道」(λογος)与「子」都是被造的。亚流对基督是受造者有这么一段定义,他说:「如果儿子是真儿子的话,那么父亲必然是在儿子之前存在,因此儿子有一段时间是不存在的;所以祂是被创造的或是被造的。」亚流推断基督成为神,乃是父神的意愿使然,在本质上并非如此。他甚至更大胆地推论,基督有可能会犯罪。从这一段的叙述,我们就可以理解亚流严重的异端。因为他过于强调神的绝对性与排他性,根本不信三一神的启示。所以他否定基督的身位,否认基督非受造的神格,说基督在本质及存在上次于父。亚流的辩论就是期望保留父神的独一神格,至终就导致将基督贬低为次神(Lesser God)的学说。这也是日后耶和华见证人所犯相同的错误21。

为何亚流及其跟随者会有如此偏差、大胆的推断?这乃是因为他们深受希腊哲学的影响,以致太过于依恃理性,太过倚靠逻辑的推论。圣经有许多地方根本就无法用人天然的观念来领会,想用人有限的语言和方法,试图加以辩证、解释,结果常常适得其反。三一神的启示是人的头脑难以理解的事,按照逻辑,既然是子,时间上应该就是在父之后,所以亚流就推论说子是次神,而且曾有一个时期子不存在22。

亚流引用歌罗西一章十五节来说明子乃是完美的受造,和其它造物不同。因着如此的强调,子就不是永恒的,甚至是与父有别的受造之物。所以这派学说的错谬,基本上就是否定基督的神格。但是,如果基督不是创造的神,不是与父同质同等,那么歌罗西一章十六节所说的话「万有……都是在祂里面造的;万有都是借着祂并为着祂造的」就不能存在,一切的造物就没有主观存在的凭借,万有也无法得到维系(17)。如果基督只是一个人而不是神,那么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死,最多只是如其它许多的先知殉道,而没有永远救赎的功效。亚流不顾圣经完整的启示,断章取义地引用圣经,而且错谬地加以诠释,结果引发了教会中严重的争议与分裂23。当日这一派的学说,一面造成了教会的分裂;另一面也引起当日罗马帝国境内的动荡。所以为了平息这个神学论点的争端,也为了维持帝国的安定,迫使罗马皇帝康士坦丁大帝的介入。康士坦丁大帝在主后三二五年,召开了教会历史上头一次全国性的宗教会议,并且制订了著名的尼西亚信经(Nicene Creed),将亚流的学说定为异端24。

传统信经的不足

为了反制亚流的异端,尼西亚大会所制订的信经也就特别强调基督的神格与永恒。信经的条文说:「祂有父的本质(ousia),祂是从神来的神,从光来的光,从真神来的真神;祂是受生而非受造……。」这些叙述都一再表明基督的神性。但是信经如此强调,也就相对地忽略、轻视了基督受造人性的事实。亚流的异端,严重否定了基督的神格与神性,然而他所说基督是受造之物乃是个事实;而尼西亚信经虽然强调了基督与神同等的神格,但在同时却忽略圣经另外一面的事实,基督乃是「一切受造之物的首生者」。圣经启示的乃是一幅完整的图像,基督是创造的神又是受造的人,祂是完整的神又是完全的人,神人二性兼备,所以光是强调一方面而忽略另一面,都是有所偏颇和缺失,也是违背了圣经完整的启示。

在此我们必须更深一层根据神圣的启示,重新来商榷传统所公认的信经,察验它们是否必然合乎全部圣经的启示。信经虽被接受为正统的地位,但在神圣的启示上并不完备,甚至有些条文根本就是异端。就好像迦克墩信经(The Chalcedonian Creed,虽然在教会历史上成为「基督论」的最高准则,但在其第三条与第四条中,论到基督的人性时却说:「按人性说,祂与我们同体,在凡事上与我们一样,只是没有犯罪……按人性说,在晚近时日,为拯救我们,由神之母童女马利亚所生」25。 条文前面的部分是正确的,但是后面的部分却把严重的错谬带进来,成为日后天主教变本加厉的异端。天主教高举马利亚的地位,称她是神之母(Theotokos),然后一步一步将她神格化,成为祷告敬拜的对象,成了罪人的中保26。可以说迦克墩信经一面有它正面的意义;但另一面也为后世天主教敬拜马利亚的错谬奠基。从这个例证可以看见信经固然有其正面意义,但也有其违背圣经之负面的影响。尼西亚大会将亚流的学说定为异端是正确的,但同时却使将来所有研究神学的人,对基督是「受造之物的首生者」这圣经中的启示有意忽略,甚至避而不谈,这就是信经与传统大会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这些信经的修订,在某些方面基本上就是政治折衷、妥协的产物。就像尼西亚大会(The Council of Nicaea),还有日后许多修订信经召开的大会,多是由于罗马皇帝害怕帝国的政治局面,会因神学的纷争而造成分裂,于是召开多次宗教会议。许多教父在为信仰定义辩护时,所援引的工具不一定是圣经,而是希腊的哲学思想,当然为了使不信者能明白福音的奥秘,有些时候是无可厚非的。教父们的苦心固然可以理解,但这等努力却未带来正确的导向。他们用哲学的思维与术语来解释三一神的奥秘,似乎显示其客观中肯之处,但是这种倾向日后逐渐形成主流,神学的发展和哲学密切的结合,神学的表里愈形系统化,结果是把人引向一种纯粹抽像的领域,而非将人导引到神真理的话。我们无意轻看理性,也愿意尊重传统,但是如果理性与神的话冲突,传统替代了圣经的启示,那么我们就必须严正地拒绝。

基督是受造之物的首生者,也是从死人中复活的首生者,这不只是圣经的明言,这其中所含示的真理亦非常丰富。圣经说:「祂愿意万人得救,明白真道」(提前二4)。圣经所启示的基督乃是包罗万有的,所以我们对基督的认识,也必须具备圣经同样的深度与广度,越过圣经的启示或者不及都是偏颇。当我们来到圣经中神圣奥秘的真理,有许多观念,是超越人头脑所能理解,也无法用人的语言加以准确解释的。传统、教条、信经或人的科学观念,都不能取代圣经,我们只该简单照着启示接受神的话语,这才是所有神儿女该具有的态度。因为惟独圣经本身,才是我们认识信仰的准则27。

基督是创造的神,同时也是受造的人

基督的神性与人性完美的并存

根据圣经的启示,基督乃是完整的神,也是完全的人,其实这也是所有真基督徒都承认的事实。在基督身上兼有神人二性,神性与人性在祂身上完美地调和,毫无冲突,并且这个调和在祂身上并未产生出第三性来。当我们说到基督是受造之物的首生者时,就是指明祂乃是人;就好像我们说祂是创造者,就是指明祂是神。所以我们既然承认这个不争的事实,我们也就该承认,祂同时是创造者也是受造者。然而,无限的神怎能住在有限的人里面?神性与人性怎能和谐完美地并存?我们都得承认,这不是人有限的头脑能理解的事,也非人的语言能清楚解释的奥秘。我们既然无法否定在基督身上神人二性共存的事实,我们就该照着神的话简单地接受,基督既是创造者也是受造者的真理。

李常受对于此段经文,有相当精辟的阐释,他说:「基督是神,祂是创造者;然而,基督是人,有分于受造的血肉之体(来二14上),所以祂是受造之物的一部分。一切受造之物的首生者,是指基督在一切受造之物中居首位,因为从这一节(西一15)到十八节,使徒着重基督在万有中的首位。这一节启示基督不仅是创造者,也是一切受造之物的首生者,在一切受造之物中居首位 」28。这里很清楚地把这一段经文的思路启示出来,基督是受造之物的首生者,祂也就是受造之物的一部分,所以祂能在万有之中居首位。李氏的这个注释就兼顾了基督既是神,也是人;既是创造者,也是受造者的两面真理,确为平衡之言29。

基督身上有神性调和着人二性,并无第三性的产生

历代的教父为了解释基督身上神人二性的关系,发明了一个词─实质的联合(hypostatic union),说明基督的二性如何联合在一个人位身上。历代神学家,历经千百年,想要给这名词下一定义,却未能如愿。

马克灵顿和史特朗(John McClintock and James Strong),在他们合着关于 hypostatic union一词之文中,给历代想要说明基督二性关系的企图,有以下评论:「在基督徒不同的派别中,关于我们主的神圣性情,以及神性和人性联合的方式,有许多的争辩,而产生无数复杂难懂无结果的问题。所有专研这些问题的人士,通常有许多先入为主的假设,带来无效果的推论。这些是远超过人的理智所能明白的,犹如瞎子无法辨别颜色一般。就连人身上精神与肉体如何联合,人都无法了解并说明,当我们愈思考,这对我们就愈是奥秘难解30。」

在头五个世纪的教会历史中,所产生对基督身上神人二性内里关系之奥秘最好的说明,可说是迦克墩大会的信经。至今,这仍是天主教和更正教所奉为准则的。教会历史学者薛夫(Philip Schaff),评估此信条在陈明了解道成肉身奥秘上的缺失,有以下的论述:「耶稣基督神人生命丰满的位格,无法用人逻辑的公式来阐述清楚,即使是人那有限、不完全的位格,都是奥秘,令人无法以推理来领悟,更何况是基督那完全的位格。在这位格里,造物主和受造物之间,无限的与有限的之间,不可近、永远的所是和会改变、暂时成为的,两者之间是和谐地交织一起。所谓正统的教条,不只不能产生真实的信仰,也无能加强这信仰。它们不是生命的活粮和生命的活水,只是神学探究的标准和大众教训的准则而已。这种论点是给迦克墩信经正确的地位和公正的评价,而不致高估或使其受损。这信经不是为了明了基督论的奥秘,不过是给正统教训有所陈述并定下界限31。」

历代教父和大会之信经,想用人所发明的语言、词组和名词,来说明基督身上神人二性关系的奥秘,其结果却常是适得其反。我们最好是留在圣经所给我们的限度内,用圣经的词汇来谈论这些奥秘的事物32。

旧约中细面调油的预表

在旧约的表号中,用来描述基督最好的例证,就是利未记中所记载的各样祭物。大多数的圣经学者都承认,这些祭物乃是基督的预表。而这些祭物中又以二章的素祭,更能充分描绘出基督身上神人二性关系的奥秘。

利未记二章四节告诉我们,素祭是用「调油的无酵细面饼」作的,而五至六节又说到,素祭是「调油的无酵细面;分成块子,浇上油」而成的。

赫西纠(Hesychius of Jerusalem)是早期教会中满有恩赐的解经学者,在其利未记的注释中,将素祭连于成肉体的基督:「这些记载给我们看见神的知识和观念,主计划的奥秘,借着这幅图画向我们陈明。这描述了祂的出生、钉死和复活。素祭给我们认识成肉体的基督,其目的乃是为着献上自己。因为施浸者约翰介绍祂为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的罪。……这给我们看见祂所献上的,『将油浇在薄饼上』,这油就象征成肉体者的虔诚。并不仅是说浇上油,乃是说:『将饼用油调和』。这指明主的出生,甚至也同时说出主的受死33。」

加尔文(John Calvin)在解释利未记二章四节时,将素祭连于基督的身位:「祭物即是表征基督。因此,这些祭物陈明基督的完整完全,天父以祂作为平息的祭物。……因此,(利未记二章四节)这里,正如所有给神的祭事,其原则是所有的祭物都必须是纯洁无瑕的。此外,加上油就使祭物的香气得以加强。……因此基督特有的神性必须在其中,也就是惟有借着祂,才有通路进到神前34。」

司可福(C.I.Scofield)在其研读本圣经中,关于素祭有以下的解释:「细面说出基督性格上的平衡和均匀,是完全的,没有过之,也无不及的。调油则说出基督是由圣灵成孕所生的(太一18~23)。浇油乃是指明基督受浸时,圣灵降在祂身上(约一32)35。」

纽伯利(Thomas Newberry)之《英语读者圣经》(The Englishman's Bible)被公认为最能帮助英语读者明了圣经原文的读本之一。纽氏在讨论利未记二章四节中,细面所表征基督的身位,有以下的见地:「『细面』是人子之纯洁、圣别人性的象征。祂是女人的后裔,童女所生之子……。『调油』如何说出细面的每一部分都被油所充满,同样的,人耶稣的每一思想、每一感觉都被圣灵所弥漫。祂在每一方面是真正的人,但又不是仅仅是人;那就是说,我们可以这么说,祂的人性是被灵化的人性(spiritualized humanity)。甚至,从祂的婴孩时期起,祂就是满有圣灵(太一20,路一35)。当祂成长时,我们看见:『那孩子渐渐长大,刚强起来,充满智慧,又有神的恩在祂身上36。』」(路二40)

腓尔本(Patrick Fairbairn)在其《圣经的表号》(The Typology of Scripture)一书中论到素祭中的油,有以下的解释:「油,表征神灵的恩典,素祭乃是完全与油相调的,这指明每一个能以呈现给神的善工,必须被神的灵所浸润过37。」

马金多(C.H.Mackintosh)在其《五经略解》(Notes on the Pentateuch,本书乃是慕迪在圣经之外得到最多滋养的解经书),对利未记二章四节的意义有以下的摘要:「素祭的材料中,『细面』可看作祭物的基本材料,它是基督人性的表征,指明基督人性的每一方面都是完美无缺。……『油』是圣灵的表征。素祭里的油有两种用法,因此,在子成为肉体的事上,圣灵也有两方面的讲究。『细面』先是用油调和的,再有油浇在其上。在这较早的预表中,我们可以看见主耶稣基督的两面。首先,祂由圣灵成孕(太一18~23),然后为圣灵所膏(三16)。这是何等的神圣!这里所显示的又是何等准确,配得人的赞叹!」马氏接着给我们看见旧约和新约之间的和谐辉映:「这位圣灵记载了素祭的成分,并给了我们这预表的应验。这同一的圣灵,借着利未记的预表和影儿,给了我们何等令人惊叹精准的细节。并且在福音书的记载中,给我们看见那荣耀的实体。在旧约并新约的章节中,都有这位圣灵的吹气,使我们能看见两者之间的相互辉映。……这为我们开启了基督纯洁完全人性最深的秘密─何等奇妙的预表─细面调油38。」

李常受在其所著《利未记生命读经》中论到:「素祭是细面作的,细面是素祭的主要成分,这细面表征基督的人性。作素祭的细面是麦子经过许多过程所产生的,包括撒下、埋在土里、生长、风吹、霜打、雨淋、日晒,然后被收割、簸扬、筛过并磨碎。这些过程表征基督多面的苦难,使祂成为忧患之子(参赛五三3)。细面也是全然纯良、均匀、柔细且优美的,也是完全平衡,没有过与不及之处的。这表征基督为人生活并日常行事为人的美丽与超越。基督的人性是完全的。素祭的油表征神的灵(路四18,来一9)。基督是人有优越的人性;祂也有神圣的元素,就是神的灵。基督是素祭,乃是满了油的。我们甚至可以说,祂已经『给油调匀』了。祂已经与油调和了。这就是说,祂的人性已经与祂的神性调和了。在素祭里,油也是浇在细面上,这表征神的灵浇灌在基督身上(太三16,约一32)39。」

利未记二章四节中的素祭有两样东西:细面和油,这些是表征基督的人性和神性40。在调着油的细面里,有细面,有油。它仍是面,但满有油的滋润。在这样的调和里,并无第三类东西的产生。

其它圣经学者用「调和」一词描述神人二性间的关系

德利贺(Delitzsch)在其旧约注释中,论到利未记二章四节「调和」(mingle)与「膏抹」(anointed)的用词如何增强了「调和」的意义。他说:「正如所说细面抹油,我们不能认为调和(希伯来原文bahlal)一词,仅仅是将油浇在烤的饼上。它更含示『调和』(mingle)、『混合』(mix),也就是将油和面揉合在一起(knead)41。」

达秘(J.N.Darby)在他的圣经译本中,在利未记二章四节关于「调和」一词的注解中,将德利贺所看见的观点加以陈明,「 bahlal一词的字义是『混和』、『调和』。也就是『膏抹』(希伯来原文mahshagh)。在诗篇九十二篇十节中的膏,不仅是奉献,更使他的全人充满生气,并得着加力。这『新油』就成为他的力量42。」

在布朗主编的《希伯来文词汇》(The New Brown-Driver-Briggs-Gesenius Hebrew and English Lexicon)中,bahlal一词的定义为:调和、混合、混乱(confuse)、以水滋润(moisten with water)、调和的祭物(mixed-sacrifice)43。在七十士译本(Septuagint)中,将利未记二章四节的「调和」一词,译为 phuro,其希腊文字义为调和、将干物与湿物相混(mix something dry with something wet)、造成污迹染色(stained)、混在一起(jumble together)、与混乱(confound)44。

经由以上历代圣经学者的论述,我们可以用利未记二章四节中细面调油的表号,来说明基督神性与人性之间的关系。根据圣经的记载,我们可以用「调和」一词来描述基督身上神人二性的关系,这就是旧约中的预表所见证的45。

新约中启示神人调和的事实

在新约中启示出以下神人调和的事实:「神在肉身显现」(提前三16),「道(话)成了肉身」(约一14),「基督……是从大卫后裔生的」(罗一3),神差祂的儿子……「成为罪身的形状」(罗八3),「基督本有神的形像……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腓二6~7),一个儿子……「神与我们同在」(太一23),「神就差遣祂的儿子,由女子所生」(加四4),「祂也照样亲自成了血肉之体」(来二14),「因为神本性一切的丰盛都有形有体地居住在基督里面」(西二9),「耶稣基督是成了肉身来的」(约壹四2)。
从旧约中细面调油的预表,根据历代圣经学者的论述,加上新约中启示神人调和的事实,我们确信基督是完整的神,满有神的性情。祂也是完全的人,满有人的性情。祂是神性调着人性。祂明明是神,但又有人的属性。祂明明是人,但又有神的属性。是神又是人,没有第三类的出现。有神性又有人性,没有第三性的产生。祂是以如此独特且奇妙的方式将神性与人性「调和」在一起。

在神的两个创造中,基督都是首生者

从歌罗西书一章十五至十八节中,我们可以看见神在宇宙中有两个创造:一个是旧造,一个是新造。在旧的创造中,神创造了天地万物(创二1);而在新造中,祂创造了一个新人,就是祂的教会(弗二15)。借着基督是受造之物的首生者,整个受造之物得以被造,得以存在;也是借着基督是从死人中复活的首生者,新造便得以产生。 在使徒行传十三章,保罗来到彼西底的安提阿,向犹太人传福音,他信息的主题,就是证明耶稣已经复活了。在三十三节保罗说:「神已经向我们这作儿女的应验,叫耶稣复活了;正如诗篇第二篇上记着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保罗在此不只证明基督已经复活了,他也特别说明基督的复活乃是一种出生。在神的眼中看来,基督的复活乃是一种出生。所以歌罗西一章十八节说:「祂也是教会身体的头;祂是元始,是从死人中复活的首生者,使祂可以在万有中居首位」46。所以基督借着两次的出生,祂就在旧造与新造里居首位。从这整段经文的思路来看,基督能在万有中居首位,乃是因为无论是在神的旧造或新造中,祂都是首生者。

基督在复活中生为神的长子

让我们引用一些新约中的例证,来证实基督的复活乃是一种出生:罗马八章二十九节说:「因为祂预先所知道的人,就预先定下效法祂儿子的模样,使祂儿子在许多弟兄中作长子。」这一节所说的长子,原文意即首生者。我们都知道基督原本是父怀里的独生子(约一18),但在基督复活之后,向抹大拉的马利亚显现,主说:「你往我弟兄那里去,告诉他们说,我要升上去,见我的父,也是你们的父;见我的神,也是你们的神。」(约二十17)这句话指明,祂的复活使祂得着了一班弟兄。祂的复活使祂从神独生子的地位,成为神长子的地位。祂之所以能成为长子,是因为许多的弟兄与祂同时成为神的众子。复活不只使祂成为长子,也使信徒成为众子。换句话说,祂的复活对祂与信徒而言都是一种出生。所以彼得在他的书信里说:「……曾照自己的大怜悯,借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重生了我们,叫我们有活泼的盼望。」(彼前一3)因此,彼得的话也印证这个观点,基督的复活,不只使基督生为神的长子,信徒也得蒙重生,成为神的众子。

基督与创造主观的关系

在这个段落的经文中,也给我们看见了基督与创造的关系。基督不只是创造者,基督与创造有一个特别的关系。正如李常受所言:「基督主观地与创造有关。基督不是仅仅作为客观的创造者,客观地创造宇宙。我们可以说,祂不是站在一旁,叫万物产生出来。相反的,创造的过程是在祂里面,就是在祂人位的能力里面发生的。基督是宇宙中独一的能力。祂的人位就是这个能力。所以,创造是在祂里面进行的。这意思是说,祂不仅仅是客观的创造者,也是创造藉以进行的主观凭借」47。 由李氏在此的申述,我们可以理解,诚如圣经希伯来书一章二节所明言的:「就在这末世借着祂儿子晓谕我们;又早已立祂为承受万有的,也曾借着祂创造诸世界。」基督不只是创造的神,基督更是整个创造进行的凭借。

末后的亚当—表明祂受造者的地位

我们可以再引用一段新约的经文,来证明基督有受造者的地位。林前十五章四十五节那里说:「『首先的人亚当,成了有灵的活人。』末后的亚当,成了叫人活的灵。」保罗在这里的思路乃是表明,在神的眼中,全宇宙中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属土的,一个是属天的;一个代表旧造,一个代表新造。这两个人代表了两个领域,我们从此处的上下文可以判断,这里所说「末后的亚当」就是指着基督说的。我们说到首先的亚当,不只是指明他是神所造人类的祖先,也指明他代表了受造的族类。所以当我们说基督乃是末后的亚当,也是指明了祂有受造者的身份。祂若不是受造者,圣经就不会说祂是末后的亚当。信徒在未得救以前,都是在那首先的亚当里面,都是属土的,都是旧造的一部分,承继一切属地的成分;但是当信徒得救以后,就被迁移到基督里面,在这位末后的亚当里被了结;然后在基督这第二个人里面,信徒就脱离旧造,进入新造,成为属天的。所以我们可以如此说,如果基督没有成为受造的人,祂就不能与我们这受造者有分,以了结旧造,那么我们就永远是属土的(林前十五48),毫无指望了。但是借着祂来成为一个受造的人,成了末后的亚当,了结了旧造,再把这被了结的旧造,带进新造,叫人得着神的生命,把神与人之间遥远的鸿沟填补起来。因着基督是末后的亚当,信徒就得以进入属天属灵的领域48。

基督是受造者的必要

是神的基督,成为一个人,是为了完成神自己那神圣永远的经纶。明明是创造者的基督,为何要是受造者?为着对付撒但、完成救赎、释放神圣的生命、叫万有与自己和好,更为着将神带到人里,也将人带到神里,基督必须成为受造者。祂来成为受造者与我们有绝对主观的关系。

对付撒但

在创世记中,亚当和夏娃受蛇的引诱而堕落,于是整个受造的族类都受到了波及,罪与死成为困扰人类最深剧的因素,甚至所有的受造之物都身受其苦(罗八19~22)。在马太福音第四章,当耶稣要出来尽职之前,祂也受到了与亚当相同的试诱。撒但在三方面试验耶稣,其中两次,撒但都是要主耶稣站在神儿子的地位上来回答他。撒但的目的不只是要试验耶稣;他也是借此把自己高举到与创造者同等的地位。但是,主三次的回答都不是以神的儿子自居,反而每一次祂都是以人的地位来回答撒但。祂是以受造者的地位来击败撒但。主耶稣引用旧约的经文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不可试探主你的神」,「当拜主你的神,单要事奉祂」(太四4、7、10)。在此,祂不是说父,祂乃是说神,这证明祂乃是以受造之人的身份,来应付并击败撒但的试诱。

完成救赎

更进一步来说,如果基督只是创造的神,而非受造的人,那么我们的罪就不能得到解决。神是不死的,也是不能死的,因此在神救赎的计划中,命定基督来为我们死。所以祂来成为与你我一样有血有肉的人。祂的肉体不是象多西特派(Docetism)所认为的幻影,也非抽像的存在,所以祂会饥、会渴、会疲乏、会忧伤(太二六38)甚至会死。祂的肉体在每一方面都和你我一样,除了没有罪之外。祂和我们一样,经历各样的苦难,借此而学了顺从。如果基督的人性是自有的,而非受造的,那么祂就无需经过成孕的过程,祂也无需经过人生长大的过程。正因为祂的人性和我们一样,所以祂能体验人生各样的苦难,祂也就能同情、体恤我们在人世的诸多软弱。祂若不是受造者,就不能为人类代死,祂也不能借着死败坏掌死权的魔鬼(来二14)。所以约翰一书二章二节说:「祂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不是单为我们的罪,也是为普天下人的罪。」只有受造者才会死,创造的神是不会死的。祂的死不只救赎了我们,也满足了神的要求,平息了我们与神之间的关系。而奇妙的是,祂不单是人的儿子,祂还是神的儿子,也就是神自己。所以祂不能被死拘禁,祂在十字架上的死所成就的救赎,也就能跨越时空,具有永远无限的功效。

释放神圣的生命

人类的人性因为是受造的,就有时间的限制,所以有的圣经学者认为耶稣的人性是有别于常人的,说祂的人性乃是自有的,不是受造的,也就不受时间的限制16。然而圣经的记载显明,当主耶稣在地上的时候,祂的确是深受限制。神性隐藏在祂人性的体壳里,不少次祂有很深沉的叹息,渴望脱去祂的体壳,将祂里面神圣的生命释放出来。所以祂说,「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约十二24上),所以死是祂得荣耀的途径。祂的身体如同麦壳一样,将祂的神性紧紧地包裹于其中,和我们一样充满了限制,表明祂的身体也是受造的,这也证明了祂受造者的身份。祂的死不仅在消极方面完成了救赎,更在积极方面释放了神圣的生命。事实上,我们不可能将祂的人性和祂的身体分开,当祂还在地上生活时,确实是充满了限制的。在圣经另外一处祂说:「我来要把火丢在地上,倘若已经着起来,不也是我所愿意的么。我有当受的浸;还没有成就,我是何等的迫切呢。」(路十二49~50)迫切这个词,原文的意义就是受拘禁。祂人性的身体乃是一个极深的限制,所以主耶稣渴慕借着死,释放祂里面神圣非受造的生命。

叫万有与自己和好

基督成为受造者,不光是为了人类,也是为了整个受造之物。「惟独见那成为比天使小一点的耶稣(或作:惟独见耶稣暂时比天使小);因为受死的苦,就得了尊贵荣耀为冠冕,叫祂因着神的恩,为人人尝了死味。」(来二9)正因为主耶稣来成为受造的人,所以祂才会(暂时)比天使微小,祂也才能为所有的人尝了死味。因为借着祂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叫万有,无论是在地上、或是在天上的,都与自己和好了(西一20)。在旧约中有一个预表,最能说明这句话的含意。挪亚方舟所代表的救赎,不只是拯救了挪亚一家八口人,连神所造的活物也都得救了。如果基督不是受造的人,祂就不能为人类,甚至为整个受造之物代死,万有也就无法与神和好。那么整个受造之物也就要永远在虚空之下,无法脱离败坏的奴役(罗八20~21)。

将神带到人里也将人带到神里

基督来成为受造者还有一个积极的目的。借着在地上完美的人性生活,祂为我们设立一个榜样,一个进入荣耀的途径。借着祂包罗万有的死,祂了结了整个旧造。更借着祂的复活,祂要把我们完全带进新造中。当基督来成为肉体的时候,祂乃是将神带进人里,祂成了宇宙中第一位神而人者。罗马一章三至四节说:「论到祂儿子─我主耶稣基督。按肉体说,是从大卫后裔生的;按圣善的灵说,因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是神的儿子。」我们都知道基督未成为肉体以前,就已经是神的独生子(约一18)。但是为何圣经说,祂是从死人的复活,以大能显明是神的儿子呢?基督已是神的儿子,为何还需要这道手续呢?关键就在于祂受造人性的部分。这部分虽然没有罪,却仍是有限制的。所以借着死与复活,祂的人性就被圣别、拔高、变化了。当主道成肉身时,祂把神带到人里面;同样借着死而复活,祂就把人带到神里面。所以复活就成为祂的显明与标出。

而且在基督的复活中,祂并没有撇下祂受造的人性,甚至祂还有人的身体,所以祂带着复活的身体向门徒显现(约二十)。在司提反殉道的时刻,祂是以人子的身份向他显现(徒七);今天在宝座上,祂仍然具有为人的身份。将来祂仍要以人子(Son of Man)的身份降临,将神的国度带到地上(可十四62,太十三40下、41)。因此,借着基督成为肉体的头一次出生,神被带到人里面,并且与人成为一。然后借着基督的复活,人被带进神里面49。借着基督成为一个受造的人,人类罪的问题就得着了解决;借着祂的死而复活,信徒也得着神的生命,神完整的救恩才能执行在信徒身上。所以将来等到主显现的时刻,信徒也要与祂一同显现在荣耀里(西三4)。到那时,不只所有的信徒要蒙福,包括整个受造之物都要一同蒙福,得享神儿女荣耀的自由(罗八21)50。

结论

基督怎能同时是创造主又是受造者?如何是神子同时又是人子?历史的知识、逻辑的辩证、科学的方法,虽然是研究学术有效的工具,但在证实信仰的奥秘上不一定能奏效,反而常常引发更激烈的辩论,甚至产生严重的误导,而且也都有其无法克服的盲点,它们都无法证明圣经中许多神圣的事实。系统神学犯了一个和亚流同样的错误,就是想用理性逻辑的思维来断定基督的身位。想用人类发明的理论来调和圣经中看似矛盾的启示,这不但徒劳无功,最终还可能引发更大的分歧。

正如加尔文在他的《基督教要义》(The Institute of Christian Religion)中所陈述的,神和人之间的鸿沟,必须弥补。为了要成为神人之间的中保,主必须成为人,祂必须亲临人世。而这件事不是任何人类的后裔可以胜任,天使也不能担当这个神圣的职务51。我们必须看见,祂不只是来到祂所造的人类中间,来到造物者的地位上,祂也不是所谓的下凡人间;祂乃是亲自成为一个受造的人,取了和你我一样的血肉之体(来二14)。经过人生,并且为了人的罪钉死,解决神与人之间的阻隔,也结束了整个旧造。祂虽是无罪的,但祂的肉体乃是带着受造元素的血肉之体,所以祂能为受造的人类代死。不只如此,借着复活,祂成为从死人中复活的首生者,产生祂的新造,得着祂的教会,今天祂在神宝座的右边为信徒代求。基督能成为神人的中保,就像雅各之梦里的天梯,祂把天带到地上,也把地联于天上,祂能联结神人之间的鸿沟,完全是因为祂来成为受造的人。基督是完整的神,也是完全的人,所以祂有充分的资格成为神人之间的中保52。

当我们说基督是受造之物,绝不是说祂次于神,或否定祂是创造的神;而是表明祂在神的旧造与新造中都是首生者,因此祂能在万有中居首位。按着基督的神性来说,祂是创造者;按着基督的人性来说,祂是受造者,这乃是圣经完整的启示。李常受在《关于基督的身位》里,根据圣经启示,基督兼是创造者与是受造者的真理,有精辟的阐述。兹列于下作为本文的总结53。

基督是创造者,也是受造者

所以照圣经完整的启示看,基督是创造者,也是受造者,因为祂是神,也是人,是创造的神,也是受造的人。就着祂是神说,祂乃是非受造的创造者,是自有的,无始的。但就着祂是人说,祂又是受造的,是首生的,是有始的。我们必须看见,必须认识祂的这两面。我们必须认识祂是神,又是人;祂是创造者,又是受造者;祂是自有的,又是首生的;也是无始的,又是有始的。否则我们对祂的认识,就不正确,就不正宗,就不合乎圣经的启示,就难免错谬或不完全。

我们对于主的认识,不可限于我们的见地,必须接受圣经完整的启示。圣经启示多少,我们就接受多少。有的人以为,主既是神,怎会成为人?照样,有的人也以为,主既是创造者,怎会成为受造者?他们虽然信主是神,又是人,但他们只信主是创造者,而不信主是受造者。但圣经明文启示,主一面是创造者,一面又成为受造者,正如主一面是神,一面又成为人一样。我们该认识而接受主所是之各方面,不可以忽视或拒绝祂任何一方面之所是。

我们切不可以我们有限的逻辑智力,来分析我们无限的主!当日的法利赛人只根据圣经一面的话,知道基督是大卫的子孙,而没有想到圣经还有另一面的话,说出基督也是大卫的主。我们切不可蹈他们的覆辙,限于圣经对基督一面的启示,而忽略或不肯接受圣经对基督另一面的启示。圣经一面说基督是创造者,一面也说祂是受造者。这是圣经整个的明文启示,不可偏缺。我们包罗万有的主,是太奇妙了!奇妙得叫我们难以领会!祂真是值得称为「奇妙」!祂也真是值得我们珍赏、爱戴!

若只承认主是创造者,而不承认主是受造者,照原则说,这就如同一般人不承认主是成为肉身的一样(约壹四2~3)。所以,我们切不可因我们狭窄有限的见地,而把我们对主,那受造的一面否定了!祂是非受造的神,也是受造的人!祂是创造的主,也是「受造之物」,且是「受造之物的首生者」。

基督虽成为受造者,仍是创造者

基督成为受造者,并不就失去祂非受造的永远性,祂仍是创造者。正如祂成为人,并不失去祂的神性,祂仍是神。祂虽然成为受造的人,但祂仍是非受造的神。祂虽然成为受造者,但祂仍是创造者。祂现在乃是包罗一切的基督,有神性,也有人性,有神非受造的生命,也有人受造的生命。祂是非受造的自有永有者,也是受造的首生者。但愿我们爱祂、拜祂,直到永永远远!阿们!

注释

1. J.Dunn,Christology in the Making,Grand Rapids Eerd-mans,1989,pp.14~15
2. L.Berkhof,Systematic Theology,Grand Rapids, Eerdmans,1996,p.314.A.McGrath,Christian Theology,Malden,Blackwell,1998,pp.326~327
3. 同注1, 页224
4. 王生台,《肯定与否定》, 第三卷,第一期,水流职事站,2001,页16~17
5. 李常受,《有关基督的身位》,台湾福音书房,页7~22
6. 同注4,页19
7. 同注1,页35
8. J.Dunn, The Evidence for Jesus, Louisville: The Westminster Press,p.50
9. 同注4,页26~27
10. 李常受,《新约总论》,第二册,页1~156
11. 同注5,页35
12. 李常受,《基督奇妙的所是》,台湾福音书房, 1991, 初版,页6
13. 同注5,页23~33
14. 翟兆平,《肯定与否定》, 第三卷,第一期, 水流职事站,2001,页33
15. 同注5,页36
16. Translated by Geoffrey W. Bromiley, Theological Dictionary of the New Testament Abridged volume,Eerdmans,p.968 ;W.E.Vine,Expository Dictionary of New Testament Words,Vol.II,Eerdmans,p.104
17. Matthew Henry,Matthew Henry's Commentary on the Whole Bible,Hendrickson,p.2331
18. Marvin R.Vincent,Word Studies in the New Testament ,Volume III,Eerdmans, p.472
19. 高坤禄,《肯定与否定》, 第三卷,第一期, 水流职事站,2001,页57~58
20. Edited by Walter A.Elwell,Evangelical Dictionary of Theology,Baker Books,p.75
21. 同注19,页59
22. J.N.D.Kelly,《早期基督教教义》,中华福音神学院,页154~156
23. 同注19,页59
24.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the Christian Church,Oxford University Press,pp.99~100
25. 黄彼得,《圣经基督论》,东南亚圣道神学院,页154~155
26. 林柏雄,《肯定与否定》,第一卷,第一期,水流职事站,1998,页43
27. 同注19,页56、59~60
28. 李常受,《歌罗西书生命读经》, 水流职事站,1997, 页80
29. 同注19,页60
30. McClenteck and Strong ,Cyclopedia of Biblical,Theological and Ecclesiastical Literature,1872,Vol.IV,Harper and Brothers,p.450
31. Philip Schaff,History of the Christian Church, Eerdmans,1994,Vol.III,p.749
32. 施耀华,《肯定与否定》, 第三卷,第一期, 水流职事站, 2001,页49
33. Hesychius,On Levitions,Migne's Patrologiae Graecae, Vol.93,pp.806~807
34. John Calvin,Commentanies on the Four Last Books of Moses,Vol.II,Eerdmans,pp.324~329
35. C.I.Scofield, The New Scofield Study Bible,World Bible Publisher,945,pp.156~157
36. Thomas Newberry,Types of Levitical Offerings,Ritchie Ltd.,pp.30~31
37. Patrick Fairbairn,The Typology of Scripture,Vol.II,Zondervan,p.313
38. C.H.Mackintosh,Notes on the Pentateuch,Loizeaux Brothers,1980,pp.294~298
39. 李常受,《利未记生命读经》,台湾福音书房,1992,页116~118
40. 同注33,页49~50
41. Franz Delitzsch, Biblical Commentary on the Old Testament,Vol.II,Pentateuch, Eerdmans, p.293
42. J.N.Darby,A New Translation of the Bible,1889, Note on Leviticus 2:4
43. Brown,Driver,Briggs,The New Brown-Driver-Briggs-Gesenius Hebrewand English Lexicon,Hendrickson,1979,p.117
44. H.G.Liddell,An Intermediate Greek-English Lexicon Founded upon the Seventh Edition of Liddell and Scott's Greek-English Lexicon,Oxford,1889,p.875
45. 同注33,页50
46. 李常受,《新约圣经恢复本》, 台湾福音书房, 1998, 第九版,页898~899
47. 同注25,页98~99
48. 同注19,页61~62
49. 同注28,页87
50. 同注19,页62~63
51. John Calvin,The Institute of Christian Religion,Book II Chapter 2
52. 同注19,页64
53. 同注5,页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