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的逼迫(一) 中世纪教会历史

 

   

第十五篇 新生铎夫与摩尔维亚教会

一、辅读文献

1. 历史概述
2. 《话语职事》摩尔维亚教会
3. 新生铎夫小传
4. 摩尔维亚教会的祷告

二、历史景点

1. 摩尔维亚
2. 格罗斯翰纳铎夫(Grosshennersdorf)
3. 伯特铎夫(Berthelsdorf)
4. 主护村(Herrnhut)

三、讨论题纲

1. 新生铎夫的生平
2. 摩尔维亚运动


历史概述

1. 新生铎夫(Nicholas Ludwig von Zinzendorf)的幼年与生平

新生铎夫生于1700年生于德国的德勒斯登(Dresdon),父母皆为敬虔的基督徒。父亲为一奥地利贵族,在新生铎夫出生后六周便去世,临终时将抱在手中的孩子奉献给主。父亲去世后,母亲改嫁,新生铎夫便由外祖母格斯杜夫(Gersdorf)男爵夫人和姨妈韩莉塔(Henrietta)扶养长大。格斯杜夫与韩莉塔夫人十分敬虔爱主,不仅经常阅读圣经,并且将家打开接待施本尔、富朗开等敬虔派人士。在环境的熏陶之下,新生铎夫自幼就将自己奉献给主,渴慕作基督耶稣忠心的奴仆。

十岁时,新生铎夫被送到当时德国敬虔运动的中心─哈勒的预科学校(Padagogium)接受教育。在那里,新生铎夫与其它几个同学,成了芥菜种团(The order of the Grain of the Mustard Seed),以见证主名、彼此相爱、互相帮助为职志,并相约要将福音传扬到地极。每一个团员都有一枚戒指,上面刻着希腊文:「没有人为自己活」。预科学校毕业后,新生铎原本要继续进入哈勒大学就读。然而却遭到了伯父─一位正统路德派信徒─的强烈反对。在伯父的干涉下,新生铎夫转往了路德宗的大本营─威腾堡大学修习法律。他在那里大量的阅读属灵书籍,并且经常整夜的读经与祷告。在大学毕业之前,新生铎夫照例前往欧洲游历,作为其完成学位的「教育旅行」(The Grand Tour)。当他到德国杜赛多夫(Dusseldorf)的美术馆参观时,被一幅描写耶稣受难的画「看哪!这人」(ecce homo)所深深吸引。画下方有一行拉丁文小字:「为你,我舍一切;为我,你舍何情?」。基督受死的爱,使得他立志一生为主而活。1721年5月,新生铎夫回到故乡德勒斯登,担任萨克森国王的御用大律师。他把德勒斯登的家打开,让不同阶级的贵族或平民,一同读经、祷告、分享、唱诗。来年4月,他回到自己的领地伯特铎夫(Berthelsdorf),并与伊曼多拉小姐(Erdmuth Dorothea)结婚,两人同心放弃贵族身分,矢志忠心事奉基督。

2. 摩尔维亚教会(The Moravian Church)的沿革

十五世纪初,波希米亚改教领袖约主护村斯遭天主教处决。一部份的跟随者随即在波希米亚与邻邦摩尔维亚一带爆发革命,而另一部份忠于福音与胡斯教训的信徒,便在波希米亚的肯瓦(Kunwald)谷中群居。他们在那里过了五十年的平安生活,被称为「合一的弟兄们」(The united Brethren)。十七世纪时,他们大遭逼迫,辗转逃往波兰、德国等地避难。1722年,在戴维基利司新(Christian David)的引介下,这班摩尔维亚的弟兄们,来到了新生铎夫的庄园避难。他们将这个新的避难所取名为「主护村」(Herrnhut),并在此安居生活。起初这里多为摩尔维亚的弟兄们,但是渐渐地,路德派、敬虔派、加尔文派、甚至士文克斐尔等派受逼迫的信徒,都到这里来寻觅居所。因着人数日益增多,许多关于主餐、浸礼、宗派等道理上的分歧也愈演愈烈。

1727年5月12日,新生铎夫召聚了主护村的弟兄姊妹,依据圣经真理,与他们立定了两个公约;一面带领信徒回到基督的十字架,一面劝勉他们将自己奉献给主。在新生铎夫的信心与爱心下,众人愿意灵里倒空,同心合意遵守协约。两个月后,新生铎夫意外的在西里西亚的图书馆中,发现了一分弟兄会的古老的拉丁文章程,内容竟与之前所缔的协约相似。回到主护村后,新生铎夫将其译成德文传阅,众人都希奇圣灵的印证。

公约实行后,信徒们的祷告与交通增多。1727年8月13日,众人在前往伯特铎夫教堂聚会的路上,凡是有间隔的弟兄姊妹,都相互认罪。在那一天的聚会里,圣灵大大的浇灌在会众身上,将他们浸入一个灵里。尔后,摩尔维亚的教会经历空前的大复兴;人人献上自己,愿意将福音传扬到世界各地。

1731年,新生铎夫应邀参加丹麦皇帝的加冠典礼。在那里,他结识了一位来自西印度群岛的黑奴安东尼(Anthony Ulrich),听见那里福音的呼声。新生铎夫邀请安东尼到主护村交通福音的负担,立即有两位弟兄答应呼召,前往圣多马岛。尔后,陆陆续续又有弟兄们前往格陵兰、圣克卢斯等地。短短三十年内,他们福音的足迹遍及欧洲、美洲、亚洲、甚至非洲。新生铎夫的海外传教准则为:一,传教士不是高高在上,乃是卑微的生活在他们中间;二,直接传扬耶稣为罪人钉在十字架上,使信入他的人得着重生的福音;三,至终的目的,乃是要全民族、全国家得救。他们在廿年所差出的海外传教士,甚至超过基督教两百年所差出之传教士的总和。英国的传道人约翰韦斯利(John Wesley)曾在一次航行途中遇见大风浪,当全船都惊慌失措之时,却见摩尔维亚海外传教的弟兄及其家眷,安然的唱诗赞美,深受感动。另一位被称为「近代宣教之父」的克里威廉,也是在摩尔维亚弟兄们刊物的激励下,前往印度传道。

3. 摩尔维亚教会的特点

1727年,新生铎夫与摩尔维亚的会众们立定了一个协约,协约的三个重点为:着重主耶稣基督十字架的救赎大爱;着重圣灵充满;并着重将自己奉献给神,活在圣灵的引导之下。这成了后来摩尔维亚弟兄会复兴的主要特点,他们尊重圣灵的主权,重视重生与悔改的主观经历,并为着福音火热。他们十分注重祷告和唱诗。1727年,有48位弟兄姊妹奉献自己,开始了昼夜不断的守望祷告,为全世界的传道工作守望,长达百年之久。除了祷告之外,他们也十分注重唱诗。新生铎夫所写的诗歌不下二千首,十分敬虔、属灵。这些诗歌后来被查理韦斯利(Charles Wesley)大量翻译运用,创作出许多不朽的佳作。召会现用「诗歌」中的第237首「神的基督是我的义」,即是新生铎夫的作品。

此外,在宗派林立的十七世纪,摩尔维亚的弟兄们,愿意放下宗派的成见,为基督作独一的见证,实是一项大的恢复。他们的合一并不是在于外面的联合,乃是圣灵的工作。他们的教会生活十分简朴,彼此以弟兄姊妹相称,无阶级之分。他们弃绝一切的偶像,单纯的仰望、祷告、献身福音,并等候主来。他们十分重视儿童与青少年的工作,单身的青年弟兄姊妹分别住在弟兄之家和姊妹之家,接受成全。摩尔维亚教会对主的渴慕,以及圣徒间的彼此相爱,被认为是启示录中「非拉铁非」召会的应验,也是十八至十九世纪主行动水流的所在。

《话语职事》摩尔维亚教会

在本地和国外布道有成就的,最显著的例子,是摩尔维亚(Moravian)的信徒。按照比例来说,他们比任何基督教群体都作得多。如在英国和美国更正教的信徒,为着布道所收集的奉献,将要超过一千二百万英镑(等于他们实际奉献的四倍),所差遣出去布道的人,将要有四十万之多---这数目超过了把福音传遍全世界所需要的人数。’玛特(Mort)

‘就是到今天(主后一九零零年以前)在摩尔维亚的教会中,每五十八个有相交的人中间,就有一个到国外布道的人;并且在本地每一个信徒,在国外就有两个以上脱离异教而相信的人。这样有果效的国外布道工作,动机是什么呢?当摩尔维亚的信徒认识这个大使命的时候,以赛亚书第五十三章十一至十二节那番感人的话,就成为他们的动机:就是我们的主受苦,激励他们作工。从这预言中,他们喊出这样布道的口号:‘为着被杀的羔羊去救人,作他劳苦的功效。……假如我们使人的心对这位受死的救主充满了爱情,如火焚烧似的受到激励,基督徒间那种漠不关心的情形就会消失,基督的国度也就要显现了。’薛凡尼(Schweinitz)

假如教会要兴起来,并跟随摩尔维亚弟兄们的脚踪,我们就必须找出什么是他们复兴起来的原因,什么是使他们作这么多有效工作的能力,尤其是,什么是神所安排的作工之路‘如果我们没有同样的原因,我们也不会有同样的结果。当我们得着他们成功的条件的时候,今日教会之所以失败的原因,及如何恢复的道路也就会得着了。摩尔维亚教会的历史,能从全部的参考书中,摘出简略的记录如下。

她的起源

摩尔维亚和波希米亚(Bohemia),乃是奥地利(Austrian)帝国西北的两个省份,与德国的萨克森(Saxony)接界。在第七第八世纪的时候,那里的人先后从希腊教会和罗马教会得着福音·因为希腊教会允许他们用当地的语言来讲道,阅读以他们的文字所翻译的圣经,他们中间就有许多派别兴起来,互相不断的争论。渐渐的,罗马教会占了上风,到第十五世纪初叶,波希米亚改毅领袖约主护村司(John Huss,另译休斯),因讲福音而被焚烧的时候(一四一五年),这里就开始变成逼迫圣徒可怕的地方。在这个时候,那些仍然忠心于福音的人(多是约主护村司的工作和殉道忻兴起的)就聚集在波希米亚东北部,肯瓦(Kurlwald)山谷中的一个村庄里。在那里他们有一段时间可以比较平安地生活。到一四五七年,他们被称为‘基督之律法的弟兄们。’当他们的教会组成之后,被称作‘联合弟兄会’或‘合一的弟兄们’ (United Brothren)。

她的教训

弟兄们合一的教会中,最宝贵的一点,是她的教训。这不是弟兄们的真理,乃是他们的生活;不是他们的理论,乃是他们的实际;就是这个,给他们这么大的能力。后来,更正教的人认识他们的时候,布西尔(Bucer)写着说,‘在全世界上,只有你们把有益的教训与纯洁的信心联合在一起。当我们把我们的教会与你们比较一下的时候,我们只有羞愧。但愿神保守他所已经赐给你们的’。

加尔文(Calvin)写着说:‘我祝贺你们的教会,因为主在纯洁的道理之外,还赐给你们这么多丰富的恩赐,并且你们维持了这么好的品行、秩序、和教训。我们很久就知道这种组织的价值,但是用任何方法都不能达到。’

马丁路德(Luther)也说:‘请告诉弟兄们,他们要持守神所已经赐给他们的,也不要废弃他们的组织和教训’。

什么是他们的教训呢?‘在他们生活的每一件事情上,如买卖、娱乐、基督徒的事奉和作百姓的责任,他们都以主在山上的教训作他们脚前的灯’。他们认为他们活着乃是为着事奉神,每一件事都是与此相辅相成的。他们的传道人和长老,照管全体的弟兄姊妹,并且察看大家是否为着神的荣耀活着。全体都是弟兄相爱、彼此帮助、互相劝勉,过着安静和敬虔的生活。

她的受苦

开始有五十年的时间,虽然到处一直有逼迫,但是他们却过着比较和平的生活。但是到一五一五年,就是更正教在德国起头的时候,教皇和皇帝联合起来攻击他们,差不多把他们全部消灭。后来,间中有容让时期,但是难处仍然继续’到一五四八年,皇帝的敕令把数个人赶到波兰,在那里他们成立了一个大而兴旺的教会。到一五五六年,新的皇帝接位之后’他们得到平安,于是弟兄们的教会就重斩建立起来,显且分布在波希米亚、摩尔维亚、和波兰三省 。到十六世纪末叶,他们的教会已把一本齐全的圣经给了所有的人民,也把教育培植到一个相当的地步,以致波希米亚的学校闻名全欧,并且大家都承认波希米亚的人民是全世界受教育最好的。一六零九年,他们有了波希米亚宪章,是首先给人信仰完全自由的。一六一六午’他们出版《教训的章则》,讲到整个教会的组织。

到弗莱德列二世(FrederickH)即位之后,事情忽然起了改变。一六二零年,在百拉格(PraSue)地方流血的那天,有二十七位作领袖的贵族被处死。以后继有六年之久波希术亚一直是流血的地方,有三万六千个家庭离开了那里,人口从三百万减到一百万。弟兄们的教会也分散了。整个十七世纪,那里的人只能在暗中敬拜神,并且成立了所谓的‘隐藏的种子’。一直过了一百年,到一七二二年,他们再重新起头。在那一百年中,只有神知道谁在受苦,但就是在那时期中,希望仍没有完全消灭。摩尔维亚的教会最后一位监督康门纽(Comebuis)在一六六零年写着说:‘经历告诉我们,有的时候,神让某些教会被毁坏,但是这却使别的教会被建立起来代替他们,或者使他们在别的地方兴起来。或者神看为值得使一个教会在她原来的地方复活过来,或让她死去,或者神要叫她在别的地方复兴起来’这个我们不知道。……照着神自己的应许,福音总是要被那些受过神正常管教的基督徒,传给地上其它的人民;因些像以前一样,我们的损失将要成为世人的丰富’。

在一七零七年耶斯克乔治 (GeorgeJaeschke),也说过相似的话。耶斯克是当时几位真理的见证人之一。他的儿子是耶斯克米迦勒(Michael Jaeschke),孙子是奥古斯丁和稚各倪西尔(Augustin and jakob Neisser)。他们是头一班带着妻子儿女,离开本地去到主的守护所(Herrnhut,另译贺恩庄或讫仁护特)的。耶斯克乔治在他八十三岁临终的时候说:‘好像现在弟兄们的教会已经到了尽头,但是,亲爱的孩子们,你们将要看见一个大的拯救,是剩余的人所要得着的。我不知道这个拯救是将要临到摩尔维亚这里,或是你们必须离开巴比伦;但是我深信这个拯救不久必会实现。我有点相信你们需要离开这里,有一个避难的地方为你们预备,在那里你们能没有惧怕地,照着主的圣言事奉他。’

她的避难所

弟兄们经过了几世纪的逼迫,许多人用他们的血,印证了所作的见证。他们遭监禁、受苦待、被充军,使他们抛弃本土本乡,逃到德国去避难·主为他们预备了一个避难所,在那里他们的教会又得以更新过来。

一七二二年戴维基利司斩(Christian David)得着新生铎夫男爵(Count2inzendorf,另译亲岑多夫)的许可,从摩尔维亚带领避难的人,到他在萨克森的土地上来。戴维基利司新原来是罗马教的人,但是他在罗马教里不能得着安息。后来他在萨克森当兵的时候,听见一位敬虔的路德会的牧师讲道而遇见基督。他回到摩尔维亚去传讲他所遇见的救主。他讲道很有能力,以致在那里有了一个复兴。立刻就有逼迫兴起,所以他就出外为着受逼迫的人寻找避难的地方。等他得着新生铎夫的许可,他就回去带着第一批的十个人出来,于一七二二年六月到达伯特铎夫(Berthelsdorf)。一次再一次,他回去传扬福音,再领那些愿意撇下一切的人出来。不久他们就多达二百人左右,其中有一部分就是所谓的‘隐藏的种子’,以前那些弟兄们的后裔。新生铎夫所分配给他们的地方,叫作守望堡(Hutberg)。他们称这折的住处是主的守护所(Hermhut,另译贺恩庄)。他们用这名称,有双重的意思:一个是主守护他们,另一个是他们守望祷告,等侯主的带领,作他们的保障。

她的新领袖

神为着自己的守护所,就收集材料以建筑他的居所,且预备了了一个聪明的工头监督工作,新生铎夫生于一七零零年五月‘父母都是敬虔的信徒。他的父亲在临终的床上,抱着年仅六周的孩子,把他奉献给基督为要事奉他。四岁的时候,新生铎夫向主立下誓约,且签名于其上说:‘亲爱的救主,愿你属于我’我要属于你!’以后他自己写着说:‘在我幼年的时候,我就爱这位救主,并且与他有亲密的交通。当我四岁的时候,我很迫切的寻求神,并决定作耶稣基督一个真实的奴仆’。

十二岁时,在哈勒(Halle)地方,法兰克(Francke)教授的大学里,他常遇见传道人,心中常被到外邦人中去为主作工的思想所感动。他在同学中,成立‘芥菜种团’以三事相约:(一)和善待众人;(二)为人谋福利;(三)领人归向神和基督。他们有一个小的徽章,上面写着‘看哪,这人!’(这话出于约十九:5)和这句格言‘他的鞭伤是我们的医治’。每一个人带着一个戒指,上面刻着‘没有人为自己活’。离开哈勒之前,他与一位亲密的朋友立约,要带领外邦人,特别是人所不愿到的那些外邦人那处去传悔改得救的道。他从哈勒到了威腾堡(Wittenberg)在那里他带领祷告聚会,为着其它的同学祷告,且常常整夜的祷告并读经。

关于他在学校的生活,他自己见证说:‘主不但保守我不犯大罪,反倒在一些情形之下,使我把那要引诱我往错路上去的人劝过来,与我一同祷告。用这法子,我带领了一些人归向基督。不但在中小学的时候是如此,就是在我所到的各大学和旅行的时候也是如此。在大学里,我永没有尝试跳舞,也没有加入男女相混在一起的任何集会,因为我以为那是错误、那是罪恶。当然,我和别人一样喜好娱乐,可是当我发觉魂里起了一种过度的狂热时,便觉得受责备。我整个的人继续不断的挨近并守牢十字架。我对所遇见的人,都讲过这题目。’

他从青年时,就注重祷告,也学习了得胜祷告的秘诀。他对于成立祈祷小组的事非常努力。离开哈勒大学时,他交给法兰克教授一张单子,记着七个祈祷小组的名字。那时他才十六岁。

他读完了大学,就到各处旅行,去各国观光,藉以增进学识与见闻·无论到何处,遇见敬虔爱主耶稣的人,他总以热情与他们交接。

大概就在这期间,他在丢塞铎夫(Diissldorf)参观一次图画展览会,看见斯顿堡(StemberS)的‘看哪,这人!’那幅画,下面写着:‘我为你作了这一切,你为我作了什么?’他的心受了感动。他觉得他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他回去比从前更加定意用他的一生来事奉主。他在那幅画中所看见的主的面貌一直没有离开他。基督受死的爱就成为激励他为主而活的能力,支配他的一生服事他所爱的主。他说: ‘我只有一个爱心——就是他,也只是他。’

这青年伯爵写信给一个朋友说:‘如果打发我去法国的目的,是叫我变成一个属世界的人,这是白费钱财,因为神要按他的慈爱保守我那只为基督而活的心愿。’在巴黎一位公爵夫人问他说:‘伯爵,你昨晚到戏院去过么?’他回答说:‘没有,我没有时间去看戏!’他离开巴黎之时,叹了一口气说:‘华丽而可怜,遭灾受祸的地方!’将来给主用着建立他心爱教会的,原来就是这样的一个青年。难得他年仅二十七岁(一七二七年),神就用他在他的教会中带进一个教会历史中罕见的复兴。

他的特点是柔细、好像小孩子’与他向着我们主耶稣的热切之爱。他给主耶稣得着并占有了。主受死的爱得着显充满了他的心,主将那为罪人受死的爱带进了他的生命中。除了为罪人活着(甚至为他们死,假如有需要的话),他不能为着其它的事活着。当他负起摩尔维亚弟兄们的责任之后,他的教训和他的诗歌证明给我们看见。这一个爱乃是他所要求的推动力,他所信靠的能力,以及他所以要得着那些弟兄们的目的。无论是什么毅训、辩论和训导,不管是如何需要和有功效,都不能代替基督的爱所作的。这爱把所有的人都溶化成为一体。它使人甘愿去改正并接受指导;它使人渴慕离弃一切罪恶的事;它感动人愿意为主耶稣作见证;它使许多人准备牺牲一切,叫别人也知道这爱,并叫主耶稣的心喜乐。

就是这个对基督的爱,更可说是这爱的结果,使新生铎夫深深的感觉交通的需要和价值。他相信如果要事受这爱,并使它增长至刚强的地步,使达到的目的,它就需要有表现和交通。相信,如果要在我们自己里面,维持基督在我们里面的爱,并抓住神在这爱里伟大的目的,就要坚忍并刚强我们的弟兄们,这就需要我们彼此交通。所以他就预备好了,接待神所带来给他的那些异乡人,并且使自己完全为他们活着。他得的回报是大的:他把他自己给了他们,就得着他们每一个人都和他自己一样。他后来说:’除了交通之外,我就不知道典的基督徒j’这句话是那个强烈合一的要求所以产生的原因,那个合一把这位领袖和全体的力量分给了每一个肢体。

她复兴的开始

当新生铎夫在他的土地上住下后,他就献上自己,要使他的佃户得着属灵的福气。他和另外三位有同样心愿的朋友成立了‘四弟兄联盟’,他们的目的是要向全世界宣告:‘救主是普世人所当敬奉的,他的毅会是他门徒们的家,心灵的事奉乃是以救主为中心。’他与聚会中的传道人,联合负责讲道,并带领祷告和唱诗的聚会。他为着基督和袖受死所要拯救的人活着。

他将他的土地供给从摩尔维亚放逐出来的人作避难所,不过是要给他们一个居住的地方,使他们在那里像他的佃户一样,可以维持生活,并自由的事奉神。当人们知道主的守护所是受逼迫之人的避难所的时候,各种为着信仰受逼迫的人都到那里去寻觅居所。其中多半是摩尔维亚的弟兄们,也有路德会、浸信会、和其它会别的。因着他们意见的不一致,和在道理上火炽一般的争辩(诸如预定、圣洁、受洗、受浸、等等问题)使不合一的灵很快地带进来,好象要使大家分成交战团体,这里将要变成宗派和狂热之地的危险。新生铎夫觉得是他出来干预的时候了。他很信任从摩尔维亚来的人所有的正直和热心,就与他们中间的人很亲密的来往。

那时许多属灵的人都深深觉得宗派的罪恶和痛苦,所以他们祈求神,因着袖的恩典,在他们中间能够恢复真实交通的灵。新生铎夫借着流泪和祷告,靠着耶稣基督的爱心和忍耐,与那些走入迷途的人辩正。那里三百多位摩尔维亚的弟兄们中间,有‘百位以上都是在一点上不能退让的,就是他们不愿意加入路德会(LutheranChutch),而坚持使以前摩尔维亚教会中的教训得以维持‘新生铎夫怕这样会引起四围教会误会和反感,但是他还觉得他们这个坚持是对的,所以他就决定冒任何的危险来服从他们。于是从前教会的原则和教训,都得以恢复过来。新生铎夫就起草公律、训谕、和禁令,以后他们就遵照着这些而生活。

关于新生铎夫如何解决当日的争辩和不同,有人这样记载说:,用什么方法把这些敬虔而好辩的人们,在信心和爱心里联合起来呢?用什么方法服事这些胡司、路德、加尔文、金文格(Zwingli,另译慈运理)、薛文菲(Schwenckfeld)等人的门徒呢?除了神的调停以外,真是一件没有希望的事。主答应了他诚恳坚忍的祈祷,用超人的智能,引导这青年新生铎夫应用一种极有价值的方法解决了一切困难。’他寻出他们相同之点而把它们加重(而不注重他们不同的地方)‘他亲自与住在主的守护所里的每一个人接触。他们很严肃的与他主约,要在五月十二日那天,各人都在自己所在的地位和选召上,确实的把自己献上,作主耶稣基督的仆人,好像他一样。’

一七二七年五月十二日(刚好是他们头一批人到这里来的四年后),是弟兄们的历史中可记念的日子。在这一天,新生铎夫将他们聚集在一起,把已经同意的公律读给他们听’从此 他们再没有不合一。弟兄相爱,和在基督里合一的金链’把他们联在一起。所有的人,都互相拉手,显保证遵守这公律‘那一天是主的守护所新生命的开始。日记中记着说:’这一天,新生铎夫与主立了一个约。所有的弟兄们都一个一个地答应作主耶稣真实的跟随者’自己的意志、自爱、和不顺服,他们都离弃了。他们愿意能在灵里贫穷;没有一个人以自己的利益为前题;每一个人都将自己交与圣灵来教导。因着神恩典大能的工作,大家不但都被说服’并且都同受带领和管治’。

又有人记着说:‘随后就选立了十二个长老,藉以成全主的守护所会众的属灵生活,并分派人承接各种不同的职份,填满预先所看见的应有制度。这种制度所产生的彼此信任,互相认识,就成功了彼此承认的贡献,完成了共同读经的预备,并成立了常常聚集的祷告小组。以后经过夏天的预备,和修直大道接受灵浸的工作,使得着八月十三日那至大的祝福,使他们得了能力,能在他们那一世纪中,到基督教国家,和拜偶像的国家中,作出那样有效力的布道工作,并在那普遍漠不关心和;椎理论盛行的几十年中,保守着信心的烈焰。’

一七四八年五月十二日,新生铎夫写着说: ’二十一年前的今日,主的守护所的命运还是悬而不决,可能变成一个宗派,也可能取得我们主耶稣教会的立场·经过三四小时的讲话后,圣灵的能力使我们决定拣选第二种。基本的原则于是就立定了,我们放弃了作更正毅的思想而注意我们自己。从那时以后,一直到冬天,主耶稣所作成的,是作者无法述说的。整个的地方真是神确实与人同在的所在,到八月十三日就开始不断的赞美,然后平静下来而进了安息。’

七.她复兴的祷告

五月十二日是称为更新的教会的生日;八月十三日是她在圣灵里受浸的日子。是她的复兴达到最高点的时候。那是许多非常的祷告所产生的结果。那一年的前半年,是那施恩叫人恳。求的灵作工的时期。那时新生铎夫负责给九个十岁到十三岁的女孩子作属灵的指导。他常向他的夫人叹息说:‘小孩子们虽然在外表上很相象,却不知在她们中间可有任何属灵的迹象。不管你把主耶稣对她们说过多少次,似乎总到不了她们心上。’他灵里感到这个痛苦的时候,便借着祷告向主倾吐,竭力热切的求主把袖的恩典和祝福,赐给这些小孩子。一个天才卓越而财产丰富的德国青年贵胄,竟为一些小女孩子得救的事,跪在主面前伤痛祈祷。

七月十六日他从整个的魂里倾吐出心里哀痛的祈祷。这个祈祷产生了一个非常的能力,也就是后来圣灵那赐人生命,如火一般有能力的工作的起首。不仅新生铎夫是这样,还有很多弟兄们,也都努力祷告,是以前未曾有过的。七月二十二日在守望堡有一些弟兄们自己约会要常聚在一起,借着祈祷唱诗,将他们的全心倾倒在主面前。

从实行公律到大家都联系于顺服相爱的生命以后,交通祷告的灵就大大的增加。大家都把误会、咸见、隔闽都承认出来,并且摆在一边。祷告常常很有能力,以至使那些只在外表加入的人,都被定罪,他们或是改变,或是从心里被迫离开。有一段时期,新生铎夫有事出外,等到他八月四日返回时,他带来他所找到的一本摩尔维亚教会的历史,书内有全部已往的教训和规则。这使他们非常喜乐。他们把它当作他们列祖的神与他们同在的表记。

第二天晚上,新生铎夫和十四个弟兄整夜祷告守望,半夜他们在守望堡一个大房子里有一次大的聚集,专以祈祷为事。这个聚集得到了很多人的心。以后几天,他们在唱诗聚会中。都觉得有势不可当的能力。十日(主日),罗择(Rothe)弟兄正在带领午后在主的守护所的聚会,忽然觉得从主那里来了一种令人不能拒绝的奇妙大能漫过了他,就仆倒在神面前面伏 于地。全体会众也都在神同在的喜乐感觉里,俯伏下来。他们继续祷告、唱诗、哭泣、恳求,直到半夜。他请聚集的人到礼拜三,就是十三日,三加主的晚餐。

因为这是他们有了新的交通以后,第一次的擘饼,他们决定必须严格举行,并且藉此‘带领人更深的进到基督的死里,就是他们借着受浸所进入的。’作首领的人去探望每一个人,用大爱带领他们实行内心省察。在礼拜二晚上预备的聚会中,有些人‘脱离死亡而进入生命‘,全体会众都深受感动。

她复兴的高潮

‘礼拜三早晨,大家都到伯特铎夫。在去的路上,凡是觉得与别人有隔阂的,都重斩联合起来。当唱第一首诗歌时,有一个邪恶的人被大能所感,知罪悔改。当介绍所有交通的人的时候,每一个人的心都受感动。等到唱诗的时候,人很难分辨是唱诗多,或是哀哭多。好几位弟兄祷告,特别说到,他们是从被束缚之地放逐出来的,并不知道当怎样行,渴望得蒙保守脱离分裂和宗派,而求主把他教会真实的性质启示给他们,好使他们无玷污地行在他的面前,不至单独。反能结果。我们求主使我们不作一件事,违反我们与他所立的忠诚之约,不犯任何微小的罪,顶撞他爱的律法。我们求主,用他恩典拯救的大能保守我们,不让我们一个人离弃我们得救的根据(宝血和十字架)而靠自己和自己的功德。在吃主的晚餐时,我们的心立刻俯伏,而后被举起。等我们回家以后。每一个人都被带领脱离自己,从那一天起,所有的日子,都活在极大的安静和平安里,并且学习相爱。’

在这次擘饼聚会中,弟兄们大大受到圣灵的浇灌’在他们中间一个历史学家记着说: 一七二七年八月十三日,真是一个圣灵大浇灌的日子。我们看见了神的圣手,和袖的奇妙。圣灵降在我们身上,我们都在我们列祖受灵浸的云下受了浸,有大神迹奇事显在我们中间。从那时起,差不多没有一天在我们中间看不见神伟大的工作。众人都如钒如渴爱慕主的道,甚至每天聚会三次,早晨五点一次,七点三十分一次,晚上九点又一次。个个人不羡慕别的,只要求圣灵能用全权管理他们。……恩典如同人不能抗拒的洪流一般,把我们全卷入神爱的大海洋里。’

新生铎夫称这一天为‘圣灵浇灌在会众身上的日子。’他说:‘主耶稣赐下圣灵来到我们中间,是我们从前所未曾经历,也不知道的。’‘以前我们曾作人的领袖和帮助者,但现在圣灵自己完全得着了主权,管理每一件事,和每一个人。’

在这次参加擘饼的人中,有一些是儿童。有一个人写着说:‘我不能形容在主的守护所那些儿童被圣灵大大复兴的情形,只能说神真是很奇妙的用他的灵,正在全会众聚集擘饼的时候浇灌了他们。圣灵如风一般的充满了他们,并无老幼之分。在每一个地方,有时是晚上在田野里,都听见人在祈求神赦免他们的罪,并得着他们。恩典的圣灵实在是浇灌下来了。’

在这一七二七年八月十三日一次擘饼聚会中,所经过的情形,的确是在场的人都不懂如何形容的。他们那聚会的地方’简直不晓得自己仍旧在地上,或者已经到天上去了。’新生铎夫多年以后对英国的一些会众作见证说: ’我们需要一种爱主、亲近主的心情来开始这擘饼聚会。记得几十年前的一次擘饼,曾咸了一个盛筵。这个记忆仍叫我们感到十分欣慰。二十七年前的今天,主的守护所的会众聚集在伯特铎夫聚会所擘饼的时候,个个都不满意自己的情形,抛弃了彼此论断的事,因为他们都受了责备,看见自己在神面前的亏欠。他们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在这擘饼聚会中,是面对面地看见了主耶稣尊贵的面容。他们都成了伤心的人,都在忧伤所包围的情景中。但他们的里面告诉他们,主是他们的栽培者、是他们的祭司,袖要立刻使忧伤泪变为喜乐油、使痛悔变成欢欣。这个坚定的信心,一时之间使他们变成快乐的人,直到如今。并且从那时起,他们因那一次所得的属天的恩赐,曾带领许多人,也分享了这种快乐‘这种记忆,和他们所给人的这种帮助,曾千百次的更坚固了他们所得着的。’

有一个人说:‘新生铎夫把这奇妙的事,给我们很深刻、很活泼地描述出来了。是的,当时在场的各人忽然都被包围在亲近基督的心灵里。同时那个能力一直波动,甚至有两个人在六十里以外作工,虽然一点不晓得有那样的聚会,也同时深深地感觉到同样的祝福。’

她复兴后的情形

参加那次聚会的,都是一些平常人,谁知日后从这得了奇妙祝福的会众中间,兴起了牧者和教师,去外国布道的人,以及长老、执事。诚然他们以前在认识基督的经历上都是平凡的,可是从他们以后的情形来说,他们都是基督重用的仆人。

此后弟兄们常常到附近的地方,去与其它的基督徒有交通,并带领所有愿意来的人认识基督。在这段时间里,他们中间有一个人因为作这种工而被关到监狱中,他们却大大的喜乐,因配为他的缘故受苦。

那时他们若听说,在他们附近一个村子上的人愿意到他们这里来,在复兴里有份,他们就在爱和谦卑里,把他们的教训告诉他们。那些日子真是主的守护所会众享受属天福气的日子,大家都忘记了自己和属世暂时的一切事情,都渴望与他们的主耶稣同住天上,得享永福。他们的日记给我们看见,此后有四年之久,他们常有深受圣灵感动的特别经历。特别是他们聚集在主面前祷告的时候。

有一件事使他们的交通有奇妙的能力,就是他们强烈地联合着,并个别的将自己献给那用他自己的血,将他们买回来的主耶稣,并为他活着。他们彼此改正,大家愿意承认并离弃罪恶的事’都是从他们对于活的基督的信心而来的。借着基督,他们‘在他们里面得着神的平安和脱离罪的能力。’这个信心使他们天天承认自己乃是一个可怜的罪人,蒙了他恩典的拯救。这个信心借着每天在道理、诗歌、和祷告上所有的交通,得蒙培植并加强,就成为他们生命的粮食。这个信心用喜乐充满他们里面,使他们的心在极大的困难中仍然快乐,确实相信那为他们受死的羔羊,现在仍然每时每刻爱护、拯救、并保守他们。他能征服最刚硬的心,并愿祝福最下流的罪人。从圣灵浇灌的那天起,一直到第一次打发人出去布道的时候,将近五年的时间,他们就在这个灵里聚集在一起,敬拜神的儿子,把自己奉献给他,并等候他将他所要求于他教会的事,给他们知道。他们每一个人都有准备,好出去为他的主作工,或作他的主所指示的事。

他们把事奉神看为最重要的事,他们认为认识并遵行神的旨意,跟随耶稣基督的脚踪而行,乃是首要的大事,其它的事都是次要的。为着这个缘故,他们都愿意接受那些被安排来照管他们主人的照顾和改正。他们按照字面而相信‘天天彼此相劝’(来三:13)的命令。当他们一犯罪,无论是否有意的都愿意认罪悔改,显且他们就彼此帮助、互相倚赖、互相服从。他们的交通使他们刚弦有力。最高的管理人,也请求他的弟兄们,把他们所看见的错误告诉他,并且愿意承认最小的错处。那彼此顺服的灵,就是圣经中多次提到的,带来了丰富的祝福,使他们整个的生命成为圣洁,并刚强有力。

在圣灵大能工作的时候,他们从他学得三个大的原则:(一)教会存留在地上只是为着扩展主国度的事工上有份;(二)每一个肢体必须受训在扩展主国度的事上有分;(三)个人对基督之爱的经历,是使人适合于这事的能力。对于这些原则,弟兄们一直是忠实的。

十、她的祷告守望台

自八月十三日,那个特别蒙福的时候,就是神把那施恩叫人恳求的灵,浇灌在主的守护所会众身上以后,有些弟兄姊妹想,最好定规出一个时间专一祷告,藉此可以叫人记得,他怎样许愿,要热切祷告,把全心献给主的事,因而得着其中的好处。

他们又想到利未记第六章十二至十三节说,旧约时代在祭坛上必有常常烧着的火,不可熄灭。那么,无论在那里有人聚集,他们这些会众就是永生神的圣殿,那里就有神的祭坛和圣火,圣徒的祈祷就应当不断地在那里升到神面前。

在八月二十二日,日记中记着说:’今天我们想,我们的教会一面仍旧是那样幼稚,一面又有撒但这个大仇敌,所以非常需要保守我们自己(教会),而抵挡那昼夜不打盹的仇敌并且需要有不断守望祷告,以抵挡它。所以我们决定燃起自愿的祈求之祭,使它昼夜烧着。我们现在将这事交给神,仰望他在弟兄们里面作工。到二十六日,这个计划就实行了,有二十四位弟兄,和二十四位姊妹,定规要轮流地在他们自己的房间里,花一个钟头的时间,将围绕在他们四围的需要和事工,都带到神面前。愿意作这样祷告服事的人,很快的加增到七十七位。但是在主的守护所,我们愿意将每件事都交给神的恩典,使人自愿,而不愿意强迫人作任何事’所以我们定规假如有人因着灵里贫穷,或是因着特别事故,祷告不能用尽一个钟头,也可以用属灵的诗歌代替,来赞美神,这样就可以为着自己和一切的信徒,把赞美和祷告的祭献给神·这些守望祷告的人,每周聚集一次,把远近各地关于个人、聚会、或国家的消息,交通一下,使他们可以为着所得着的答允献上赞美,或者使他们更有信心,更加切实的祷告。

不只大人这样祷告,连那些得着复兴的儿童,也为他们自己定了一个同样的计划,每一个人都小心翼翼地记着给他们指定的时间。八月二十六日晚上,举行了一次儿童大蒙祝福的聚会。二十九日那一天,从晚上十点起,一直到早晨七点,真是感动人的一段时间。因为.从主的守护所和伯特铎夫来的女孩子们,用这九个钟头的工夫在守望堡祷告、唱诗、哭泣、敬拜神。同时男孩子们也在另一个地方热切祷告。在那时,祈祷和恳求的灵浇灌在这些孩子们身上,那种能力实非文字言语所能描写得完全。

他们的祷告时常带领人为主而活。借着他们的祷告,他们点着了要把基督的救恩传遍异教各国的烈火。他们为要日夜不断地献上祈求之祭,所举行的守望祷告,证明他们如何晓得天上的第一个定律,就是祝福和能力的多少,乃是根据于祷告的多少。他们看见那在宝座上的羔羊,就极其欢喜,深信他必要充满他们所大大张开的口和心。

十一、她的布道工作

在以后的几个月中,有些弟兄们继续不断地出去到远近地方传讲基督的爱。他们的恩想中充满神所祝福的事。新生铎夫与世界各地都有交通。有所听闻,就转告弟兄们。一七二八年二月十日,在聚会中,‘他特别讲到远处的地方如土耳其、摩洛哥、和格陵兰。对于格陵兰,他说以人来看,是不可能进入的,但是他相信,主会赐给我们弟兄们恩典和能力,使他们去到这些地方。在那天的聚会中,我们深受圣灵的感动。’

此后的四年,复兴一直继续。长老们留心看守,照着个人的需要及所有作了的忠心带领,弟兄相爱的灵给绝对地维持,以至能不断地守望祷告,而亦有弟兄带着所听见的消息出去到远近各处,使弟兄们的聚会成为得大喜乐和蒙福的管道。这些都是即要开始的布道工作前的准备。

布道工作是这样开始的:一七三一年,新生铎夫到哥本哈根(Copenhagen)去参加丹麦王的加冕典礼。那里的一位贵族有一个从西印度群岛(West lndies)来的奴隶,名叫安顿(Anton)。从他那里,新生铎夫得知西印度群岛,特别是丹属圣多马(St.Thomas)岛上奴隶的情形。他又遇见两位因丹麦人伊及德(Egede)布道而悔改的格陵兰人。等他回来后,他述说他如何遇见这些异邦人,就引起弟兄们的深切注意。有两位弟兄大受感动。那天晚上,当唱诗班经过他的住处,新生铎夫告诉一位朋友说,他相信去西印度群岛和格陵兰布道的人,要从这些弟兄们中间找到。那时候,他们唱诗班的人就受到激励,而献上自己。当这事被人知道后,另外又有两位前来,要到格陵兰去。那奴隶安顿来访问一次,使他们的印象更深。他述说那里的奴隶所受的痛苦,也就是他们所将要受的,使他们更加火热。假如他们无法进到殖民地那里,去教导那些奴隶,他们准备出卖自己作奴隶,好接近那些贫穷的外邦灵魂。

不到一年后,在一七三二年八月,头两位出外布道的人就出发了。他们被差出作上所受的指导,都包括在这一句话里:在凡事上寻求并受圣灵的引导。他们是步行着出去的,除了袋中几文钱以外,什么都不带,但是他们在对神与及神必看顾的信心上,却是刚强的’次年另有两位出发到格陵兰去。一七三四年又有十八位到圣克芦斯(Santa Cruz)。后一年,又有十二位以上,借着移民或工业上的工作,去帮助黑人。虽然他们这种举动,曾牺牲许多宝贵的生命,而未得成功,但是弟兄们并不因此气馁,反而当有死亡的消息传来的时候,他们总是唱那篇流泪撒种的诗篇。结果,他们从死的种子,收割丰富的禾稼。

在他们得着圣灵浇灌以后三十年内,他们把主的救恩,不但传遍欧洲各国,也传到美国南北,甚至传到亚洲和非洲许多拜偶像的民族中。有人见证说:‘自从我们与文化幼稚的人接触,到现在才过了一世纪。在这期间,我们曾往世界各国各地去作工,把基督的国度扩张到许多外邦野地……使那些幽暗之地得着喜乐之光。我们在布道人足迹罕到,遥远的旷野里,栽种了主香甜的葡萄园。哦!我们看见所成就的如何伟大!如何广阔!……注意他们所表显的爱心,听到那些悔改野人的敬虔见证,我们谁不希望那使他们作出这样奇妙工作的能力,也显在我们身上?’

按照人数的比例说,摩尔维亚的教会所支援、所打发出去的人,和她所供给的财力以及她所拯救的人,都远比任何教会为多(确实数位,见前面引言)o为何这个小小(最小)的教会,会比那些比她更年长,更大的教会作得更多呢?这是因为在所有的教会中,只有她要实际的实行这个至大的真理:就是教会在地上存在的目的,乃是要把基督受死忻要拯救的人带来归他。只有她要教导并训练她所有的人,都以此为他们对于这位爱他们之主的第一个义务,就是牺牲他们的性命,使人认识他。

十二、她的影响

那一时代的一位旅行家,作了这样惊人的见证说:‘在我一切的旅行中,我只看见三件东西,是超乎栽意料之外的,就是海洋、新生铎夫,并主所守护的会众。’一七二七年的大复兴在能力和幅员上不断地继续增长了一世纪多,主的守护所诚然作了建造在山上的一座属灵的城,在众人跟前显露出来。从欧洲各地各方有人去到她那里,有的要得救恩,有的要得圣灵的浇灌。从她那里得着帮助,而发生最大的影响的,是十八世纪英国的大布道家,韦斯利约翰(John Wesley)。

在一七三六年秋天,韦斯利约翰和他兄弟韦斯利查理(Charles Wesley),乘船去美国传道。那时,他们是英国圣公会的教士,有些往美国去居住的摩尔维亚的弟兄们,和他们的眷属,也在那个船上·韦斯利约翰看见他们生命路上的庄重,看见他们殷勤、谦和,不断地甘心为别的客人,作英国人所不肖为的奴隶式的工作,而不要工价,就大受感动。船到中途,遇见狂风大浪,有破沈的危险。船上的乘客都惊惧呼喊,但韦斯利约翰看见那些从德国来的摩尔维亚的弟兄们,和他们的妇女小孩,都在那里安然唱诗,就更受感动,登陆以后,他就去那些弟兄们中间的一位监督,司潘金伯(A.G.Spangenberg)那里,请问因信得救的事。这使他看见,自己虽然到美国,是要使印第安人悔改得救,但自己还没有得救经历,和得救的凭据,所以在他回到英国’遇见一位英国传道的摩尔维亚的弟兄,博勒彼得(Peter Boehler)后,他和他兄弟查理就在博勒彼得的带领下,弄清楚信而得救的事,显且得着得救的凭据。此后他更也亲自到德国土的守护所,去接受灵的造就,从那里得着更丰富的祝福。在他的日记里记着说:’栽本愿在这里过一生,可是我的主却召我到他葡萄园的另一部分去作工’,因着他在那里所得着的祝福,他回到英国就成为神的一个荣耀的器皿,满有属灵的能力,在十八世纪里,使英国在主的福音上,得着了空前的复兴,其影响所及,是今世的人所难以估计的。

不但韦斯利两兄弟从摩尔维亚的弟兄们得着属灵的帮助,就是当日的大布道家怀特腓乔治(GeOrge Whitefield),和牛津大学出身的一些为主用的人,也都从他们受到属灵的带领和影响。

那位到印度开荒布道的克理威廉(William Carey)在往国外布道的事上,也是受到摩尔维亚弟兄们不少的感动。他在一次聚会中,把几本摩尔维亚的弟兄们所出的刊物放在桌子上,以他们的经历劝勉他的弟兄们。他的同工华达成廉(William Ward)因着这几本刊物,受了很深的感动说:‘多谢你们摩尔维亚的弟兄们!你们帮助了我。假如我作一个国外布道人,会有一根稻草的价值,我也要在我们主耶稣的脚前,归功于你们。’

基督的教会从摩尔维亚的弟兄所得着的帮助,和所受到的影响,是超过一般人所知道的,需要永世来向我们完全说出。

摩尔维亚的弟兄们得着复兴,就写出许多属灵的诗歌,多是赞美基督,称颂他的神性,宣扬袖的美德和工作,其中好些是以后教会所用的最优美的颂赞诗。那些诗歌,大部分是新生铎夫受到灵感而写的。他是那一时代最有名的圣诗家,被人称作德国圣诗王子。

新生铎夫临终的时候,夸胜的对他的家人和朋友说:“我要到我的主耶稣那里去。我已经预备好了,现在没有什么阻挡我。我说不出我是多么爱你们。谁知道基督那‘使他们合而为一’的祷告,能这样奇妙的应验在我们中间呢?我只求主在外邦人中给我初熟的果子。谁知主已经给了我几千!我们不象已经在天上了么?我们不是在一起生活,象天使一样么?主和他的仆人都彼此了解,彼此明白。我预备好了。”

过了几点锺,当他的女婿宣读旧约中的祝福说:‘愿主赐福给你、保护你;愿主使他的脸光照你、赐恩给你;愿土向你仰脸,赐你平安’以后,这伍神所亲爱的人便离开身体,去到幔子那边,与主同在了。

有四千多人从荷兰、英国、爱尔兰、北美、格陵兰等,各处弟兄们中间来的传道卜,他们把他送到在守望堡的安歇地里的安歇床上。在他的墓碑上写着说:‘在这里躺着的,是一个属神不朽之人的残余。他名叫尼古拉利未,是新生铎夫(地名)和帖丁铎夫(地名)的伯爵和地主。他因着神的恩典,和自己不懈怠的事奉,使平凡的弟兄们在十八世纪变成一个新的教会。他于一七零零年五月二十六日,生在端斯登(Dresden,另译德勒斯堡),一七六零年五月九日,新生铎夫在主的守护所进入他救主的喜乐里。他被主指定去结果子,并且使他的果子长存。’

新生铎夫小传
(本文摘自http://www.godoor.net)

新生铎夫弟兄实在是一位属灵巨人,当我们提笔要侧写他的生平职事与诗史时,就好像面对着浩瀚的洋海一般,有无从下笔的感觉。因此有人说,从使徒保罗之后,就气魄而言,他是最像保罗的人。而马特弟兄(Mott)曾说过一句很中肯的评语:"就布道而言,无论是本国的还是国外的,最辉宏伟大的,非摩尔维亚的弟兄们莫属。"他们以些微的力量成就了属灵的伟业--照他们的比例来看,如果在英国与美国所有的教会都活在与摩尔维亚弟兄们相同的属灵光景里,那么这些教会,每年专为布道的财物捐献,应该超过十二亿英镑;也就是说,等于他们现在情况的四倍。而被打发出去的宣教士,则应有四十万人之多。这样雄壮的基督精兵足以把福音传遍世界;足以将全世界翻转过来而绰绰有余。这群十八世纪摩尔维亚的弟兄们,在新生铎夫的领导之下,实在活出彼此相爱并合一的见证来。因此他们虽然"略有一点力量",但是那位"拿着戴维的钥匙"的主,却将通向国度那道"敞开的门"开在他们面前,是无人能关的。而他们也实在为基督夺得建立国度的产业之地。

有一位弟兄雪凡尼(Schweinitz)曾描述过他们布道的情形:"直到一九○○年以前,在摩尔维亚的教会里,每五十八位圣徒中,就有一位被差遣往国外布道的。而在本地教会每增加一位信徒时,在国外就有两个以上脱离异教而归主的人。"这群弟兄们为何能为神成就如许属灵的伟业呢?到底那一个神圣的动机是什么呢?当摩尔维亚的信徒认识传福音为大使命的时候,以赛亚书五十三章十至十二节那段感动人的话,就成为他们的动机。神羔羊的受苦激励他们出去传福音直到地极。从这段预言中他们喊出这样布道的口号:"为着被杀的羔羊去救人,叫祂看到祂劳苦的功效。"假如我们的心热爱曾为我们受死的救主,如同火烧,那么基督教中漠不关心的情形就会消失,基督的国度也就要显现了。

在新生铎夫活着和他去世之后,他们见证主的范围,不仅遍及整个欧洲,还向外发展,最早是东至美洲西印度群岛(West Indies),北到格陵兰(Greenland)的爱斯基摩人(Eskimos)中间,西到宾夕法尼亚州的印第安人中间和荷属盖亚那,向南一直到非洲的赫敦拖兹(Hottentots),和在苏利南(Surinam)的那些土著部落中。那时韦斯利正在英国掀起属灵的复兴。即使复兴达到最高潮时,在英国的属灵领袖们仍寄厚望于新生铎夫,希望从他那里更多知道神宝座的动向和圣灵水流的奥秘。我们很难从教会历史中找到一个人,他的影响力能够和新生铎夫相比拟的。

他的恩赐

像新生铎夫这样一位伟大的神仆、时代的舵手、教会的建造者,当然他会有非常丰富的恩赐,但我们特别宝贵的是他恩赐的多面和平衡。我们很难从他的恩赐中举出一样来,说这是新生铎夫的恩赐。因为他的恩赐是那样广泛,并且样样突出,正像使徒保罗一样。他是满溢赞美的诗人;是有为父心怀的好牧者;是循循善诱的好教师;是率先攻占未得之地的福音健将;是杰出的神学家;大有效率的教会组织者。虽然神赐给他许多的恩赐,他一生仍要不断地被神的启示与圣灵里的经历交织,才能成为神手中最宝贵的器皿。而另一面,他的个性,更帮助他能够把丰富的恩赐发挥得淋漓尽致。他向主的单纯、忠诚,他在属灵见证上的刚强不阿,以及他对待神儿女的恒久忍耐,乃至于工作上的温柔和智慧,都是无与伦比的。然而他论到自己,却是最简单的一句话,也是最好的一句话:"我只有一个爱好,惟独基督。"

他的背景

新生铎夫在主后一七○○年五月生于德国的德雷斯顿(Dresdon),父母都是虔敬的圣徒。他的父亲临终时,在床上抱着出生才六周的他,把他奉献给基督,叫他一生侍立在主面前。而他留给他的话,似乎就是对他一生的预言。他说:"我亲爱的儿子啊!他们要我给你祝福,但我相信你是比我更蒙福的。虽然我现在感觉到,我已经站立在耶稣的宝座前。"以后新生铎夫的母亲再嫁,就把他交给他的祖母,和姑妈亨莉德(Henrietta Baroness)抚养。这正是神的奇妙安排。因为他的姑妈是当时非常有名的神学家,对于神学、希腊文和希伯来文,都有很深的造诣,而且她常和各教会的领袖广泛的来往、交通,也经常有清心爱主的圣徒来访问她。她常常在家中聚会,使家里的人都能够追求主、亲近主,叫他们灵命长进。她还常常提醒家中的人要把自己再献给主,保守自己是属于主的人。所以在当时,他姑妈是敬虔圣徒的一个榜样。新生铎夫从小就在这样虔敬家庭的气氛中生活、受教。这种虔敬的家教,也成了左右他一生道路的影响力量。

他的奉献和他属灵的转机

当他六岁的时候,那位教导他的老师爱德林(Christan Rudwig Edeling)是一个属灵生命丰富的人,教导他三年,离开之前,对他提起救主为他所付上的代价,并说:"无论如何,我们是属于祂的,而且永远是属于祂。"新生铎夫回忆说:"他的话是那样有能力,刺入我的心。我已经认识救主而且爱祂,但从未像当日这几句话进来的时候,那么得着能力!我的心都被这神圣的能力所震动,使我泪流不止,就在那一霎那间,我就立了一个大心愿,决定一生要为我的救主而活。祂是爱我,为我舍己。"

所以在他十岁的时候,新生铎夫向主立下誓约并签名于其上说:"亲爱的救主,愿你属于我、我也属于你。"以后他回忆说:"在我年幼的时候我就爱这位救主,并且和祂有亲密的交通。当我十岁的时候,我就非常迫切地追求神,并决定一生要作耶稣基督忠诚的奴仆。"

他矢志奉献后,就自然而然地欢喜和主交通,宝贵主的同在。在以后的岁月里,当他对小孩子传福音的时候,他常说:"我何等喜乐认识了这位救主,并且能够真实的经历祂。当我还年幼住在汉拉斯铎夫(Hennersdorf)时,我一直学习以我全心来爱祂,跟随祂。虽然我这样认识主已经有些年日了,但我仍一直不断地以我孩童的样式,来和祂交通。有时我和主亲密的交通约有一小时之久,就好像跟一个朋友那样亲密的交谈一样,即使从房间里进出的时候,我也是经常迷失在主的爱和祂的交通里。哦!主的爱是那样满溢我的心灵,甚至我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我和主的亲近交通已经有五十年之久,但是这个交通一天比一天更宽广更深入,充满了甘甜和喜乐。"他又说:"当我在年纪很小的时候,神就已经乐意把祂的儿子启示在我的心中,所以救主对我来说,是那样的真实,就好像我看见我自己手上的五个手指一样的真实。"新生铎夫年幼时还经常写信给主耶稣呢!他也常对他的朋友们传扬福音,当他找不到对象时,他就对着椅子传讲耶稣。一七一六年因为战乱,常有军队在各地搅扰人民,也常有些瑞典(Swedish)的军队来到他们的城堡掠夺财物,这些粗暴的军队,居然被这小孩子祷告的诚恳感动、折服,他们汹汹而来,结果却是默默离去。在那时还可看见他领导的能力,和他在四围人群中间的属灵影响力量。当他十岁时,已经把"往普天下去传扬福音"作为他终身伟大的目标了。从一七一○年到一七一六年,他在哈来(Halle)读书,这是最值得纪念的几年,他在学校中一直不断地找人交通关于他信仰的经历。但是他很惊讶地发现,就是在这所基督教的学校里面,他仍旧找不到知音和共鸣。不过因着他对神和对人的态度真诚,仍旧能突破所有交通的困难--他发起了一个小组,召集同学在一起祷告,并为主作见证。从那时起,主就隐约地把基督徒合一伟大的启示和亮光放在他里面了。他说:"我越来越觉得基督徒需要与主交通,但若没有因此而带进与其它基督徒有更敞开、更广泛的交通,那就失去了基督徒这伟大名字的意义了。"为着要传开这合一的看见,以及在主里需要交通这强烈感觉的催促,他就召聚了五个小孩,组织一个所谓"芥菜种团",以三件事彼此相约:(一)以和善待众人,(二)为众人谋福利,(三)使人归向神和基督。他们有一个小的徽章,上面写着"看哪!这人!"(语出约翰福音十九章五节)和"祂的鞭伤使我们得医治"两句话。每一个人戴上一枚戒指,上面刻着"没有人为自己活"。因着他自己是那个组织的领袖,所以他身上还戴着一枚金的十字架,在十字架的中间有个椭圆形的徽章,代表芥菜种。日后他说,主知道,他当时这样作绝对不是为了自己的荣耀,而且相反的,正好使他成为同学嘲笑的对象,并在这一切讽刺、藐视、讥诮之中,来服事主。而主同在的喜乐一直鼓舞他的心,使他更勇敢地面对这一切逆境。过了几年,连教会及一些有名望的人都来参加这个组织,访问他们,或以通信来维持交通。当他把一切都交给校长法兰克(August Francke)要离去时,这个芥菜种团运动已经深入了七个教会里面。那校长说了一句很简单的评语:"这少年人总有一天要成大器。"

神为祂伟大的使命制作祂荣耀的器皿

当他离开哈来书院时,他很倾心于攻读神学院,但是神在他身上却有更好的计划,他就在一七一六年九月进入威腾堡大学(University of Wittenberg)读法律。在他进入威腾堡大学的初期,他越过越在以往属灵生活的根基上往前。他定规每天晚上都用在祷告和交通上,一礼拜禁食一天;他也饥渴读神的话,好像读完这次圣经以后,再也没有机会能看到圣经似的。大学中多少的基督徒学生,都不知道把他归到哪一种的宗派才好,他们称他为清教徒。他回忆说:"其实我从没有把自己归入哪一个宗派,我实在厌烦这许多的区别。在我里面除了主之外,没有别的事物。"正如当时约翰阿伯提尼(John Albertini)弟兄对他所作的评语:"基督的爱早已如火焚烧在这个孩子的心中。"是这一个爱激励他奔跑一生的路程;是这个伟大的爱,使他能在每一件事上向主忠诚,披心沥血,以至于死。

一七一八年,就是他在威腾堡的第二年,他认识了摩尔维亚的弟兄们(Moravian Brethren or Unitas Fatrum),使他在两件伟大的事上打下了根基。他热烈地响应他们传福音的热诚,并且他发现这班弟兄们无论在何处,无论是对哪一类神的儿女,他们都以其为交通的对象和同伴。他们坚持说,交通的根基只是"在主里面"。就在那时,新生铎夫看见了这个伟大的启示和亮光,而这光深深地刺入、铭刻在他的生命里,并且照亮他一生之久--基督的合一以及与弟兄姊妹交通的合-,就像约翰福音十七章里所说:"父和子的合一"一样。

一七五三年八月,新生铎夫对在英国费特巷(Fetter Lane)聚会的摩尔维亚弟兄们,交通到他如何开始向国外传福音工作的热诚。他说:"一七○九年某天,在汉拉斯铎夫,我曾注意到一篇登在报纸上的报导,是有关于东印度的事。从那时起,我常常听到许多在外地传福音者的见证,又听到一些殉道者如何忍受监狱苦刑,而他们一切受苦的意义都是为着让神的国得以扩展。这些见证更增强了我对基督的忠诚。"他说:"我认识基督耶稣的宇宙性,祂正在建立祂属天的国度,而且是借着我们这班为这光作见证的人来建立的。我本来是个死亡的囚奴,但是既被主从黑暗的权势下拯救出来,就如同光明之子。因此,我必须为这奇妙的光作见证,而主也一直寻找我,使这光成为我的职事。这实在是我最高的荣耀和莫大的权柄,而这职事的荣耀也一直增加我对神见证的忠诚和责任感。"

照在新生铎夫里面,不只是这道福音职事荣耀的光,并且还有另一个启示--"基督是一切的中心"--也越过越强地照耀在他的心魂当中。他从各宗派里发现,他们都有同一的根基,就是以基督为中心,这也是彼此交通的根基。所以他无论在哪一班基督徒的身上,总能发现合一和交通的根基,而这个根基就是主自己。

更深的转机为着更艰巨的使命

大概就在这段时期,他在杜塞朵夫(Dusseldrof)参观一次美术展览会,看到了斯特堡(Sternberg)的一幅主受难图,下面写着:"为你我舍一切;为我你舍什么?"他的心大大被圣灵感动。他觉得他不能回答这个问题,就是把一切都献给主,也不能补满主对他的大爱,而他就在那幅画前得着了影响他一生服事的转机。他求那位钉十字架的主带他进入和主更深的交通,并且使他交通于基督的受苦;他也求主为他一生的事奉开路。但在那个时候,他还不知道应该往哪里去。他回去以后比从前更加坚定,要一生跟随、服事这位救主,而他在这幅画中所见主的面貌,一直活在他的心里。基督舍命的大爱,成为激励他为主而活的力量。

一七一七年,他有机会去巴黎,这位青年写信给朋友说:"如果我去法国的目的,是为叫自己变成一个属乎世界的人,这是白费钱财。神要按祂的慈爱,保守我为基督而活的心愿。"在巴黎有一位公爵夫人问他说:"你昨晚到戏院去过吗?"他回答说:"没有,我没有功夫去看戏。"他离开巴黎的时候,叹息巴黎的繁华奢靡,也觉得那许多活在其中的人是何等可怜!只不过为审判的日子积蓄神的忿怒。这一位将来给主使用,建立祂心爱教会的器皿,原来就是这样地与世界分别,难怪在他二十七岁(一七二七年)那年,神就使用他带进一次教会历史上罕见的复兴。

从他住在巴黎的日子,我们可以看出新生铎夫心地的宽广和他属灵度量的深拓。那时他有机会和天主教中高级的教士交通。他固然厌烦他们许多外面的仪文和虚假、夸张的敬拜,他也看见许多教士的败坏行为,但是这些并没有影响他与他们的交通,他仍旧和巴黎的大主教成为朋友。那些主教十分惊讶于这位年轻人的属灵生命与才华,想尽办法要使他成为天主教的忠实信徒,而他们发现一切的计划都归于徒然,最后只好放弃对宗教观点的争执。新生铎夫则说:"他们只好和我一同交通于耶稣基督的受苦和祂生命的优美。"他仍旧把对方看为圣徒。他写信给他们说:"虽然我们中间有这么许多的不同,但是我们仍旧能在救主的鞭伤里合一。"

他在巴黎读法律时,另有一件事叫他属灵生命得着转机。当时律师是非常高尚又很不容易得着的一种头衔,他从来没有被法院邀去参加他们的工作,所以有一次他就向法院抱怨,马上就得着非常满意的答复。就在那时,神的光突然进来照亮他的全魂,他深深看见他的自傲,也看见他对世界的抱负并没有完全治死。为此他再一次来到主前,求主赦免。他痛痛哭泣;大大懊悔。再一次彻底地把所有的主权都交给主。

在一七二○年五月,他离开巴黎。回家途中,他又遇见了另一次属灵的转机。那时候他路过姑妈家里,并且病倒了。当他在姑妈家住的时候,他开始对表妹细欧多拉(Theodora)发生爱慕,就很自然的向她求婚,事后他才发现她已经和他的好友路斯(Reuss)伯爵成为密友,他马上就有一个反应,必须好好的寻求神的旨意,在神旨意以外有任何倾向举动,都是严重得罪神的事。于是他就鼓励路斯向他表妹求婚,而他自己也尽力玉成这桩婚事,但他心中的痛苦和挣扎,是可以想象得到的。过了几年,新生铎夫写信给查理韦斯利的时候说:"当时决定向我表妹求婚的事,完全出于我的己意。从这次痛苦的教训中,我对付了我的己生命,现在我已经向我的己生命自由。我觉得什么时候我若活在自己的意愿和倾向里面,我就像活在地狱里一样。"一七二一年他正从巴黎游学回来,被萨克森尼(Saxony)王侯聘为顾问(Counsellor of State)。我们且听听他的自述:"我虽然在世界里有很高的职位,但这些一点也摸不着我的心。每个主日,我们都能自由的聚会,主也以祂的同在和能力覆庇了我们。我不仅是讲道的人而已,我的全心更为着福音而活。为了顺服在上的,我固然须要挂着佩剑出入宫廷,但是主的同在、大爱与忍耐一直覆庇我,使我深知我在世上不过是客旅,我要向着荣耀的标杆直奔。"他就顺着里头的感觉写下一首诗歌,诗意盎然。这首诗和下一首诗都是他早年的作品,当时摩尔维亚的弟兄们还没迁进他的封地来,那时他才二十一岁。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绝不会想到诗人正处在优裕的环境里。

耶稣仍领率(Jesus,Still Lead On)
(一)耶稣仍领率,直到安息境,
虽然道路险阻难行,
我们不畏,镇静跟随,
求用大能手,引我进美地。
(二)倘若惊恐起,倘若敌逼近,
愿藉忍耐,更臻完全,
胜过不信,傲视旷野,
历经诸试探,引我归天乡。
(三)忧愁不能胜,试探交相迫,
正当我们寻求安慰,
"那信"、"那望",求毋弃我,
遥指光明岸,不再有哭泣。
(四)耶稣仍领率,直到荣耀境,
救恩元帅一路引导,
扶持、保惠、体贴入微,
直到应许地,安然投父怀。

这里还有一首诗,也是当时写的,原来有十一节,下列六节是按着约翰韦斯利在一七三八年用英文翻译的。从这两首诗我们可以发现诗人在二十一岁时生命就很成熟了。他好像已经清楚他一生十架的道路,与荣耀的使命。虽然不见一片微云,他却在信心里预尝这道路的争战与安息。我们似乎可以听见他受苦心志的兵器,铿锵有声,而今他已成了反映荣耀美丽的云彩,在我们的周围。

哦,你搜寻遍处目光(Thou,to Whose All-searching Sight)
(一)哦,你搜寻遍处目光,
叫幽暗如白昼发亮,
搜寻鉴察渴你心怀,
撕裂捆绑,叫他释开。
(二)洗去罪染,穿上新造,
钉死十架所有爱好。
奉献给主,每一思念,
但愿圣洁,如主完全。
(三)作我火柱,旷野开路。
当我可畏荒野迷途,
主若相亲,我就无视,
仇敌所有狠暴计施。
(四)洪流四起,漫溢我魂;
忧苦波涛,席卷我心。
惟我救主,使我头?,
应时扶助,爽我心怀。
(五)教我步武你的踪迹,
不馁、不倦,不论何去。
愿你的手依旧扶搀,
一路引我到你圣山。
(六)即或道路荆棘、坎坷,
日子如何,力量如何。
忧苦止息,不再奔波,
直至静谧、喜乐天国。

一个伟大的复兴和一个伟大的领袖

一七二二年在德国北部,有一群基督徒遭受逼迫,以致无处容身。他们原先叫波希米亚的弟兄们,自一四一五年改教运动之先驱胡斯殉道起,这群十架子民,三百年来到处被人驱逐,有一半以上渐渐迁至摩尔维亚居住,所以他们又被称为摩尔维亚弟兄们。这时又一个新的逼迫兴起,他们盼望能够到新生铎夫的封地伯赛儿斯铎夫(Berthelsdorf)避难,他就立刻热忱的接待他们。他对他们的领袖说:"让你的朋友中愿意的都来,我将给他们一块地建造房屋。基督会将一切需要的赐给他们。"新生铎夫说他当时之所以接待他们,是因为他以前在芥菜种团与主所立的约,要帮助一切世上的人。这个避难所,就是有名的"主的避难所"(Herrnhut)。到了一七三二年,陆续增至六百人。

从这时候开始,他就陷入极大的困难中。各种不同阶层、不同背景和不同宗派的基督徒都涌入他的封地来。也在那里开始各种不同的敬拜方式,常常彼此争辩,而新生铎夫成为各方攻击的中心。清教徒责备他对天主教徒太妥协,又有人觉得他坚守真理而批评异端的话语过于锋利。这种情形越发展越激烈,到一个地步,在人看来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唯一能够支持新生铎夫不倒下来的,就是他当初所得的启示--圣经把基督合一的亮光照亮在他里面。他一直为圣徒的合一祷告,盼望就在这一群背景如此复杂的基督徒中间,能产生一个伟大的神迹,使神得着空前的荣耀。但是他的困难却不断地增加,内有纷争,外有压力。当时那些有权势的人责备他藏了一窝异端,为此,新生铎夫对于要移民到他封地来的人,加以严厉的鉴别,只有那些能够证明他们确实是为了福音缘故的人,才允许留下。

当时这种情形越过越艰难,却更显出新生铎夫在摩尔维亚教会中间的事奉和见证,实在是太伟大了。他的态度和行动都是出于他对主的热爱和向主的单纯、真诚。在最艰难的时候,他自己也屡次被打倒而心灰意冷,想放弃一切的努力。但是神把一个伟大的信心放在他里面,叫他一直相信神要在祂儿女中间行作大事。为此,他一直不断地和每一位神的儿女交通,并且坚持每一件事都必须要合乎神的旨意,好让良心得着完全的自由。他的绝对终使神的儿女都归回在基督里合一。仇敌也逐渐利用政府开始逼迫移民,没收他们的财产,并且新来的人一被发现,就立刻被下在监中;甚至连那些帮助移民逃到封地来的人,都要受到严厉的处罚。在一七二七年,政府宣布新生铎夫是"野兽",禁止他在德雷斯顿传道。但是新生铎夫一直在基督的爱和忍耐里,接受一切可怕的打击和痛苦。当时的光景,好像鬼魔要借着一切的狂风暴雨,彻底摧毁主的见证。他的心极其伤痛。但在这无数的艰难和搅扰之中,他并不用自己的能力来对付这一切的问题,却一直忍耐等候主的旨意显明。

下面这首诗歌,是他听到当局禁止他讲道的时候写的,殉道者的灵充满了诗人的胸臆。他非常清楚他"不是与属血气的争战,乃是与空中属灵气的恶魔争战",他的兵器乃是"虽至于死,也不爱惜魂生命",仇敌倾其权势来攻击他,却不能摇撼他退却一步,他站在坚固的信心上,堵住了吼叫狮子的口。

殉道信歌(Martyr Faith)
(一)荣耀归神,见证如云,
信心伟人气壮;
微笑贫穷,无视煎熬,
寒波凯歌高唱。
(二)愿今持守无畏信心,
这是先贤所站,
抵挡罪势,以致流血,
他们甘心浇奠。
(三)烈窑七倍,灼热逼人,
我神依旧同行;
祂造方舟,祂平风浪,
在在爱是祂名。
(四)主的膀臂,永久能力,
扶持永不枯竭;
最恶权势,我们再胜,
跻身得胜行列。

现在我们要看他另一首短诗,字字凝重有力,透露他在这一段艰难岁月里得胜的秘诀,乃是在于"信心"的穿透力:
信心穿透铁石心肠,
甚可回应宝座;
只要拥有信心利器,
就可支取一切。

他的信心甚至响应宝座,成为神祝福教会的轨道。自马丁路德以来,祭坛的火好像渐渐微弱了,直到他再次自天上引下火焰,这火焰也点燃了英伦复兴和美洲"大觉醒"的火种。

在上述大风波之后,神的祝福开始如雨霖沛降在弟兄们中间,叫他们的所在地成为神的祭坛,他们就发起守望祷告。从十六岁到六十岁的弟兄们都轮值,昼夜不断的在神面前祈求。新生铎夫的灵也被主的灵大大的感动,写下了另一首诗,为着激励所有儆醒守望的弟兄姊妹们:

那日子、那时辰(The Hour is Come)
(一)长夜漫漫,"那时辰"忽然潜至,
将晨星第一道光芒,
射入你们心房。
(二)黑夜已深,谁来等候"那日子"?
并向那荣耀之日的主,
今就效忠臣服。
(三)白昼将近,(新郎来迎),
五个童女在外哀哭切齿,
另五个,却欢赴羔羊婚宴!
(四)荣耀破晓,守望不再,
(公义日头已现)
每人要负自己的责任啊!(散文诗体译)

经过神长期奇妙荣耀的工作,和新生铎夫孜孜不倦地浇灌耕耘,终于使这块地方成为当代教会复兴的中心与发源。而那许多从各种背景来的弟兄们,心都熔化在一起,到了一七二七年八月十三日,新生铎夫宣布有一次大擘饼聚会,于是揭开了复兴的序幕。那一天,每一个人都觉得需要和别人没有间隔地重新联合起来。当他们唱第一首诗歌的时候,有些人就被圣灵大能所感,起来认罪、悔改,如此直等到晚餐时,众人的心都俯伏了下来,然后被圣灵高举,接着圣灵大大的浇灌他们。在他们中间有一位历史家回忆说:"那一天,真是圣灵大浇灌的日子。我们看见了神的圣手和祂奇妙的作为,祂使我们在立足的圣云下受了灵浸,有大神迹奇事在我们中间。从那时起,几乎没有一天我们看不见这伟大的工作。每个人都不再羡幕别的,只要求圣灵掌握他们全人。恩惠如同不能抗拒的洪流一般,把我们卷入神爱的大洋中。"他们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在这个擘饼聚会中,面对面的看见了救主尊贵的面容。虽然他们都成了忧伤的人,但是他们的里头告诉他们:主是他们的栽培者,是他们的祭物,祂要立刻使忧伤泪变为喜乐油,使痛悔变作欢欣。这种坚定的信心,使他们一时之间成为快乐的人。从那时起,他们以那一天所得的属天恩赐,去带领许多人,一起分享了这种快乐。当时不但在场的人,经历了诸天下垂的荣耀,连六十哩以外有两个人,也同时享受这祝福。新生铎夫的快手笔,将那奇妙的光景勾勒出来。我们只找着下面这一节,但已足够印证那位历史家的描述了:

何等喜乐,恩典时刻,
凭信我见救主荣面;
不见一人,只见耶稣,
并在我心刻下永约。

那天神呼召了这一班蒙福的子民,来到锡安山,将荣耀国度的异象显给他们看--"不见一人,只见耶稣"。主将祂自己给了他们。又将更美之约,用永生之灵写在他们的心版上。五年后,这个见证的炸力开始显在福音上,正如前文所描述的,这羔羊异象也是下面合一见证的根基。

新生铎夫为人天真柔细,常被羔羊舍命的大爱所充满。当他负起摩尔维亚弟兄们的责任之后,这个爱是他的教训和诗歌的动力,并且超过了一切的教训和辩论,把所有人的心,都熔化成为一体,并以"圣洁的装饰为衣,甘心牺牲自己。"这一个爱将神的子民更新得像清晨光耀的甘露。下面这首诗歌神的羔羊(Lamb of God)说明他实在是认识羔羊无限价值、敬拜羔羊独一尊荣的人:

感谢颂赞,惟你是配。
哦主!悦纳我们爱慕。
因为所有新造福气,
涌自你的微行、受难。
我心回应我舌快笔,
欢颂羔羊!心口一律。

一个站在基督合一启示上的伟大使徒

新生铎夫所得属灵启示中,最伟大的一点,就是他对基督合一亮光的看见,摩尔维亚复兴最突出的点,也就是神儿女的合一。他一直坚持,基督乃是神儿女的中心,并且是神儿女交通惟一的根基。因着这个启示带进丰盛生命和能力,打破了多少弟兄姊妹之间的间隔和分歧。他自己也非常宝爱摩尔维亚的弟兄姊妹们。他说:"我可以确定的说,弟兄们的聚会,实在是一个属天的教会。"在他们中间没有个人的成见,只有主;没有任何事物争执,只有主;没有对弟兄姊妹批评的灵,只有主。有一次在新生铎夫的祷告中,主把祂真实的教会启示给他。那是在诸天境界中的教会;是在神那里荣耀的教会;也是控制教会真实意义的异象。他看见了这个教会和神的羔羊是完全合而为一的。在这教会里面每一个人都被羔羊的血所洗净。一天虽然他们活在不同的背景下,但他们在神真实教会里,是完全合而为一的。他们是被神炼净而完全归向基督的人。不但他们的灵魂属于基督,就是他们的肉身和骨节、骨髓都是属于基督的。所以他写了一首美丽的诗歌,来歌颂这个真实的教会。因着那一次的启示,新生铎夫深深感觉,要为世界上许多没有看见教会真实意义的神儿女祷告。他说:"我们众人不分种族,不论在世界何处,都要在救主的同在和祂的荣耀中消失,并且在祂这伟大的慈爱和启示中合一。为了这个启示,我们所能做的只有祷告。"

下面有一首诗是说到合一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他对基督的认识深刻、清澈,好像一个除去了帕子的人,述说他在锡安山上所看见那"天上的样式":

圣徒众心,爱里相系(Christian Hearts,in Love United)(见第696首)
(一)圣徒众心,爱里相系,同在主里享安息;
救主大爱激发爱心,如此相爱永相亲。
同作肢体,倚靠元首,?光反映主日头;
同为兄弟,行主旨意,主里相系原为一。
(二)主的群羊,同来祂前,更新誓约与奉献;
忠心服事,全心爱戴,因你君王已奏凯。
倘若有日彼此联结,不再坚韧变松懈;
同心谦卑伏祂脚前,求祂施恩重相联。
(三)求助我们"彼此相爱",遵此命令不稍怠;
惟愿彰显主爱浩大,主里相爱无虚假。
今让这爱照耀无间,好让世人得明见;
我们相爱,主里合一,好比根同枝虽异。
(四)但愿我们完全合一,如你与父原为一;
但愿我们爱里相交,永不离去这福道。
但愿我们光照明耀,使主荣光得反照;
但愿世人确知无疑:我们乃真属于你。

在一七三六年三月二十日,政府宣布将新生铎夫逐出德雷斯顿,他的心里真是充满了喜乐。他说:"时候到了,我们要聚集一切在地上作客旅的人,把福音带到世界各地去。什么地方主能够自由工作,什么地方就是我们的家。"往后的十年里,他继续在各处摩尔维亚弟兄们所建立的福音移民区,竭力工作。无论到什么地方,他的同伴都坚定和他站在一起,同心要在神儿女的中间,恢复基督徒合一的见证。

一七三七年他访问伦敦,与约翰韦斯利交通,给他们很大的影响。一七三八年,他在柏林遭遇到所有牧师的反对,没有一处教会向他打开。主很奇妙的在那里安排一位威廉(King Frederick William)弟兄,把他的家打开,让各种阶层的人,和各种属灵程度的人,到他家聚会。新生铎夫当时没有太多的准备,但他写着说:"每一次当我在讲台上开始讲道的时候,我就能感觉到如同火炭一般的反应,来自圣徒中间。聚会当中,即使是很刚强的军人,也会和群众一同流泪。愿神保守所赐给他们的感觉,直到永远。"

一七三九年至一七四一年,他到西印度群岛传福音。一七四一年底至一七四三年则亲赴美洲建立移民团,作为向印地安人传福音的据点。其实,摩尔维亚的弟兄们早在一七三五年就被打发到美洲来。但这群弟兄们最值得纪念的事,倒不是向印地安人传福音,而是给予同船另一位传教士属灵的冲击,他就是韦斯利。波涛汹涌中,这群弟兄们却喜乐地唱诗赞美神。这使韦斯利认识了两件事:基督徒当有里头的确据;也使他体会到诗歌对圣徒走天路的重要。他得到了一本诗集,就大量翻译这些德文诗。在一七三八年编成他的第一本诗集,其中很多是新生铎夫写的。下面这首诗的英译,便出自韦斯利的手笔,原有二十四节,我们仅选其中四节,这首诗几乎在每本诗集都可以找到。

据说这首诗创作的背景是这样的:当新生铎夫在西印度群岛传完福音,坐船离开时,那些海岛渐渐离开他的视野,他不禁想到主的救赎何等伟大,能供应世上所有罪人的需要。主宝血并十架的救赎,为我们赢得公义的白衣,是这首诗的主题。全诗气势磅礡;纵横万古,广纳世人,衬托出那件"白衣"的宝贵!

我主耶稣是我的义(Jesus,Thy Blood and Righteousness)(见第28首)
(一)我主耶稣是我的义,我的美丽,我的锦衣;
在宝座前服此盛装,我能?头欢乐歌唱。
(二)藉你宝血,我已脱去我罪与过,我耻与惧;
审判大日我敢站立,谁能控告主所称义?
(三)这件白衣永远不变,在那新造无穷时间;
岁月不能改其美艳,基督白衣永远新鲜。
(四)直到宝座见你荣耀,我们仍要以你自骄;
我的美丽,我的锦衣,我主耶稣是我的义。

一七四三年十二月他到达俄国西境瑞加(Riga),在那里解决弟兄们的困境,竟然被捕下监。那一年圣诞节他写信给妻子说:"我们这一群为主被囚的人,在这可怖的监狱中,却肯定主已经为我们预备前面更美的盼望。"他又写信给女皇,女皇的答复是--马上离开俄国。翌年一月八日,军队押送他们出俄国边界,他离开之后,在瑞加,底斯波拉(Diespora)和利否米亚(Livomia),主的见证更是如火烧旺起来。一群在利否米亚的贵族、牧师、和农夫都在圣灵里彼此交通,这叫新生铎夫大得安慰,因为他的劳苦没有徒然,而圣灵也作了见证。一七四七年他得允许返萨克森尼,他就回去继续带领教会往前。

一七六○年初期,他患了重病。临终前,将近有一百位弟兄姊妹聚集在他房间里。他转向戴维·尼施曼(David Nitschmann)说:"弟兄,当我们的见证刚开始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主竟然会让它发展到像如今这样的兴旺,在世界各地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影响力。神的儿女,不分宗派、种族,在基督的大爱里面合-。当初我只恳求主:使我在祂里面结一点点果子,我从来就没有想到,在摩尔维亚弟兄姊妹建立的教会中,已经有这么多的客旅,现在都围绕着羔羊。为了这个,我们只有低头敬拜。"五月九日清早,他向女婿说:"我亲爱的孩子,现在我准备去见我的救主了。一旦祂量给我地上工作的年日结束,我何等乐意到祂那里去!"接着他女婿就为他求祝福说:"愿主的平安覆庇你。"刚说完话,他便安然睡在主的怀里了。五月十四日,弟兄们就把当代最伟大的见证人埋葬了,等候荣耀复活的日子。

教会诗歌的流

最后我们从诗歌的流,来看看新生铎夫在诗歌方面的地位。自宗教改革以后,所产生的三派更正教会--路德宗(在中国称信义宗)、改革宗及安立甘宗,后两派因受慈运理、加尔文及亨利八世的影响,他们根本否定拉丁圣诗,完全摒除教会诗歌。所幸加尔文还留下带谱的诗篇,尚给这两个宗派留下了一点点火苗。因此这两个宗派所产生的诗歌能蔚为风气,整整要比宗教改革晚了两百年。读者只要稍微注意他们中间诗人的年代便可以发现这一点。

至于路德宗则不然。日耳曼民族酷爱音乐,而约主护村斯(1369-1415)和马丁路德(1483-1546)两位改革者都是诗人。胡斯殉道后,持守他所传讲真理的波希米亚弟兄们,在一五○一年以波语出版了更正教第一本诗集,并在一五三一年发行德文版,这支民族历经苦难,诗歌的风格重在由十架道路望见荣耀,这是一流;路德宗早期的诗歌则重在国度争战,三十年战争后,产生一班诗人,抒发在苦难中所经历神的爱;到了十七世纪下半叶,腓力斯宾诺(Philipp J.Spener,1635-1705)则给路德宗注入奥秘敬虔的血液,这又是一个流。当波希米亚的弟兄们迁到德国北部居住时,正意味着两个流的交会,我们可在新生铎夫的诗歌里,看出他的诗兼有两个流的特点。所以我们可以说,他是德国圣诗集大成的人,而且他的属灵经历与启示都要超过前人,自然诗境就高超多了。此外韦斯利成为第一位将德文诗歌大量引入英语民族的人,就更促成新生铎夫出英文诗歌的影响。

新生铎夫可说是更正教中,将诗歌敬拜神制度化的创始者。弟兄们多年来艰苦的经历,和从一切经历中所得丰盛的生命,都成为他们灵感的泉源,而写出那么多优美的诗歌来,成为历代教会的产业。他说:"我们以诗歌把人们带入真理里面,这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当时,诗歌音乐在摩尔维亚各地,都被大大的使用。只要一有机会,他们就把诗歌和音乐带入他们的敬拜中。新生铎夫也说到圣徒应该背颂诗歌,他说:"聚会的时候,我们在记忆里面直接唱颂,这是在教导和敬拜中最有能力的兵器。能够把里面的经历自然发表出来,而成为我们自己的经历。"他所写的诗歌出版以后,供应欧美各处主的工场。一七三五年在纥仁护特(Herrnhut)出版的"Das Gesangbuch Gemene"是摩尔维亚教会的第一本诗集。一七四二年有一百八十七首译为英文出版。他一直鼓励有诗歌恩赐的人写作,而他自己也写了两千多首。第一首是在他十二岁的时候写的,最后一首则是在临终前四天写的。他诗歌的特点是:站在属灵的境界中,用简单平易的话,说到基督的救赎,十字架的道路和教会合一的见证。今天他的诗歌已译为九十种不同的语文,广被教会使用。

摩拉维亚复兴之祷告
(本文转载自http://www.cbible.net/pray/ch4-3.htm)

如果我们探讨辛生铎夫成功的秘诀,从两段经文可看出一些端倪,那就是:"不是倚靠势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灵,方能成事。"(亚四6)"祷告完了,聚会的地方震动;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放胆讲论神的道。"(徒四31)辛生铎夫伯爵早年就学得推行祷告此一秘诀,一向致力于建立祷告小组,十六岁那年,当他离开哈勒学院时,他递给有名的夫兰克教授一份列有七个祷告组织的名单。如果是在今日,他一定能在学生圈中引领许多人信主!祷告能够多么快的解决所有不分年轻人或成人的问题!1727年在主护村地方,这位年轻贵族所面对的不是理论,而是一种实际的状况;如何以信心、爱心去团结并服事这群敬虔但意见分歧,且原来各拥胡斯、路德、卡尔文、慈运理(Zwingle)、士文克斐特(Schwenkfeld)等人以自重的信徒?这看来的确是个除非神亲自干预,否则毫无希望解决的问题。神回答了这位年轻伯爵热情洋溢的不间断祷告,超人的智能指引他采用了一些效力宏大的方法。汉弥尔顿主教(Bishop J. T. Hamilton)在一本叫"摩拉维亚人"的刊物中曾撰文促请人注意这些方法。文中首先提到辛生铎夫起草弟兄盟约,呼吁大家"寻求并且着重彼此意见相合之处" ,不要强调彼此间的歧异,接着文中又述及伯爵亲自与每一位居住在主护村的成年信徒面谈。汉弥尔顿主教说:

但是远较这些更为重要的,是大家都在5月12日这天,和辛生铎夫共同缔结一项神圣的盟约,众人决心像他一样的真正献上自己的生命,各人依其所蒙特殊的呼召,在自己的职份上事奉主耶稣基督。这项盟约其实就是今天的弟兄协议的蓝本,也是个人之间与会众之间合而为一的衔接链环。

"接下去的工作就是选举十二位长老,使主护村的灵性生活建立起完备的组织,并依照盟约规定,指派信徒分掌各种职务。这种秩序本身,就是进一步的彼此信任,以及对彼此的信仰热诚认同所带出来的成果。有了秩序为基础,接着就能展开圣经研究和频密的小组祷告聚会。这些不啻是领受圣经洗礼的开路前锋,而灵浸是以蒙福的8月13日那天,会众都领受了从天而来的能力达到高潮。这股能力推动主护村的男女信徒极为有效的服事他们的世代,将福音广传至基督教国度和异教徒之地。同样也是这股能力,保守他们在理性主义盛行、人际关系普遍疏离,教育界鼓吹教化人心、理性至上与道德净化的年代中,仍能保持热烈的信心。"

祷告时期

确实,以1727年的8月13日为高潮的摩拉维亚大复兴,无论其先前或日后都接连着一段非同寻常的祷告时期。施恩叫人恳求的灵在该年年初即已显现。辛生铎夫伯爵最初给予一班共九名,年龄在十至十三岁的女孩子灵性方面的教导。当代史家告诉我们:"伯爵时常向他的夫人抱怨说,虽然这些女孩的外在表现极为优异,但是他找不出任何蛛丝马迹足以证明她们有自己的灵修生活;并且无论向她们讲论多少关于主耶稣基督的事,这些教导似乎都无法深入她们的内心。在这心灰意冷的时刻,他藉祷告藏身主怀,以火样般至极的热情乞求恩主将他的恩典和祝福赏赐给这些孩童。"

这真是个奇观!一个禀赋不凡而又富有的年轻德国贵族,居然为了区区几个女学童的悔改而屈膝在主面前,心力交瘁的不停祷告!我们接着可以读到以下的话:

"7月16日,伯爵以全心全意作披肝沥胆的祷告,与之俱来的,是泉涌般的泪水;这次的祷告发挥了巨大的功效,也是日后赐生命与能力之圣灵动工的开始。"不仅只是辛生铎夫伯爵,就是许多其它弟兄,也展开了前所未有的祷告行动。我们在"摩拉维亚教会复兴的那些可资追念的日子"一文中,可以读到以下的记载:

"7月22日──许多弟兄自动相约要时常在赫特堡(Hutberg )聚集,以同心祈祷并歌颂赞美神。"

"8月5日华登(Warden),也就是伯爵本人守望通宵,和他在一起的,还有十二或十四位 弟兄。子夜时分赫特堡举行了一埸大规模的祷告会,全场与会者都大得感动。"

"8月10日是主日,约中午时分,若特(Rothe)牧师在主护村主持聚会时,觉得自己被一股出于主的奇妙而无法抗拒的能力所淹没,他整个人俯伏在神前,在场的全体会众也浑然忘我的跟着他俯伏下来。他们就在这种心境下,祈祷唱诗,哭泣恳求。"

"在那著名的蒙福之日,即1727年8月13日,施恩恳求的灵浇灌在主护村的会众身上。那天过后,一个意念临到某些弟兄姊妹心中,他们觉得拨出固定的一段时间来祷告是很好的。在这关键时刻,大家都对祷告的绝佳效果记忆犹新,并且受到恒切祷告必得到应许的感召,每个人都愿意在主面前倾心吐意。"

"远较一切更重要的是,旧约时代祭坛上的圣火是永远不准熄灭的(利六13、14)。同样的,一群会众就等于是永生神的殿,其中有神的坛和他的火,圣徒们的代求应该像圣香一般,一刻不停息地上达到他面前。"

"8月26日那天,二十四位弟兄和同样数目的姊妹聚会,互相约定推行从午夜到午夜的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祷告,每天份成日夜二十四班,由大家抽签决定班次。"

"8月27日这个新计划开始付诸实行。很快的就有更多人加入阵容,代祷人数因此增加为七十七位,甚至有些灵性痛悔的孩童中,也自动展开类似的计划。每个轮班祷告的人,在他们当值的一小时中,无不慎重其事的妥为运用。这些代祷者每周聚会一次,听取一些特别需要在主前代求并记念的事项。"

"无分男童或女童都同样感受到一股强烈祷告的冲动,听着童稚们的祷词而不深为动容者简直是不可能的。8月26日晚间,孩童们有一次蒙福的聚会,而后在29日从夜间十时直到次日早晨,有人目击了一幅感人万分的景象,来自主护村和伯帖勒多弗(Berthelsdorf)的女孩子们在这段时间中聚集在赫特堡祈祷、唱诗并哭泣。同一时间内,男孩子们则聚集在另一处恳切祷告。施恩叫人恳求的灵当时倾倒在这些孩子们身上,来势强大并且满有果效,简直无法以适当言语来形容。这情景真的可以说是天上的喜乐临到主护村的会众中间;大家都浑然忘我,抛开世上短暂的事物,一心只渴慕至天上与基督他们的救主同在,享受永远的福分。"

另一位目击者说:

"我无法将主护村孩童们的大觉醒归因于任何理由,我只能说是圣灵奇妙的浇灌在当时聚集同领圣餐的会众身上。一时之间无分老幼都同样的蒙受到灵风的吹拂。"

以上所述,就是本章章题──"圣灵何时来临"的答案。我们再度引用哈斯主教的话:"从整部教会史中,还找得到其它像始于1727年,接着又延续一百年的这么惊人的祷告会的例子吗?这是独一无二的。这种祷告会称为『钟点代祷制』,意即借着弟兄姊妹的轮班,使为教会所有圣工及需要而发的祈祷能够毫无间断的上达于神。这种祷告到后来必然导出行动。如在主护村的例子中,祷告点燃了一个火热的期望,就是把基督的救恩传扬给异教徒,它也促成现代海外宣道会的成立。一个小小的村落,在二十五年间就派出了百余位宣教士,你如果想在其它地方找到任何就各方面都足堪比较的事例,最后必将徒劳无功。


摩尔维亚

捷克包括历史上的波希米亚、摩拉维亚和西里西亚地区。公元 895年,波希米亚各部落从摩拉维亚帝国分离出来,成立以波希米 亚为中心的捷克国家;10世纪时,发展成独立的捷克公国,12世纪 改称捷克王国。1620年,捷克在"三十年战争"中战败,沦为哈布斯 堡王朝的领地,1867年又被奥匈帝国统治。1918年10月,捷克与 斯洛伐克合并,组成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1992年底,捷克和斯洛 伐克联邦解体,捷克和斯洛伐克成为两个主权国家。1993年1月1 日,捷克共和国独立。捷克共和国沿用了原联邦的蓝、白、红三色国 旗,旗面上,靠旗杆一边为蓝色三角形,旗地右上方为白色,右下方 为红色。蓝、白、红三种颜色是泛斯拉夫色彩。古老的波希米亚王国 是捷克人的故乡,捷克人承袭了象征波希米亚的红色和白色,蓝色 则代表摩拉维亚。 

格罗斯翰纳铎夫(Grosshennersdorf)

格罗斯翰纳铎夫位于萨克斯(Saxony),与主护村相距不远。此处为格斯杜夫男爵夫人的城堡所在地,也是新生铎夫幼年成长的地方。城堡现在已成废墟,但仍可见其遗址。

伯特铎夫(Berthelsdorf)

1722年,新生铎夫向外祖母买下了鲁沙地亚高地的伯特铎夫庄园,庄园内有新生铎夫的城堡,以及一座四百年历史的路德会教堂。此处曾是摩尔维亚教会属灵的中心,1727年,会众在此经历了圣灵的浇灌;他们的奉献,也奠下了日后全球福音事工的基石。

主护村(Herrnhut)

主护村位于哈堡(Hutberg)山脚下,距伯特铎夫约一英里远。1722年,新生铎夫将此地开放给受逼迫的摩尔维亚信徒,作为避难之所。戴维基利司新(Christian David)在附近小山上砍下了第一棵树,建立了主护村。此后这里不仅是各宗派基督徒的避难所,更是摩尔维亚弟兄会向全球扩展的基地。村内有一座朴素的弟兄会礼拜堂,外面院子里有新生铎夫的塑像。新生铎夫所规划的弟兄、姊妹和寡妇之家,也在这里。博物馆中保存了摩尔维亚教会文献、史料、以及海外布道的起源与发展。附近有一座名为「神的园地」的教会墓园,新生铎夫和许多摩尔维亚弟兄均葬于此。墓园中的小山上,有一座可以远眺德国、波兰、捷克三国的小塔,是摩尔维亚弟兄们为全世界福音守望的祷告塔。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